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復工了嗎?”|如何正確面對工作中的疫情“後遺症”

疫情過去了之後,

我們就真的能完全恢復到原來的生活嗎?

也許你的工作前景並不樂觀。


受疫情影響,曉鵬的公司將假期從2月3日延長到了2月10日,眼看就要復工了,可是他卻高興不起來。

雖然他所在的並不是受創嚴重的行業,但是尚不明朗的疫情形勢,一樣給公司造成了不小的影響。昨天,他就收到了人事部門下發的降薪通知,這讓曉鵬倍感鬱悶。

據智聯招聘《2020年春節企業復工情況調研報告》顯示,近期即將復工的企業佔據多數。

“今天,你復工了嗎?”|如何正確面對工作中的疫情“後遺症”

相比陷入求職困局的職場人而言,即將復工的職場人也一樣有自己的困境要面對。

“今天,你復工了嗎?”|如何正確面對工作中的疫情“後遺症”

疫情下,復工後可能會面臨哪些問題?

1.薪資標準降低,崗位輪換制度調整

職Q社區中,已經有多位網友收到了公司的降薪通知,由此可見,此次疫情對企業的影響非同小可。

相關法規規定:一般情況下,企業不可隨意降薪,但如果因疫情影響,導致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的,如果勞動者的業績和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直接相關的,而勞動者的業績又和其勞動報酬掛鉤的,企業可以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或規章制度規定,依法降低勞動報酬。

除了降薪之外,由於經濟大環境的受創,企業業務受損,效益更是無從保證,那麼現金流就會出現問題。與之緊密相關的績效獎、年終獎等待遇也極有可能會竹籃打水一場空。

有些行業的企業,還可能會採取輪崗輪休,不發工資,只支付基本生活費的方式來度過難關。

2.節後綜合症凸顯,負面情緒影響工作狀態

節後綜合症是指,人們在長假過後出現的一系列生理或心理表現,比如厭倦感、沒有精神、工作效率低等,甚至有人還會出現神經性厭食、焦慮、神經衰弱等問題。

此次春節假期因為疫情的關係,一再延長,雖然很多人已經過夠了宅在家的日子,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放假的時間越長,節後綜合症越容易出現。

很多事情,讓人覺得更加痛苦的,不是要一直堅持的時候,而是因為某些原因中斷了一陣,然後重新開始的時候。停的時間越長,再開始時就越痛苦。

除了時間的問題,這場肺炎疫情,也多多少少地影響著許多職場人的復工心情。

有時候讓你生氣的明明是領導的批評,卻在回家後對著家人發脾氣,這就是很多人不自知的情緒遷移。

尚未完全控制的疫情,各種平臺上的負面消息,影響你的心情,在情緒遷移的作用下,連帶著工作也容易不在狀態。

3.企業生存面臨危機,員工失業風險增加

網絡上有許多網友調侃自己的新年目標:從“脫單、事業有成、賺更多的錢”等數個目標,變成了簡單的兩個字“活著”。

“今天,你復工了嗎?”|如何正確面對工作中的疫情“後遺症”

這也反映出職場人對未來前景的擔憂。

此次疫情對餐飲業、旅遊業、影視業的打擊最大。

餐飲知名企業西貝、外婆家等都已經告急,紛紛關閉多家門店,全國的旅行社也都已經暫停服務,萬達、金逸等影院也都暫停營業。

這些行業的大型企業尚且如此,更不要說中小企業了。疫情何時結束還沒有明確的時間,企業的生死存亡與員工息息相關。

企業存在關停的風險,員工也就必然要面臨失業的風險。

雖然各級各地政府已經紛紛出臺各種救市政策,在財稅、金融、勞動用工等方面幫助企業減壓穩員,但是疫情對宏觀經濟造成的負面影響已經是既成事實,並且在疫情結束後,還需要一定時間的恢復期。

如何面對復工後出現的問題?

1.做好個人或家庭財政計劃,開源節流並舉。

笑笑在接到降薪通知後,立即著手做了一份家庭收支計劃。裡面標明瞭一些必要的支出,如貸款、孩子的教育費用、生活必需品花銷等項目,此外還有預期的收入來源。

考慮到老公的單位也不景氣,笑笑在減少許多不必要開支的基礎上,又開始準備利用工作之餘開展一項副業,以此來增加收入。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面對疫情造成的影響,及時制定收支計劃,對未來要面對的財政情況,做到心中有數,才能理智控制消費,積極尋求新的經濟來源,如此開源節流,才能安然度過薪資困境。

2.簡單覆盤節前工作,轉移關注重點。

小陳的公司2月3日就已經開始在家進行網絡辦公了。可他就是進入不了狀態,總覺得自己被關於疫情的負面信息困擾著,時不時的就得拿起手機刷刷新聞,一會兒不看就覺得焦躁。

為此,不僅耽誤了正常的工作進度,還在工作中出現了幾次錯誤,惹得領導在電話裡將他大罵一頓。

這就是典型的節後綜合症,將對疫情的情緒遷移到工作中。

要想盡快進入工作狀態,可以先對節前的工作做個簡要的覆盤。看看還有哪些工作沒有完成,之前制定的工作計劃是否有需要完善的地方,綜合疫情造成的影響,哪些地方需要改進等。

這樣簡單的梳理過程,能夠讓你避開外界干擾,快速融入環境,找到工作的感覺,明確自己下一步要進行的工作流程與相關的時間節點,重拾目標與計劃。

疫情之下,保護好自己的安全至關重要,在此基礎上,將關注重心由疫情轉移到工作上,專心做好當下自己能做的每一件事,哪怕是最微不足道的小事,剩下的就交給時間,疫情終將被戰勝,生活總會迴歸正軌。

3.關注行業發展動向,增強自身綜合實力

及時準確地瞭解行業信息,觀察行業的未來發展動向,可以為自己的職業規劃指引方向。

有研究表明:中國有8000多萬的中小企業,民營企業的平均生命週期只有2.9年,存活5年以上的不到7%,10年以上的不到2%。

“今天,你復工了嗎?”|如何正確面對工作中的疫情“後遺症”

也就是說,企業倒閉本身就是市場經濟的一個環節。

哪怕沒有這場疫情,失業的風險也一直存在。

只要你還沒有收到解聘通知,那就要對企業有信心,對國家有信心,對疫情的遏制與消滅有信心。

但有信心不是盲目的樂觀,在現有基礎上,努力做好眼下事情的同時,也要注重自身技能的完善,多學習,補短板,這樣才能在“被失業”時不恐慌。

不斷完善自身,增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打造自身不可替代的價值感,這不管在什麼時候,都是你應對失業危機的底氣。

“今天,你復工了嗎?”|如何正確面對工作中的疫情“後遺症”

疫情未止,復工在即。在風險與機遇並存,挑戰與發展同在的當下,一個良好的開端,是迴歸正軌的第一步,也是一個職場人應該具備的職業素養。

因此,對未來有更清醒的認識和更明確的計劃,才能儘快找到自己的工作節奏,將負面影響降到最低。

作者:耳東陳,80後自由撰稿人,信仰愛,喜歡自由的好姑娘,歷經悲歡離合,仍覺人間值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