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國發展貢獻最大的前十名科學家都有誰?

東方史證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上下五千年,為中國的科學發展作出貢獻的人多不勝數。下面也分享10位為中國科學發展作出貢獻的偉大貢獻者:


1、蘇頌

蘇頌(1020—1101),北宋人中期宰相,傑出的天文學家、天文機械製造家、藥物學家, 著有《圖經本草》、《新儀象法要》、《蘇魏公文集》等。他還領導製造了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鐘“水運儀象臺”,開啟近代鐘錶擒縱器的先河,生物學家和科技史學家李約瑟稱其為“中國古代和中世紀最偉大的博物學家和科學家之一”,蘇頌在科學技術、醫藥學和天文學的方面有著非常突出的貢獻。


2、蔡倫

蔡倫(?—121年),東漢桂陽人,製造出“蔡候紙”。紙的發明是傳播的媒介技術方面,在歷史上第一次革命性的重大變革,而蔡倫的造紙術因為取材容易、來源廣泛、價格低廉,極為容易被廣泛使用,當時他的造紙術沿著絲綢之向整個世界傳播,在世界文明的傳承和發展起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它也被列為了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


3、綦毋懷文

綦毋懷文,他生活在公元六世紀,是我國南北朝時期著名治金家,是“宿鐵刀”的發明者,總結了歷代鍊鋼工匠的豐富經驗,發展出一種新的灌鋼法,這是中國治金史上的一項傑出成就和偉大創新,在世界的鍊鋼史上佔有有一定的地位,為我國的治金技術在古代能夠長期領先世界有著突出的貢獻。



4、畢昇

畢昇(約970—1051年),北宋人,我國古代偉大的發明家,是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家之一“活字印刷術”的發明者。印刷術是人類近代文明的先導,為知識的廣泛傳播、交流創造了條件,還是現代社會建立的必要前提,畢昇發明的膠泥活字、木活字排版,是中國印刷術發展中一個根本性的改變,是長期實踐的科學總結,對中國和世界各國的文化交流作出了偉大貢獻。


5、石申

石申,生卒年不詳,是戰國中期魏國天文學、占星學家,是以其姓名命名月球背面的環形山的中國人之一,著有《天文》八卷(西漢以後此書被尊為《石氏星經》)和《渾天圖》等,他還測制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第一次建立起完整的座標概念,也是黃赤交角數據的最早測定者,在中國和世界天文學史上都佔有重要地位,為天文學研究作出了傑出貢獻。


6、王禎

王禎(1271年—1368年),元代東平(今山東東平)人,農學、農業機械學家、道家學者。王禎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四大農學家之一(四大古代農學家:漢代氾勝之、後魏賈思勰、明代徐光啟),創制了一幅《全國農業情況圖》,所著的《王禎農書》在中國農學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他還是造紙印刷行業的大師,2015年被列入造紙工業世界名人堂,這是中國繼蔡倫之後第二位得到此殊榮。


7、賈思勰

賈思勰,生卒年不詳,北魏人,中國古代傑出農學家,在(公元533年)至(544年)寫成來了農業科學技術鉅作《齊民要術》,是我國現存最完善的農學名著,還是最早、最完整的大型農業百科全書,在世界農學史上也是最早的名著之一。


8、劉焯

劉焯(544年—610年),隋代經學家、天文學家。著有《稽極》、《五經述議》,其中的著作《厲書》是中國古代科學史也很有名一部天文專著,還編有《皇極厲》,這是中國曆法史上的重大突破,在清代被採用,完成了中國曆法上第五次也是最後一次大改革。


9、李善蘭

李善蘭(1811—1882),是中國近代著名的數學、天文學、力學和植物學家,創立了“自然數冪求和公式”,這是19世紀中國數學界最重大的的成就。還陸續撰成《四元解》、《弧矢啟秘》、《方園闡幽》、《對數探言》等,與艾力瑟、偉烈亞力等合譯《重學》、《談天》、《代微積拾級》等多種西方數學及自然科學書籍,為近代科學在中國的傳播和發展作出了開創性的貢獻,還在教育領域為中國的第一代科技人才的培養有著非常突出的貢獻。



