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給自己的墓葬裝了什麼機關,為何有人說盜墓者進去都沒有出來過?

小龍談歷史


我是楚風說歷史,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每次看到關於乾陵的題目都想答一下,因為乾陵真的不一般,要是有個世上最難挖的皇陵排行榜,那乾陵絕對上榜。由於乾陵的防禦等級太高,它是唯一一個沒有被盜的唐朝皇陵,所以盜墓賊根本連進都進不去,何談出不來的問題,至於裡面有沒有什麼厲害的機關,這個就不好說了,不過一般的皇陵都有一些防盜墓的機關,再說唐朝有袁天罡和李淳風兩位大師在設置幾個機關還不和玩的一樣。


武則天,她十四歲進宮,被唐太宗封為才人,太宗死後,依例出家長安感業寺為尼。後來被李治納入後宮封為昭儀,因為受寵被立為皇后。再後來李治由於身體不好,武則天漸漸的掌握政權,李治死後,初為皇太后臨朝稱制。天授元年(690年),武則天自立為帝,改國號為周,定都洛陽,稱“神都”,建立武周。成為了歷史上第一個女皇帝,什麼慈禧老佛爺、呂后在她面前都不值得一提,因為她們再厲害、再有權勢也沒有跨出那一步當皇帝,所以武則天是歷史上的唯一,只此一家。

武則天不光在政治上強於慈禧呂雉等人,她的身後之事也強於慈禧呂雉等人。武則天的墓歷經千年依然屹立不倒,而呂雉的墓被赤眉軍給盜了,連屍體都被侮辱。慈禧則更慘,下葬沒多久,就被孫殿英給挖了出來,裡面寶物被洗劫一空,聽說士兵們為了搶奪寶物,把慈禧給脫個精光,為了取得慈禧口中的夜明珠,嘴都被扯破了,不禁讓人唏噓。


乾陵,位於陝西省咸陽市乾縣縣城北部6千米的梁山上,為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合葬墓,佔地面積40平方千米。既然乾陵是皇帝的陵墓,大唐滅亡後到現在經歷了一千多年,肯定會有人光顧的。

唐朝的墓大都依山而建,以乾陵最典型。眾多的石像和梁山北峰的高大形體,共同構成了乾陵雄偉壯觀的氣勢。遠遠望去,可看見乾陵的形狀恰似一個橫臥的女人。

關於選擇這個地方的時候還有一個傳說,唐高宗登基後不久,就派長孫無忌和太史令李淳風為自己選擇陵寢之地。二人同時看中了梁山的風水,覺得梁山可以說是世間少有的一塊“龍脈聖地”。但是這個說法被袁天罡所不認同,袁天罡認為,梁山表明上看來是一處風水寶地,但是卻有很多不足。梁山北峰居高,前後兩峰似女乳狀,恐怕陰氣過重,女人掌權。高宗一時難以抉擇,這時武則天聽說後,建議高宗選擇這裡,後來高宗真的聽從了武則天的建議選擇這個風水寶地。當然這是個傳說不從考證,但是後來確實武則天當上了皇帝。

乾陵是唐高宗和武則天的合葬之墓,當時正值大唐國富民強的時候,而武則天又是霸氣側漏之人,裡面的奇珍異寶肯定不少,據說裡面有500噸寶物。有人說如果開發了,說不定成為了世界第九大奇蹟,可是珠寶不是重點,裡面的書畫古籍更加的珍貴,據說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也在裡面。

文物專家郭沫若先生曾說過,毫無疑問,肯定有不少字畫書籍保存在墓室裡!打開乾陵,說不定武則天的《垂拱集》百卷和《金輪集》十卷可重見天日!也說不定武后的畫像、上官婉兒等人的手跡都能見到!石破天驚,一定是一件石破天驚的大事!

裡面有這麼多的寶貝,肯定是盜墓賊垂涎的對象,其實不光盜墓賊,很多戰亂時代的軍閥都明目張膽的挖過乾陵。但是都沒有找到入口,因為乾陵是在山裡面建的,不找到入口根本進不去,而且當年建墓時挖出的碎屍都移到很遠的位置,經過多年的沉澱,根本不知道哪裡是入口。

在我國曆史上,挖乾陵一事,早已有之。長達1200多年中,梁山上,就沒有斷絕過盜墓者的身影。小毛賊多如牛毛,正史裡不記載,野史裡也懶得寫。歷史上有名有姓的盜乾陵者,就有17次之多,比較大的盜掘活動有三次。但是又都因各種原因中途停止而未盜成功。第一次是農民起義軍黃巢,發動四十萬人挖掘都沒有成功,後來黃巢被趕出長安,乾陵躲過一劫。第二次,是五代耀州刺史溫韜,是個有官銜的大盜墓賊。他率領兵丁一古腦掘開了十幾座唐陵,發了一筆橫財。人心不足蛇吞象,後來他又想挖乾陵,可是砸到一半時風雨大作,嚇得不得不停止挖掘。第三次,民國時的孫連中,他也想學孫殿英發點大財,可是由於入口不好找,用炸藥炸了也沒用,最後無功而返。

後來幾個農民在山上放炮,炸出了一個墓道口,找了一千多年的乾陵地宮入口終於重見天日,不得不說乾陵真是有上天保佑,黃巢大軍挖了四十天都沒有找到,卻被幾個農民發現了。後來國家知道後,在墓口種了一顆松樹,這顆樹現在都很大了。

