“東盟10+3”經濟體旅遊業受疫情影響最深

【高棉日報訊】東盟與中日韓宏觀經濟研究辦公室(AMRO)發佈的最新研究報告預計,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將對整體“東盟10+3”區域帶來影響,但主要體現在區域內的旅遊業等服務行業,區域內供應鏈會受到擾動。

觀察 |“東盟10+3”經濟體旅遊業受疫情影響最深

中國在“東盟10+3”(東盟10國+中日韓)之中是主要的經濟增長引領者,報告認為,新冠疫情會使中國年度經濟增長小幅放緩。但是,疫情的影響仍是短期的,製造業的產能追趕或將快速彌補一季度的損失,而隨著疫情拐點的到來,“V型反轉”可期。

報告分析稱,區域內旅遊業受影響最深。從2002年到2018年,中國遊客到東南亞及日韓的出境旅遊從1千萬人次增長到8千多萬人次,所佔地區總遊客比例從10%提高到30%及以上,尤其在柬埔寨、韓國、越南、泰國和日本等國。

同時,旅遊業收入對“東盟10+3”的經濟增長貢獻率也比十多年前大幅增加。中國遊客對地區GDP增長的直接貢獻率,以柬埔寨和泰國為例,分別達到其GDP總量的14%和10%。

在區域內商貿往來上,報告分析稱,“東盟10+3”中多數經濟體都十分開放,深度依賴於由中國聯繫起來的區域經濟和全球產業鏈。其他12國對中國的商品出口份額都在20年來大幅提升,佔越南GDP的25%以上,佔馬來西亞、韓國、老撾等國GDP的10%以上。不過相比於旅遊業,這部分供應鏈受疫情影響相對短暫,隨著疫情結束,中國對中間產品和最終產品需求的反彈也會促使地區製造業迅速回升。

(記者 美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