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上有什麼能夠用在生活中的定律嗎?

吳孟龍


  • 二八定律:財富在人口中的分配是不平衡的,社會上20%的人佔有了80%的社會財富。

在生活中二八定律衍生出一個“貴賓法則”,是說給一個公司帶來80%利潤的是20%的客戶,按照這個原則,如果能把這20%的客戶找出來,提供更好的服務,對於公司的發展和業績的增長無疑是最大的幫助。對個人來說,比如你開了一家飯店,到你那裡吃飯的人很多,但你80%的收入可能都是來自於那20%的熟客,所以要吸引回頭客。

  • 馬太效應:富的更富,窮的更窮。也就是強者愈強,弱者愈弱。

對企業來說,無論哪一行,業內知名度越大,品牌價值越高,佔有的市場份額就越大;反之,業內知名度越小,品牌價值越低,佔有的市場份額就越小,最後就可能被市場淘汰。對個人來說,你越有錢,你的圈子就可能越大,投資渠道越多,獲得的收益也就越多;越沒錢,就越缺少生錢的機會,貧富差距就越來越大。

  • 科斯定律:在交易費用為零或足夠低的情況下,不管資源最初的主人是誰,資源都同樣會流到價值最高的用途上去。說白了就是“誰用得好就歸誰”。

比如一項專利技術,最後把它投入使用的可能並不是它的發明人;一個女孩有男朋友,但最後結婚的對象不一定是這個人。

  • 需求第一定律:當其他情況不變時,只要價格提高,商品的需求量就會減少;價格降到一定程度,需求量就會增加。

這個就非常直白了,一件東西價格貴了就少買點,價格便宜就多買點。所以商場經常搞些促銷,以價換量,仍然穩賺不賠。

  • 需求第二定律:隨著時間的推移,需求對價格的彈性會逐漸增大。意思是當出現新的情況、新的衝擊時,人們尋找替代方案的範圍一開始可能沒那麼大,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選擇替代方案的空間會越來越大,能夠找到的對策就越來越多。

比如這次新冠疫情,一開始大家都宅在家裡,雖然不想出門,但還是得冒著感染的風險出門採購生活物資。但隨著疫情時間拉長,各種配送業務逐漸出臺,在線教育,在線辦公也發展起來,大大減少了人與人之間的接觸。

  • 凡勃倫效應:指消費者進行揮霍性消費的心理願望,即價格越高的商品,越能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和消費傾向。也就是“不買對的,只買貴的”。

比如再貴的奢侈品都絕對不缺買家;還有股民的追漲殺跌,股票低估時不敢買,等股票漲上去後才跑步進場,所以難免會“七虧二平一賺”。


崔亭溪


作為一個8年的金融從業人員,金融方面的定律非常多,根據個人經驗,能夠應用在生活上的有以下幾種:

一:二八定律

二八定律定義:

二八定律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意大利經濟學家帕累託發現的。他認為,在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只佔其中一小部分,約20%,其餘80%儘管是多數,卻是次要的,因此又稱二八定律。

二八定律在金融方面解釋:

一般情形下,產出或報酬是由少數的原因、投入和努力所產生的。原因與結果、投入與產出、努力與報酬之間的關係往往是不平衡的。若以數學方式測量這個不平衡,得到的基準線是一個80/20關係;結果、產出或報酬的80%取決於20%的原因、投入或努力。例如,世界上大約80%的資源是由世界上15%的人口所耗盡的;世界財富的80%為20%的人所擁有;在一個國家的醫療體系中,20%的人口與20%的疾病,會消耗80%的醫療資源。二八原則表明在投入與產出、原因與結果以及努力與報酬之間存在著固有的不平衡。這說明少量的原因、投入和努力會有大量的收穫、產出或回報。只有幾件事情是重要的,大部分都微不足道。

生活上應用:

1.世界上的財富,20%的人擁有著世界上80%的財富;
2.投資市場上,20%的人賺錢,80%的人虧錢;

3.投資創業,20%的人能成功,80%的人失敗。


二:馬太效應

馬太效應定義:

馬太效應(Matthew Effect)是指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現象。

馬太效應在金融方面解釋:

