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極都搞不定的洪承疇,為何敗在孝莊裙下?

驢可樂


所謂孝莊施展美人計勸降洪承疇,實屬笑談。所謂皇太極搞不定洪承疇,也是笑談。

事實是,洪承疇一開始就是在待價而沽,投降肯定是要投降的,但不能隨隨便便投降。范文程說得對,洪承疇連掉落在衣服上的一點灰塵都要撣掉,怎麼可能捨得自殺呢?

洪承疇投降清朝,其實無可厚非。因為崇禎太情緒化了。即便像袁崇煥這種忠心耿耿的,不也是被凌遲了嗎?

這件事其實挺讓人寒心的。一大票前方將領,會因為這件事而對大明和崇禎的忠心大打折扣。也正是在這個背景下,祖大壽、洪承疇等人先後降清。

洪承疇兵敗被俘後,一開始擺出的姿態是絕食,寧死不降。因為此時皇太極派去的勸降人士都是一些小蝦米。

皇太極鍥而不捨,又派出了自己最信任最重用的漢臣范文程。范文程是個老狐狸,見到洪承疇後並不急著勸降,聽憑洪承疇裝腔作勢地臭罵,只是在靜靜地觀察洪承疇。於是他觀察到了洪承疇撣灰塵的動作,於是認定洪承疇不會真死。

這個消息至關重要。

這讓皇太極意識到,洪承疇是可以勸降的,只是前去勸降的人不夠級別。那就好辦了,他直接出馬就是了。

為什麼此前他不親自出馬呢?因為他不知道洪承疇是否會投降。如果他親自出馬了,洪承疇卻真的不降,這對他的聲譽是有損的。

可是確切知道洪承疇肯定會投降後,皇太極出馬勸降,就會提高自己的聲望——你瞧,皇太極果然厲害,別人咋勸都不行,他一勸就成功了。

皇太極見到洪承疇後,噓寒問暖,還把自己的貂皮大衣披到了洪承疇身上。

洪承疇知道,時機已到,便跪地磕頭,拍馬屁道:真是明主啊。

待價而沽者,終於等到了合適的價碼。而買家也歡天喜地。雙贏。

可惜,清朝取得天下後,必須鼓勵忠誠,不能宣揚背叛,於是便在史書裡搞了一個“貳臣傳”,把洪承疇這種有功於清朝的明朝叛臣放進了裡頭。

哈哈,也是不太厚道。


趣談國史


有滿蒙第一美女的孝莊,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便是她的桃色緋聞,一個是與權頃朝田野的多爾袞的,還有一個便是與晚明降臣洪承疇的。在大明人看來,洪承疇是賣國賊,人人得而誅之。


可在當時的皇太極來說,他非常需要拉攏這位晚明重臣。自小熟讀四書五經,通曉禮儀廉恥的洪承疇,面對皇太極的權降,義正嚴辭地拒絕,可為了後來就變節了呢?


洪承疇投降清朝版本一:孝莊以色招降洪承疇

據說皇太極在招降洪承疇之前,可是做足了功課,將對方的喜好都瞭解得一清而楚。他得知洪承疇此人比較好色,特別精挑細選了幾名美女,送給對方享用,卻被罵了回來。冰雪聰慧的孝莊主動請纓,將這個事情攬了過去。她打扮成丫鬟的模樣,將一壺參湯餵給洪承疇,卻騙對方說這是毒藥。


孝莊一邊喂洪承疇喝湯,一邊溫柔開導他,結果英雄難過美人關,洪承疇就這樣拜倒在孝莊的石榴裙下,做了滿清的走狗。孝莊因為勸降有功,皇太極對她更是寵幸有加。


這個版本雖然流傳甚廣,卻是站不住腳的,一則孝莊不懂漢語,如何招降洪承疇,二則大滿能人輩出,如何讓一介女流出面勸降,作為皇帝的皇太極的臉往哪擱?他絕對不允許後宮做出有傷皇家臉面的事來。

洪承疇投降清朝版本二:范文程勸降洪承疇

范文程也是晚明官員,不過他已經歸順了大清,皇太極將勸降洪承疇的任務派給了他。二人初見時,洪承疇便對范文程這個叛徒破口大罵,對方也不還口,就讓洪承疇來唱獨角戲。終於在他罵累了,罵夠了,范文程便與洪承疇聊天,海闊天空地聊,直到看到一片灰塵落下,掉到洪承疇的衣服上,他很快將灰塵撣開,范文程似乎心中已經有了答案。


然後范文程回稟皇太極說此人連衣服都如此愛惜,怎麼會不惜命呢?後來在一個恰當的時機,皇太極將自己的貂裘給披在洪承疇身上,這位意志堅定的明臣,就這樣投降了大清。


從這兩個版本來看,第二個可信度更高些。為何孝莊以色招降洪承疇流傳更廣,也許是前人就是為了抹黑這兩位吧。


紅顏逸聞


洪承疇兵敗被擒寧死不屈,皇太極無奈之下,使用美人計,令自己的寵妃孝莊去色誘洪承疇。

其實這種說法是經不起推敲的,純屬捏造汙衊抹黑孝莊太后的,原因有如下幾點:

1、孝莊太后直到生命終止的那一刻也沒有學會漢語,她只會蒙語和滿語,在滿清初期,漢語在滿蒙中普及度是非常低的,當然洪承疇這位昔日大明帝國的封疆大佬肯定是不可能會說滿語的,試問在這種語言不通的情況下,孝莊去色誘洪承疇,該如何溝通?難不成見了洪承疇就直接寬衣解帶?這豈不是笑話麼?再說了作為曾經明帝國的頂級權臣,身邊會缺美女麼?什麼樣的美女弄不到?再者一點,那時的滿蒙女子在琴棋書畫上是不可能趕的上漢人女子的,作為滿腹經綸,才華橫溢的洪承疇怎麼可能看到的上滿蒙女子?

