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祉一直潛心學術,奪嫡時也支持雍正,為何仍被雍正下黑手?

執爸KkIQ1093


政治方面,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暫時不提。康熙帝一生最大的敗筆就是子女教育問題,體現出來的事件就是九子奪嫡,體現方式就是前期縱容,後期自己都無所適從。

這點,不能單單以忙於朝政一言蔽之,康熙帝工作勤勉不假,但說沒有時間以父親的身份對皇子們進行教育,這說不過去。

康熙帝有大把的時間可供利用,還有過無數次圍獵和巡幸,在這些為時不短的活動中,完全可以在增進父子感情的同時,潛移默化的對皇子們進行教育和互信溝通,根據史料,我們當然不能說康熙帝沒有溝通,只能說他沒有真正達到對皇子進行皇族教育的目的或說成果。

在教育問題上,從康熙帝為皇子們找師傅的情節就能看出,初始就是敗筆,大家都知道康熙帝的學問不錯,除非病得爬不起來一輩子從來沒中斷過對知識的汲取,而且每天還要抽時間學習西洋科學,即便趕往喀爾喀蒙古的半路也要西方教士不停的給他出相關微積分的題目,他好自己解著玩,天文、地理、自然甚至解剖學等西化科目他都學過。

以康熙帝的知識量,他有自負的本錢,但是第一天上課就揶揄老師,讓所有老師都下不來臺,這就為子女教育的缺失埋下伏筆,孩子們的模仿力是很強的,你吹得昏天黑地,把老師們羞得無地自容,是否想過孩子的感受,書還怎麼教,孩子怎麼管呢,即便表面恭敬,對老師所教授的內容也會不屑一顧,他只會覺得什麼尊師重道,還不就是個奴才,我爹當初如何羞辱你的,歷歷在目。

如果不懂避諱,總是在家說老師不好,孩子在學校就能把老師的話當放屁,而每天真正學習的時間,是集中在校內的,一旦造成老師不易管理,會耽誤孩子的學習。遇到責任心強的老師還好,遇到不負責任的老師咋辦呢,把孩子往牆角座位一塞,你愛聽不聽,如果發生這種情況孩子就耽誤了,這是家長和老師兩方責任的雙重缺失。

康熙帝自己講了一輩子仁孝,胤礽可曾仁孝,自己講了一輩子智慧,兒子中有幾個真正有腦子的,只有胤禛配得上這個皇位,只有胤禛懂隱忍有智慧,只有胤祺會踏踏實實做人,這不是事後諸葛亮的說法。

就以現在能看到胤禩的資料為例,他真的夠格“八賢王”的稱呼麼?不是他太強,而是胤礽太遭恨,個人品質糟糕透頂,佟國維、馬齊等重臣死都看不上他,因為他們知道,一旦胤礽當上皇帝,全宇宙都要倒黴,佟國維這種皇親都心顫,何況他人,而一廢太子的時候康熙帝又不合時宜的釋放了錯誤信號,這才造成局面越來越糟。

康熙帝在眾多兒子中,胤祉一生與康熙帝溝通的奏摺最多,而皇子府邸,康熙帝只去過胤祉和胤禛那裡,胤祉高達18次,胤禛也有11次,其他皇子,一次沒去。

看得出來,論榮寵,胤祉比胤禛更高一籌,但是康熙帝給予過這個兒子真正的皇子教育麼?沒有,只有隱瞞,讓大臣說謊遮掩,胤祉當然更加肆無忌憚。

事實上,胤祉對皇儲的覬覦從未停止,不過隱藏較好而已,只是手下的本事過於粗鄙,不小心漏了餡,胤禛登基後,胤祉雖然表面恭敬,其實一直不為所用,說白了就是不稀罕伺候你胤禛,如果他對胤禛是真心實意,或者就是單純幫弟弟,哪怕僅僅達到胤祥的一半,胤禛都不會圈禁他。

胤祉賭氣的原因還在於胤禛對其他奪權勢力的鐵腕清理,胤祉覺得胤禛對自家兄弟下手太狠,其實胤禩、胤禟各有取死之道,謠言造的滿天飛,詆譭現任皇帝不該論罪麼,他們還不是想把胤禛搞死。

胤祉心疼八爺黨是因為他們倒了黴,可如果任由他們性子胡來的話,老四被暗殺、架空或者不斷被質疑被辱罵,你這個做哥哥的又當如何呢,不摻和就兩不相幫,至少也能保證基本安全,當然,更聰明的辦法就是孤臣、忠君,你不需要知道他是胤禛,僅需知道他是皇帝就行了。