在郭沫若挖掘了定陵後,他想再開發乾陵,正是由於定陵開發時很多文物的損壞,所以周總理說出了我們不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幹了,要把很多現在幹不了的事情留給子孫後代幹。現在技術還不成熟,所以十年之內不開發任何皇陵。所以當郭沫若提出挖乾陵時,被周總理一口回絕了。



所以說乾陵根本沒人進去過,更談不上盜墓賊進去出不來的問題。正所謂打鐵還需自身硬,既然知道作為皇陵肯定會有盜墓賊光顧,武則天把乾陵建成了銅牆鐵壁一樣,最後免於被盜,屹立千年不倒。像慈禧這樣的,明明知道自己的陵墓防禦等級太低,還選擇厚葬,陪葬寶物這麼多,被盜是必然。


楚風說歷史


中國有四座神奇的墓:一座找不到,一座不敢挖,一座在海中,一座挖不動。


找不到的是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墓,不敢挖的是秦始皇墓,在海中的是明朝首富沈萬山的墓,而挖不動的就是武則天和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墓“乾陵”了。

乾陵的營造極為成功,歷史上多上帝王將相費盡心機,不惜一切代價給自己修造了墓穴,強勢如唐太宗、明太祖這樣的人,在死後也最終都免不了被盜墓挖掘的下場。只有如乾陵歷經時間和風霜,一直保存完好,至今沒有被盜。

由於乾陵尚未被打開,所以我們也無從知道里面有什麼機關。即便有,一千多年過去,也應該失效了。

與其說沒有盜墓者出來,不如說是沒有盜墓者進去。

民間傳說乾陵是由袁天罡負責營造的,但這實際上和大多數傳說一樣,都是個美好的故事。真正負責營建乾陵的是當時的吏部尚書韋待價。

傳說中袁天罡在武則天下葬後簽字到墓中佈置機關,幾天後才出來。並告知人們,他已經啟動機關,任何進去的人都將被殺死。

傳說固然是假的,但正因為有傳說的神棍袁天罡的震懾力,大多數盜墓者都不敢起挖掘的念頭,有少數不信邪的,在嘗試過後失敗了,也間接“證實”了傳說的真實性。

乾陵修建的時候,正直唐朝國力鼎盛。武則天花了23年時間,依山而建,將整座山掏空。

它能保存完好,防盜手段如此高超,正是大唐國力強盛的體現,也是當時人民智慧的體現。

正規軍都挖不動,更何況盜墓者

歷史上不是沒人動過挖掘乾陵的念頭。

唐朝末年,殺人魔王黃巢動用40萬大軍打算盜掘乾陵,但挖出一條40餘米深的大溝,也沒有找到入口,只好悻然作罷。

五代時期,後梁崇州節度使溫韜,組織軍隊發掘所有唐朝皇陵,唐朝一十八陵只有乾陵倖免,只因還是挖不動。

到了民國時期,軍閥孫連仲以保護乾陵為幌子,讓部下拿炸藥連續炸了一個多月,都沒有找到墓道口。

(乾陵墓前無字碑)

最危險的一次

1958年乾陵被幾個當地農民在放炮取石的時候,無意中炸出了墓道口。

當時的考古工作者、大文學家郭沫若,認為裡面可能陪葬的有失傳已久的《蘭亭序》原本,非常想打開乾陵一探究竟。

但因為他在之前的萬曆墓考古工作中的失敗,導致大量文物毀於一旦,周總理及時的制止了他,說:“給後人留點吧。”乾陵的發掘工作才就此停止。


歷史小跟班


武則天墓也就是乾陵,這是一個合葬墓,裡面住著兩位皇帝,一位時女帝武則天,另外一個就是唐朝皇帝李治。

墓葬

李治也是一個比較厲害的皇帝,但是很不幸,在他的前面有著李世民的貞觀之治,在他的後面,自己的妻子武則天又是一代女帝,主角光環實在過於強大,在兩輪皓月之下,他這一顆明星也是有些黯淡無光了。



武則天呢?更是不用說了,一代女帝,傲世梟雄。千古人物,譭譽參半。

這兩個人去世之後葬在了一起,李治先走的,他先被武則天安排安葬在了這裡,後來武則天去世以後,唐中宗也是將她安排進了這裡。或許是為了讓他們夫妻團圓吧。

未被盜墓

在唐朝皇帝的眾多的陵墓之中,武則天的這一個算是保存的最完整的了。當然,不是說他們的機關有多麼的先進,這也是未可知的。而是即使有著諸多的盜墓賊心思念想,往往連入口都找不到。



就比如在唐朝的時候,黃巢之亂,他們對這個陵墓動了心思,結果就沒有找到入口。五代十國的時候,也是如此,到了民國時期,為了錢財不少軍閥都對陵墓產生了興趣,但是即使動用了炸藥,也是毫無辦法。

發現入口

當然,或許是武則天在天有靈,看到了建國的奮勇,也看到了新時代的光芒,在1958年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將墓葬的入口暴露了出來,後來有關人員也組織了發掘。後來被叫停了,保護了起來。


