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句最美古詩詞經典名句解析(八)


900句最美古詩詞經典名句解析(八)

701.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
營營:指為生計勞碌奔忙。
○宋·蘇軾《臨江仙》

702.人無橫財不富,馬無野草不肥
○元·張國賓《合汗衫》第三折

703.惟天地,萬物父母;惟人,萬物之靈
○《尚書·泰誓上》

704.天生萬物,唯人為貴
○《列子·天瑞》

705.順天者存,逆天者亡
○《孟子·離婁上》

706.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
○《莊子·齊物論》

707.精於物者以物物,精於道者兼物物
精於物者:精通某一具體事物的人。物物:管理這一具體事物。精於道者:精通各種事物之理的人。兼:兼理。兼物物:能同時管理各種事物。
○《荀子·解蔽》

708.物華天寶,龍光射牛鬥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番之榻


物華天寶:萬物的精華都是天然的寶貝。龍光:寶劍的光芒。牛鬥:牛宿和鬥宿二星。人傑地靈:傑出的人物往往生於靈秀之地。徐孺、陳蕃:均東漢人,陳為太守,不接賓客,惟徐來特設一榻,徐去則懸之。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

709.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
形而上:指無形的或未成形質的東西。形而下:指已成形質的東西。
○《周易·繫辭上》

710.一時之強弱在力,千古之勝負在理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十四回

711.《陽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陽春》:古代楚國歌曲名,是較高級的音樂。和hè:唱和。寡:少。盛名:很高的名聲。副:符合。
○《後漢書·黃瓊傳》

712.名存實亡,失其所業
名:名目,名義。實:實際。所業:所從事的職業。
○唐·韓愈《處州孔子廟碑》

713.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


○《紅樓夢》第六十五回

714.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蹊xí:田中腳步踏成的小路。意謂桃樹李樹不向人打招呼,但人們因它的花果而爭相趨往,致使樹下走出了一條路來。
○《史記·李將軍列傳贊》引諺語

715.澄其源者流清,混其本者末濁
澄dèng:使液體裡的雜質沉澱下去。流:下游的水。混hùn:同"渾",使渾濁。本:本源。末:水的盡頭。
○《後漢書·郎傳》

716.木無本必枯,水無源必竭
本:根。渴:乾涸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三十八回

717.皮之不存,毛將安傅
安:哪裡。傅:通"附",附著。
○《左傳·僖公十四年》載虢射語

718.薪不盡,則火不止
薪:柴。
○《戰國策·魏策三》

719.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
知:通"智"。
○《周易·繫辭上》

720.以管窺天,以蠡測海
窺:看。蠡lí:瓢。
○《漢書·東方朔傳》


900句最美古詩詞經典名句解析(八)

721.一葉蔽目,不見太山;兩豆塞耳,不聞雷霆
太山:秦山。
○《冠子·天則》

722.目有昧則視白為黑,心有蔽則以薄為厚
昧:眼力不明。蔽:遮掩。
○宋·蘇軾《明君可與為忠言賦》

723.過猶不及
意謂事情過了頭和趕不上同樣不好。
○《論語·先進》載孔子語

724.欲速,則不達
○《論語·子路》:"子夏為莒父宰,問政。子曰:'無慾速,無見小利。~;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725.兩虎共鬥,其勢不俱生
不俱生:不能都活命。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726.水則載舟,水則覆舟
則:能。
○《荀子·王制》:"傳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

727.冰炭不同室,粉墨不同橐
橐tuó:袋子。


○南朝梁·蕭繹《金樓子·立言上》

728.大羹必有淡味,至寶必有瑕穢。大簡必有不好,良工必有不巧
大羹:即太羹,古代用來祭祀的不加作料的肉湯。至寶:最珍貴的寶玉。瑕:玉的疵病。穢:汙濁。大簡:指文章高手。不好:猶言"敗筆"。不巧:不巧妙的作品。
○漢·王充《論衡·自紀篇》

729.荊岫之玉必含纖瑕,驪龍之珠亦有微
荊岫:荊山的峰巒。荊山在今湖北省西部,相傳戰國卞和得玉於此山。纖:細小。瑕:玉的疵病。驪龍之珠:一種珍貴的珠,傳說出自驪龍頷下,故名。:毛病,疵點。
○北齊·劉晝《劉子·妄瑕》