經濟學界用它提醒決策者,要避免貧富差別過大。此術語為經濟學界所借用,反映貧者愈貧,富者愈富,贏家通吃的經濟學中收入分配不公的現象。馬太效應揭示了一個不斷增長個人和企業資源的需求原理,關係到個人的成功和生活幸福,因此它是影響企業發展和個人成功的一個重要法則。

生活中的應用:

日常生活中,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朋友多的人,會藉助頻繁的交往結交更多的朋友,而缺少朋友的人則往往孤獨;名聲在外的人,會有更多的出頭出面的時機,因此更加知名;容貌漂亮的人,更引人注目,更有魅力,也更輕易討人喜歡。因此,他們的機會比一般人多。有時,一些機會的大門甚至是專門為他們敞開的,比如:演員、模特;一個人受的教育水平越高,就越可能在高學歷的環境裡出彩。

金錢方面也是如此:即使投資報答率相同,一個本錢比他人多十倍的人,收益也多十倍;股市裡的大莊家可以興風作浪,而小額投資者往往血本無歸;資本雄厚的企業可以縱情運用各種營銷手腕推廣自己的產品,而小企業只能在夾縫中生活。


三: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定義:

如果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種選擇方式將導致災難,則必定有人會做出這種選擇。根本內容是:如果事情有變壞的可能,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

墨菲定律在金融方面解釋:

1949年,一位名叫愛德華·墨菲的空軍上尉工程師,對他的某位運氣不太好的同事隨口開了句玩笑:“如果一件事有可能被做壞,讓他去做就一定會更壞。”
一句本無惡意的玩笑話最初並沒有什麼太深的含義,只是說出了壞運氣帶給人的無奈。或許是這世界不走運的人太多,或許是人們總會犯這樣那樣錯誤的緣故,這句話被迅速擴散,最後竟然演繹成:如果壞事情有可能發生,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並引起最大可能的損失。

生活中的應用:

1.所有的事都會比你預計的時間長;

2.會出錯的事總會出錯;

3.如果你擔心某種情況發生,那麼它就更有可能發生;

4.不要以為自己很重要,因為沒有你,太陽明天還是一樣從東方升上來;

5.另一排總是動的比較快;你換到另一排,你原來站的那一排,就開始動的比較快了;你站的越久,越有可能是站錯了排。


五:手錶定律

手錶定律定義:

手錶定律是指擁有兩塊以上的手錶並不能幫人更準確的判斷時間,反而會製造混亂,讓看錶的人失去對時間的判斷。

手錶定律在金融上面的解釋:

對一個投資策略,如果有多個人同時指導,效果並不好。因為有人看多,有人同時看空,自己就不知道怎麼操作了。

生活上的應用:

對同一個人或同一個組織的管理不能同時採用兩種不同的方法,不能同時設置兩個不同的目標。甚至每一個人不能由兩個人來同時指揮,否則將使這個企業或這個人無所適從。手錶定律所指的另一層含義在於每個人都不能同時挑選兩種不同的價值觀,否則,行為將陷於混亂。

同一個人或同一個組織不能同時採用兩種不同的方法,不能同時設置兩個不同的目標,甚至每一個人不能由兩個人來同時指揮,否則將使這個企業或者個人無所適從。


六:零和遊戲

零和遊戲定義:

它是指參與博弈的各方,在嚴格競爭下,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著另一方的損失,博弈各方的收益和損失相加總和永遠為“零”,雙方不存在合作的可能。

零和遊戲金融方面的解釋:

兩人對弈,總會有一個贏,一個輸,如果我們把獲勝計算為得1分,而輸棋為-1分。則若A獲勝次數為N,B的失敗次數必然也為N。若A失敗的次數為M,則B獲勝的次數必然為M。這樣,A的總分為(N-M),B的總分為(M-N),顯然(N-M)+(M-N)=0,這就是零和遊戲的數學表達式。

生活上的應用:

在競爭的社會中,人們開始認識到“利己”不一定要建立在“損人”的基礎上。“零和遊戲”觀念正在逐漸被“雙贏”觀念所取代。有效合作,得到的是皆大的結局。

股票和期貨投資,實際上就是零和遊戲。你賺錢了,就會有別人虧錢。


七:多米諾效應

多米諾效應定義:

在一個相互聯繫的系統中,一個很小的初始能量就可能產生一系列的連鎖反應,人們把這種現象稱為“多米諾骨牌效應”或“多米諾效應”。

多米諾效應在金融方面的解釋:

多米諾骨牌效應常指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即牽一髮而動全身。比如美國巴林銀行破產案例,一次操作失誤引起的重大虧損,最後導致整個銀行破產。

生活上的應用:

1.從你最想做的事情開始,改變一個小的行為,並堅持下去。這不僅會給你帶來滿足感,而且會讓你重新看待自己。具體哪一個多米諾骨牌先倒下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一個先倒下。

2.保持動力並立即進入下一個你想要完成的任務。讓完成第一個任務後的滿足感和動力帶動你開始下一個行為。每一次的重複,你將會更加積極的維護自己的新形象。

3. 在你猶豫不決時,你可以將事情拆分成幾塊更小的部分再逐一擊破。當你嘗試新習慣時,注意保持它們小且可控。多米諾效應側重於過程中的一環扣一環,而不是結果。只要勢頭是對的,一個多米諾骨牌就會自動擊倒下一個。


江城財子


你可以關注一下我的節目,我裡面講了很多

人們談到公平與效率時,總會說要麼是公平優先,要麼是效率優先,二者此消彼長、互相對立。每當聽到有人這麼說時,我就會想起100多年前發生在美國的一個真實案例:馬糞爭奪案的故事,這個案子發生在1869年4月6日。原告請了兩位幫工,到馬路上撿馬糞。他倆從晚上6點幹到8點,在馬路上共堆了18堆馬糞。馬糞堆起來以後,因為太多拿不動,兩位幫工就回去取車,準備第二天來運。但他們並沒有在這18堆馬糞上做任何標記。第二天早上,案中的被告看見了這些馬糞,就問附近巡邏的人:這些馬糞有沒有主人?有沒有人要把馬糞運走?巡邏的人說不知道。被告聽了以後,覺得這些馬糞沒有標記,也沒有主人,就把馬糞運回自己家,撒到自己的田裡了。到了這天中午,兩位幫工帶著車過來,發現馬糞沒了,一問之下,才知道原來是被告拿走了。雙方發生爭執,最後鬧到法庭上。應該鼓勵創造財富,還是鼓勵對財富做標記在法庭上針鋒相對的,有這麼幾種觀點。一是“溯源說”。有人主張,馬糞真正的主人是馬,因為馬糞是馬拉的;也可以進一步說,馬糞屬於馬的主人。但問題是,馬的主人把馬糞丟在路上,已經放棄了對馬糞的所有權。二是“位置說”。被告主張,馬糞掉到馬路上,就成為馬路的一部分,而馬路是公家的,所以誰見了馬糞都可以拿走。原告讓幫工把馬糞堆起來,只是改變了馬糞所在的位置,並沒有改變它的所有權,因而馬糞不歸原告所有。三是“標記說”。法庭上也有人主張,關鍵看原告有沒有給馬糞做標記,如果沒有做標記,那就不能怪別人把馬糞搬走了。四是“勞動說”。原告堅持認為,是幫工們花費了工夫,才把馬糞堆積起來的,所以馬糞應該歸原告所有。雙方好像都有道理。但哪種觀點更重要呢?如果你是法官,會把馬糞判給誰?鼓勵人們創造財富,社會才會越來越好事實上,一點兒馬糞,判給誰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案件會對後代產生怎樣的影響。設想一下,有兩個村子,發生了同樣的案子,唯一不同的是,第一個村子把馬糞判給了原告,也就是堆積馬糞的人;第二個村子把馬糞判給了被告,也就是那個看見馬糞就把馬糞拿走的人。這兩個村子,過50年、100年後,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可以設想,在第一個村子裡,由於把馬糞判給了創造財富的人,那麼村民就會有這樣的預期:凡是經過人類勞動的成果,都是財富;凡是財富,就都有主人;有主人的財富是受到法律保護的。要尊重別人的財富,不能見到就拿走。只要有這樣的共識,這一共識又變成傳統,那麼在這個村子裡,人們就用不著花很大的工夫來保護自己的財富,他們因此也會更積極地去創造財富和積累財富。50年、100年後,這個村子就會走向富足。在另一個村子裡,法官把馬糞判給了被告,那麼村民就會形成另外一種預期:只要是沒人看管的東西,就可以隨便拿走。結果順手牽羊的行為就會大增,有產者花在看管財富上的努力就會變大,大到足以抵消財富本身的價值。人們不僅會喪失創造和積累財富的積極性,即便創造和積累了財富,其價值也會被保護財富的努力所抵消。50年、100年後,這個村子就會走向貧困。當年馬糞案的法官,就是根據這個思路,把馬糞判給原告。從經濟學的角度看,這個判決意味深長。公正背後是效率考量尊重別人的財富,不能不能順手牽羊,這是一種普世的公正觀,每位負責任的家長都會向子女傳授這種觀念。但在這種公正觀背後,卻是效率的考量——保護產權的努力是會消耗資源,這種消耗越大,資源的淨值就越低;社會的道德規範,越是能夠幫助降低這種消耗,社會財富的積累就越多。在生活中,很多人討論什麼才是公正的,但背後其實很可能是在對效率做出考量。如果這個世界上都是盜版軟件,人們就不會有積極性去積累自己的人力資本,懶惰和無知就會成為世界的常態。如果可以隨便拿別人的東西,就不會有人有積極性去愛護、積累自己的財富,就像我們現在的共享單車。如果交通肇事者不需要負責任的話,那麼馬路就會非常混亂,效率就會降低,馬路的價值就會消失。當我們討論公正的問題時,背後的含義往往是:這是符合效率標準的。往往是那些讓社會里每個人都有積極性去積累財富的規則,或者那些讓社會能夠健康發展的規則,才是公正的規則。也就是說,因為有效,所以公平。當別人在討論到底是公平重要,還是效率重要的時候,學過經濟學的人明白,公平背後往往是效率的考量,不是單個人效率的考量,而是整體社會長遠發展的效率的考量。公平和效率,往往是一枚硬幣的兩面。