是阿維啊


武則天是上下五千年才出的一位女帝王,所以她的陵墓肯定被裹著神秘的面紗。

公元705年一代女皇武則天與世長辭,她決定與自己的丈夫一起沉睡在一起,武則天與李治合葬在一起,這種方式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所以他們兩個的陵墓也是早早的被盜墓賊給盯上了的。黃巢起義時就對乾陵起了歪心思,在黃巢等起義軍30萬人對乾陵進行了挖掘,30萬人找了幾天都沒有找到乾陵的入口,不久後就草草了了的撤軍。

下面我們來說說的具體位置,乾陵位於咸陽市郊區,乾陵在海拔為1000多米的梁山上,梁山面積有幾十公里左右,像這樣規模宏大的陵墓在整個中華大地上是沒有幾個的。武則天是盛唐時期的皇帝,這個時期的唐王朝人力物力都很充足,這些物質足夠武則天建立一個宏大的陵墓。

武則天當時請了兩個為玄學大師一個是袁天罡,還有一個是李淳風,這兩位都是當時著名的玄學和道學上的大師,在機關設定和風水上都有很深的造詣所以在裡面內部的設計構造肯定是很精妙的。

我們再說說為什麼有人進去就沒有出來過呢,梁山的周圍是由沙子和巨石組成,如果盜墓賊強挖盜洞到後面如果稍有不慎就會導致沙石分離,導致盜洞坍塌就會被活埋,這或許就是為什麼盜墓賊進去過後就沒有出來的原因,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乾陵是大陵墓,陵墓的深度肯定會很深,陵墓達到一定的深度就會缺氧,如果沒有現代設備進去隨時可能會喪命。

我們再說說武則天的陵墓有哪些機關吧,武則天執政時期,政治清明,國民經濟也穩步發展,國力也得到了快速發展,這個時期的唐朝國際影響力雖然還沒有達到頂峰,但是建築一個大陵墓還是沒有問題的,武則天是跟自己的丈夫合葬的,所以在自己的陵墓設計和安全性肯定是花了大把的時間。

乾陵最初的設計者傳說是袁天罡和李淳風兩個人,在設計陵墓的時候袁天罡和李淳風兩人在墓道處設置了許多機關。唐朝時期的軍事裝備水平較前朝是有很大的提升的,諸葛連弩和墨家的機關結合,導致了乾陵機關重重,所以說盜墓者就是進去了能不能出來就是另一回事了。

至於武則天給自己的陵墓裝了什麼機關,只能等考古學家對乾陵進行挖掘才能知曉,至於有沒有對乾陵進行盜過肯定是有的,但是能不能活著出來應該沒有幾個人。


無筆


武則天的乾陵,可以說是歷史上非常奇特的墓,皇陵花費之巨大,工程的複雜性也大大出乎專家的意料,乾陵也成為了歷史上最難發掘的帝王陵墓之一!

第一、武則天的陵墓獨一無二!

武則天死後仍然把將江山還給了大唐,她的死為對後人來說也是一件非常頭疼的事情,畢竟對於兒子李旦來說,母親畢竟是奪了江山,最終李旦還是將自己的母親武則天,和自己的父親唐高宗合葬在了一起。但是對於武則天的評價,和一生對大唐的貢獻,實在讓後人難以評價。雖然和高宗葬在了一起,但是武則天的墓碑沒有刻一個字,也被後人稱為“無字牌”!所以乾陵,後來也成為了歷史上獨一無二,埋葬了兩位皇帝的陵墓,而且還是夫妻皇帝!

第二、武則天和唐高宗的乾陵異常堅固!

公元683年開始,武則天下令修建乾陵,當時的負責人是吏部尚書韋待價,但總工程師並不是這個人。而是一代神人袁天罡和李淳風,這兩人是武則天手下的天相師,負責觀測天象,推測國運。這類型的人在古代非常受歡迎,尤其是受皇帝歡迎,武則天的乾隆,就是這兩人選定的地址。俗話說,歷史上的十墓九空,包括歷代皇帝的陵墓,大多數都經歷了盜墓賊的洗劫,而當考古學家打開乾陵的時候,裡面居然還出土了大量的文物,課件工事異常堅固!

第三、武則天選擇墓址出現奇觀!

選擇地址,也發生了一些奇異的事情,兩人沒有約定,卻都選在了這個地方作為最佳陵墓,武則天因此也十分開心,重賞了兩位神人。開始修建陵墓時,武則天已經預想到自己的墓室可能會被盜墓賊光顧,於是先給墓地周圍的百姓下達通知,告誡他們世世代代都要為其守墓。

接著就是採用類似混凝土的建築方式,加固自己的陵墓,除此之外,武則天多次視察陵墓,規定在墓地周圍建設非常多的鎮墓獸,來恐嚇盜墓賊。但這些都是面子工程,盜墓賊也不畏懼這些。武則天還為自己的墓地搞出不少傳說,比如她說此地是極陰之地,只要盜開,天誅地滅。這都是用來嚇唬盜墓賊心理的,從另一個角度上來說,的確起到了作用。

歷史小總結:

民國時期,不少軍閥來窺探此地,皆因種種異常現象,讓這些盜墓賊嚇退,不是狂風暴雨,就是天打雷鳴,總之一挖此墓,此墓就會出現各種奇異現象。所以也就沒人挖了,到了新中國之後,乾陵成為重點保護建築,更沒有盜墓賊去了。


皮夾克帶刀子


武則天同其他帝王一樣,生前享受帝位,死後也想享受非一般的待遇,於是在沒死之前,就費盡心思準備自己的陵園,武則天的這座陵園修建了整整23年,名為乾陵!光聽這個名字就非常高端上檔次。古代帝王的陵墓,是盜墓賊最想一探究竟的地方,畢竟帝王墓聚集了當朝最多的財寶,那麼從唐朝到現在,武則天墓多次經盜墓賊光顧,卻沒人能打開,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其實玄機都在這座墓的傳說當中!