胤祉是有著歷史錯誤的,胤禛不放過他也無可厚非,更何況胤祉有意拆臺、怨懟了,奪嫡勢力中,老三胤祉是獨立的一派,初期他和太子胤礽的關係也比較莫逆。

太子初次被廢的時候,康熙帝的態度並不堅決,匆匆廢了胤礽之後,不久後就非常後悔,康熙的這種情緒胤祉、胤禛都能看出來,而胤祉更是為了胤礽,舉報皇長子胤禔鎮魘太子,讓康熙帝覺得胤礽是受了詛咒,行事才會乖張詭異,當然,這也是藉口,所以才讓胤礽得以二次復立太子之位,對於胤禛來說,這很危險,如果胤礽真的吸取教訓安下心來循規蹈矩,那胤禛就與皇位徹底無緣了。

專屬鐵桿年羹堯,胤祉也拉攏過,因此年羹堯還被康熙帝下旨革職留任,胤禔和胤礽雙雙圈禁,老三胤祉就成了最年長的“順序繼承人”,雖然只是個排序問題,但是卻有著不小的希望,況且康熙平日對胤祉非常親近。

“以儲君自命”就是翹起尾巴的胤祉所留下的把柄,門下孟光祖沒有按照規制,也就是沒有開具相關工作事宜的介紹信就趕往各地搞串聯,為胤祉收買人心拉選票,各地督撫倒還好說,連地方官員都不放過,影響面太大,滿朝文武都知道了。

胤禛門下也有人搞串聯,但用胤禛的話講“真是前世了”,意思是,你真是我前世冤孽,“低調”如胤禛,他絕不敢縱容手下去幹這種事,肯定要倒黴的,而胤祉不單敢,而且涉及全國,完全不加避諱,可以說這叫肆無忌憚麼。

康熙帝是如何縱容胤祉的呢?為避免孟光祖胡說八道,直接殺掉,對過程不聞不問淡化處理,然後與修撰《古今圖書集成》的大臣講,“你就說你每天都和老三一起編撰材料,如果有人問起此事,你就說,你願以自己的身家性命擔保老三的清白,知道不。”

這些事胤禛全部知道,他怎會不嫉恨老三呢,文學書法加騎射樣樣都比胤禛強,胤禛也是人,肯定也有嫉妒心的。

古代的某某製藥,總經理跳樓,嘴裡一直喊著“我不敢不要啊。”,參與進來想清白,想不站隊是不可能的,胤祉能為老八不忿,多少有些交情和感情在,他在雍正繼位之初參與進來不好,所以雍正帝派他去守景陵,一是他讓冷靜冷靜,想想今後何去何從,二是對他變相的保護別站錯隊被一起滅掉。

最後胤祉被圈禁大概兩個錯誤,其實就是兩個藉口,主要原因還是胤祉對胤禛的陽奉陰違,滿不在乎。

比如索賄問題,小事而已,只不過時機不大好,雍正帝正在大力懲治貪腐澄清吏治,你直接伸手要錢太不像話,至於胤祥的去世,對雍正帝確實是一種巨大的打擊,胤祉不單遲到還滿不在乎,面無戚容,這確實說不過去,幾十年的兄弟死了,胤祉這心也忒寬了,本來就不想留著你,這次就一起辦了吧,要你何用呢。

如果胤禛想動胤祉,用不著拖那麼晚,胤禛也想用胤祉但就是用不上,雍正帝說過,誠親王的才能非常可用,但他那心思又讓我不得不棄之不用,四十多年兄弟了,相互之間沒有什麼事情不瞭解的,即便了解到這種程度,想利用上他的才幹尚且如此之難。

如果胤禛想動胤祉,又何以在雍正八年恢復胤祉的親王爵位呢?這就是給機會了,死不改悔的結果就只能是終身圈禁了。


古今通史


胤祉是三阿哥,雍正是四阿哥,在“九子奪嫡”中胤祉是站在雍正四阿哥一邊的,“九子奪嫡”後期,最有實力的就是“四爺黨”和“八爺黨”,雍正繼位當晚,胤祉第一個下跪,表示對雍正臣服,但是後來還是被雍正幽禁致死,分析原因有如下幾點:

1、胤祉在“九子奪嫡”中也有野心,只不過是沒有像其他兄弟那樣咄咄逼人,再加上一直得不到康熙的重視,康熙一直把胤祉看成一個學者,沒有把他定位成皇位繼承者。所以胤祉只能在暗地裡佈局,拉弄官員,其實他是有奪位野心的。

