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大聖歸來》跟《千與千尋》你更喜歡哪部?

電影星聞官


《大聖歸來》與《千與千尋》各有各自的看點,雖然都是動漫電影,兩個故事的背景,側重點都有很大區別。

《大聖歸來》眾所周知,這部電影可以說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到最後上映也並沒有多少宣傳。

當初我之所以去電影院看這部電影完全是在微博上被自來水安利的。

對於國漫電影,可能不少人跟我一樣,處於一種半信半疑的態度。畢竟能讓人耳目一新的國漫電影不多。

而我國的動漫電影還屬於一個不斷進步得上升期。

《大聖歸來》整部動漫的畫風,結構屬於比較完整。

我個人感覺,整部電影到最後的部分,稍稍有些急促,總覺得缺少點什麼。



《千與千尋》是宮崎駿大師的成名作,也是最輝煌的作品。

這部電影記得很早有朋友推薦,一直沒看,後來是在網上看的。

日漫是做的比較成熟,《千與千尋》沒有炫麗得打鬥,而是用徐徐道來的方式講了整個過程。

是一部十分細膩,讓人能靜下心來慢慢看的電影。

《大聖歸來》和《千與千尋》我個人都十分喜歡,都是看過多次,沒有什麼更喜歡哪部。


則仙


《千與千尋》

它是唯一一部同時斬獲奧斯卡與柏林金熊獎的動畫電影,107萬人打出豆瓣9.3分的高分,是宮崎駿作品中評分最高的一部。

千尋搬家的途中,和家人一起誤入了奇怪的另一個世界。她的父母卻被桌上的美食完全俘獲,貪心地大快朵頤,完全忘記了自己最初的目的。

因為貪心和慾望,千尋的父母變成了豬。

原來這個世界的運行規則是:不努力工作,吃了這個世界的食物就會變成動物。

為了救父母,千尋獨自踏上了冒險之旅。

她必須找到一份工作,必須吃下這個世界的食物,才能不消失,不變成動物。

可是,如果吃下了湯婆婆的食物,為她打工,就相當於出賣自己的靈魂,甚至會逐漸忘記自己的名字。

小時候我們會想,一個人怎麼可能會忘記自己的名字呢?

後來發現,原來忙著和世界融為一體,忙著成為別人眼中還稱職的大人,真的會慢慢忘記自己本來的樣子。

最終千尋還是找回了自己的名字。

即使身邊滿是對黃金趨之若鶩、嘴臉醜惡的人,她也靠著孩子的直覺、善良生活。

其實,《千與千尋》完全不是一部給小孩子看的動畫片。

有人說,宮崎峻一生只拍了一部電影,名字叫做愛與成長。

他就像一個老朋友,把那些生命中最難能可貴的純真與善良,都一筆一畫的畫出來,展現在你面前。可我們看到的,那一幀一幀的畫面裡,早已暗示了每個人的人生。


奇幻電影世界


更喜歡《千與千尋》。 這個問題就是挑事情!😂 千尋其實各方面都完勝大聖,這是不爭的事實有什麼好問的? 想說說故事本身。我們所在地區的電影人,在故事創作、題材選擇方面有很多桎梏,這是很值得同情的處境。相對真人電影,動畫稍微松泛一些,所以理應更加天馬行空、瀟灑寫意。但是大聖歸來的故事不得不說,依然老套而乏味,事實上更多人可能還是覺得技術上這部電影有眼前一亮的感覺。這就是我覺得動畫電影上和強國最大的差距了,要知道,當下很多好萊塢的很多大片特效也是找我國公司或團隊製作的。所以在技術差距逐漸縮小甚至趕超的情況下,好的故事、編劇還有分鏡等等就顯得特別重要了。 這就牽涉到我們體制下的一個核心問題了,我們真的缺少很會講故事的人嗎?或者扯遠一點,我們真的缺少會踢球的孩子嗎?我們真的缺少審美優秀的設計師嗎?等等等等… 但是,正確的人總是不能在正確的位置出現(或者極少出現)! 這 不是某一個行業的問題,是一個普遍現象! 怎麼破?留給時間咯。😊