公元683年開始,武則天下令修建乾陵,當時的負責人是吏部尚書韋待價,但總工程師並不是這個人。而是一代神人袁天罡和李淳風,這兩人是武則天手下的天相師,負責觀測天象,推測國運。這類型的人在古代非常受歡迎,尤其是受皇帝歡迎,武則天的乾隆,就是這兩人選定的地址。


選擇地址,也發生了一些奇異的事情,兩人沒有約定,卻都選在了這個地方作為最佳陵墓,武則天因此也十分開心,重賞了兩位神人。開始修建陵墓時,武則天已經預想到自己的墓室可能會被盜墓賊光顧,於是先給墓地周圍的百姓下達通知,告誡他們世世代代都要為其守墓。

接著就是採用類似混凝土的建築方式,加固自己的陵墓,除此之外,武則天多次視察陵墓,規定在墓地周圍建設非常多的鎮墓獸,來恐嚇盜墓賊。但這些都是面子工程,盜墓賊也不畏懼這些。接下來,武則天還為自己的墓地搞出不少傳說,比如她說此地是極陰之地,只要盜開,天誅地滅。這都是用來嚇唬盜墓賊心理的,但的確做到了。

之後便到了民國時期,有不少軍閥來窺探此地,但皆因種種異常現象,讓這些盜墓賊嚇退,不是狂風暴雨,就是天打雷鳴,總之一挖此墓,此墓就會出現各種奇異現象。所以也就沒人挖了,到了新中國之後,乾隆成為國家重點保護建築,就更沒有盜墓賊去了。


源起炎黃


中國古代的帝王陵墓,只要知道確切位置的,多數都已經被盜掘,特別是元明清之前的陵墓,歷經戰火的荼毒,倖存者無幾。但是,唐朝18陵中的高宗李治和武則天合葬的乾陵,卻是一個特例,歷經數批盜墓者光顧,其地宮卻依然穩如泰山,從來沒有人能夠進去過。

那麼,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有人說是乾陵的風水太好了,想要盜乾陵基本上不可能。

在傳說中,說是武則天派著名的預測風水大師袁天罡與李淳風,遊歷九州,分別幫她挑選寶地。結果兩人回來後,回報武則天,陵址選在了現在的陝西乾縣梁山。袁天罡說他在梁山頂埋了一枚銅錢,而李淳風說他在那裡訂了一枚鐵釘。武則天派人前往勘驗,很快找到了鐵釘,刨開土之後,發現鐵釘竟然正好釘在了所埋銅錢的孔中。武則天聞報,大喜,賞賜了袁天罡和李淳風,馬上命人在梁山開建皇陵。

據《新五代史》記載,五代時期著名的盜墓賊溫韜,“唐諸陵在其境內者,悉發掘之,取之所藏金寶。”乾陵自然也沒能避開溫韜的魔抓。可是,當溫韜率5萬士兵盜掘乾陵時,“近之輒有風雨,遂止”。只要溫韜一到乾陵,就開始下大雨,溫韜作為盜墓賊,比較迷信,認為這是上天在阻止他,於是就帶領手下撤了。乾陵因雨而免遭劫難,看似的確是風水寶地呀。

溫韜遇雨而退的故事應該可信,只是碰巧了而已。而袁天罡和李淳風幫武則天挑選了風水寶地,明顯就是後人杜撰的了。按照兩唐書的記載,袁天罡去世於貞觀十九年,即公元645年。武則天是在唐高宗李治去世的弘道元年,即公元683年,才開始建造乾陵,袁天罡早已經去世近40年了。無賊探想要袁天罡替他尋陵址,那先要學會復活術,將袁天罡復活了再說。

實際上,武則天地宮之所以歷經上千年沒有被盜,主要得益於幾個優勢。

首先,得益於唐太宗李世民創制的“依山為陵”的皇陵建造模式,並且鑿石洞為地宮。

乾陵仿照唐太宗昭陵的建制,在梁山南坡建陵。乾陵地宮,以及進入地宮的隧道,全部都是在天然石上開鑿。據現代的勘測發現,墓道全長63.1米,最寬4米,最窄2.8米,深2.75米上下,末端連通乾陵地宮。而且,墓道是自南向北斜向下方,深入梁山腹部,地宮就有了由天然岩石構成的,非常厚的保護層。

乾陵地宮和墓道左右下面均為天然岩石,如果有盜墓賊想要通過挖掘盜洞的方式來盜乾陵,基本上都是徒勞無功。地宮的具體位置不可知、墓道的具體位置也不可知,隨便找個地方挖,最終都只會挖到石頭。開鑿石頭洞窟,這可不是個小的工程量,而且不知道具體的地宮位置,石頭洞很可能挖偏,最終到不了地宮或者墓道,那所花費的功夫就全浪費了。所以,乾陵僅憑這一點,就擋住了大部分盜墓賊。