2、孝莊是誰的女人?大清帝國最高統治者皇太極的女人,皇太極作為一國之尊,他怎麼可能會讓自己的女人,去用美色來勸降一個敵國的俘虜?這不是給自己臉上抹黑麼?如果真的這麼做了,對自己的名譽將造成多大的損失?再說了洪承疇值得他這麼去做麼?即使真的要用美人計,也不需要用孝莊啊,皇太極隨口一句話就可以安排幾位絕色美人去伺候洪承疇,而且保證令他滿意,讓孝莊去做色誘這件事,皇太極是絕對做不去來的,因為他是皇帝,僅此一點就足夠了。

3、洪承疇,是兵敗被擒的俘虜,隨時都有喪命之危,雖然他很有才幹,並且對大明帝國的一切都瞭如指掌,但是對於皇太極來說,洪承疇已是粘上魚肉,任由其宰割了,怕死是人的天性,尤其是像洪承疇這種殺人無數的,是最怕死的,因為他太清楚人在臨死之前的痛哭了,他害怕自己也會如此,對於一個怕死之人,皇太極只需要給他一個臺階下即可,有必須犧牲自己的女人麼?

洪承疇雖然多活了幾年,為滿清入主中原竭盡全力,但身死之後卻聲名狼藉。不過他沒有以身殉國,也是有必然性因素。

首先,他對大明帝國的皇帝崇禎太瞭解了,這位皇帝非常難伺候,崇禎是志大才疏,一心想重振大明昔日雄風,但自己又沒有那個能力,卻又聽不進逆耳忠言,剛愎自用,在位17年換了50為內閣首輔,這是什麼概念?這簡直就是小孩子過家家麼?內閣首輔這個職位成了高危職業,燙手山芋了,袁崇煥在遼東做的好好的,滿清的一個離間計就讓其身死名裂,這對洪承疇來說觸動也是非常大的,關外的清兵可不是農民軍,如果洪承疇沒有達到崇禎的心理預期,那麼他的下場也不會比袁崇煥好到哪兒去,這一點想必洪承疇應該有想過。


其次,洪承疇經此一敗之後,深知大明帝國的末日已經不遠了,因為大明帝國最後的精銳在松山一戰中幾乎喪失殆盡,此後拿什麼來應對關內的農民軍和關外清軍的雙重夾擊?松山一戰,洪承疇死撐到了最後關頭,也沒有等來一個援兵,洪承疇已知崇禎放棄他了,雖然其現在還沒有死,但是在崇禎眼裡其已經英勇就義了。

最後,洪承疇沒有自殺以身殉國,這是其一生最大的錯誤,雖然崇禎皇帝有很多缺點,但是他並沒有對不起你洪承疇,你洪承疇能夠扶搖直上,平步青雲,這都離不開崇禎的栽培和提拔的,雖然你能力也很強,但若沒有崇禎給予其歷練的舞臺,試問你洪承疇如何會名滿天下,成為當世一等一的豪傑,而且在兵敗被擒之後,還能在皇太極這裡賣個好價錢?

總之,皇太極安排孝莊用美人計來招降洪承疇的說法是不存在的,純屬捏造汙衊抹黑孝莊太后。


清史宴


你一定聽說過這樣一句話:每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都有一個出色的女人。

可是在中國歷史上,有三個成功的男人,背後卻是同一個出色的女人。

她就是“後宮第一謀士”孝莊皇后。

她的一生經歷清初三朝,親手培養了兩代偉大的君王,捲入了一場又一場鬥爭,面對泰山壓頂,卻巋然不動;面對“天崩地裂”,一次次化險為夷。為子孫做足長遠謀劃,做他們護守江山的“主心骨”。

一個女人到底有多強大,能在那個時代被頌為傳奇?

歌德說:“永恆的女性,引我們上升。”

細讀《浮士德》的原著可知,女性的強大在於包容萬物的格局。

而孝莊皇后的格局,成就了三位君主名垂千古的結局。

有格局的女人,善於共情

卡耐基說過:一個成功的管理者,管理能力佔15%,交際能力卻佔85%。

孝莊皇后一生的感染力、領導力和人脈的積累,與她強大的溝通能力是分不開的。

而溝通的成敗,依賴於是我們的內在是否有一顆共情的心,邏輯鮮明的說話比不上設身處地的共情。

《清太宗實錄》記載她“贊助內政既越有年”,心思縝密又足智多謀,很快成為夫君皇太極的後宮謀士,共情能力之高在“莊妃勸疇”事件當中就可以看出端倪。

皇太極兩次徵明讓崇禎皇帝非常惶恐,於是,他派得力干將洪承疇全力對付來勢洶洶的清軍。結果,清軍大獲全勝,洪承疇被俘。

皇太極對這位明臣的才幹早有耳聞,決心不惜運用一切手段,勸降洪承疇。當然,皇太極之所以看重他,並不僅僅因為他是明朝重臣,還因此人文韜武略,確實是位難得的人才,如果歸降大清,對於瓦解明朝意義重大。

