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追擊“俾斯麥”號,誤擊“謝菲爾德”號大烏龍

著:尼克拉斯·澤特林 & 米凱爾·塔梅蘭德

譯:胡毅秉


瘋狂追擊“俾斯麥”號,誤擊“謝菲爾德”號大烏龍


戰列艦“俾斯麥”號(Bismarck)的軍旅生涯異常短暫,其中在海上航行的時間只有區區九天,然而她所引發的關注熱情卻持續了半個多世紀。雖然她只有這一次戰鬥航行,但或許正是圍繞在她身邊的種種謎團,吸引著歷史學家、職業軍人和普通讀者的好奇心。

1941年5月24日早晨 6時整,就在“胡德”號還在轉向時,“俾斯麥”號發射的一枚381毫米穿甲彈擊穿了其後主桅與“X”炮塔之間的裝甲,炮彈爆炸之後引燃了艦艉的彈藥庫。在劇烈的大爆炸中,“胡德”號這艘英國皇家海軍的驕傲沉沒了,與艦同沉的還有包括霍蘭中將在內的1419名官兵。

“胡德”號被擊沉的消息傳到英國造成了極大的震動,首相溫斯頓·丘吉爾要求必須擊沉“俾斯麥”號,為“胡德”號復仇,他發出了“Sink the Bismarck”的命令。

5月26日,英國報務員發出了那份著名的電報:“發現一艘戰列艦,方向角240度。”隨後是敵艦距離、敵艦航向和布里格斯自身的位置。電報的結尾是日期和時間:10時30分。避開英軍監視30多個小時之後,“俾斯麥”號再次被發現。

收到海軍部通報“俾斯麥”號位置的電報時,艦隊的士氣立刻為之一振。薩默維爾和其他軍官意識到,這艘“德國戰列艦”此時位於他們的西方,實際上已經進入了從“皇家方舟”號起飛的偵察機預定搜索的海域。這位艦隊司令一度考慮撤銷先前的命令,轉而指示他的飛機去支援那架“卡特琳娜”,但最終放棄了這個想法。畢竟撤銷命令總是存在引發錯誤和誤解的風險。


但不久以後,他截獲了布里格斯關於“卡特琳娜”飛機與“俾斯麥”號失去接觸的報告。於是薩默維爾再一次考慮讓他的飛機改變航向,不過還沒等他這樣做,他的一架偵察機就發來了鼓舞人心的消息:在比布里格斯提供的位置略微偏東的地方,發現了一艘大型戰艦。由於某種原因,那架飛機的機組將那艘船識別為“歐根親王”號,但很快另一架“劍魚”也發出報告,並正確地將那艘船識別為“俾斯麥”號。由於兩份報告提供的位置完全一致,顯然它們所指的是同一艘船。不僅如此,敵艦的距離也比預料中的要近,充其量只有60海里左右。

瘋狂追擊“俾斯麥”號,誤擊“謝菲爾德”號大烏龍

納粹德國海軍最強大的戰艦“俾斯麥”號


薩默維爾命令“皇家方舟”號的艦長洛本·蒙德(Loben Maund)上校在偵察機著艦並掛載魚雷後就立刻實施空襲。最後他又調整了航向,目的是讓“聲望”號和“謝菲爾德”號插到“俾斯麥”號和法國之間。但是在11時45分,他接到了海軍部的一道命令。該命令指示薩默維爾,只有在“英王喬治五世”號或“羅德尼”號已經與“俾斯麥”號交戰的情況下,才可以讓“聲望”號參戰。這艘高齡戰列巡洋艦的防護顯然不足以抵擋“俾斯麥”號主炮的直接命中。


海軍部希望避免重蹈丹麥海峽戰鬥的覆轍。於是薩默維爾改變計劃,不過他還是派出“謝菲爾德”號跟蹤德國戰列艦,等待正在奮力趕來的托維。另一方面,薩默維爾把一切賭注都押在空襲上。“謝菲爾德”號通過信號燈接到指示,卻沒有轉發給“皇家方舟”號。“聲望”號上還發出一封密碼電報,向托維和海軍部報告H艦隊的行動。這份電報也發給了“皇家方舟”號,但不是作為加急電報,而只是作為一般通信。因此,“皇家方舟”號的報務員沒有急著給電報解密。於是蒙德並不知道“謝菲爾德”號可能會出現在離“俾斯麥”號不遠的地方。

與此同時,蒙德的飛機正冒著大風大浪在“皇家方舟”號上降落。飛行甲板隨著這艘航母在大浪中的起伏忽上忽下。大部分飛行員都駕駛飛機成功著艦,但是有一個人對海浪做出誤判。這位飛行員沒有在飛行甲板下沉的時候完成著艦,結果降落時突然看到飛行甲板朝自己衝過來。劇烈的撞擊折斷了起落架,飛機沿著甲板滑行時分崩離析。好在所有機組成員都活了下來,飛機的殘骸則被推進大海。