2、胤祉本人太有才了,且與康熙的關係不一般,當政者誰都不想把一顆威力巨大的定時炸彈留在身邊,雍正也是這麼想的。

3、胤祉其實屬於“太子黨”,只不過“太子黨”的勢力被消滅的太快,他才轉投“四爺黨”。

4、在雍正繼位後胤祉太過於囂張,雍正執政期間,因索要官員銀兩、替兒子求情和怡親王葬禮上遲到早退等情況,徹底惹惱了雍正。

綜上所述,所以雍正幽禁了胤祉,直到其死亡。


以史為鏡可以明智


胤祉是康熙第三子,平生醉心於學術,主持編撰了《律歷淵源》和《古今圖書集成》兩部重要著作。胤祉參與了康熙晚年的“九子奪嫡”鬥爭,他告發大阿哥胤禔陰謀魘鎮太子,致使胤禔被圈禁至死。康熙四十八年,胤礽復立為太子,胤祉晉封誠親王。胤祉並沒有支持雍正(胤禛)奪嫡,雖然他跟胤禛的關係較為親近,也不跟八爺黨相互勾結,是自成一派的角色。在康熙晚年的奪嫡之爭中,胤祉跟胤禛一樣,從不表露對帝位的覬覦之心,而是埋首書房之中,主持編撰書籍。這恰好印證了“爭是不爭,不爭是爭”的最高準則。

康熙對胤祉頗為喜愛,他不僅學問精深、涵養得體,而且騎術精湛、箭術超群,可謂文韜武略,樣樣精通。胤祉與太子關係親密,一直以來沒有犯過大的過失,僅在康熙三十八年敏妃過世百日內剃頭,由郡王降為貝勒。那麼雍正繼位後為何會對向來循規蹈矩的胤祉下黑手,將他囚禁至死呢?

胤祉的獲罪緣由主要有三點:一是替廢太子伸張正義;二是索取賄賂;三是在胤祥喪禮上遲到和毫無戚容。

胤祉與太子胤礽關係親密,與胤禛、胤祥起初同為太子黨成員。因為這層關係,太子第一次被廢時,康熙召胤祉親自問詢,事後說:“胤祉與胤礽往日雖然關係好,然而卻未慫恿胤礽為惡,所以不加罪於他。”

太子被廢后,胤祉打探到大阿哥胤禔曾在蒙古喇嘛巴漢格隆的指點下陰謀魘鎮太子,向康熙做了密報。胤禔因此而獲罪,被革除王爵,圈禁至死。不久後,太子復立,胤祉晉封誠親王。

雍正繼位後,對參與過爭奪嫡位的兄弟區別對待,胤祉被打發到景陵守陵。雍正感慨地說:“朕止此一兄。朕兄弟如胤祉者何限?皆欲激朕治其罪,其心誠不可喻。良亦朕不能感化所致,未可謂盡若輩之罪也。”我只有這麼一個哥哥,對他有什麼憎恨的呢?每個人都激將我要治他的罪,這番心思真的是不可理喻。可能也是我也不能夠感化他,但他的罪跟其他人是不一樣的。

雍正二年(1724年),誠親王世子弘晟因勾結八爺黨而獲罪,被削去世子之位。

雍正六年(1728年)六月,胤祉因向人索要賄賂,遭到彈劾。雍正痛斥其無人臣之禮,被降為郡王,把他的罪加在兒子弘晟身上,弘晟被宗人府囚禁。

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在怡親王胤祥的喪禮上,胤祉姍姍來遲不說,且全無戚容,反而面露喜色。莊親王胤祿彈劾胤祉毫無人倫之禮,雍正下旨褫奪爵位,將其和家人幽禁在景山永安亭。雍正痛心疾首地說:“如誠親王其才甚屬可用,而其心又不得不置而不用,以朕四十年兄弟事事無不洞晰,而用之之難尚然如此。”誠親王才堪大用,奈何他的心跟我不在一條線上,不得不棄之不用。

雍正十年(1732年)閏五月,胤祉死於禁所,雍正詔以郡王禮安葬。

胤祉千不該萬不該在胤祥的喪禮上出現有悖人倫的舉動,要知道雍正對老十三的禮遇之隆可謂古今罕見,讚譽他“自古無此公忠體國之賢王”。胤祉在胤祥喪禮上的舉動被雍正認為是藐視皇權、目無君上,最後落得褫奪爵位,幽禁至死的悲慘結局。


歷史茶坊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為什麼回答這個問題。就是覺得很多人受雍正王朝這部電視劇的影響太大了,把故事當歷史來看。這部電視劇是成功的,但對歷史的誤導是深遠的。

清王朝是中國封建王朝的巔峰,無論是政治制度還是文化的控制,皇權的集中都是空前絕後的。

皇權能翻手為雲覆手為雨,有化腐朽為神奇之效。從小就品嚐到權利的滋味的諸位皇子,是不能放棄的。 就好比一位絕世美女脫光衣服,玉體橫陳,縱然明知道她是紅粉骷髏,也會奮不顧身的衝上去。 皇三子胤祉也不例外。