皇太極軟硬兼施勸降,洪承疇“延頸承刀,始終不屈”,一點兒效果都沒有。

皇太極急的食不甘味,孝莊毛遂自薦親自去勸說。

孝莊動之以情 ,曉之以理,並不失時機地表達了自己對洪承疇視死如歸氣節的仰慕。

當她說到他的妻兒,洪承疇突然低下了頭,孝莊細心地發現他對妻兒的深切擔憂與思念,就從自己是一位妻子的角度,來說丈夫的性命是比什麼都重要的精神支撐,還保證如果他歸順清朝,會封鎖所有消息,來保證他妻兒的人身安全,直至團圓。

洪承疇漸無戒心,視孝莊為知己,最後勸降成功。

勸降的過程,注入了孝莊共情的智慧和女性特有的細密柔和,當範承疇難以被說服的時候,表明當下他對歸降清朝這件事情有顧慮,而孝莊能夠站在對方的角度,感受他的矛盾,找到了這些顧慮,為他清除障礙,事情自然水到渠成。

真正有大格局的女人,都有放棄己見,透過他人的眼睛看世界的共情能力,更會在男人迷茫的時候給予啟發,成為男人事業發展的助推器。

有格局的女人,以退為進

皇太極死後,其弟多爾袞和大皇子豪格成為了最熱門的皇帝候選人。而最終卻是孝莊的兒子坐上了順治帝的位置,這全是孝莊從中翰旋調停得來的。

她暗中籠絡重臣,以退為進,讓野心巨大的多爾袞輔佐皇帝,交出實權,實則韜光養晦。

她表面對多爾袞的張狂置之不理,無動於衷,事實上,她這麼做就是為了延緩、麻痺多爾袞的神經,以免多爾袞對順治產生過多的戒備,加速她們母子的死亡。

多爾袞突然的離世,孝莊用安撫追封、四兩撥千斤的方法,為順治贏得了親政的權力。

而在多爾袞餘黨作亂之際,孝莊立刻聯合長期以來備受多爾袞壓制的大臣,趁著這個大好時機,將多爾袞的勢力一網打盡。

從此,順治真正掌握了朝政大權。

孝莊的孫子康熙年幼稱帝,大臣們有恃無恐,尤其鰲拜更是不把他放在眼裡,結黨營私。

孝莊太后教導康熙:你現在還很年輕,沒有足夠的勢力與鰲拜抗衡,現在最重要的是增強自己的實力,臥薪嚐膽。

後來,康熙聽從孝莊以退為進的計謀,每天只是玩樂,讓鰲拜等黨羽放鬆警惕,待時機成熟,被康熙處置的猝不及防。

孝莊協助康熙掃除了奸臣,帶領著大清朝走向盛世,康熙大帝的政績一時無人能敵。

有格局的女人,看事物比常人更全面,更懂本質。由於站得更高,能夠將整個事物一覽無餘。

沒格局,用懸崖來自盡,有格局,用懸崖來逼自己努力。

所以,有格局的女人,才懂得適時而退、以退為進,就是為了更快地到達自己的目的地。

有格局的女人,心懷大義

諸葛亮在《三國演義》中說:“吾欲伸張大義於天下,挽救黎民百姓於泥漿。”

如此深明大義,在孝莊的身上也表現亦然。

他反覆告誡兒孫“得眾則得國”,因此要仁慈,要勤政愛民;治國要簡任賢才,用人必求有真知灼見,親忠良而遠奸人;還要“安不忘危”,“虛公裁斷”,以身作則。

順治帝親政時期,在國家財政困難的狀況下,善於持家理財的孝莊率先垂範,節用愛民,對於遭受自然災害的百姓,設法予以救濟。

她用仁愛之心幫助皇帝掌理朝政,使順治帝成為當之無愧的仁德皇帝。

後來,順治帝駕崩,葬禮期間,按照習俗,他生前用的物品也焚燒掉,“丟紙”儀式中,焚燒他的冠袍帶履、珍玩器皿。

孝莊眼看著價值連城的御用奇珍統統付之一炬,覺得可惜,凡焚化不盡的,派專人拾起來,拿到民間出售,以備國需。

孝莊一生以大清江山的前途命運為重,全心全意輔佐夫君和兒孫繼承與弘揚祖業,無私無畏,深明大義。

在這期間死了多少親人,發生了多少大事,她都得撐住,只為百姓幸福,江山穩固。

麻雀飛不到青雲之上,因為它的眼裡只有稻穀;雄鷹之所以能在峰頂翱翔,因為它的眼裡裝滿了山川天地。

這就是孝莊的格局。

作家伍爾芙說過一句話:偉大的靈魂都是雌雄共體。

孝莊皇后真是巾幗不讓鬚眉,在順治和康熙危難之時,頂不住壓力之際,都是靠孝莊的格局一路撐過來的。

女人的格局,就是家族的結局。

一個人的格局看不見摸不著,卻又能真正制約著自己能走多長的路,能產生多大的能量,從而發揮自己的價值,掌控人生。

<strong>

十點讀書


歡迎打開歷史寶藏。



看到這個題,原諒我不厚道地笑了,能這樣問的人,大概不知道孝莊皇后的真實長相。

你以為是長這樣嗎?

太天真了,這是演員好不好,女主角,都是要找漂亮的。

注意了,這才是孝莊皇后的真容。

不知道的一看還以為是某知名男作家呢!

