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90後普遍不願在所在鄉鎮甚至所在縣城務工?

懂會計金融的風水師


發展空間小,很多的都是務農家庭,在縣城很少具備穩定的工作環境,同時更關鍵的是本地經濟水平趕不上外地沿海,收入的高低還是讓更多的年輕人選擇更高的勞動收入。


kilo192


我只談我們這兒的原因。主要是因為鎮上縣上工資低。90後,在每個家庭都是主勞動力,他的收入,關係到整個家庭。我們這兒,家門口打工,工資在1500/月,都是婦女幹。到縣上,工資在1500一3000/月。這樣的工資,吸引不了90後,往往是那些剛畢業的學生、女士幹。90後的目標,定在了全國各地。我們這裡,是防腐之鄉,衛材之鄉,起重之鄉。在外承包工程者多,單靠我們本地的男子還不夠,還僱一些山東人、山西人。工資現在均在6千至1萬/月。不用幹全年,每人即可掙5萬一10萬/年。那個90後還會在家幹呢?我們這兒也可能是特殊地方,別的地方讓別人談吧。


未雨綢繆180973058


這個有三方面的原因:

1.誘惑

年輕人都是是容易被外面的花花世界誘惑的,在書本里,在手機上,大城市的各種生活都吸引著年輕人。對比一下自己的小縣城,晚上九點多可能街上就沒什麼人了。即便是在老家,身邊的年輕人都出去幹活了,留下的都是老人,孕婦孩子,身邊同齡人不多,沒人可以一起玩,所以自身也願意出去幹活。

2.工資待遇

小地方的工資待遇確實不是很高,但也不能說大城市工資就高。一般的小縣城,一兩千的工資很普遍,三千多就很不錯了,對於年輕人大手大腳的開銷,這點工資基本上入不敷出。大城市雖然開銷大,但是工資待遇確實比小地方高一些。

舉個例子,在縣城,工資三千,開銷一千五,每個月可以存一千五。

在大城市,工資六千,開銷四千,每個月可以存兩千,雖然差異不大,但是如果這個時候你想買個五千、一萬的手機。很明顯,在大城市裡省吃儉用可以買得起,在小城市裡,你得攢出這個錢來確實很不容易。

3.機會

小地方工作的機會確實不多,工總也不多,很多年輕人學的專業技術在小縣城基本上沒有用武之地,就算有工作可做,晉升空間也不大,發展前途也很一般。

所以不管是在哪裡,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年輕人更願意去大城市,去大公司奮鬥,而不是在小地方過著養老的日子。

最後,儘管很多年輕人出去工作也只是混日子,過得並不瀟灑,也賺不到錢,但是相比在父母身邊,他們很是不願意聽家裡人嘮叨,所以出去工作也是逃避的一種方式。


小生活大奇妙


鄉鎮、縣城與經濟發達一、二線城市,從就業環境、待遇、資源等看,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下,沒有可比性,效益低下,說它是苟延殘喘,一點也不為過。所以造成90普遍不願在鄉鎮、縣城工作。

同時,在大城市你能接觸很多新鮮事物,開拓視野,蓄積能量,為以後創業打下堅實基礎。


上oE族o班


對於這個問題,作為90後,很有發言權;就拿我來說吧,原因有很多,總得來講,有那麼幾點。也許和你有點相似。

外地上學

由於上完初中就到外地上大專了,幾乎沒有在縣城待過,僅有的初中三年光景,也沒有過多的瞭解和熟悉本縣城。反而在外地上學時候,剛剛成年,就開始進去社會了,有不少的機會接觸當地的社會文化氛圍,直到慢慢習慣融入那裡。


觀念推動

從小家長都會給孩子灌輸一種思想,記得老爸說:“好好學習,去外面考上大學找個好工作,要不然就回來翻土拉頭子(種地)”。有這樣的思想“鞭策”著你,無形中離開老家在外面混的思想一點一點融入到血液之中,不得不承認它在我做出人生抉擇的時候,它起到了作用。


社會文化氛圍改變

在我們村裡最後一批也就是年紀最小的真正意義上的農民是1970年到1980年之間的一些人,他們雖然“老農民”形象有點出入,但是,他們依然從事地地道道農民所從事的勞作。

1980年之後的年輕人,正好趕上改革開放大潮,自然而然當起了打工仔,打工妹,即便剛開始打工比種地賺的錢並不高多少,但是最起碼不用面朝黃土背朝天的靠天吃飯。



到我們90後這一代人的時候,正好趕上互聯網興起,智能時代逐漸滲透到生活中,各種新鮮的東西,從一線城市流行到三四線城市基本就卡住了,各種社交軟件,新興智能產品和新的觀念不偏不正砸到在城市上學的我,既然“上了船”,沒有那麼容易再“下船”了。相信在前幾年很多90後00後春節回到農村老家,沒有無線網沒有各種聊天軟件,購物軟件娛樂軟件等等的陪伴,那個年就像缺點什麼似的。



以上就是我結合自身的親身經歷,分析出來的原因,不知道有多少90後有同樣的感覺?我老家河南項城市農村,雖然有這麼多原因讓我留在了城市,但是,我依然深深地熱愛這自己的故土!(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硯風烙畫畫廊


其實說實話,不是不願意,而是沒辦法,90後不小了,第一批90都三十歲了,不像那些00後的孩子,為了自由,為了那華麗的夢想,飛奔向大城市!而我們90後是為了掙更多的錢,如果有一份體面的工作,有更多好的機會,沒人願意背井離鄉,老家發展太慢,也只有老人小孩在家裡,如果為了親情留在家裡,拿著兩千塊的薪水,怎麼維持生計,所以更多的是身不由己[捂臉]



呆呆的小強c


我們這裡縣城的工資普遍比較低,現在年輕人,都想買房買車,還想給孩子好點教育,還想讓孩子上各種特長班,我們這裡的縣城的工資,光想買房就不夠,更別提別的了!再說我們這縣城,就業機會也不是很多,一線二線城市的就業機會比較高,而且工資待遇相對也比較好!所以更多的90後更願意外出務工,也不願意在家務工!


餘生各自安好8102


90後的年輕人趁著年輕。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再說現在農村縣城也沒有他們可以乾的好工作。

90後的孩子富生富長。花錢大手大腳,農村縣城可能沒有高工資。就像我們這裡。最高工資不到3000元。工作辛苦十個小時。他們在外面輕鬆的就是五六千元。有加班的拿七八千元,有技術的一個月都過萬。在老家隨便也掙不了這麼多錢。


Mexi楊美香


九零後的孩子大半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又在蜜罐里長大的,耳濡目染的都是都市生活,高樓大廈,洋房別墅,所以他們又怎麼願意去基層呢?

1.這說明我的教育有誤區,缺乏對年輕一代吃苦教育。

2.我們的宣傳有誤區,影視給人的都是豪華奢侈的生活。

3.我們的工資福利沒有向基層傾斜,如果基層工作收入高於城市,結果自然不一樣。


一犁膏雨


鄉鎮、縣城與經濟發達一、二線城市,從就業環境、待遇、資源等看,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下,沒有可比性,效益低下,說它是苟延殘喘,一點也不為過。所以造成90普遍不願在鄉鎮、縣城工作。

同時,在大城市你能接觸很多新鮮事物,開拓視野,蓄積能量,為以後創業打下堅實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