其次,乾陵的墓道口位置非常難以尋找。

出於保密的原因,歷代皇陵進入地宮的墓道口,具體在哪個位置,都不會有任何史料記載。而知道乾陵墓道口位置的人在唐朝末年,也都早已作古,導致乾陵入口成了謎團。

唐朝末年,黃巢率起義大軍佔領了長安。有人報告黃巢,說是發現了乾陵建造時,開鑿出的碎石堆。黃巢一聽大喜,認為墓道應該就在碎石堆附近,於是發數十萬士兵之眾,在碎石堆附近開始大肆挖掘。最終,黃巢在梁山主峰西側挖了一條40多米深的大溝,也沒能找到墓道入口。直到現在,這條深溝還在,被後人稱為“黃巢溝”。而實際上的墓道口,在距離碎石堆300餘米遠的地方,被黃巢給成功錯過了。

黃巢沒能找到墓道口,之後的盜墓者,雖然也不乏率兵大規模盜挖者,甚至炸藥都用上了,也沒能找到乾陵入口。只能說,乾陵的墓道口隱藏的太好了。

最後一道防線,數百根石條填塞墓道及墓道口。

乾陵墓道經歷了上千年都沒被找到,到了1958年,有幾個當地農民開山取石,無意中炸出了使用鐵栓板和鐵棍穿連的石條。經過考古工作隊的勘察,發現這就是乾陵的墓道,位於梁山主峰的南麓中腰部。

考古工作人員經過勘測發現,鑿在天然岩石中的墓道,全部被條石堆砌封閉。由南到北,共有39層條石,共計410塊。這些條石長短厚薄不一,上面有凹槽,嵌有鐵栓板,栓板與石條間的縫隙使用錫鐵漿灌入填充,用以嵌合各層石條,防止移動錯位。而在靠近墓室門的北部石條上,還鑿有圓孔,內穿鐵棍,將數根石條上下緊固在一起,增加了拆開石條的難度。

我們在前面說過了,墓道只有左右和下面是天然岩石,而上部不是。推測是為了開鑿方便。陵墓建造者,在將武則天的梓棺放入地宮後,封閉了石門,使用石條堵住了通向石門的墓道。墓道的石條之上再用石塊、石灰和夯土打成,質地非常堅硬。如果盜墓者使用洛陽鏟之類的進行探挖,當打到石條時,就會認為下面是石頭,而停止了。

正是因為在天然岩石中開鑿地宮,墓道難以找到,再加上用石條填塞墓道,進一步加大了墓道的找尋難度,這才讓乾陵地宮,上千年沒有被盜。

墓道在之前從來都沒有被找到,而條石及鐵栓、鐵棍非常完好,考古人員確認地宮沒有被盜,自然談不上盜墓賊進去出不來的情況。而且,想要進入墓道,除了要拆除封閉用的條石之外,還要將夯土清理掉。這種情況下,都是露天作業,而且石質墓道壁,沒有坍塌危險,在墓道里不會有太大危險。

如果通過墓道再進入地宮的話,因為地宮沒有發掘,所以情況不明,還要等到乾陵正式考古開挖的那天,才能確定裡面到底有什麼機關了。


奕天讀歷史


說起中國女皇帝,讓我們想起武則天,她從入宮到才人,再到建立大周王朝,經歷了很多不為人知的辛酸。她在這段經歷中,做了很多讓人不理解的事情,如後人說她為了權力,害死自己親生女兒,還有人說她因為男寵,害死的自己的孫女。其實這些說法,無非是後人聽到的傳說。

那麼對於歷史上真實的武則天,並非如此。在古代封建王朝中,男尊女卑,是比較常見的事情。作為一個女性,能夠在眾多男子中脫穎而出,說明她有一定的能力,更有一定的魄力。正因為她有果斷的做法,以及不同尋常的能力,最終才能成為“一代女皇”。自她執政時,百姓豐衣足食,經濟繁榮,聽取諫言,重用人才等等。如沒有武則天的開創之舉,更沒有唐朝後期的發展。

對於這樣一位女性,她在生前有沒有想過她的陵寢,長城君毫無疑問的說:她想過,更有很好的規劃。

從武則天的乾陵來看,是一個合葬墓,裡面埋葬著兩位帝王。武則天隨著權力的掌握,用了將近23年的時間,建造自己的乾陵。相對一個心機頗深的武則天而言,她肯定會很好的建造自己的陵寢。首先,從防盜技術,在從陪葬品上,都有一些安排;其次,她還立下無字碑。讓乾陵蒙上一層神秘面紗。

這樣一個神秘的乾陵,為何沒有被盜的跡象。難道武則天生前在裡面裝了什麼機關,或者盜墓賊進入墓葬中,就沒有出來嗎?帶著這些疑問,長城君給你說說。

武則天的乾陵,在後唐時期,就有人去盜過,這個人便是溫韜。此人專門盜取帝王之陵,如唐朝帝王的陵墓基本都盜過。但有一個人的陵墓,他沒有盜過,那就是武則天。

事情是這樣的,當年,溫韜先盜取唐朝帝王的陵墓,最後在盜取武則天的陵墓。眾所周知,武則天是一個了不起的女皇帝,她的陵墓裡面,肯定有很多金銀珠寶,更有很多機關。在盜取前必須有很好的安排,才能萬無一失。溫韜率領手下,剛開始打開墓門時,突然颳起大風,天又下雨,此時他感覺有些不對勁。便讓手下撤離,等撤離後,天開始晴,風也停了。