所以如果歷史上真的要讓孝莊去勸降洪承疇,恐怕是適得其反,洪雖確實好色,也不至於如此重口吧。

洪承疇這個晚明之大將,在明末陝西農民起義風起雲湧之時,擔任大明的滅火隊長,到處清掃農民起義軍,不得不說,洪承疇還是有些領導能力的,揮師剿賊,勢如破竹,曾經差點把李自成義軍一窩端。打的李自成十餘騎逃到秦嶺大山中,幾年不敢出來。

洪承疇像

明朝在遼東戰場上連續失敗,屢遭後金蹂躪,沒辦法,就把洪承疇從西北調到遼東,集中兵力,發動了一次剿滅女真的戰爭,結果在松錦一戰中,明軍反被皇太極剿滅,洪承疇就成了皇太極的階下囚。

洪承疇絕食數日,堅決不降,而皇太極意欲得天下,又愛才心切,生盡千方百計的要勸降他。於是就派心腹漢臣范文程去大牢中勸說洪承疇。范文程果然是牛人,面對洪承疇的大吵大鬧,范文程坦然處之,絕口不提招降的事,而是與他談古論今。范文程注意到一個細節,談話間,房頂掉落下灰塵,落在洪的衣服上,洪一邊說話,一邊不時彈著衣服上的灰塵。范文程起身告辭,去告訴皇太極:洪承疇死不了,連身上的一件衣服都如此愛惜,更不說性命了!

皇太極大喜,親自去看望洪,看到洪承疇衣服單薄,當場脫下身上的貂皮大衣,披在洪身上,說:“先生得無寒乎?”(額的小心肝啊,你穿這麼薄,冷不冷啊?)洪承疇瞠目結舌的看著這個怪人,嘆曰:“真命世之主也!”,然後叩首降清。

這才是洪承疇降清的真相。

就算是皇太極放了洪承疇,他回到崇禎那裡,估計也沒有好果子吃,畢竟幾十萬大軍灰飛煙滅,崇禎不扒了他的皮才怪。

所以綜合當時的情況,投降滿清其實是洪最好的選擇。


更多歷史類內容,歡迎關注@歷史寶藏。

歷史寶藏


小哥出品,必屬精品。

何為野史?道聽途說,以訛傳訛的故事罷了。而據野史記載,松錦之戰,洪承疇戰敗,做了滿人皇太極的俘虜,但是他寧死不降,絕食數日,皇太極一看,這可不能讓他這麼死了,因此派自己的妃子大玉兒(後孝莊太后)去色誘洪承疇,二人成其好事,事畢,洪承疇得知此女是皇太極的妃子,之所以這麼做,是皇太極為了表示,洪老弟,你看看我對你是多麼的真心實意,我可是求賢若渴啊,你看看,我是可以拿老婆和你一起分享的,對你,真心實意。

洪承疇大受感動,因此死心塌地的投降了滿清,一路為皇太極出謀劃策。

孝莊太后勸降洪承疇有大功一事,實屬野史坊間流傳,不足為信,因為這種說法有三點匪夷所思的地方。

第一:皇太極為什麼要派孝莊太后去呢?

當時皇太極作為滿清國君,一聲命令下去,蒐集上千美女有何難?何況宮中還卻美女嗎?為什麼非要讓這位後世的孝莊太后去呢?於情於理不通。

第二:孝莊太后並不會講漢語,也就是說,假如孝莊太后和寧死不降的洪承疇要成其好事,除非洪承疇變態至極,因為身在牢獄,絕食多日,國破家亡(擔心家裡人的安危),那裡會見到一個美女就忍不住去做羞羞的事情呢?氣節何在?

第三:牢獄中的洪承疇,此刻可謂是錚錚鐵骨,他已經絕食數日了。並且洪承疇是一個重禮節,重名譽的人,怎麼會做此時此刻做這種敗壞自己名節的事情?

第四:洪承疇並非好色之徒。

據史料記載,洪承疇一生只有一妻一妾,在哪個三妻四妾很正常的年頭,作為朝中高官,洪承疇只有兩個老婆,從側面也能反應這個人並不是個好色之徒。


勸降洪承疇的關鍵人物:范文程。

要說明末清初三大漢奸,排在首位的,公認為范文程。

臣范文程

在清史的記載中,范文程是清初的一代重臣,也被認為是文臣之首,康熙親筆“元輔高風”四字送給范文程,范文程建立了清朝基本的國家制度,在官制、法制、經濟、文化方面都有巨大的貢獻,在滿人看來,范文程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大臣,可誰又知道,他也是一個背叛自己國家,殘害自己同胞的漢奸。

萬曆四十六年,後金的八旗兵攻克撫順,范文程主動投靠努爾哈赤,在征戰中范文程給努爾哈赤出謀劃策,在謀略方面范文程的確很擅長,打得明軍潰不成軍,一時間范文程名聲大起。

范文程的妻子曾經被多爾袞的弟弟欺辱,范文程大怒,鬧到皇太極那裡去,最終也不過是多鐸被罰款白銀三萬兩而已,後來范文程依舊忠心耿耿的為滿清效力。


招降洪承疇的過程。

洪承疇被關在大牢,他不斷大罵滿清土匪,同時絕食數日,話說這一天,范文程受皇太極所託,前來勸降洪承疇,范文程和洪承疇同朝為官,看到身處牢獄的洪承疇依然氣節不減,不由得心生佩服,早就知道他被關在大牢,但是范文程一直沒來勸降過,因為他沒有那個臉面前來,他怕被洪承疇指著鼻子問候自己的祖宗八代。

但是皇太極找他了,因為皇太極求賢若渴,又有雄才大略,當初自己就是認定皇太極可以平定天下,開創和平盛世才死心塌地的跟隨皇太極的。所以今天,他硬著頭皮來了。

范文程來到大牢,洪承疇此刻已經餓的奄奄一息了,范文程自報家門,洪承疇一聽,就惡狠狠的看著他,沒等他在開口說話,洪承疇就開始大罵了。

范文程無顏多說,唯有靜靜的聽著。良久,洪承疇罵累了,也不說話了,他只是轉過身子,不再看范文程一眼,把他當做空氣了。

良久,范文程開口了,“洪總督,您可記得袁崇煥大將軍嗎?”