公民DQ


作為一名中國人,支持國產動漫,而且《大聖歸來》也代表了中國動漫的迅猛發展,具有里程碑的作用。而且這部電影傳承了中國的古典文化的同時,還加了新的東西,給人熱血沸騰的感覺,是國產動漫不可多得的創意和技術先鋒,很有中國傳統文化的特色,和精妙的再創造。

我想,如果可以帶孩子看電影,非要在這兩部中選擇一部的話,作為看過這兩部電影的人,我會選擇《大聖歸來》。因為這部電影更中國,也更容易被孩子接受和理解,也更加熱血正能量。

當然,我不是說《千與千尋》不正能量,而是這部電影太艱澀難懂了,我們成人看還要看看別人的解析和影評,更何況孩子了,可能小孩看的話,只會關注情節,而不會考慮那麼深刻吧。

當然,《千與千尋》是一部動畫電影的鉅作,各種獎項、評分和評價足夠讓它名留青史,成為不可超越的經典。但是我站在中國人的立場上,會選擇支持國產動漫,也相信國產動漫會有更大的突破。

文化不分國界,偉大也不分國家。但是,作為一名家長,我更傾向於《大聖歸來》帶給小朋友的直觀影響和感受。等到孩子稍微大一些,理解能力好一些,我會帶孩子重看《千與千尋》。

支持的背後也有個人情懷,因人而異。畢竟,愛與不愛本來就是個人化的選擇。





彼岸影視


作為一個80後阿姨級別的動漫和漫畫迷,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想談談我的感想。

八零年代,對於現在的90後、00後,他們應該覺得挺落伍的時代,我們那個時候沒有像現在的網絡那麼發達,電腦沒有普及,能接觸到電腦的途徑,1學校電腦課,但是隻限上課無法上網,2花錢去(網吧)但作為還是學生的我沒錢[流淚],沒有智能手機,用的是藍屏手機,最早出現的應該是BB機,網絡2G.

我那個時候,看到的第一部宮崎駿的作品並不是《千與千尋》,是更充滿夢幻色彩一些的龍貓,那個時候電影院,不像現在的那麼好,當時不知道有沒有引進《千與千尋》,千尋應該是2001年上映的,時隔已經18年了,我當時看的時候是看碟片,也就是那個時代的特有物品DVD,也就是光碟,當時有出租的光碟片。

看宮崎駿爺爺的作品的時候,我覺得像發現新大陸一樣,感覺自己非常能融入他的作品當中,像走進了一個夢幻的世界,每一個故事都能夠讓人,想到些什麼!感悟到些什麼!《千與千尋》之所以被稱為最好的動畫電影,就因為激發了人們的共鳴。《千與千尋》的故事很簡單,十歲女孩千尋跟父母出遠門,誤入一個怪異的小鎮。父母由於貪吃,被變成了大胖豬。為了自救,也為了救父母,千尋在異世界展開了一場冒險。

我們都經歷過告別。對過去的依戀、感傷,和麵對未知環境的恐懼和惶然,是每個人都有的。一開始的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笨拙但努力地適應新環境,是不是和現實中的我們有點像?只有揮別過去,才能更好迎接未來的幸福。人生就像一輛列車,車上乘客來來往往,有些人可以陪伴著我們走過一段路程,卻終須一別,自己的路還是要自己走。