溫韜不死心,又返回陵墓,繼續讓手下打開墓門,正開始打開時,天又開始下雨,又開始颳風。隨著怪異事情的發生,溫韜打算放棄武則天的乾陵。通過這些可知,武則天的陵墓在後唐就沒人進去過,裡面有什麼機關就不得而知。

隨著盜墓者的野心,他們依然沒有停止對乾陵的打算。民國時期,盜墓大盜孫殿英,曾以軍事演練為名,率領大批軍隊對乾陵實施挖掘。他找到墓門後,用大量的炸藥,試圖想炸開墓門,可他炸了很多次,都沒有炸開墓門。最後不得不撤離乾陵,也放棄對乾陵的挖掘。

從種種事情來看,武則天的乾陵有人去盜過,可他們都沒有盜取成功。因此,後人會認為盜墓者進去了,但沒有人出來。有了這層猜想,就會想到武則天的乾陵中,肯定有什麼機關。不然盜墓者也不會有去無回。從幾起盜墓者沒有盜取成功,說明武則天對乾陵的建造,以及防盜有著高超的技術。

長城君曰:從武則天執政來看,她有一定的功績,也有不同尋常的手段,更為大唐後期發展,做了一定的基礎;再從武則天的乾陵被盜來看,武則天執政時,較為看重人才。如沒有人才,也不會建造這麼牢固的墓門。更說明了武則天時期,技術也是比較重要的。

  • 《新唐書》


長城說歷史


武則天給自己的墓穴裝了什麼機關無從可知,因此從來沒有人進入過,自然不知道其內有什麼,這也是他的高明之處,但是據說裡面陣法不斷,大陣套小陣,環環相扣,甚至還有偷天換日謎天大陣,因此幾百年也沒人可以尋到。大家都知道武則天的墓穴葬在了乾陵,但是卻從沒有人知道具體在哪,甚至大門也找不到。


武則天死後藏地

武則天是歷史上唯一的一個女皇,而其所處的時代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富有的時代,因此武則天死後的陪葬品是不會少的,在李治下葬時據說就帶走了唐朝很大一部分財寶,而武則天下葬時選擇與李治進行合葬乾陵,帶進去的財寶據說跟李治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有如此多的財寶,再加上武則天生前便有很多的仇人,因此武則天很怕自己死後受到打擾,於是便安排給一個風水先生一個任務,自己死後最重要的就是自己的墓穴不可以被他人找到,這個風水先生就是袁天罡。據說袁天罡一人在武則天的墓穴裡獨自佈陣三天三夜,直到三天後大功告成方才披頭散髮的走出墓穴,自此之後再也沒人能夠進去,進去了也不會再出來。


盜墓王溫韜惦記乾陵

在唐朝末年,出了一個盜墓王,名叫溫韜,其採用軍隊的方式,在光天化日之下進行盜墓,可以說是囂張至極,將“唐十八皇陵”近乎洗劫一空,翻了個底朝天,這真的是把唐朝皇族老李家的祖墳給刨了。但是“唐十八皇陵”之中的乾陵,溫韜卻沒有得手,不是因為他不惦記,而是因為他尋不到。據說在溫韜摩拳擦掌準備大幹一場,並且選定了一個良辰吉日時,帶著自己的多對前往乾陵,但是一但溫韜的大軍走到乾陵山腳下時,萬里無雲的晴空便會烏雲密佈,電閃雷鳴,就這樣的溫韜前前後後的進行了三次,最後溫韜心慌了,感覺這是上天給自己的警示,之後再也不敢惦記乾陵了。還有一種說法是溫韜帶著自己的大軍,搜便了整座大山,也沒有看到乾陵的影子,只好不得以而了之。


黃巢軍盜乾陵與孫連仲盜乾陵

歷史上還有兩次類似盜墓王溫韜盜乾陵的事情發生,分別是黃巢起義中的黃巢軍盜乾陵,以及和民國時期的孫連仲盜乾陵。黃巢軍中的老大看著乾陵富得流油,也想分一杯羹,於是帶著自己數十萬兄弟,信誓旦旦的前去盜取乾陵,但是挖了好多天卻什麼也沒有挖到,最後也不得不收手。民國軍閥孫連仲也是如此,想要分一杯羹,而在當時已經有了炸藥,孫連仲想要一點一點給他炸出來,但是還沒有進行多久,天氣發生驟變,由晴空萬里變的電閃雷鳴,孫連仲因此很害怕,最後也不得不收手。


武則天的乾陵充滿了傳奇,曾經三次被以軍隊的形勢進行挖掘,但是卻均沒有得手,不得不說確實有神蹟發生,據說是袁天罡施展畢生所學,為武則天的乾陵佈陣無數,其中大陣套小陣,環環相扣,讓人絕對有來無回。而其中還有一個陣法就是“用天大陣”,這個名字是我取的,就是一有危機就會電閃雷擊,嚇跑不軌者。當然武則天的墓穴裡有什麼陣法只是一種推測,有沒有陣法也都是一種推測。

歷史時刻錄,每日一歷史,分享歷史時刻,品味歷史時光,感謝您的觀看,歡迎您的評論,動動手指點個贊呦!