“匹夫住口,賣辱求榮之人也配提袁將軍名號?”洪承疇厲聲罵道。

“皇上昏暈,魏黨惑亂朝綱,民不聊生,洪總督,您看不到嗎?”

范文程見洪承疇不說話,繼續自顧自的說道,回憶起以前的時光。

不知道過了多久,范文程不停的講,洪承疇態度也有點緩和了,偶爾說幾句,無非是以前天下太平,皇帝仁德之類的。兩人一路憶苦思甜,頗有惺惺相惜的感覺。

最終,兩人各自一聲長嘆,嘆世道多變,嘆百姓疾苦,嘆魏黨弄權。

時值秋風氣節,一股風從大牢通道吹過,房頂隨風落下幾縷灰塵,落到了洪承疇的衣服上面,洪承疇頗為無奈,多次擦拭,怎奈室內塵土細膩,早已深入衣服紋理。

范文程見狀,心中已有計較,看時候不早了,自己想要的答案都已經得到了,因此起身告別。

范文程出得大牢,心中甚喜,直奔皇太極寢宮而來。

皇太極看到范文程的氣色,就知道事情有眉目了,他趕緊召范文程一起坐下,談一下事情進展情況。

范文程興沖沖的告訴皇太極,“洪承疇死不了”,因為他沒有死的那份勇氣,一個小事情都非常在意的人,怎麼會輕易的去自殺呢?

最後,范文程詳細告知了他和洪承疇的談話內容,並且指定了一個招降洪承疇的策略。

第二天,天更冷了,風更大了,這樣的天氣,躲在家裡的火爐旁邊最舒服了。

可是此刻身處大牢的洪承疇,簡直是苦不堪言,因為穿的比較淡薄,加之多日未食,此刻飢寒交迫,奄奄一息。他回想自己的一生,留下了悲涼的淚水。

就在這時,打敗自己的皇太極來了,這個自己的敵人,身穿華貴的貂皮大衣,此刻正居高臨下的看著自己,而范文程則站在旁邊,洪承疇心灰意冷,他轉身面對著牆壁,也不想多說什麼。

忽然,一件溫暖的貂皮大衣蓋在了自己身上,不用多想,這件衣服就是皇太極的。

洪承疇剛想用力把大衣抜下來,忽然一隻強有力的大手按住了自己的手。

“洪兄”,范文程大喊一聲,已近哽咽。

“洪總督,男子漢大丈夫,如此死法,豈不是愧對天地?不如和我一起,給天下百姓一個太平”。皇太極說到。

洪承疇長嘆一聲。

忽然,牢房外傳來一陣叮叮噹噹的聲音,眾人轉眼看去,只見一位衣著華貴的美婦端著一碗熱湯進來,范文程認得是大玉兒,忙施了一禮。

大玉兒端著熱氣騰騰,濃香四溢的熱粥來到牢房,皇太極接過熱湯,雙手恭敬的端給洪承疇。

“洪先生,這位是我的妃子,大玉兒,這是她親手熬製的人參湯,給先生去寒”。

洪承疇此刻大受感動,顫巍巍站起身,對著皇太極,緩緩的拜了下去。

(完)

謝謝大家。

喜歡的記得點關注哦!


古梁鏞


洪承疇是明清時期非常重要一個人,在歷史上頗受爭議。他原來是明朝的一位重臣,因鎮壓農民起義有功,曾做到三邊總督、薊遼總督的職位。但是在松錦戰役中,因為當時的明朝已經非常渙散腐敗,再加上受兵部尙書陳新甲的制約,最後敗給了皇太極,被清軍所俘,明朝經營了二十多年的寧錦防線全部崩潰。皇太極非常想勸降洪承疇,如果洪能歸降清朝,就等於為大清國打開了一把進入中原大門的鑰匙,這對於清朝日後的統一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

洪承疇被俘後,崇禎皇帝以為他已經戰死,親自下令設祭壇,為他舉行了祭祀儀式。這邊洪承疇寧死不降,他穿上沾滿了鮮血的明朝服裝,朝著北京的方向跪倒,向崇禎帝拜別,絕食三日滴水不進,想要以死來報效大明朝。


皇太極為了能勸降洪承疇,曾下旨意:如果有人能勸降洪承疇,將會得到重賞並給予高官厚祿,所以大臣們都躍躍欲試,最後都沒有成功,這讓皇太極十分焦慮,如果真的把洪承疇餓死了,對於大清來講是非常大的損失。

皇太還收買了洪承疇的僕人金升,想要了解洪的弱點,最後得知洪承疇是個高官厚祿和金銀錢財都不能收買的人,但他有一個弱點,就是對美女感興趣,皇太極一聽趕緊找了十幾個美女去侍侯他,結果還是無功而返,這讓皇太極一籌莫展。

這一天,皇太極懷著極其抑鬱的心情走進了永福宮,這是莊妃所住的宮殿。莊妃當時雖不是皇太極最寵愛的妃子,但是她非常聰慧,在一些事情上總能給皇太極一些極好的建議,所以每當皇太極有什麼愁事時,都願意來到莊妃的宮中,以排解憂愁,這一次也不例外。

皇太極來到莊妃的宮中,莊妃看到他滿臉憂愁,便關心地問道:“皇帝為何今日愁容滿面,近日我軍贏得了松錦大戰,震動華夏,不是應該高興嗎?” 皇太極不高興,沒有理她。莊妃想了想說:“現在長城以外都是我們大清的了,難道是因為不能入關吞併中原而不高興嗎?”

