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不喜歡社交,就連微信來個信息都覺得是負累,是不是病了?

90813641


社會交往是當今社會融入現實生活的重要渠道,有的人如魚得水應付自如,有的懼怕與他人交往,原因有行行色色,比較常見的:一,挫敗感,因失敗而而懼怕再次償試 。二,先天孤僻,後天又沒有鍛鍊的機會。三,身邊成功的人多,沒有勇氣嘗試。四,一段時間進行心理調整,學習新技能閉關修煉。現實中,能夠落落大方八面玲瓏的人不多,學有成績的人都是有悟性的人,多數都是普通人而已,不必過多的糾結。



走吧一起看世界


是不是病了,取決於你如何理解“病”以及“孤獨”

1.按照漢字的解釋,“病”指生理或心理上的不正常狀態。身體上的生病,比如發燒、胃痛這些我們都能區分和理解。但心理上的生病,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2.同處一間辦公室,有人嘈雜熱鬧嘰嘰喳喳,有人埋頭工作一言不發。你可以厭惡的認為,那說個不停的人,像個神經病,你也可以說她開朗可愛。同樣那位一言不發的,你可以說她太過內向,像是得了社交恐懼症,你也可以認為她穩重安靜。你的喜好和視角不同,對待同樣一種行為或反應,情緒便不同。

3.不想社交,不想主動去維繫,聽到信息都不想回,彷彿一個人也能活的很好。

有人說,我忍不了這種狀態,太孤獨太可憐了,都沒有朋友分享生活。再說任何一種感情都需要聯絡,你連信息都不回我,在我需要你的時候你都不出現,那等你需要我的時候,我憑什麼一直在。

有人說,這種感覺其實還不錯,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做事情,不用遷就他人,不用為了維繫感情犧牲自己的自由。有時候確實想有個人說話,但有種驢頭不對馬嘴,交流費勁的感覺。算了,不如一個人消化來的快捷。孤獨並不可憐。

4.每一種態度與選擇都會決定一種生活方式,也一定會得到一些,失去一些。沒有病不病,只要你心裡覺得安寧就可以。

但就怕,心裡期待憧憬,但又因為懶惰而故步自封,不願向前。這種,就真的是心病,折磨的是自己了。

願我們每個人,無論是高朋滿座,還是遺世而獨立,都能抽出時間留給自己,充盈內心,這才是真的愛自己。


愈心日記


首先我想感謝你提出來這樣的問題,我相信也會有很多的與您有相同之處的人,就比如我自己一樣!曾經的我是一個極其不善於社交,也不愛社交的一個男生,但由於我找到了自己喜歡的工作,做一名客串主持,做一名基礎的管理者,此時我意識到了一個人的社交決定了你的圈子,決定了你未來的路,任何的事情,任何的組織與安排,任何的銷售與購買,都離不開有效的社交,當我看到您的問題時,連一個微信都覺得是負累,我就在想,您是男生或是女生,是年齡大還是比較年輕?您說到的是不是病?我個人理解,應該不是,可能由於您的內心自我封閉的時間過久,產生了一種自我的的牴觸,對外界接觸的牴觸,對外界事物的一種排斥感,形成了一種慣性,如何有效的去打破這種慣性,就需要你能夠突破自己的舒適圈,找到自己喜歡的興趣點去放大,去擴散,去不斷的去了解和熟悉自己未曾接觸的領域,去逐步的去培養自己廣泛的興趣與愛好,去多接觸一些帶有情感,帶有思考的書籍,電視劇或綜藝節目,從中你可以吸收很多的為人處事及興趣,拓拓展的方式,希望你的未來會不一樣,也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謝謝,我是奮鬥鋒哥,祝你越來越好,加油加油💪


奮鬥鋒哥


社交是我們人類必須進行且無法逃避的人生課題。如果我們試圖去迴避或者逃避,內心的衝突就會很劇烈。這樣的行為會讓自己心裡不舒服,身體也不舒服。所以可以認為迴避社交的努力是“病了”的表現。

但,需要認識到的是“病”是不是就是壞事,我們都知道感冒是因為身體免疫系統起作用的表現。同理,當我們感到不舒服的時候也是我們機體的一種自我保護。它告訴我們需要進行自我調整或改變,來緩解這種不平衡的狀態。

那麼,就社交問題而言,要怎麼調整和改變呢?

首先,我們都是活在社交狀態下的,一個人根本無法活下去,這是我們必須認識到的。

其次,我們需要區分社交的層次,比如公共關係(陌生人之間),社交關係(認識的人),個人關係(熟悉的人),親密關係(關係親密的人)等。這種關係是根據社交時的距離感劃分的。

最後,平衡自己在各個社交層次時間。

總結:

1.迴避社交或者對社交感到不舒服是自我保護的一種方式。這種方式是否合理,是否健康,要看社交屬於哪個層次和持續時間。

2.不論是否健康,這種不舒服的狀態都告訴我們需要做出改變了,要做出改變需要認識到社交的必要性和社交的層次,最重要的是不同社交層次間的時間。


21點心理學


不喜歡社交也是個人的選擇,保護自己,遠離塵囂,也是一種修行!假如有哪天對社交感興趣再走出去也是可以的。不必勉強,越是勉強越是焦慮緊張,越厭倦社交。

  • 現在社會浮躁不安,能夠靜下來思考問題也是很不錯的!如果心情低落,做什麼都感覺懶得去,這種低落懶懶的感覺時間在半年以上,那麼或許有輕微的抑鬱。建議多運動,聽音樂,做瑜伽,看書,看一些娛樂的節目,也是很好的。
  • 每個人每個階段的想法經歷不同,尊重自己的內心,向著自己的心路去前行,找出自己舒服的感覺去進行就好。

鴻雁心靈灣


1.不是病了,這個時候的你喜歡獨處,我目前也是這種狀態。

2.我現在也不喜歡跟朋友微信聊天,甚至他們發的信息我也不想回。就是感覺想一個人獨處,不想搭理任何人。


小黑莉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存方式,不能用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別人:如果你還感到極度不適,要麼建議你去看看心理醫生!!!


有餘有剩


調整好心態,每個時期對待每件事情我們都有不同的態度。願你走出不快的一陣,向著陽光,加油!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72,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d41000046ac661a09e3\

超超級瑪麗go


因為每個人人格隨著年齡增長變的越來越獨特,自我意識越來越強。大學,在一個群體裡,越發的會覺得別人跟自己的不同。難有相同的話題,難有相近的愛好,笑點淚點都不一樣,不熟悉彼此的過去又不會參與對方的將來,一起聊天都是互相不感興趣的內容但為了讓對方不受冷落又要假裝聊的很開心,出去玩也是,其實並不覺得特別開心,情緒上就平平淡淡而已,卻又要因為照顧別人的感受,不想冷了別人的場子,又要假裝玩的很融入。融洽的社交少不了處處都在考慮和遷就別人,這個時候就算自己一個人無聊點,也覺得比群體社交更舒服自在。很多開心的事情不是有人陪著才能做,一個人做的時候其實也很開心。孤僻但不孤獨,社交匱乏但內心世界豐富。


心暖心涼一句話


請問老師有沒有興趣減退?睡眠怎麼樣?有沒有頭疼、肌肉痛?在有空的時候可以做一下身體放鬆訓練,聽聽正能量音樂,培養興趣愛好,適當運動,多出去走走會好轉!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512,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3fa379562aa14a5892c74d4ccbb6239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