很快,空襲準備就如火如荼地展開。斯圖爾特-穆爾(Stewart-Moore)少校領受了這個危險的任務。起飛過程將比執行偵察任務時更困難,因為飛機要攜帶沉重的魚雷,而天氣沒有絲毫改善的跡象。此外,他們還必須穿過由大口徑火炮和小口徑高射炮編織的密集火網進行攻擊。不過埃斯蒙德的飛機無一被擊落,這個事實至少能讓飛行員們感到一點寬慰。他們並不擔心會誤擊友艦,因為上級已經告訴他們,那個海域的戰艦不是“俾斯麥”號,就是“歐根親王”號。此外,第820 中隊的飛行員都是在地中海經受過戰火洗禮的老兵。因為對於敵艦的身份仍然有一點不確定,他們決定將魚雷的定深從10 米減為8 米,確保磁性引信對這兩個潛在目標的任何一個都能起作用。

臨近15 時,攻擊機隊從“皇家方舟”號起飛。雖然天氣惡劣,但所有飛機的起飛都非常順利。蒙德目送它們消失在雲層中。這些飛機起飛後就打開機載雷達,掃描前方的海面。不出30 分鐘,他們就收到了一艘船產生的回波。它與薩默維爾艦隊的距離比預計的近了差不多30 千米,但是既然這片海域沒有英國艦船,斯圖爾特- 穆爾便決定發起攻擊。20 分鐘後,15架“劍魚”式飛機向著海面俯衝,從多個方向進行協同攻擊。很快飛行員們就看到雨幕後顯現的一個巨大陰影,那是一艘在雨中顯得特別大的軍艦。

這是一次教科書式的攻擊。高度和速度都準確,攻擊角度也合適。敵人肯定完全出乎意料,因為那艘船一直沒有開火。領頭的飛行員透過風鏡注視著目標。隨著距離迅速縮短,那艘船變得越來越大。漸漸地,它灰色的身影上現出了各種細節:艦炮、桅杆、舷緣、樓梯,還有甲板上跑動的人。飛行員投下了魚雷,並感覺到隨著魚雷的重量消失,飛機猛然上揚。

但是有什麼地方不對勁。目標突然間顯得是那麼熟悉。就在“劍魚”的機頭即將抬起、那艘船將要消失在身下的時候,飛行員清清楚楚地看到了站在高射炮旁邊的炮手。為什麼他們沒有還擊?

這艘船有兩個煙囪!

在“謝菲爾德”號上,艦長拉科姆(Larcom)上校早已看到斯圖爾特- 穆爾的機隊出現在雲層下方。他知道空襲部隊已經出發,因此對“劍魚”式飛機的出現並不意外。可是這個機隊卻沒有從“謝菲爾德”號上空掠過,反而散開隊形, 開始從多個方向朝“謝菲爾德”號飛來。幾秒鐘之後,拉科姆就明白了將要發生什麼。“天哪——他們在攻擊我們!”他發出驚呼。“全速前進。向左急轉!”

轉眼間,艦橋上亂作一團。從傳聲筒和內部通話系統中飛快地發出連串指令,揚聲器裡宣佈來襲的飛機是英國飛機,禁止朝它們開火。甲板上的水兵們看到第一架飛機投下魚雷。魚雷消失在水下,開始朝這艘英國巡洋艦撲來。接著又有兩架飛機跟隨第一架飛機發起攻擊,但是它們的魚雷一碰到水面就爆炸了。“謝菲爾德”號開始奮力轉彎,躲避第一發魚雷。

瘋狂追擊“俾斯麥”號,誤擊“謝菲爾德”號大烏龍

在丹麥海峽海戰後,從歐根親王號上見到的俾斯麥號


就在拉科姆熟練地操艦閃避魚雷時,其他“劍魚”也紛紛發起攻擊,只有三個機組意識到自己差點犯了大錯。所有魚雷無一命中,不過有三發在穿過“謝菲爾德”號船底後爆炸,表明這種武器存在嚴重問題。此時第820中隊的飛行員們已經明白髮生了什麼,他們懷著痛苦的心情飛向“皇家方舟”號。“丟了條魚,真抱歉,”在“劍魚”隱入雲中前,其中一個人向“謝菲爾德”號發了這樣一條信息。斯圖爾特-穆爾在“皇家方舟”號上降落並報告時,他對這個錯誤深感歉意。“這是一次完美的攻擊,”他報告說。“高度正確,距離正確,雲層掩護正確,速度準確,就是特麼打錯了船!”

斯圖爾特-穆爾執行他失敗的攻擊時,托維正帶著“英王喬治五世”號繼續東進。他心裡清楚,以當時的條件,他已經輸掉了這場賽跑。為節省為數不多的燃油,他已經降低航速,因此在他能夠追上“俾斯麥”號之前,她應該早就到法國了。就在托維和他的幕僚焦急地等待著空襲報告時,左舷的一個瞭望員突然喊道:“一艘船,方向角紅70!”


誰控制海洋,誰就控制了整個世界


本文節選自《德國戰列艦“俾斯麥”號覆滅記》


瘋狂追擊“俾斯麥”號,誤擊“謝菲爾德”號大烏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