TeacherWang侃大山


我是來自工行的客戶經理,心靈上的一些小規律和我們生活當中是想通的。我為大家分享幾個。

金融理財理財的4大基本邏輯。

存錢的邏輯。會存錢不一定,成為富翁,但是,不會存錢,一定成為窮光蛋。

消費的邏輯,分清,我需要和我想要,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省錢的邏輯,開源節流,積少成多,每一分錢都是有用的。

投資的邏輯。不懂得投資,你就永遠是理財上的弱者。

希望對你有幫助。


劉志華工行533


羅伯特·弗蘭克,康奈爾大學教授,有一本書,叫成功與運氣,講了以下五個觀點:

第一,在人生早期的關鍵節點上,好運氣對後續的成功有很大的放大效應,而且這種運氣效應可以一直累加;

第二,現在是一個贏者通吃的年代,一開始一點微弱的優勢造就了最後的贏家通吃,而這點微弱的優勢通常是靠運氣;

第三,人總是把成功歸因於能力強,而把失敗歸因於運氣差,這種樂觀如果沒有成功,就是需要的,如果已經成功,就不需要了;

第四,運氣造成了贏者通吃、收入差距過大,這造成了人們的互相攀比嚴重;

第五,一個承認運氣差的人,自然不會去搶別人的功勞,那麼合作者就會信任他。


帥小喵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①擺闊定律—越窮越愛擺闊撐面子。

②擔心定律—越是擔心的事情越容易發生。

③般配定律—美女俊男多與外貌相反的敲定終身。

④要求定律—”隨便”、”沒要求”乃是最高規格的求。

⑤溝通定律—良好的溝通能解決或避免70%的問題;世上70%的麻煩事皆因溝通不良所致。

生活中的常用定律

*別跟傻瓜吵架,不然旁人會搞不清楚,到底誰是傻瓜!

*不要以為自己很重要,因為沒有你,太陽明天還是一樣從東方升上來!