10、梅文鼎

梅文鼎(1633年—1721年),清代天文學家、數學家、為清代“歷算第一名家”和“開山之祖”,被世界科技史界譽為與英國牛頓和日本關孝和齊名的“三大世界科學巨擎”。(主要著作:《梅氏叢書輯要》、《勿庵厲算書目》、《厲學疑問》、《交食》《七政》、《五星管見啊》、《中西算學通》等)


瑪雅讀書


作為一個擁有數千年不間斷歷史和文明的東方大國,雖然在近代錯過了第一次科技革命遭到了來自西方一個小小島國的降維打擊,經歷了近百年的屈辱史,但中國人的智慧和奮鬥精神卻是舉世公認的,我們近現代歷史上有很多著名的科學家,他們為了祖國也做出了非常多的貢獻,只是深藏功與名,我們享受著他們艱苦奮鬥的成果不自知而已,我今天列舉的這些也肯定是掛一漏萬,總之,對這些科學家都致以崇高的敬意。

一、錢三強、錢學森、于敏、鄧稼先等兩彈元勳

在核訛詐的冷戰時期,沒有原子彈就像沒有牙齒的野獸,隨時都要提心吊膽,應該說,如果沒有這二十餘位兩彈元勳,中國沒有制衡美國和前蘇聯的核威懾力量,連國家安全都得不到保障,就更談不上什麼和平建設了。

在這些元勳中,錢三強是“兩彈”研製的組織者和總設計師,也是真正的原子彈之父。這位師從居里夫人的天才年輕人是放棄了對於諾貝爾獎的衝擊回國參加建設的,他參加了中國科學院前期的創建工作,牽頭成立中國第一個原子核物理研究機構。後來的“兩彈一星”工程中,許多研究人員正是出於此。數年間,他慧眼識珠,調兵遣將,將原子能研究所裡的重量級科學家,比如我們如今耳熟能詳的王淦昌、彭桓武、王承書、于敏、程開甲等人調入原子彈工程中擔當重任,並不拘一格舉薦了鄧稼先、朱光亞等大家。這些人,後來基本都成為了“兩彈”功臣。他還主動“擋槍”,保護了剛剛回國的錢學森。可以說,沒有錢三強就沒有後來的兩彈一星。

而錢學森則是這些元勳中最重要的一位。由於錢學森回國效力,中國導彈、原子彈的發射向前推進了至少20年。他是世界著名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中國科學院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

于敏被譽為中國氫彈之父,他在中國氫彈原理突破中解決了一系列基礎問題,提出了從原理到構形基本完整的設想,起了關鍵作用。此後長期領導核武器理論研究、設計,解決了大量理論問題。對中國核武器進一步發展到國際先進水平作出了重要貢獻。

二、葉企孫、吳有訓、趙忠堯等

他們是“大師中的大師”,不但是中國近現代物理學的先驅,也是著名的物理學家,更重要的是,桃李滿天下,兩彈元勳很多都是他們的學生,甚至包括楊振寧、李政道等。

葉企孫是中國近代物理學奠基人、中國物理學界的一代宗師,創辦了清華大學物理系,與梅貽琦、潘光旦、陳寅恪共同被譽為“清華四哲人”。 他在中國國內第一個研究磁學,早年和W.杜安、H·H.帕爾默合作測定普朗克常數h的值,開創高壓磁化的正確方法,把壓強從200多個大氣壓提高到12000大氣壓。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23位“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有9位是他的弟子,因而有人稱他“大師的大師”。

吳有訓是中國近代物理學研究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被稱為中國物理學研究的“開山祖師”,葉企孫之後的第二任清華物理系主任。吳有訓的貢獻主要體現在對X射線、特別是對散線和吸收方面的研究。 20世紀20年代,在X射線散射研究中以系統、精湛的實驗和精闢的理論分析為康普頓效應的確立和公認作出了貢獻;回國後開創X射線散射光譜等方面的實驗和理論研究,創造性地發展了多原子氣體散射X射線的普遍理論。 他為中國物理學人才培養作出了貢獻,錢三強、錢偉長、楊振寧、鄧稼先、李政道等學者都曾是他的學生。