歷史時刻錄


武則天——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女皇帝(690年-705年在位),也是即位年齡最大(67歲)、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82歲),與漢朝的呂后並稱為“呂武”。她與秦始皇,分別為歷史上第一位女皇帝和歷史上第一位男皇帝,二人的陵墓一個挖不動,一個不敢挖。



武則天的墓葬——乾陵,是唯一座歷經千年未被盜掘的唐代帝王陵。它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合葬墓,“一陵葬兩帝”,這在中國皇陵中是唯一的一座。被譽為“世界史最難挖的墳墓”。



乾陵,位於陝西省咸陽市乾縣縣城北部6千米的梁山上,佔地面積40平方千米。

武則天修建乾陵時正是盛唐時期,國富民強。陵園修建的規模宏大,建築雄偉富麗。史書稱其為“歷代諸皇陵之冠”。人們認為乾陵裡面有數不勝數的隨葬寶物。據專家推測,若能打開,乾陵將會成為世界上最大、最具觀賞性的博物館。一位資深的文物工作者推算:保守一些說,裡面的文物最少有500噸!




盜墓賊研究推斷:乾陵下面一定有大量稀世珍寶!李治生前酷愛書法,臨終遺囑把他所收藏的書字埋在墓內,據說王羲之的絕世之作《蘭亭集序》也在乾陵之中(也有傳說被陪葬於唐太宗昭陵中)。因而歷代盜墓賊都對乾陵垂誕三尺,乾陵也成為盜墓賊光顧次數最多的古代帝王陵,有確切記載的,就有17人之多,且是裝備精良的大部隊,其中有名的有:

1,第一個向乾陵進軍的名人是唐末黃巢,他是個盜墓狂,又是個愛模仿的的鹽販子,可惜用錯了腦子。他曾效法項羽,掘秦始皇陵;學赤眉軍、董卓,掘漢武帝的茂陵,又將黑手伸向乾陵。

他發動了40萬農民大軍,鏟子、鐵鍁、钁頭齊上陣,在梁山西側大挖不止。為什麼是梁山西側呢?原來他的手下發現西側的黃土地下埋藏著大量碎石,於是他判定碎石處就是墓穴入口處。

可是當他們浩浩蕩蕩挖了近半座梁山時,已挖出一條40餘米深的大溝,也沒找到墓道口,勞民傷財後的絕望,讓黃巢嘆氣而止。因沒文化沒腦子,他帶領的大軍挖錯了方向,所幸乾陵躲過了劫難。至今在梁山主峰西側仍有一條深溝被稱為“黃巢溝”,他被稱為“最愚蠢的盜墓人”。

2,第二個向乾陵進軍的名人是節度使溫韜。他是個盜皇陵專業戶。五代時梁國人,曾經擔任過七年的耀州節度使,以“行政長官”為幌子,幹著盜墓勾當,成為最專業的盜墓高人。唐代共經歷了21個皇帝,其中19位皇帝長眠於關中地區的18座陵墓——“唐十八陵”,除了武則天跟李治合葬的乾陵外,其餘17座皇陵都被他盜掘。當他籌劃好盜乾陵的計劃,開始行動時,出現奇怪現象:他們在山下時清空萬里,當他上山靠近乾陵時,突然狂風驟雨、電閃雷鳴。就這樣一連三次,溫韜被嚇的退去了。


對此宋人程大昌著的《考古編》中的所記之事:

“史載溫韜概發唐陵,獨乾陵不可近,近之輒有風雨。”

3,第三個向乾陵進軍的名人是孫連仲

民國初,兵荒馬亂,盜墓更是猖狂成為流行風。國民黨將領孫連仲以保護乾陵為幌子,帶領部下駐紮到乾陵。他的盜墓和孫殿英套路一樣,以士兵槍炮演習當藉口,封鎖乾陵周圍。他用掩護一個師的兵力盜掘乾陵。埋好炸藥炸陵墓,瞬間碎石亂飛,梁山多處被炸,但沒找到地宮的入口,當他們繼續尋找時,忽然雷電交加,伴有龍捲風和飛沙走石,一會暴雨傾盆,一連幾日反覆如此。


軍中一時謠言四起,士兵們再不敢動手,孫連仲趕緊帶領部下離開乾陵。從盜乾陵以後,孫連仲似乎再未動過盜墓的念頭,在抗日戰場上留下“抗日悍將”的威名。1949年孫連仲追隨蔣介石去了臺灣。孫連仲一生並未遭到什麼報應,活了近百歲,直到1990年才去世。

自從武則天入睡入乾陵之後就沒安穩過,盜墓賊層出不窮,他們絞盡腦汁,挖空心思卻無人找到入口。原因何在?

武則天特別注重反盜墓。

1,乾陵的選址很專業,史書記載了乾陵的選址故事,當年唐高宗在洛陽病逝後,陳子昂等人力主在洛陽設置陵寢,但武則天為了遵照高宗“得還長安,死亦無恨”的遺願,決定在關中渭北高原選擇吉地。


據說乾陵選址由當時掌管大唐陰陽和天文曆法的太史令、風水大師李淳風和為李世民昭陵選址的袁天罡合力敲定。他們兩個都選擇了梁山的同一個位置。

袁天罡剛開始沿黃河兩岸,來回走動思索尋覓後搖頭而退。他接著來到關中,半夜子時異夢驚醒,職業的敏感讓他立即出來觀看天象。他驚喜地看到梁山一處紫氣沖天,恰好與北斗相交。他急忙連夜奔上山巒,找準方位,放上一枚銅錢,又蓋上浮土,然後做好標記,興沖沖地下山稟告武則天。