*凡事只要有可能出錯,就一定會出錯。

*你若幫助了一個急需用錢的朋友,他一定會記得你——在他下次急需用錢的時候。

*你早到了,會議卻取消。 你準時到,卻還要等。

*東西久久派不上用場,就可以丟掉。東西一丟掉,往往就必須要用它。

*你丟掉東西時,最先去找的地方,往往也是可能找到的最後一個地方。

*你往往會找到不是你正想找的東西。

*一分鐘有多長? 這要看你是蹲在廁所裡面,還是等在廁所外面。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華爾街中國


您好,太多了!

金融,英文叫finance,在西方是一個很泛的概念,意指與錢相關的所有活動。而在我們這裡好像狹窄了,好像是純粹的與銀行相關的貨幣問題。也許是計劃經濟的殘餘。如果這樣,就沒有多少可以說,幾乎全是政策性的東西。

如果從finance的角度,也可以翻譯成財務管理(Financial Manager),就是怎麼管錢的問題,那內容就非常的豐富,是完全市場經濟的產物。包括企業財務、金融、投資、財政、資本、理財等等所有與錢相關的問題。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錢了,因此,這跟我們的實際生活的關係太大了。例如:

首先,財務管理或者錢的管理的目標問題,就是價值最大化問題。這是金融或者財務管理的第一個基礎,也是定盤星,幾乎任何財務上面的所有決策,不考慮其它因素(因為,人,同時也是社會人,必需承擔社會責任,也常常需要考慮其他社會成員的感受,等等),純粹從財務或者金融的角度,包括所有的反覆計算、算計或者比較,都是以此為基礎或出發點的。

其次,就是“成本、收益、風險”問題。

如何實現價值最大化問題,本質上就是這三者的平衡。從財務的角度,只有成本,沒有收益的事情,是傻瓜才會做的事情,因為不可持續。不可持續的事情,常常是對誰都沒有好處的事情。所以,必須三者都兼顧。

第三:貨幣的時間價值問題。

就是說貨幣是通過流動和週轉創造價值的,如果不流動,就意味著這個貨幣在貶值,就是它的時間性或時間價值。今天的錢和明天的錢的價值是不同。

很容易的理解是利息,今天的錢存到明天,要加上利息;反過來,要減去利息。錢少或者時間短,似乎沒有什麼感覺,錢一多或者時間一拉長,這種感覺就強烈起來。

為什麼世界上有三大金融中心?很重要的一個動機是,希望這個錢24小時都不要停下來。是否意味著這個錢的價值或者效率可能是原來的三倍?

第四:機會成本

這也是財務管理的重要基礎。就是說,這個錢有至少二個不同的用途,使用在其中的一個用途上,是以放棄另外一個用途及收益為成本的。

由於機會成本的存在,就有了選擇和大量的計算問題。

好像,你同樣一筆錢,既可以買國庫券,享受無風險利率,也可以做定期,還可以買股票等等。但一旦做出決定,就必須放棄其它的一些決定。這就是機會 成本。

這些東西,是不是跟我們的日常生活 息息相關?隨著經濟發展的越來越複雜,內容越來越豐富。我們專門引進了美國的國際財務管理師,一共有十門課,包含了資金運動的方方面面,全中文的。有興趣,我可以送你一套教材。


資本的知本時代


1、藍斯登原則:在你往上爬的時候,一定要保持梯子的整潔,否則你下來時可能會滑倒。——美國管理學家藍斯登。

點評:進退有度,才不至進退維谷;寵辱皆忘,方可寵辱不驚。

2、盧維斯定理:謙虛不是把自己想得很糟,而是不想自己。——美國心理學家盧維斯

點評:如果把自己想得太好,就很容易將別人想得很糟。

3、託利得定理:測驗一個人的智力是否屬於上乘,只看腦子裡能否同時容納兩種相反的思想,而無礙於其處世行事。——法國社會心理學家託利得

點評:思可相反,得須相成。

4、刺蝟理論:刺蝟在天冷時彼此靠攏取暖,但保持一定距離,以免互相刺傷。

點評:保持親密的重要方法,乃是保持適當的距離。

5、鰷魚效應:鰷魚因個體弱小而常常群居,並以強健者為自然首領。將一隻稍強的鰷魚腦後控制行為的部分割除後,此魚便失去自制力,行動也發生紊亂,但其他鰷魚卻仍像從前一樣盲目追隨。——德國動物學家霍斯特