皇太極一看莊妃看出了自己的心事,對她誇讚道:“你確實很聰明,猜到了我的心事。我們要想進軍中原,和明朝爭奪天下,必須要有一個能熟知中原內情的人幫助才可以,現在洪承疇就是這樣的人才,可是他寧死不降,如果錯過了這個機會,對我們來講是一個大大的損失。”

莊妃聽皇太極講了來龍去脈後便說:“可不可以讓范文程來一趟,我想和他了解一下情況。” 因為范文程之前曾多次去勸說洪承疇,對他的脾氣秉性都比較瞭解。范文程來了以後,莊妃詳細問了一下洪承疇的情況,對皇太極說:“皇上,我有辦法讓洪承疇投降了。” 皇太極一聽,忙問有什麼計策,莊妃低頭對皇太極說出了自己的想法,皇太極深思了下,最後同意了。


第二天,莊妃打扮成一個漂亮的漢族姑娘的樣子,帶著另一個宮女,端著一碗人參湯來到了洪承疇所在的地方。只見洪承疇正閉目面壁,對她不理不睬,莊妃嬌嗔地對他說道:“洪將軍威名遠揚,對大明赤膽忠心,真是令人敬佩啊”,“我知道將軍是想對大明盡忠而死,可是臨死前你至少要喝碗水吧。”說著便把人參湯遞到了洪承疇面前。

洪承疇幾日滴水未進,聞到人參湯的香味確實無法忍耐,再加上美人在前軟語相勸,洪承疇的心似乎動了,竟真的喝了幾口“水”,他不知這是人參湯,人參本就有續命的功效。 在這期間,從樑上掉下來一顆鳥糞落在了洪承疇的衣服上,儘管這時他穿的衣服已經汙穢不堪,還是趕緊把鳥糞彈落在地上,莊妃一看心時就有數了,知道洪承疇絕對不會輕生的。

第二天,皇太極親自來看洪承疇,對他噓寒問暖,看他穿的非常單薄,便把自己的裘皮大衣脫下來給他穿上,這讓洪承疇非常感動。從此以後歸順了大清,皇太極大喜,有此嚮導打敗大明朝指日可待啊。

後來,當洪承疇得知當日送人參湯的居然是皇太極的莊妃時,不禁心懷愧疚,極為惶恐,但是皇太極和莊妃好像什麼事都沒發生過一樣,這讓洪承疇極為感動,對大清死心踏地,誓死效忠。

《清史稿》:國初諸大政,皆定自太祖、太宗朝。世謂承疇實成之,誣矣。承疇再出經略,江南、湖廣以逮滇、黔,皆所勘定;桂王既入緬甸,不欲窮追,以是罷兵柄。


洪承疇為清朝統一中國出謀劃策,尤其在招撫江南時起到了重要作用,使江南百姓避免了戰爭之苦,他成為清朝的開國功臣,雖然後世對洪承疇的為人褒貶不一,但是他確實為清朝統一中國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後被譽為“大清第一功臣”,。

有人說洪承疇是個軟骨頭,在大事大非面前總是經不起考驗,挺不起脊樑,這是他性格當中軟弱的一面造成的,儘管他為大清立下了汗馬功勞,但還是逃不出附庸者的下場。也有人說洪承疇從大局著眼,使清朝能夠統一中國,使百姓避免了生靈塗炭,這又是值得肯定的。所以洪承疇是一個頗受爭議的人,事非功敗,孰對孰錯只能憑後人來評說了。 (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千水千山


先說明一下,無論是正史也好,專家學者的研究考證也好,都不認為洪承疇是因為孝莊的美色才投降女真人的。想想也不現實,皇太極怎麼可能為了一個漢人,將自己的愛妃拱手送上,給自己帶一頂綠帽子?再者,洪承疇是大明高官,什麼樣的美女沒見過,怎麼可能為了一個蒙古女人,拋棄漢夷之防和孔孟之道,去屈身事賊,這根本不現實。所以說,洪承疇的叛變,肯定有其他重要因素,不可能因為一個女人。

今天就來探討一下洪督師到底為什麼叛變?

洪承疇是福建人,少年時以聰慧好學著稱。23歲考中舉人,24歲高中進士,算得上年輕有為,深得朝廷器重,才31歲就出任兩浙承宣佈政左參議,算得上是春風得意。

真正讓洪承疇名揚天下的,卻是他的軍事能力。崇禎年間,陝西大亂,流民四起,農民軍王左掛、苗美率兵進攻韓城。時任三邊總督的楊鶴(崇禎寵臣楊嗣昌的父親)手下無猛將,無精兵。萬般無奈之下,他只好讓時任陝西督糧參議的洪承疇領兵出戰。這本是無奈之舉,沒想到洪承疇給了他一個巨大驚喜:在兵力不足的情況下,洪承疇設埋伏於林中,當農民軍靠近後,先是大吼大叫,弄得似乎四面都是埋伏,嚇得農民軍四散逃竄,然後再帶兵殺下去,雖然斬首不多,才300多人,但嚇退了農民軍,保住了韓城。一時之間,在陝西官場,此事傳為美談,大家紛紛議論,原來讀聖賢書的洪大人,還會打仗,還會殺人。

崇禎三年,洪大人因為剿匪功勳,在老上司楊鶴的提拔下,升任延綏巡撫,成為一方大員,封疆大吏。但是,他和他的上司楊鶴卻在剿匪大計上發生了巨大分歧。楊大人是典型的儒家出身的官員,主張以撫為主。洪承疇卻更像一個法家,主張以剿為主,甚至不惜殺降,認為對付農民軍就是要殺,殺得人頭滾滾,才能鎮住他們。在他手裡,被殺掉的農民軍有五六萬之多,甚至有老百姓稱他為洪屠夫。