通往大位的道路千千條,胤祉,胤禛殊路同途。 甚至小編以為胤祉更勝一籌。我把他們對比一下他們的爭儲君的戰略。

1,兩位都偽裝的很佛系,以不爭就是爭,爭就是不爭,我若芬芳,蝴蝶自來為宗旨。

胤禛一心向佛,成天和和尚道士在一起,閒雲野鶴一般的生活。。。本文不是說胤禛所以略說。

胤祉一心向學,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對外宣稱談泊明志,無心帝位。

康熙三十七年,胤祉(1698年)被康熙封為誠郡王。經過多年的繼續觀察,康熙發現他能團結廢太子,不落井下石,在復立胤礽為皇太子後,將胤祉也封為和碩誠親王。 你會不會發現和胤禛很像,在沒有到最後一刻,他們兄弟兩個都偽裝成太子黨。

2,低調做人,高調做事。

胤禛積極參與政務。有冷麵王之稱。可以說一生政績卓越。政績略。

胤祉積極編書。可是說流芳百世。編書乍一聽好像是清流,冷門。 不會引起康熙重視。清朝之所以能統治中國300年,並不是八旗軍戰無不勝。 而是文化的認同。清朝對蒙古就是修廟。康熙帝說過,一座喇嘛廟可抵十萬兵,喇嘛廟把彪悍的蒙古騎兵變成能歌善舞的佛教徒。對中原就是修書,爭取天下士子之心。康熙帝窮盡一生,把清王朝融入儒家文化圈。胤祉正好抓住痛點。說胤祉不掙皇位,就是一個笑話。我們看看胤祉的政績。

胤祉在熙春園23年(1707-1730年),和陳夢雷、楊文言、周昌言等,主
古今圖書集成
持編纂了兩部大書《律歷淵源》和《古今圖書集成》。

《律歷淵源》全書是在康熙帝玄燁親自主持、胤祉親自帶領下編纂而成的。康熙帝不但親自擬定編輯方針,而且還把自己數十年積累的算稿拿出作為編纂數學部分的資料。法國耶穌會士白晉寫給法王路易十四的信中說,康熙親自給胤祉講解幾何學。康熙在暢春園蒙養齋開館,派胤祉主持纂修《律歷淵源》。《律歷淵源》集律呂、曆法和演算法於一書。是一部我國科技史上具有很高價值的天文數學樂理叢書。《古今圖書集成》編輯歷時28年,共分6編32典。是現存規模最大、資料最豐富的類書。《古今圖書集成》採擷廣博,內容非常豐富,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中有人類、禽獸、昆蟲,乃至文學、樂律等等,包羅萬象。它集清朝以前圖書之大成,是各學科研究人員治學、繼續先人成果的寶庫。

胤祉不但業務能力突出。和父親的關係也是最為親密的。

胤祉作為康熙的三阿哥,與其他兄弟們多有不同。他不但擅長文學、書法,武功騎射也十分了得。胤祉陪同康熙帝出塞圍獵時,曾經和一向善於騎射的康熙比試過,兩人不分上下,之後只要是康熙帝到塞外行圍(指打獵)、祭陵,都讓胤祉跟從。康熙不光欣賞他的才華和能力,更多的是在激烈白日化的儲位爭奪中,這個三兒子表現的恬適平靜讓他深感安慰,由此他成了能給康熙單獨或領銜上奏最多的皇子,多大三四百件,這些足以證明在康熙心中獨特的重要地位。由於書生秉性,頗有正義感。大阿哥允褆鎮魘太子的事,就是他向康熙揭發,在多年來的激烈爭奪儲位的鬥爭中,胤祉未有任何負面新聞。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三月,康熙帝親臨他的府邸,舉行家宴。自此,每一年康熙帝都要前去成為慣例。同年胤祉親王雙俸。小編語:這很有可能是康熙帝對選擇了胤禛繼位對胤祉的補償。同樣的事還發生在道光朝。道光遺照,奕檸繼承大統,奕訢為恭親王。就是對奕訢的補償。

所謂的九子奪嫡。到了康熙五十七年,局勢已經很明朗了。還在跑道的選手只有誠親王胤祉,雍親王胤禛。太子圈禁,老大胤提圈禁。老八母親是辛者庫賤籍,無緣皇位。老九老十和老八一黨。老十四雖為大將軍王,但遠在西藏。太子是國本,不可能自己遠征,兄弟在北京坐莊,也沒了資格。康熙五十九年胤禛已經替康熙帝到太廟祭祀。 這時下一位皇帝是誰的答案已經昭然若揭,時年胤禛四十五歲。雍正帝是怎麼看待和自己明爭暗鬥了半輩子的哥哥呢。胤禛和胤祉都是仙人打架,內功較勁。表面上一團和氣,內地裡面刀刀見血。胤祉才是胤禛真正的對手。 我用胤禛在胤祉獲罪後說的一句話或許能說明一切。