點評:

(1)下屬的悲劇總是領導一手造成的。

(2)下屬覺得最沒勁的事,是他們跟著一位最差勁的領導。

6、雷鮑夫法則:在你著手建立合作和信任時要牢記我們語言中:

(1)、最重要的八個字是:我承認我犯過錯誤

(2)、最重要的七個字是:你幹了一件好事

(3)、最重要的六個字是:你的看法如何

(4)、最重要的五個字是:咱們一起幹

(5)、最重要的四個字是:不妨試試

(6)、最重要的三個字是:謝謝您

(7)、最重要的兩個字是:咱們

(8)、最重要的一個字是:您

點評:(1)、最重要的四個字是:不妨試試;(2)、最重要的一個字是:您

7、洛伯定理:對於一個經理人來說,最要緊的不是你在場時的情況,而是你不在場時發生了什麼。——美國管理學家洛伯

點評:如果只想讓下屬聽你的,那麼當你不在身邊時他們就不知道應該聽誰的了。

8、斯坦納定理:在哪裡說得愈少,在哪裡聽到的就愈多。——美國心理學家斯坦納

點評:只有很好聽取別人的,才能更好說出自己的。

9、費斯諾定理:人兩隻耳朵卻只有一張嘴巴,這意味著人應該多聽少講。——英國聯合航空公司總裁兼總經理費斯諾

點評:說得過多了,說的就會成為做的障礙。

10、牢騷效應:凡是公司中有對工作發牢騷的人,那家公司或老闆一定比沒有這種人或有這種人而把牢騷埋在肚子裡公司要成功得多。——美國密歇根大學社會研究院

點評:

(1)牢騷是改變不合理現狀


黑夜裡的陽光


金融上能用在生活裡的定律很實用的有“馬太效應”和“墨菲定律”。

“馬太效應”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強者越強,弱者越弱,《西紅市首富》雖然是個電影,但是它很好的解釋了這個“馬太效應”,王多魚為什麼錢越花越多,就是因為馬太效應。現實裡有錢人也是越來越有錢,因為他們有足夠多的錢去投資,睡覺的時候也有收益,而且他們不用為錢擔憂,可以有更多的時間思考,更容易發現機會。而普通人就不行了,他們得為了一日三餐去奔波,付出大量的時間去換取微薄的收入,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去思考。香港有一個比較有名的真人秀,就是讓富人做一週的普通人,看他們怎麼實現翻身,結果就是所有參加的富人在參加完真人秀之後都覺得底層生活很難。

“墨菲定律”簡單的說就是怕什麼來什麼,因為在人擔心焦慮的時候,個人就無法發揮出原本的狀態,甚至很難有正常狀態,這樣就會發生不希望的結果。生活裡最常見的就是考試的時候,越是焦慮,越發揮失常。

所以,我們生活裡要反著利用這兩個定律,無論遇到什麼事,我們都要保持平常心。無論生活多麼累,我們都要擠出一點時間來思考,把自己微薄的財富拿來理財投資,這樣我們的生活才能越來越好!


重要的心態


劣幣驅逐良幣之於職場

劣幣驅逐良幣:是指當一個國家同時流通兩種實際價值不同而法定比價不變的貨幣時,實際價值高的貨幣或銀子(良幣)必然要被熔化、收藏或輸出而退出流通領域,而實際價值低的貨幣(劣幣)反而充斥市場。由16世紀英國伊麗莎白財政大臣格雷欣提出,也稱“格雷欣現象”(Gresham's Law)。

在我們工作中,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一個發現一個現象,優秀的人工作做的越來越好,然後發現領導安排的任務就越來越多;在同等的待遇下,優秀的人就會跳槽走人,而工作做的平庸的人,可能會很輕鬆,繼續留下;

其實,人和人工作上的差距好多時候不是智商和能力的差距,而且你對一件工作傾注的心血,這樣領導覺得你做的越好,然後不斷的加碼,你就越呆不下去了,所以工作中也不能做的那麼完美,找到一個平衡最好。

<strong><stro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