成長,也意味著告別,最終我們要依靠自己的堅強和善良, 成長為勇敢、敢於擔當的人。

宮崎駿表示,這部動畫是給“10歲小朋友們”的故事。電影上映時正值2001年,這一代的孩子被稱為日本經濟泡沫破裂之後“迷失的一代”。

這部電影寄予這些走向新世紀的孩子美好的祝福。

接下來我來說說《大聖歸來》,對於大聖我更多的是期待 高興和歡喜,等待那麼多年,終於出現一部中國自己製作的大型動畫電影,我當時的心情是多麼的激動,從小大部分好看的都是外國的迪斯尼動畫和日本的動漫,在這裡聲明不是崇洋媚外,是因為當時並沒有那麼多的國產動畫電影,大聖我是和閨蜜一起到電影院,而且還是萬達影院觀看的,當時剛看開頭的時候還是蠻有興致的,但是到了中間的時候,我的閨蜜已經熟睡在電影院內,總的來說是有一點點的小失望吧,因為期待值太高了,大聖總得來說,從人物的設定,畫風,色彩,音樂,其實都是很不錯的,但是在故事的節奏,還有情感的渲染,方面是個人覺得做得不夠的,所以說看到一半以後就會覺得有點累,整個故事感覺還是比較適合小朋友觀賞,像我們這種漫迷的話,還是抱著支持國產動畫的心態去看這部電影比較好,因為我知道之後會有更多更好的中國動畫電影會出現。

總結以上兩部動畫作品,對於《千與千尋》我是比較喜歡的,對於國產的動畫電影,更多的是期待吧!期待有更多更好的作品出現。總之不管是什麼動漫,只要他宣揚的是正面的,積極的向上的,我都喜歡。蘿蔔鹹菜,各有所愛吧!








蔥蔥同學


我更加喜歡《千與千尋》

這二部動漫電影,我都帶著女兒一起看過!女兒最近又看了一次《千與千尋》,表示很喜歡!

《大聖歸來》可以說是英雄歸來,悟空最後幫著江流兒救回了小女孩!打敗了妖王!劇情很完整,結局跟完美!就是看著就能猜到劇情的發展及結尾!沒有給我很驚喜的感覺!

《千與千尋》從另一方面來說也是很勵志的!任性膽小的小女孩,通過在神靈世界的歷練,成長為勇敢堅毅有擔當的人!自己生存下來了,救了自己的朋友,最後還救回了自己的爸媽,一起回到了人類的世界!劇情精彩紛呈,腦洞大開,完全超出了意料之外!老少咸宜!經典中的經典!

所以我更加喜歡《千與千尋》




追劇閒散人


昨天帶著兩歲兒子去觀影《千與千尋》。因為兒子的多愁善感,電影沒看完,就已經出來了。從開始看到小女孩父母變成豬,沒人保護小女孩時,兒子還能勉強支撐著默默抽搐,而後又遇到一個白龍哥哥,當白龍哥哥也消失時兒子徹底全線崩潰哭成了淚人。

莎士比亞說過,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口味與個人見解。將電影《大聖歸來》與《千與千尋》相比較,我更偏好《千與千尋》,原因有以下兩點:

一,《千與千尋》相較更適合全齡段觀影。

目前動畫片市場早已不是兒童的專屬,因為孩子終究要大人帶領才會到電影院觀影,所以為了抓住重點顧客,影片越來越照顧成人的喜好。對於個人而言,看到片頭就已經猜到結尾的電影終究會讓我自己興趣稀缺。

《大聖歸來》是國產經典《西遊記》改編而來的動畫片,影片以宣揚真善美為主題,雖然通過豐富人物細節刻畫與情節創新,使傳奇人物更貼地氣,形象更飽滿。但是簡單的情節,當電影開始時已經註定了結局。

有一種動畫叫做宮崎駿,拋開民族成見,豆瓣評分9.2,《千與千尋》確實是不可多得的長篇動畫,號稱三代共賞的“銀幕必看”經典。雖然我還沒有看完,但是已經看哭了我兒子,未卜的故事情節始終吸引著我想知道結局到底如何。

二、不能觸動觀眾情緒的電影不是好電影。

一部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好動畫,不能只停留於故事表面與事物的美好。經久不衰的好電影應該是能從內心打動觀眾的,讓觀眾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或輕鬆愉悅,或感涕零淚,或驚悚懼怕。

