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打通企業復工復產“五難”,泉州決定這麼做

重磅!打通企業復工復產“五難”,泉州決定這麼做

2月19日,泉州市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印發《泉州市打通“五難”操作鏈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聚焦企業用工難、疫情防控難、交通物流難、供應鏈協同配套難、市場拓展難等“五難”操作鏈,為企業復工復產保駕護航。

重磅!打通企业复工复产“五难”,泉州决定这么做

泉州一企業專車接省外員工返回泉州晉江復工

重磅!打通企业复工复产“五难”,泉州决定这么做

泉州石獅企業包車接員工

在疫情防控期間,為幫扶復工復產企業,泉州市設立復工復產工作服務小組,實行市領導掛鉤重點企業、重大項目制度。結合泉企當下的復工復產實際,《實施方案》應時而出,著眼於打通“五難”操作鏈,有針對性採取五個方面行動。

指揮部將實行問題收集、分解、調度的“三個一”工作制,做到一日一收集,一日一分解,一日一調度。每日收集企業、項目復工復產情況、需要協調解決的問題建議,彙總分解後,分門別類協調、調度,確保問題當日協調,解企業和項目燃眉之急,助推復工復產“加速度”。

重磅!打通企业复工复产“五难”,泉州决定这么做

盼盼員工返司上班

防疫與發展兩不誤 為復工排憂解難

19日出臺的《實施方案》,針對企業、項目復工過程中遇到的難題,推出五大專項行動,為復工復產排憂解難。

打通“企業用工難”操作鏈專項行動:

堅持多渠道、多形式招工,出臺實施援企穩崗系列政策,有效保障企業和項目用工需求。

平臺調劑一批熟練工:

分行業建立用工調劑平臺,鼓勵二三產、淡旺季、用工峰谷、企業用工餘缺之間的“轉崗共享”。

獎補留住一批老員工:

實施春節不停工連續生產一次性穩崗獎補、疫情期間不停工連續生產一次性穩崗獎補等一次性獎補措施,留住一批老員工。

對點接回一批員工:

連日來,泉州包機、包車接員工返崗,為返崗員工購票買單等舉措頻頻刷屏。

2月15日,載著福建匯龍化纖紡織實業有限公司員工的包車,從江西抵達泉州石獅,這是全省首個包車赴省外運載員工返崗的復工企業。19日,從雲南飛抵泉州晉江的專機,載著艾派集團101位務工人員返回,艾派成為全省首個包機運載員工復工的企業。

重磅!打通企业复工复产“五难”,泉州决定这么做

福建迎來首班企業返崗務工人員包機。來自雲南省保山市施甸縣的101名務工人員順利抵泉。(林勁峰 攝)

重磅!打通企业复工复产“五难”,泉州决定这么做

2月15日晚,泉州市企業艾派集團(中國)有限公司提出一個前所未有的想法:包機接員工。瞭解到企業的需求,政府及人社部門主動介入,“火速”行動。(林勁峰 攝)

《實施方案》繼續鼓勵企業對點接員工,在疫情響應期間,對來源地相對集中的非疫情重點地區新老員工,採取補助企業包車(含動車、飛機)、拼車等方式接回。

招用迴歸一批本地員工:

全面發動外出就業、本地閒散等勞動力,建立就業信息數據庫,動員本地人力資源就近就地就業。

線上招聘一批員工:

拓展泉州市人才市場網平臺功能,幫助企業招工引才,實現全市8000多家規上(限上)工商企業招聘信息全覆蓋。

中介引進一批員工:

組織200多個泉籍異地商會,各建立一個勞務協作工作站;組織省內外200家人力資源服務機構、200家職業院校,為企業引進就業人員。

院校對接一批畢業生:

力爭與200所大中專院校簽訂校地合作協議,搭建企業與學校人才合作平臺。

打通“疫情防控難”操作鏈專項行動

堅持分區分級分類精準防控,有力有序有效支持復工復產,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影響。

兼顧防控與復工復產員工生活便利:

社區(鄉村)交通檢疫不阻礙公共道路暢通,小區(村組)管理不隨意限制人員正常進出,住宅租賃管理不影響正常租住與生活,健康管理措施不升級不加碼。全市公園、廣場、露天運動場所等有序開放。

建立防控物資生產調配機制:

支持防控物資生產企業擴產、相關企業轉產,組成聯合體共同生產;支持企業加快口罩機的自主研發和製造。實施駐廠員制度,按區域確定公佈口罩等防疫物資的供應網點,對價格實施指導。

落實健康管理措施:

推廣應用“八閩健康碼”,落實與相關省(市)健康信息互認。組織來泉復工人員開展核酸檢測。

重磅!打通企业复工复产“五难”,泉州决定这么做

福建迎來的首班企業返崗務工人員包機,降落泉州晉江國際機場。機場為來自雲南省保山市施甸縣的101名務工人員測體溫。(林勁峰 攝)

重磅!打通企业复工复产“五难”,泉州决定这么做

福建迎來首班企業返崗務工人員包機。來自雲南省保山市施甸縣的101名務工人員順利抵泉,企業派人拉好兩條歡迎橫幅迎接。(林勁峰 攝)

打通“交通物流難”操作鏈專項行動

堅持公路交通“一斷三不斷”“三不一優先”,確保綠色通道全面設置、物資全面暢通、客運全面開通、車站全面恢復。

高速公路收費站均設置應急物資綠色通道,對運輸應急物資的車輛實行“不停車、不檢查、不收費”,保障運輸“菜籃子”“米袋子”、生產生活物資車輛優先便捷通行。

調整優化公路交通管控措施,全市縣級以上公交線路全面開通運營,縣際、市際客運班線應通盡通,保障物資運輸以及群眾外出務工、基本出行。

除高速公路口和16個市界國省幹線公路交通查驗站以外,我市轄區內的其他國省幹線公路和所有農村公路查驗站一律撤銷,全市一、二級汽車客運站全面恢復運營。

打通“供應鏈協同配套難”操作鏈專項行動

立足產業集群優勢,加快推動龍頭企業和協作配套企業同步復工復產,推動實體產業和金融、物流等現代服務業協同發展。

重磅!打通企业复工复产“五难”,泉州决定这么做

福建和誠鞋業有限公司車間內,員工幹勁十足,正“開足馬力”完成訂單。(吳珊珊 攝)

“一個服務機制”:

建立聯繫龍頭企業和協作配套企業復工復產服務機制,指導尚未復工的龍頭企業及其市域內配套企業制訂復工復產方案和應急預案,及時解決上下游企業復工復產不同步、不銜接的問題。協助龍頭企業市域外配套企業復工復產,強化煤、電、油、氣、運等生產要素保障,確保企業不因生產要素短缺制約產能發揮。

“一個對接平臺”:

市工信局依託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搭建龍頭企業與中小企業協作配套信息平臺,發佈龍頭企業產品需求目錄、協作配套企業產品推介目錄,發佈龍頭企業向中小企業採購產品、銷售原料和轉讓產品的信息,打通供應鏈信息渠道。

“一套扶持政策”:

對疫情防控期間新對接的集群協作配套,按在市域內實際協作配套產品銷售額的1%,給予龍頭企業不超過100萬元補助;市域內中小企業為龍頭企業協作配套加工產值500萬元(含)以上或加工費200萬元(含)以上,按年協作配套加工產值的1%或加工費的2.5%,給予中小企業不超過20萬元補助。

“一項金融服務”:

建立企業金融顧問制度,支持銀行機構增加對龍頭企業協作配套的中小企業專項再貸款。支持金融機構採用供應鏈金融對接企業的資金需求,推廣縣(市、區)探索的“基金+供應鏈”企業融資模式。

“一批生產鏈”:

支持各地以產品為紐帶,通過代工、設備租賃、專利授權等方式,組織一批具有工廠、員工、技術、設備、信息等要素的相關企業,開展產品生產、技術攻關,形成“共享工廠”。

打通“市場拓展難”操作鏈專項行動

堅持內外需並重,支持外貿、商貿流通和電子商務企業有序復工復產,全力以赴穩外貿、促消費。

整合泉州跨境電商協會、東海跨境電商生態圈、石獅青創城等資源,藉助國內外大型電商平臺,於今年3月舉辦“中國(泉州)線上商品展銷會”,推動產品開展線上交易。

舉辦石獅市場採購貿易供需對接會,用好中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和跨境電商零售進口試點政策,支持新零售、餐飲業、文旅業和其他服務性行業企業拓展線上業務等。

記者:蔡紫旻

審核:江曉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