如誠親王其才甚屬可用,而其心又不得不置而不用,以朕四十年兄弟事事無不洞晰,而用之之難尚然如此。

康熙帝對威脅帝位的人也有一句名言

汝未有篡逆之舉,但未嘗無篡逆之心。

總之胤禛對和自己爭帝王之位的兄弟是絕不留情的。 只不過胤祉是文人氣質,爭取的康熙帝之心,而不是爭名奪利和胤禛發生正面衝突。所以找個機會讓他守陵去了。


<strong><strong><strong><strong>


Johnny親王


因為《雍正王朝》電視劇的大火,所以很多人把《雍正王朝》當作歷史來看。所以說題主認為三阿哥胤祉支持雍正,應該也是受了相關影視劇的影響。所以把歷史和電視劇弄混了,電視劇裡,三阿哥胤祉最後有了好的結局,並沒有遭到雍正的狠手。因為雍正登基以後,三阿哥胤祉是第1個下跪,承認雍正是新皇帝的,上朝的時候,三阿哥胤祉也是第1個下跪,要一心忠於皇上。所以電視劇中的印子不僅有了親王的稱號,而且還有了御前免跪的恩典。



其實歷史上,皇三子胤祉和皇四子胤禛是有著激烈的競爭關係的。九子奪嫡的後期,皇十四子,皇四子,皇三子是最有機會登上皇位的三位。皇三子身邊圍繞著一大批文人,編書著作,將來步入政壇也是十分有治績的能臣,比如說李紱。皇三子胤祉因為和廢太子胤礽關係十分要好,十分得到康熙的喜愛。縱然太子第2次被廢,胤祉依然保持著自己的親王稱號,並沒有被康熙疏遠。所以皇三子胤祉一度驕傲到在自己的文人圈子裡,以儲君自稱。所以題主所說的三阿哥胤祉支持四阿哥胤禎基本上是子虛烏有的事情。



至於雍正為什麼對三皇子下狠手,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三點。首先雍正和皇十三子胤祥關係十分要好,康熙時期皇十三子胤祥的母親章佳氏去世,皇三子非但沒有按照禮法約束自己,反而在章佳氏百天的時候進行剃頭,這件事不僅得罪了胤祥,而且還被康熙嚴厲呵斥。得罪皇十三子胤祥,胤禛作為鐵兄弟自然也對皇三子存有芥蒂。還有一方面的原因就是皇三子胤祉和廢太子胤礽關係十分要好。所以雍正登基的第1年就將三阿哥胤祉發配去給康熙守靈。


真正到雍正動怒的是皇十三子胤祥溘然長逝,本來在替康熙守陵的皇三子胤祉沒有表現出任何的哀傷之情。不僅如此,皇三子胤祉還對當皇帝的弟弟十分不服氣,對於雍正把自己罰在這裡,內心頗有怨言,頗有微詞。這件事被有心人四處傳播,最終傳播到了雍正的耳朵裡。雍正一怒之下,奪了胤祉的爵位,由守陵改為幽禁。心裡更加氣憤的胤祉,在如此遭遇的人生打擊下,沒有多久就抑鬱去世。


紅雨說歷史


很榮幸回答到這個問題

康熙朝“九子奪嫡”的故事被多次搬上熒屏,也令大家耳熟能詳,這“九子”分別是大阿哥大阿哥胤禔、二阿哥太子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這“九子”分為“四黨”,分別為“皇長子黨”、“皇太子黨”、“皇四子黨”和“皇八字黨”,最終以四阿哥胤禛勝出,就是雍正皇帝。

在“九子奪嫡”的前期和中期主要就是“皇長子黨”和“皇太子黨”之間的角逐,而“皇四子黨”和“皇八子黨”是後期才嶄露頭角的,這個三阿哥胤祉是“皇太子黨”的重要成員之一,他的最大成就就是在康熙朝主持編纂了兩部大書《律歷淵源》和《古今圖書集成》,這兩部鉅著為後人留下了豐厚的財富。而更出乎意料的是真實的胤祉可不是電視劇中那個文弱書生的樣子,說到這,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清朝前期真實的皇家教育和親子活動。

康熙皇帝教子方針

康熙大帝可以稱得上是一位明君了,他在位期間文治武功,做了很多大事,政務可以說是非常繁忙,但是康熙皇帝由始至終堅持教子,而他的方針是滿漢兼修,以滿文化為本,漢文化為用,同時每個皇子都要接受嚴格的軍事訓練,走的是“滿漢結合,文武並行”的路子,而經常進行的“木蘭圍獵”就是檢驗皇子們軍事能力的重要活動,所以說做康熙的兒子是很辛苦的。

這些皇子們能文能武,滿漢文化兼備,精通騎射,既學習治國之術,又研究兵法韜略,隨便哪個都拿的出手,但是這也是“九子奪嫡”事情發生的原因之一,為什麼這麼說呢?這些皇子們各個都出類拔萃,誰也不服誰,所以按照“同性相斥”原理就很好的解釋了這個問題。