風水師李淳風,是唐朝的厲害人物,據說他隨便聽一下風的聲音就能判斷出何處有福禍。他踏遍千山萬水,當他放眼望梁山時驚詫不已,蒼茫煙雲襯托著三座挺拔峻峭的山峰,呈北高南低之勢,聳立於茫茫蒼穹之下,遠望就象一剛出浴的美女,長髮垂下,頭北足南,仰面躺在蒼穹之下,有一種貴氣和霸氣環繞。

這是一座自然形成的石灰岩質的山峰。北峰最高為美女頭,海拔1047.3米。南二峰較低為美女胸,東西對峙,當時群眾稱為“奶頭山”。於是他抓緊上山,以身影取子午,以碎石擺八卦找到合適的位置,用髮簪扎入土中,也下山覆命。




武則天派大臣去查,當大臣來到梁山後,發現原來李淳風的那根髮簪正紮在袁天罡那枚銅錢的錢眼裡!武則天非常堅信這就是風水寶地,於是武則天就下令在此立即開工。因梁山位於長安西北,在八卦中屬乾位,乾為陽,為天,為帝,因而得名乾陵。

2,乾陵內有機關暗器,阻止盜墓者入侵

據說乾陵裡面機關重重,是袁天罡按照陰陽五行,用五行封殺術佈陣,又用古代的搬運之法來建立的乾陵,只要有人盜墓,墓中的陣法就會起作用,讓盜墓賊找不到入口,更不能靠近。


3,依山而建,乾陵堅如鋼鐵。

武則天徵調大量民工和專業工匠修建乾陵,唐高宗弘道元年(683年),武則天任命吏部尚書韋待價負責乾陵的工程,當時動用的兵士和民工超過20萬,日夜施工,他們以山為陵,從半山腰開鑿墓道,在大山內部修築墓室。鑿石砌築異常堅固。

684年八月李治下葬,之後乾陵工程繼續進行。歷時23年才修建完成。705年武則天病逝。神龍政變之後,武則天將大唐江山歸還給李氏皇族。唐中宗神龍二年(706年)5月,中宗李顯下令將武則天葬入乾陵。

無意中發現乾陵墓道,證明其堅固與記載相同

1958年,當地幾個農民放炮炸石,炸開了乾陵地宮外側的露天塹壕,1960年2月,經初步發掘確認被炸處是地宮墓道,並於4月3日開始發掘乾陵地宮墓道。5月12日,墓道砌石全部披露。塹壕深17米,全部用長1.25米,寬0.4至0.6米的石條填塞。墓道呈斜坡形,全長63.1米,南寬北窄,平均寬3.9米。石條由南往北順坡層疊扣砌,共39層,平面裸露410塊,39層約用石條8000塊。作為地宮的封堵材料,石條之間鑿凹槽,用鐵栓板嵌固;上下之間鑿洞,用鐵棍貫穿,使石條固死,不能移動。層層用鐵水澆築。封墓的時候,在墓地現場再熔化鐵水,用鐵水澆築,將石頭之間完好地連接在了一起,並牢牢固定在一起。“鐵水封陵”的方式對盜墓賊來說,就是銅牆鐵壁,無法挖開。



以上的挖掘情況同《舊唐書·嚴善思傳》:

“乾陵玄闕,其門以石閉塞,其石縫隙,鑄鐵以固其中”的記載相同。

郭沫若也說過自己發掘乾陵最希望看到的東西就是《蘭亭序》。

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對《乾陵發掘計劃》作出批示:

“我們不能把好事做完,此事可以留作後人來完成”

國務院又再發通知要求“全國帝王陵墓前先不要挖”,乾陵的發掘就此停止。

1961年03月04日,乾陵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層層設防盜墓賊難以入主地宮內。據史書記載,陵墓原有內外兩重城牆,四個城門,還有獻殿闕樓等許多宏偉的建築物。經勘探表明:城牆四面,南有朱雀門,北有玄武門,東有青龍門,西有白虎門。陵園仿唐都長安城的格局營建,分為皇城、宮城和外郭城,內城象徵京城長安的皇城,外城相當於官員和土民居住的郭城,規模龐大。經考古工作者勘查得知,陵園內城約為正方形,其南北牆各長1450米,東牆長1582米,西牆長1438米,總面積約230萬平方米。城內還有獻殿、偏房、迴廊、闕樓、狄仁傑等60朝臣像祠堂、下宮等輝煌建築群多處。




由於乾陵墓道完整,且尚未發現新的盜洞,許多專家認為乾陵是唐十八陵中惟一未被盜掘的陵墓,綜上,盜墓者壓根就沒有進去過乾陵,所以不存在盜墓者出不來的情況。



關於乾陵一遇到盜墓,就出現怪異天象的問題。翦伯贊、郭沫若這些專家也說不清楚。郭沫若只留下三首《遊乾陵》,其中一首寫道:

“巨墳雲是舊梁山,山石崔嵬頗耐攀。南對乳丘思大業,下臨后土望長安。千秋公案翻雲雨,百頃陵園變土田。 沒字碑頭鐫字滿,誰人能識古坤元。”

乾陵雖然沒有被打開。但其周圍一些陪葬墓室已被打開,其中永泰公主、章懷太子、懿德太子、中書令薛元超、燕國公李謹行等5座陪葬墓,出土珍貴文物4300多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