經過實驗論證,《大聖歸來》雖然吸引我兩歲兒子可以全程無淚點(當然也無笑點)看完,但是《千與千尋》才四十分鐘就已經突破孩子防線兩次(一次父母變豬,一次白龍哥哥的離開),所以忍不住為《千與千尋》加一分。

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鑑於沒有將《千與千尋》看完的遺憾,我一定要找個時間再彌補下。


詼線條


我是一個90後,但真實狀況我並沒有看過《千與千尋》這部影片,這幾天鋪天蓋地的都是關於再上映的消息,也想著去觀賞一下這部影片。

先說一下《大聖歸來》這部動漫吧,可能由於不是在電影院看的緣故,視覺效果沒有多爆炸,但情節還是可以的,至少不會存在無厘頭,作為救世主形象的大聖一直活在少年的心中,最後也成功拯救了這個世界。或許自我們打小開始,孫悟空也一直活在我們的童年裡吧,哪個少年不追夢,哪個少年不曾幻想自己擁有蓋世神通。我想更多的還是在為少年的情懷買單吧。

沒有《千與千尋》,所以我並不瞭解其中的情節故事,但那個應該是叫無臉男吧,我的前女友,前前女友(其實是同一個人),在大學時期送了我一個無臉男的面具,有關於童年的回憶?有關於愛情的啟蒙?抱歉我不知道……我會去看電影的,我很愛她,雖然經歷分分合合最終還是沒能在一起,但我還是希望她能夠過得好,過得比我要好……




peace丶丶


更喜歡《千與千尋》

《千與千尋》是宮崎駿先生一生中的巔峰作品,是一部適合全年齡段觀看的影片。

劇中人物設計、角色設計、場景畫風設計、背景音樂運用都是精益求精,每個畫面都力求真實、每個情節都寓意深刻。也許就是這種匠心精神才征服了無數觀眾,無不體現宮崎駿先生對作品的態度。

有人說《千與千尋》講述一個冒險的故事,有人說講述一個關於友情、親情、愛情的故事。

以我看來《千與千尋》還講述了一個人向善的本能和純真的故事,以及在這物慾橫流的年代,內心乾淨比什麼都好。

一開始就說過《千與千尋》是一部適合全年齡段看的動畫電影,因為從這部電影能讓成人從小孩身上找回他們遺失的東西——向善的本能和本該有的純真。

其實向善無需外尋,只是我們在這物慾很流的年代、總是走得太快,它沒跟上而已,而推動我們快跑的魔鬼就是,無止境的攀比和越長越大的虛榮心。其實成人的你只需回頭看看曾經的自己、勿忘初心便可以善良與純真,只要你願意回頭等等。

純真之所以可貴,或許是因為它執著,一心不為外界環境所改變,變的只是人。其實在孩子純真的心裡,整個世界都是真實表現的,快樂就笑、悲傷就哭、活得真切,無需攀比、無需偽裝、無需敷衍、無需強顏歡笑。

活得簡單,所以幸福。

就像千尋就算身處慾望之中,本就善良的她,用一顆純真的童心就引導她走出了迷惘。

所以迴歸善良,需要勇氣,更離不開發自內心的純真。

所以說《千與千尋》是兒童的電影,也是成人的電影,這就是我喜歡《千與千尋》的原因。








不止愛影視


作為一名中國人,相對來說國產動漫發展緩慢,好一點的動漫更是少之又少,大聖歸來之前的國產動漫還停留在喜羊羊與灰太狼或者熊出沒之類的偏少兒的電影,適合老中青三代看的動漫少之又少,而大聖歸來可以說是拉開了國產優秀動漫的序幕,人物刻畫的也比較鮮明深刻,動畫製作優良。是不可多得的佳品!千與千尋動漫相對來說比較深奧,基本只看到一點片段,印象不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