康熙朝皇子們的抱養制度

康熙大帝十三歲就做了父親,可惜孩子夭亡,皇長子胤禵其實是皇五子,所以此時的康熙決定自胤禵起實行抱養,所以他帶出宮讓大臣撫養以杜絕皇子夭折的現象,而太子胤礽出生之時生母就因難產去世,於是就由雍正的生母烏雅氏和康熙共同撫養,三皇子胤祉也是被送出宮被大臣撫養,皇八子是由大阿哥的母親惠妃撫養,值得一提的是唯獨“四阿哥胤禛”是由康熙皇帝和後來的孝懿仁皇后撫養大的,康熙曾說過“惟四阿哥,朕親撫育”,而在早期的諸皇子之中,除了太子胤礽之外那數胤禛和父親相處的時間最長了,那麼在胤礽屢次被廢之後,就近原則選擇皇四子胤禛是不是也有很大的關係呢。

皇三子胤祉和雍正之間的關係變化

在最初的“太子黨”陣營中,皇三子胤祉和皇四子胤禛以及皇十三子胤祥是同一梯隊的,在前期他和雍正兄弟二人也是非常親密的。

最值得一提的就是皇三子胤祉是康熙所有皇子裡面最優秀的,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是文化方面,前文已敘,其次就事弓馬嫻熟,在史料記載之中,皇三子胤祉的武功是最為優異的,所以胤祉也很得康熙的喜歡。

而在康熙朝中後期,康熙皇帝外出都要安排年長的皇子們在京城輪流值守,目的是鍛鍊他們處理政務的能力,需要他們通過秘密奏摺進行彙報,而負責秘密奏摺的皇子就是皇三子胤祉,而此時的胤禛是在他領導下進行工作的,可見胤祉當時的地位要高於胤禛,說明康熙皇帝非常賞識他,這同樣也是他能力的體現。

在一廢太子前,其實四阿哥胤禛和八阿哥胤禩一度關係不錯,甚至走的很近,這點電視劇裡並沒有演繹,但是他和八阿哥之間的區別在於四阿哥胤禛從不說太子的壞話,而八爺黨們與之相反,四阿哥胤禛在一廢太子時和大阿哥胤禵兩人負責看管廢太子胤礽,他發現康熙流露出悔意,而且康熙因為一廢太子憂鬱成疾,於是他就轉奏皇帝,請求原諒胤礽,並且他和三阿哥胤祉一起帶領皇子們照顧生病的康熙,此時的大阿哥卻行“巫蠱之事”被告發,這就給了康熙恢復胤礽的理由,而正是這次一廢太子事件,讓康熙看到了胤禛的閃光點,自此才開始重用四阿哥。

在一廢太子的時候,雍正和三阿哥胤祉是同一個戰壕裡的兄弟,三阿哥胤祉本身就和太子是死黨,他為太子求情是出於個人感情,而雍正也許是為了博得父親的喜歡才做的這件事。

但這些關係隨著事態的發展又有了變化,這個皇太子胤礽真是不爭氣,他經歷了二次被廢,再也無翻身之日,而兩次被廢中親情觀念表現最好的二位皇子就是皇三子胤祉和皇四子胤禛,康熙日益看重這兄弟倆,所以在康熙後期同為親王的兩兄弟同時受到了康熙的器重,這點可以從協助康熙處理政事以及代替父皇參加祭祀等事情的次數上看出來,二人幾乎相差不多,但是作為長幼而言,康熙發給皇子們的批示署名上皇三子胤祉是在皇四子胤禩的前面的。

而在後期的皇子之間的內鬥中,雍正勝出,此時的胤祉並沒有參與到其中,只是潛心修學,幹自己的事情,因為作為皇太子黨的成員,已經沒有了自己的勢力,所以他選擇了隱忍。

雍正繼位後,先後剷除了威脅最大的皇八子黨,而胤祉的長子弘晟參與到皇八子黨中,在雍正二年被奪爵,因此事胤祉也受到了牽連,只是到了雍正六年才找到理由對他進行懲罰,不過後來又為他恢復了身份,此時雍正的眼中釘肉中刺就剩下胤祉了,大起大落之下同樣胤祉對雍正剷除兄弟們的行為是不恥的,作為康熙眾皇子中文武雙全的他本身是看不起雍正的,他認為雍正心機太深,所以他同樣也看不起雍正的鐵桿小弟十三阿哥胤祥,所以在胤祥的喪事處理上,作為三哥的胤祉有一些不好的行為,這也就給了雍正一個辦掉他的理由,最終奪爵將他和家人幽禁與景山的永安廳中,最後胤祉亡與此處,直到乾隆二年,乾隆皇帝才為他三大爺追諡。

結語:

胤祉才高氣傲,在康熙朝後期和雍正平起平坐多年,也深受康熙喜愛,而胤禛是一個厚黑大王,胸有城府,善於隱忍,胤祉長子與皇八子黨走的親密難道胤祉不知曉嗎?雍正最恨的就是皇八字黨,難道胤祉不知道嗎?所以說皇子之間都是各懷鬼胎罷了。

值得一提的是,雍正皇帝的確是一個好皇帝,他在位期間勤勉為政,尤其是整頓吏治,剷除腐敗最為出色,可以說在雍正一朝,政治非常清明,百姓安居樂業,為“康乾盛世”起到了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為乾隆盛世打下了牢固的基礎。



鴻涵先生



三阿哥胤祉在九子奪嫡時期支持過雍正???