趙忠堯是葉企孫的得意弟子,他不但是中國核物理研究和加速器建造事業的開拓者,也是最早離諾貝爾獎最近的中國人。 他是人類物理學史上第一個發現反物質的科學家。趙忠堯第一次發現了正電子的存在,他觀測到的正、負電子湮滅輻射比後來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安德遜看到的正電子徑跡早兩年(連諾獎委員會都承認)。他的研究成果為研製正負電子對撞機提供了理論基礎,同時也奠定了他在世界物理學界的地位。

趙忠堯主要從事核物理研究,特別是硬g射線與物質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建成中國第一、二臺質子靜電加速器,為在國內建立核物理實驗基地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同樣也是很多兩彈一勳科學家的老師。

三、李四光

他是中國地質力學的創立者、中國現代地球科學和地質工作的主要領導人和奠基人之一,最重要的是,他為中國原子彈鈾礦、石油工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李四光早就預見到新中國的國防和經濟建設需要鈾礦資源。1949年回國時,他從英國帶回了一臺伽馬儀,為中國後來尋找鈾礦發揮了重要作用。在他的主持下,中國已發現一系列鈾礦床,鈾產量已能保證中國核工業發展需要。李四光一個地質學家竟然成為原子能委員會主席,可見他為中國原子彈和氫彈的研製成功作出的貢獻。

對於石油的重要性不用我多說,長期以來,中國被認為是一個貧油的國家。正是在李四光的親自掛帥下,指導了石油找礦工作。特別是東北平原、華北平原先後突破之後,證明了他的新華夏沉降帶找油的理論是可靠的,為中國尋找石油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


四、袁隆平

他是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被譽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在中國科技史上的地位足以與錢學森、鄧稼先相提並論,他們都是典型的實踐應用科學家,錢學森被稱為中國導彈之父,袁隆平則是雜交水稻之父,他們都解決了中國人的生存問題,錢、鄧在國家最艱難的時候建立了核威懾,保證了我們在大國博弈下的安全,為中國在和平過程中恢復國力,實現民族復興爭取了時間,直到現在也是我們屹立於世界的重要根本;而袁隆平自1964年開始研究雜交水稻以來,可謂成果斐然,保證了中國的糧食安全,要注意,糧食安全對於我們這樣的一個人口大國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並且讓全世界因此而受益。


五、楊振寧

楊振寧先生是如今全球在世的最偉大的科學家,沒有之一,特別是他95歲歸籍祖國,成為當時我國科學界的一大盛事,中國在這個瞬間擁有了一位可以比肩牛頓、愛因斯坦、麥克斯韋的世界頂級科學家(1994年富蘭克林學會評出),由於是評選對於中國貢獻最大的十位科學家,因此放在這裡。說起楊振寧的學術成就,很多人只知道他在35歲時和李政道一起提出宇稱不守恆理論,獲得了諾貝爾獎,但這只是他眾多學術成就中的一小部分。事實上,他在統計力學、凝聚態物理、粒子物理、場論等物理學4個領域有13項諾獎級的貢獻。楊—米爾斯理論更是催生了規範場論,奠定了現代量子理論的基礎。

但是他對祖國的貢獻其實很大,他是中美關係鬆動後回中國探訪的第一位華裔科學家,積極推動中美文化交流和中美人民的互相瞭解,在促進中美兩國建交、中美人才交流和科技合作等方面,作出重大貢獻,還保護了鄧稼先等一批兩彈元勳;到九十年代末特別是二十一世紀,楊振寧促成了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的建立,吸引大量優秀的科學家回國服務,其中包括首位亞裔圖靈獎獲得者姚期智;他賣掉美國的房產連同部分諾獎獎金都捐給了清華,前後捐款總額接近千萬美金,而且他在清華多年任教分文不取的。從某種意義上講,楊振寧回中國,圈大錢的是中國;與此同時,他還在給本科生親自上課,前前後後培養了大批物理學人才,這樣人才將給中國基礎科學注入新的活力。朱邦芬院士曾經說過,楊振寧先生幫助清華物理系從根本上改變了面貌。