一年多後,事實證明楊鶴以撫為主的策略全面失敗,農民軍投降後再叛亂的現象層出不窮。崇禎皇帝一怒之下,罷免了楊鶴,讓洪承疇出任三邊總督,全面負責清剿農民軍一切事宜。沒有了楊鶴的掣肘,洪承疇終於可以徹底放開手腳,安心清剿農民軍。陝西境內的農民軍扛不住洪承疇進攻,紛紛逃離陝西。崇禎看到洪承疇的厲害後,不僅保留他的三邊總督職務,而且還讓他總督河南、山西、陝西、湖廣、四川五省軍務,成為明廷鎮壓農民起義的主要軍事統帥。

洪承疇沒有辜負崇禎皇帝的期望,設下巧計,伏擊當時最大一股農民軍李自成部。潼關南原一戰,數十萬農民軍被打得丟盔棄甲,幾乎全軍覆滅。李自成只帶了18騎,逃入商洛山中,整個農民軍起義陷入了最低潮。如果這個時候,洪承疇還能繼續擔任三邊總督,繼續清剿李自成,那麼後來鼎鼎大名的李闖王也許就永遠沒有出頭之日了,以洪承疇的本事,李闖王找不到翻盤的機會。

可是,歷史沒有如果。

就在洪承疇幾乎剿滅李闖王的同時,女真人的鐵蹄已經踏上了京畿大地,女真軍隊兩路南下,京師為之震動。兩面受敵的大明王朝不得不從西線把主帥洪承疇調來,與孫傳庭率秦軍(陝西軍隊)入衛京師。

君命難違,洪承疇只好放下剿匪大計,和孫傳庭一起,率領5萬秦軍,風塵僕僕趕往京師。隨後,崇禎任命洪承疇出任薊遼總督,專門負責對女真的戰事。崇禎十四年,孤注一擲的崇禎皇帝調集關寧兵和秦軍等幾乎所有明軍野戰主力約13萬,交給洪承疇,希望他能一戰定遼東。洪承疇知道這麼做不妥,苦勸無效之下,只能遵令出兵。於是,一場大戰就此展開——松山之戰,成為明清之間力量此消彼長的轉折點。

洪承疇打農民軍沒問題,那群大老粗,怎麼是洪大人這樣熟讀兵書戰策的用兵高手的對手。可面對能征慣戰的女真人,那又是另一回事了。洪大人用兵重前權,輕後備(意思是重視前面,輕視自己的後方)的毛病被女真人捉住,導致筆架山的糧草倉庫被女真人毀去。沒有糧食導致軍心渙散,各路總兵無心戀戰,大多自行逃散。洪承疇堅守松山半年之久,終於因為彈盡糧絕,又無援兵,最終城破被俘。當時,他一心求死,以大明忠臣自居,甚至連崇禎皇帝也以為他一定殉國了,還給他舉行了風光的國葬。

如果洪大人真的死在女真的屠刀之下,那麼倒也稱得上文天祥一類的人物,忠君報國,矢志不渝,以身殉國。但歷史在這裡給大明王朝,也給洪承疇開了一個玩笑:一個熟讀論語,一個深諳孔孟之道的文臣統帥,居然投降了,做起了女真人的官。洪承疇的選擇,讓很多人覺得不可思議。

今天去回顧歷史,可以細細分析下,洪大人為什麼投降。

洪大人怕死嗎?我認為他既怕也不怕。為什麼這麼說呢?如果當時被俘的時候,讓他選擇,相信他一定願意慷慨赴死的。因為那時的他,心中有一股氣,一股為大明,為君王決然赴死之氣。有句俗話說得好,慷慨赴死易,從容就義難。當時的他,死便死耳,而足道哉。可時間越長,心中的這股氣就越來越弱,開始變得不想死。當年,蒙古人也是用這套對待文天祥,可文天祥畢竟不是洪承疇,無論你用什麼辦法,就是死不屈服,可洪承疇做不到。

除了怕死以外,對大明王朝的失望,可能也是洪承疇投降的重要原因。作為明軍的最高統帥,沒有人比洪承疇更瞭解大明王朝的虛實。松山一戰,幾乎大明所有的王牌機動力量都喪失殆盡。洪承疇困守松山長達半年之久,抵抗不可謂不激烈。可是,一個援兵也沒有。洪大人對大明,對崇禎可能都失望了。這樣的朝廷,在面對女真和農民軍的兩面夾擊下,到底還有沒有希望?洪承疇對這個答案越來越沒底,反而是看到了女真興起時的勃勃生機。這種對比,這種反差,最終讓洪大人做出了倒戈叛變的決定。

洪承疇的叛變,讓他在歷史上留下了巨大汙點。當他後來勸說少年英雄夏完淳投降時,夏完淳昂首回答:我朝有個英烈洪亨九先生(洪承疇字亨九),是個豪傑人物,當年松山一戰,他以身殉國,震驚天下。我欽佩他的忠烈。我年紀雖然小,但是殺身報國,怎能落在他的後面?洪承疇身邊的人以為夏完淳不認識洪承疇,忙告訴他,上面坐的就是洪大人。夏完淳輕蔑一笑:洪大人以身殉國,天子親自為他祭奠,天下誰人不知,上面坐的叛徒夷犬,豈敢冒充洪大人?洪承疇聽後羞愧不已,最終殺害了夏完淳。