注意咱說的歷史,不是電視劇哈。在歷史上要說三阿哥與雍正有什麼瓜葛呢,唯一能拉近二人關係的,就是他們都曾支持過廢太子胤礽,算是同一黨之人。

但三阿哥並沒有支持過雍正什麼啊。

而且雍正登基以後,又不是對老三一個人下手,大家可以看看九子奪嫡中的九位阿哥,除了老十三,還有康熙時期被圈禁的大阿哥和廢太子胤礽,其他哪個阿哥沒有被雍正收拾?

老八被圈禁至死,有可能是被毒死的、老九被圈禁的折磨致死、老十圈禁到乾隆年間才被放出來、老十四先被打發看守皇陵後被圈禁,直到乾隆年間才被放出。

這麼多阿哥都收拾了,還差老三一個人?

雍正是這般評價他這位三哥的:如誠親王其才甚屬可用,而其心又不得不置而不用,以朕四十年兄弟事事無不洞晰,而用之之難尚然如此。

意思是老三跟他不是一條心。

再加上老三是大阿哥和二阿哥(廢太子)被圈禁以後的諸位阿哥之長,對於雍正這個四弟自然還是有威脅的。

所以雍正有事沒事就要打壓一番老三,等到老十三逝世以後,老三遲遲不到,而且沒有悲傷,徹底惹毛了雍正。

雍正是既不高興又借題發揮的發難於老三,將其奪爵,幽禁於景山,最後老三鬱鬱而終。


宋安之


胤祉主持編成《古今圖書集成》與《律歷淵源》,深受康熙讚賞,而為胤禛(雍正皇帝)所忌恨。

《律歷淵源》集曆法、樂理、演算法於一書,是我國科技史上具有很高價值的天文數學樂理叢書。《古今圖書集成》內容豐富,是集清朝以前圖書之大成,是清朝之前先賢成果的寶庫。

雍正繼位後,胤祉不知收斂。1728年6月,他向蘇克濟索要賄賂,被雍正皇帝藉機奪爵,囚禁於府中。1730年2月,胤祉又被封為親王。1730年5月,在深受雍正寵信的怡親王胤祥喪禮上,胤祉先是遲遲未到,後又在到了後面無憂傷之色,觸怒了雍正,被又一次奪爵、囚禁。


跪射俑


大家對康熙的瞭解,除了早年除鰲拜、滅三藩、退沙俄、親征噶爾丹,就是晚年的“九子奪嫡”事情了,“九子奪嫡”中,這幫皇子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為了大位想盡千方百計結黨營私,排除異己。其中有一位皇子卻表現的對皇位一點都不感興趣,他就是康熙的第三子—胤祉。

胤祉文武雙全,在眾皇子中,他的文學和書法算十分出眾的,當然騎射武術也不差。他的這些表現深受康熙皇帝的喜愛,所以康熙皇帝非常的重視他。在他陪同康熙皇帝外出圍獵的時候,還和康熙皇帝比試過騎射。康熙皇帝非常的擅長騎射,很多的皇子都是趕不上自己父親的,但是胤祉卻能和康熙皇帝不相上下。再加上胤祉與太子交好,康熙皇帝又非常的重視自己冊封的太子,所以他對於這個兒子很有好感。

就因為胤祉與太子交好,在奪嫡之爭中,被大家劃分為太子一派,其實他早早就退出了。後來康熙親手廢掉太子後,跟太子有牽連的人都被調查。當然與太子關係親密的胤祉也被康熙叫去親自詢問,胤祉一五一十交代了自己的所知所聞,後來康熙並沒有責備他,因為康熙認為胤祉雖然與太子交好,但是並沒有慫恿或幫助過太子,由此可見康熙在此時還是很重視他的。

我們知道,雍正皇帝是“九子奪嫡”之爭中的最後勝利者,所以在他上位之後,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肅清奪嫡中的反對派,“八爺黨”被連根拔起。雖然雍正皇帝對於那些反對自己的人毫不留情,但是對於支持自己即位的人,就比如十三阿哥,是非常好的,封官賞地一個都不落下。胤祉在整個奪嫡過程中都表現的對皇位一點興趣都沒有,在諸位皇子爭的頭破血流的時候,他只對他的文學感興趣,一直在積極的編纂書籍,生活非常安逸,按理說他就可以這樣過完自己逍遙自在的一生。還有就是在雍正一登上皇位,就向雍正密奏表忠心,承認其取得大位,可為什麼雍正還是對他一直打壓,最後還被幽禁至死?