六、屠呦呦

與袁隆平同齡的屠呦呦老人是著名的“三無”科學家(沒有博士學位、留洋背景和院士頭銜),她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中國本土科學家、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華人科學家。 是中國醫學界迄今為止獲得的最高獎項,也是中醫藥成果獲得的最高獎項。代表了新中國成立以來全世界對於中國科研水平特別是中醫藥科學的承認。其標誌性意義毋庸置疑。


七、錢偉長

著名的“三錢”之一,世界著名科學家。他參與創建北京大學力學系——開創了中國大學裡第一個力學專業;招收中國解放後的第一批力學研究生; 出版中國第一本《彈性力學》專著;開設了中國第一個力學研究班和力學師資培養班,創建上海市應用數學與力學研究所;與此同時開創了全國現代數學與力學系列學術會議,開創了理論力學的研究方向和非線性力學的學術方向。 為中國的機械工業、土木建築、航空航天和軍工事業建立了不朽的功勳,被人稱為中國近代“力學之父”,“應用數學之父”。



八、華羅庚

中國在基礎科學領域少有著名科學家,而華羅庚則是其中少有的翹楚,世界級別的數學家。他瑟吉歐中國科學院院士兼任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聯邦德國巴伐利亞科學院院士。被列為芝加哥科學技術博物館中當今世界88位數學偉人之一。華羅庚在多複變函數論,典型群方面的研究領先西方數學界10多年,是國際上有名的“典型群中國學派”,他開創中國數學學派,並帶領達到世界一流水平。

華羅庚主要從事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守函數論、多複變函數論、偏微分方程、高維數值積分等領域的研究;並解決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計難題、華林和塔裡問題改進、一維射影幾何基本定理證明、近代數論方法應用研究等;國際上以華氏命名的數學科研成果有“華氏定理”、“華氏不等式”、“華—王方法”等 。


九、茅以升

土木工程學家、橋樑專家、工程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工程院院士。茅以升主持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工作30餘年,為鐵道科學技術進步作出了卓越的貢獻。積極倡導土力學學科在工程中應用的開拓者。茅以升曾主持修建了中國人自己設計並建造的第一座現代化大型橋樑——錢塘江大橋,成為中國鐵路橋樑史上的一塊里程碑;新中國成立後,他又參與設計了武漢長江大橋。


十、姚期智、潘建偉、施一公、王小云、王怡芳等

當前,全球正興起以人工智能、量子理論、生命科學為代表的第四次科技革命,帶引領人類進入到無法想象的新紀元,最後我將中國在這些領域的領軍人物列出,他們代表著中國未來科學的方向:

姚期智院士是享譽全球的世界級計算機學家,首位圖靈獎亞裔得主,也是目前唯一的圖靈獎華人得主,他是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香港科學院創院院士 ,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教授,香港中文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系教授 ,清華大學-麻省理工學院-香港中文大學理論計算機科學研究中心主任。他不但是人工智能和算法方面的頂級專家,還是量子計算的大咖。姚期智的研究方向包括計算理論及其在密碼學和量子計算中的應用。在三大方面具有突出貢獻:(1)創建理論計算機科學的重要次領域:通訊複雜性和偽隨機數生成計算理論;(2)奠定現代密碼學基礎,在基於複雜性的密碼學和安全形式化方法方面有根本性貢獻;(3)解決線路複雜性、計算幾何、數據結構及量子計算等領域的開放性問題並建立全新典範 。1993年,姚期智最先提出量子通信複雜性,基本上完成了量子計算機的理論基礎。1995年,提出分佈式量子計算模式,後來成為分佈式量子算法和量子通訊協議安全性的基礎。因為對計算理論包括偽隨機數生成、密碼學與通信複雜度的突出貢獻,並因此獲得了計算機科學界的諾貝爾獎——圖靈獎。

他57歲被楊振寧院士拽回祖國恢復中國國籍並由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轉為中科院院士,親自創建清華著名的姚班、智班並擔任首席教授親自授課,姚班學生學術成果斐然,大多成為國內外的技術大牛以及計算機、人工智能方面的中堅力量。

潘建偉院士是中國當前當之無愧的量子通信方面的領軍人物,入選《自然》2017年十大科學人物並獲得“量子之父”的稱號。現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奧地利科學院外籍院士。2019年1月31日,美國科學促進會宣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教授領銜的“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科研團隊被授予2018年度克利夫蘭獎。 潘建偉和塞林格的開創性實驗,使安全的廣域量子通信成為可能。