另有當世大儒黃道周,忠於大明,兵敗被俘。洪承疇受命勸降於他。黃大人當即寫下一幅對聯,表明自己的心跡:史筆流芳,未能平虜忠可法(史可法);洪恩浩蕩,不思報國反成仇(洪承疇)。這副對聯既讚揚了史可法,又罵了洪承疇,黃道周的風骨,令後人讚歎不已。

以上種種,我們不難看出,洪承疇其人,確實忠於過大明,但最終也背叛了大明。他的背叛,可能是出於怕死,可能是出於對大明王朝和崇禎皇帝的絕望,也可能二者兼而有之。其實,滿清朝廷也看不起他這個人,最終把他列在《明季貳臣傳》。可見,當漢奸的下場就是,連他的主子都看不起他。

張廷玉:《明史》

“許述工作室”核心成員查佳峰主答


腦洞大開的歷史


這個問題很搞笑,因為莊妃根本不可能去勸降洪承疇。

從出身來說,洪承疇是明朝的漢族人,雖然領兵多年,但是沒有任何記錄表明洪承疇在投降之前會漢語;而莊妃是蒙古人,會蒙古語是必然的,同時由於她是大清的皇妃,必然也會滿語,但是沒有任何歷史記錄表明小抓雞此時會漢語。所以就算是孝莊見了洪承疇,那也會因為語言不通而無法交流,如何勸降?

有人會以清初滿洲貴族普遍會漢語的事來論證孝莊會漢語,但是問題是那幫武夫成天和漢人打交道,不會漢語根本是不可能的。而孝莊一個後宮的女人,如何通曉漢語?再說皇太極也沒必要為一個降將賠上自己的女人。

另外,以莊妃的地位,皇太極也不可能讓莊妃去勸降洪承疇。孝莊出身科爾沁,她哥是科爾沁的王爺吳克善,而清初和科爾沁聯姻是政治聯姻,通過科爾沁對蒙古施加影響力,因為科爾沁是成吉思汗二弟合撒爾後裔,黃金家族之後,其分量自然不小。如果要用美人計勸降,根本沒必要賠上自己的妃子,八旗旗下又不是缺女人,不可能找不到符合洪承疇要求的,畢竟皇太極五次破關劫掠又不是沒抓過女人。

洪承疇之所以會降清,因為他壓根就不想死,他之所以絕食不過是不想輕易就投降,否則對不起他明朝薊遼總督的身份。另外上演絕食的戲碼也可以試探一下皇太極的誠意,如果皇太極有誠意招降他,那麼他舅演一出良禽擇木而棲的戲碼;如果皇太極沒有誠意,他還可以有別的打算。

實際上皇太極還是有誠意的,親自去慰問並把自己的大氅給洪承疇披上,表現出禮賢下士的姿態;洪承疇通過皇太極噓寒問暖以及給他披大氅的舉動,立即就坡下驢,對皇太極三跪九叩表示願意歸順。你看,這出戏就搞定了,皇太極如此禮賢下士,真天命之主,這戲已經演到位了。

皇太極為什麼要得到洪承疇?因為洪承疇是明朝的高級官僚,瞭解明朝內部官僚體系運作,這樣可以為清朝之後入關降低困難,更好的接收並治理天下。

至於為什麼會有莊妃勸降這一說,因為歷史非常枯燥,人們不感興趣。相反,大多數人更願意相信坊間傳言和花邊新聞,因為這種玩意比歷史生動有意思。

全文完


北洋海軍炮手


第一,孝莊根本沒有親自勸降洪承疇,皇太極也不會允許這樣做。這完全是無聊文人的‘’意淫‘’。意圖醜化滿清而製造的緋聞與謠言。


那我們再避開孝莊這個問題不談,就來評論一下,洪承疇為何降清,四個人足矣說明,那就是貪生怕死。而且尤為嚴重地是,他不僅降清,而且為了滿清此全力以赴,去屠殺,佔領,消滅了大明,而且希望和他一樣的大明之臣和一樣投降。只用這樣,他才能洗刷他身上的叛臣,‘’漢奸‘’的髒水。這才是他最令人作嘔和詬病的地方,他做叛臣,自然希望人人都和他一樣。但他忘了,叛臣永遠都是叛臣。

洪承疇也算是崇禎時期有能力,有才幹的一方諸侯,崇禎也算信任。實事求是地說,松山失敗洪承疇的責任不大。被俘以後,洪承疇應該知道除了投降之外只有一死。但如何賣個好價錢才是最重要的。做出忠臣孝子模樣是給皇太極看。范文程從洪承疇抖落身上的灰塵就知道,此人惜命,在裝。一定會降。皇太極一出現,就此成就一對‘’良臣遇明主‘’好戲。



就此洪承疇開始對大明全力討伐,因為他知道,只要大明存在一天他就是亂臣賊子。是‘’漢奸‘’只有大明不存在,他才能心安理得。滿清希望劃江而治,他不許。李定國反正。南七省頃刻而復。滿清要放棄,他還不許。親自帶兵征討。說實在的,作為一介書生,洪承疇的軍事能力真不弱。不到二年就基本平定了。洪承疇對大清真是殫精竭慮。洪承疇之所以如此賣力,就怕大明覆國,他就是徹底地完蛋了。


洪承疇如此賣力,但結果如何呢?當時是萬世唾罵。百年之後乾隆給他上了二臣傳。洪承疇地下有知,又會做和感想?應該說,洪承疇依舊會投降,知要自己活著,一切都不是問題。用現在的話說,就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就洪承疇個人而言,他最大的悲哀與不幸在於,無論明朝遺臣,還是滿清皇帝都對他嗤之以鼻。這就是叛臣的下場。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