雍正上位後,就因為他與前太子關係密切,對他有所忌憚,於是安排他到了東陵為康熙帝守陵。這讓他十分苦悶,我都向你表明我的決心了,你還這般待我,讓我待著這鳥不拉屎的地方,所以心裡不免有些牢騷,這可好,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不久就傳到了雍正耳朵裡,但是雍正卻並沒有處置他,而是記在心裡。真正讓胤祉被圈禁,然後悲慘離世,則是因為十三阿哥胤祥。

大家都知道,十三阿哥胤祥與雍正皇帝關係十分好,可以說雍正奪嫡成功,有很大一部分功勞是屬於十三阿哥胤祥的,所以雍正登位後,對十三阿哥胤祥加官晉爵,後來因為處理政事疲勞過度病逝。十三阿哥去世之後,這讓雍正皇帝非常的悲痛,於是親自為他舉行葬禮。但是在葬禮上,胤祉遲到了,這本來就讓雍正皇帝非常的不悅,更要命的是,他對於十三弟的死沒有一點哀悼之情,這讓雍正皇帝非常嫌惡。最後將他奪爵,而且永遠的囚禁起來,最後他死在了囚禁的地方。

沒想到一心熱愛文學的胤祉最後落得了這麼一個下場,原因是他間接參與到了皇家利益衝突,並且不幸成了敗方,還有就是情商低,明知道十三阿根跟雍正關係這麼好,還表示如此明顯,這不是明擺著讓人找茬嘛。

回答完畢。

讓我們一起探討歷史。


老王來談古說今


胤祉,是康熙皇帝的第三子,他因為在文學方面很出色,同時他還精通書法、騎射,故而深受康熙皇帝的喜愛。也因此每當康熙皇帝外出打獵、祭陵,都會讓胤祉跟隨。


康熙皇帝雖然文治武功成就很高,但他後來因為年老而精力不如從前,從而康熙皇帝后期吏治頗為腐敗,同時因為他廢立太子,讓其他皇子看到了希望,從而導致出現了眾子奪嫡的局面。

而胤祉在皇子們奪嫡的時候,卻不太熱心於太子之位的爭奪,而是一心編書。康熙皇帝曾經就讓胤祉帶領其他人編修律呂、算法等書籍。後胤祉等人編書成功,康熙皇帝又讓他把律呂、曆法、算法三者合一,名為《律歷淵源》,同時他還和其他一些人編寫了《古今圖書集成》。

《律歷淵源》是一部很有價值的天文、數學、樂理的書。而《古今圖書集成》則用了二十八年的時間編輯,其內容非常豐富,有天文、地理、人類、昆蟲、文學等,是一部清朝以前圖書的大成之作。


然而胤祉雖然無心儲位之爭,但後來雍正皇帝登基後,雍正則還是把他發配去守陵了。再之後,胤祉又被奪爵幽禁。在雍正十年的時候,胤祉去世,到乾隆二年的時候,乾隆皇帝則給胤祉進行了追諡。

那胤祉一直潛心學術、亦於爭儲之心,為何雍正皇帝仍對他下手呢?

胤祉雖然不熱心儲位之爭,但是他卻站錯了隊,因為他曾經和太子的關係很好,這讓雍正頗為不滿,歷來新君都是對曾經的廢太子頗為顧忌。因為胤祉和太子的關係不錯,這也給了雍正藉口,所以就以此為由,把胤祉發配去守陵了。

事情還沒有就此結束,後來又因為胤祉曾向別人索取賄賂,所以有人彈劾胤祉,雍正皇帝於是就把胤祉囚禁在他自己的府裡,而他的爵位則降為了郡王。不過後來他又得以被封為親王。


然而雍正皇帝有一個極其信任、倚重的人,就是胤祥,胤祥不管是在行動上、還是精神上,無論是在雍正為帝前、還是為帝后,都對雍正有很大的幫助,所以胤祥在雍正心中的地位是非常高。

後來胤祥因為操勞過度而離開人世,這讓雍正非常傷心難過,但是在胤祥的葬禮上,胤祉不僅遲遲不到,而且他臉上也沒有太多的難過之色。

因胤祥的去世,雍正皇帝本來就處在難過時,如今胤祉又如此,故而他心裡是非常生氣,因為胤祥在他心裡的地位太重要了,胤祉如此慢待對胤祥,也就是慢待他。生氣之下的雍正皇帝以此就奪了胤祉的爵位,並且還把他幽禁。


所以胤祉雖然無心儲位、潛心學術,但他一則曾和太子的關係親密,二則又在胤祥葬禮上沒有哀色,前者曾經是太子,對於雍正而言就是政敵。後者是雍正最為信心、倚重之人。胤祉和雍正的政敵關係親密,卻在雍正信任的胤祥去世後沒有哀色,故而雍正會打壓胤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