施一公院士是我國當前生命科學方面的領軍人物,著名的結構生物學家、西湖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歐洲分子生物學學會外籍會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人文與科學院外籍院士。自我國啟動人才強國戰略以來,大批海外科學家回國,施一公是其中的翹楚,這位曾經放棄了普林斯頓終身教授的他成為了清華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又放棄了清華大學副校長的尊崇全力創辦的西湖大學走出了一條由社會力量自主辦學,高起點、小而精的研究型大學之路,有望成為公辦大學的有益補充。

王小云院士一口山東諸城土話卻是讓美國驚掉下巴的密碼學天才並鑄就了一段中國密碼學的傳奇,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楊振寧講座教授 ,清華大學密碼理論與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山東大學密碼技術與信息安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

2004年之前,國際密碼學界對王小云這個名字並不熟悉。2004年8月17日,在美國加州聖巴巴拉的國際密碼大會上王小云教授宣佈了她及她的研究小組近年來的研究成果——對MD5、HAVAL-128、MD4和RIPEMD等四個著名密碼HASH函數算法的破解結果。當公佈到第三個成果的時候,會場已經是掌聲四起,報告不得不一度中斷。報告結束後,與會專家對她們的突出工作報以長時間熱烈的掌聲。部分學者更是起立鼓掌致敬,這在密碼學會議上是少見的盛況。王小云的研究成果宣告了固若金湯的世界通行密碼標準MD5堡壘的轟然倒塌,這是密碼學領域的重大發現,引發了密碼學界的軒然大波。然而,僅僅幾個月後,王小云團隊又在美國召開的國際信息安全RSA大會上宣佈了SHA-1的破解結果,這迫使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院宣佈,美國政府五年內不再使用SHA-1。自此,“王小云”“王氏攻擊”後面總是與“震驚密碼學界”“密碼學的危機”等連在一起。

王怡芳院士是中國目前粒子物理學方面的領軍人物,諾貝爾獎得主丁肇中教授的得意弟子,實驗高能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大學核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

王貽芳長期從事高能物理實驗研究。在中微子方面,是大亞灣實驗方案的主要提出者,領導完成其設計、建設與研究;提出並領導了江門中微子實驗。在正負電子對撞方面,領導了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上新的北京譜儀的設計、建造及前期的研究。他最為知名的事件是與楊振寧院士爭論中國是否應該建設大型粒子對撞機(王怡芳團隊已經完成了對撞機前期的規劃和預算),應該說,楊振寧先生年事已高,再往後可能就沒有人能夠阻擋這位粒子物理學界的少壯派建設大型粒子對撞機的雄心壯志了,但無論建設與否,未來歷史都會給予他一個公正的評價。


高維宇宙觀


錢學森(空氣動力學家),袁隆平(雜交水稻育種專家),華羅庚(數學家),屠呦呦(醫學家),王選(應用技術學家),李四光(地質學家),竺可楨(氣象學家),茅以升(土木工程學家),侯德榜(化學家),張鈺哲(天文學家)。。。很多很多,都是各個領域的佼佼者,值得我們尊敬和驕傲。


星空56019


對中國發展貢獻最大的前十名科學家都有誰?近代的科學家都是踩在古代科學家巨人的肩膀上的,近代的我想大家都略知一二。我們來聊一聊,中國古代的一些科學家,他們不光對中國貢獻很大,而是對全世界都有很大的貢獻。

中國悠久的歷史見證了許多傑出的科學家,他們都為中國古代乃至世界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我們已經選出了中國古代十大最偉大的科學家,希望能幫助你瞭解更多關於中國科學技術的知識。

1。張衡張衡 (公元 78-139)



張衡 (公元 78-139) 是東漢時期著名的天文學家。他發明了一種複雜的地震儀和世界上第一個水動力保護圈。他指出,月亮本身不發出光線,月光實際上是陽光的反射。張衡共撰寫了 32 部科學著作,其中《靈冼》和《靈冼地圖》是重要的天文著作。

2.張仲景張仲景 (150-219 A.D.)


