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是唯一理性的行為


愛是唯一理性的行為


1

由於這次突發的疫情,全國人民的生活節奏全部被打亂,每天看著不斷更新的死亡人數,我們深知,那絕非冰冷的數字,而代表著一個個鮮活的生命,一個個遭遇突變,支離破碎的家庭。

在生離死別面前,等不到愛的人,來不及說愛你,真的很遺憾。

想起有個朋友曾數次給我推薦小說《霍亂時期的愛情》。

我清楚的記得朋友如此說:“書中男主角非常愛女主角,愛了一輩子,經歷各種世事變遷後,最終他們也在一起了,但那時他們已經年老體衰,依舊很相愛,只是因為身體衰老,無法再過性生活了。”

光如此聽,都可知這是一部令人滿懷希望又無比絕望的愛情故事。

後來,我讀了。

這是馬爾克斯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出版的第一部小說。

該書題目雖然寫著霍亂,但實際跟霍亂沒什麼關係,全部核心就是愛情。

它講述了一段跨越半個多世紀的愛情史詩,窮盡了所有愛情的可能性,再現了時光的無情流逝,被譽為“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愛情小說”。

該書創作的直接起源,是馬爾克斯在報紙上看到了一則新聞:一對來到四十年前的故地,重溫蜜月旅行的老人,竟被載他們出遊的船伕用漿打死了,為的是搶走他們身上帶的錢。

他們是一對秘密情人,四十年來一直一起度假。

同時,馬爾克斯將父母年輕時候的愛情故事雜糅在一起,加上他個人對愛情的理解,完成了這部鉅作。

馬爾克斯說:“我個人認為,是因為他們不懂愛情,不通人道,這就是他們孤獨和受挫的秘密。”

這一解釋和猶太人本主義哲學家弗洛姆的闡釋驚人的相似。

人,所有時代和生活在不同文化之中的人,永遠面臨著同一個問題,即:如何克服孤獨感,如何超越個人的天地,實現人類的大同。

人類脫離自然界,成為社會人之後,不再能和自然界達到和諧統一,隨之而來就面臨著一種孤獨感。

為了消除人與人之間的隔閡,人類開始試圖尋找愛情,渴望著愛與被愛。

人們渴望與周圍的人建立長期的、充滿愛心的關係,這是人類最基本的歸屬需要之一。

書中寫到,當一個女人決定和一個男人睡覺時,就沒有她躍不過去的圍牆,沒有她推不倒的堡壘,也沒有她拋不下的道德顧慮,事實上沒有能管得住她的上帝。

看到這一句,我頭腦中第一反應是:當一個女人愛上一個男人的時候,所有的一切在她的眼裡都不是問題,只有那個男人是否依舊愛著她才是她所關注的。

2

面對衰老和死亡,未曾勇敢的表達過愛和未曾真正的擁有過愛情,一直都位列人類遺願清單的Top10。

《相約星期二》是美國作家米奇·阿爾博姆創作的自傳式長篇紀實小說。

該故事真實地講述了作者的恩師莫里教授在辭世前的14個星期的每個星期二給米奇所講授的最後一門人生哲理課。

年逾七旬的社會心理學教授莫里在1994年罹患肌萎縮性側索硬化,已時日無多。

作為莫里的得意門生,米奇每週二都上門與教授相伴,聆聽老人最後的教誨,並在他死後將莫里教授的醒世箴言集結成冊,冠名《相約星期二》。

死亡既作為該作品的主題,又作為該小說的線索,傳遞了作者對於人生更深入、更透徹的思考。

其中有一段對話我印象極為深刻,莫里教授說:“米奇,你問及了關心別人的問題。我可以把患病以後最大的體會告訴你嗎?”

“是什麼?”

“人生最重要的是學會如何施愛於人,並去接受愛。”

他壓低了嗓音說,“去接受愛。我們一直認為我們不應該去接受它,如果我們接受了它,我們就不夠堅強了。但有一名叫萊文的智者卻不這麼看。他說‘愛是唯一的理性行為。’

他一字一句的又重複了一遍,”愛是唯一的理性行為。“

3

2月16日晚,韓劇《愛的迫降》大結局以21.683%的收視率收官,成為tvN歷代收視率首位。

該劇講述的是因滑翔傘事故不得不迫降到朝鮮的財閥繼承女尹世利(孫藝珍 飾)和一直守護並愛上她的特級軍官李政赫(玄彬 飾)之間秘密且浪漫的愛情故事。

按照現實中的朝韓關係,以及劇中男女主角的人設,他們是很難在一起的。

這種設定增強了人物的戲劇衝突性,使得它成為我為數的不多一眼就很喜歡的劇。

面對隨時可能到來的分離,他們一次次的擁吻告別,一遍遍的向對方說:我愛你。

故事的最後,看著男女主角衝破重重阻礙在瑞士相聚,不知令屏幕這端的多少人哭紅了眼。

在《奇葩說》上,李誕曾說,這個時代,有種讓所有人孤家寡人的傾向,而我會盡全力給身邊人以幫助,也不害怕向他們索取愛。

2020年,這個在初見時被人們稱為“愛你,愛你”的年份,我相信,許多人最重要的體會都是要活在當下。

知乎上有個問題:互相喜歡的人明知不可能有結果,要在一起嗎?

一個獲得兩萬贊同的答案為:如果五分鐘後她必須進安檢,如果安檢在十米之外,那意味著,你們可以親吻四分五十秒。

愛,從來都不是件簡單事。

因為複雜,所以必須要即刻執行。

愛是唯一理性的行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