張仲景 (150-219) 是漢代 (公元 206 BC-220) 的中國醫師。他創立了藥物治療原則,並總結了他之前的醫學經驗。他的著名作品“商漢族 za bing lun“對中醫的實踐產生了重大影響。今天,這本偉大的書仍然被認為在中醫實踐中非常重要。

3.祖沖之祖沖之 (425-500)

祖沖之在南北朝 (220-581) 是一位偉大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他在數學方面的主要貢獻是推導了兩個 pi 近似值,他的最佳近似值介於 3 之間。1415926 和 3。1415927.這是當時世界上最傑出的成就。他的其他貢獻包括計算球體的體積,編制大明日曆,以及發明指向南方的戰車。

4.酈道元

道元 (469or427-527AD) 酈道元 (廣告 427 或 469 527) 中國著名地理學家在北方魏 (386-534)。他寫了著名的作品 “對河流經典的評論” (水敬柱)。這本書是一部關於中國古代地理的偉大著作,它總結了北魏之前的中國地理及其周邊地區。

5.孫思邈孫思哲 (581-682)


孫思邈是突出醫用科學家湯 (618-907)。他因對中國傳統醫學的重要貢獻而被稱為 “中國醫學之王”。孫逸仙寫了兩本書 -- 《北機千金耀方》和《錢金禕芳這都是中醫史上的里程碑。

6.沈括沈固 (1031-1095)

沈括是宋代 (960-1279) 偉大的中國科學家和政治家。他編寫了一部科學作品“夢想池隨筆“這涉及到很多關於這個國家動植物的描述。慎還首先描述了磁針羅盤,它將用於導航。他發現北極正北的概念比歐洲早 400 年。

7.郭守敬郭守敬 (1231-1316)



郭守敬是古代中國天文學家,工程師,數學家在元王朝 (1271-1368)。他改進了天文儀器和許多其他天文儀器,比歐洲早了 300 年。郭還創造了 “壽事歷”,推斷有 365 個。一年 3425 天,這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日曆之一。

8.李時珍李時珍 1518-1593


李時珍 (1518-1593) 是偉大醫師藥學家期間明王朝 (1368-1644)。他總結了他 40 年的醫生工作,並寫了一本名為《本草崗木》的史詩《藥物綱要》“),這是中國最重要的中藥書籍。

9.徐光啟

徐光啟 (1562-1633) 徐光啟是知名科學家晚明王朝 (1368-1644)。徐是意大利耶穌會的好朋友和合作者利瑪竇.他們共同將西方經典文本翻譯成中文,包括歐幾里得的元素。他還寫了一本名為《農業》的書農正全舒“,這是第一批完整的農業論文之一。

10.宋應星宋應星 (公元 1587-1666)



宋應星是華人科學家 encyclopedist 末期明王朝 (1368-1644)。他寫了一本百科全書,其中包括廣泛的技術主題,例如火藥的使用武器.歌曲被稱為 “中國的狄德羅。英國漢學家和歷史學家李約瑟.

《大家對這些科學巨人有所瞭解嗎?》


緯度視角


十名對祖國發展貢獻最大的科學家:錢學森、錢三強、袁隆平、鄧稼先、于敏、趙忠堯、李四光、竺可楨、屠呦呦、馬偉明。


天高雲淡56405


近代,錢學森

鄧稼先。華羅庚 李四光 茅以升。袁隆平 錢三強

于敏 王淦昌。屠呦呦。


宇宙SMZM


當然是“兩彈一星”研究的科學家及毛主席時代的科學家了!如:錢學森、鄧稼先、錢三強、竺可楨、華羅庚等等,不止十位,而是一大批!向毛主席時代的所有科學家敬禮!


平凡人99712


對中國發展貢獻很大的科學家何止十人、而是一大批科學家。兩彈一星、航母、工農業、月球背落、高鐵等等很多很多


金鵬看華夏


錢學森,錢三強,錢偉長,鄧稼先,李四光,袁隆平,竺可楨,侯德榜,周培源,茅以升


潮先森說


領域和研究的方向不同,都是國家的功臣,國寶!建國以來上榜百名還差不多,只評十名太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