730.小疵不足以損大器
疵:小毛病。
○晉·葛洪《抱朴子·博喻》

731.大勇若怯,大智若愚
若:好像。
○宋·蘇軾《賀歐陽少師致仕啟》

732.流水不腐,戶樞不蠹
腐:臭敗,腐爛;一說積垢。戶樞shū:門的轉軸。蠹dù:被蟲蛀蝕。原作"螻",從《意林》引文改。


○《呂氏春秋·季春紀·盡數》

733.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塞:堵塞。止:阻止。
○唐·韓愈《原道》

734.柔能制剛,弱能制強
制:克服。
○《後漢書·臧宮傳》引《黃石公記》

735.太剛則折,太柔則廢
折:有挫折。廢:不能成事。
○《漢書·雋不疑傳》

736.舟非水不行,水入舟則沒
○《孔子家語·六本》

737.樂極生悲,否極泰來
否pǐ:兇。泰:吉。
○《水滸傳》第二十六回

738.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宋·陸游《遊山西村》

739.月滿則虧,水滿則溢
虧:缺。溢:泛出來。
○《紅樓夢》第十三回

740.見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嘗一肉而知一鑊之味、一鼎之調


鱉biē:甲魚。luán:切成塊的肉。鑊huò:古代無足的鼎,炊具。調:味道。
○《呂氏春秋·慎大覽·察今》


900句最美古詩詞經典名句解析(八)

741.山僧不解數甲子,一葉落知天下秋
甲子:年月。
○宋·唐庚《文錄》

742.見微而知著
著zhù:顯著。


○宋·蘇洵《辨姦論》:"惟天下之靜者,乃能~。"

743.三思而後行
○《論語·公冶長》:"季文子~。子聞之,曰:'再,斯可矣。'"

744.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後漢書·班超傳》

745.民人以食為天
《漢書·酈食其傳》作"民以食為天"。天:指所依靠。
○《史記·酈生陸賈列傳》

746.從今認得歸田樂,何必桃源是故鄉
桃源: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所描繪的世外桃源。
○宋·李之儀《鷓鴣天》

747.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宋·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748.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以:用。規:圓規,畫圓的工具。矩:曲尺,畫方形的工具。
○《孟子·離婁上》

749.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
繩:木匠劃線用的墨線。礪lì:磨刀石。利:鋒利。


○《荀子·勸學》

750.畫虎不成反類狗
類:像。
○《後漢書·馬援傳》:"效季良不得,陷為天下輕薄子,所謂~者也。"

751.黔驢之技,技止此耳
黔:今貴州。柳宗元《三戒·黔之驢》:"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至則無可用,放之山下,虎見之,龐然大物也,以為神,蔽林間窺之。......驢一鳴,虎大駭,遠遁,以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稍近益狎,蕩倚衝冒。驢不勝怒,蹄之。虎因喜,計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斷其喉,盡其肉,乃去。"
○清·程允升《幼學瓊林·鳥獸》

752.治國者,必以奉法為重
奉:尊崇。
○《三國演義》第九十六回

753.愛多者則法不立,威寡者則下侵上
愛:仁慈。寡:少。
○《韓非子·內儲說上七術》

754.言不中法者,不聽也,行不中法者,不高也;事不中法者,不為也
中zhòng:適合。高:推崇。


○《商君書·君臣》

755.治國無法則亂,守法而弗變則悖,悖亂不可以持國
弗:不。悖bèi:錯誤。持:掌管。
○《呂氏春秋·慎大覽·察今》

756.法立於上則俗成於下
俗:風俗。
○宋·蘇轍《河南府進士策問三首之一》

757.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恢恢:非常廣大。疏:指網眼稀疏。失:漏掉。
○《老子》七十三章

758.人心似鐵,官法如爐
意謂任你心如鐵石堅頑,終逃不出洪爐似的法律。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一窟鬼癩道人除怪》

759.誅不避貴,賞不遺賤
誅zhū:懲罰。遺:漏掉。
○《晏子春秋·內篇問上十一》

760.賞一以勸百,罰一以懲眾
勸:勉勵。
○隋·王通《文中子·立命》


900句最美古詩詞經典名句解析(八)

761.書不盡言,言不盡意
書:文字的記錄。盡:表達窮盡。言:言語。
○《周易·繫辭上》

762.言,心聲也;書,心畫也。聲畫形,君子小人見矣
書:文字。形:表現出來。
○漢·揚雄《法言·問神》:"~。聲畫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動情乎。"

763.詩品出於人品


○清·劉熙載《藝概·詩概》

764.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
害:妨礙。逆:揣測。意謂不要拘於文字而誤解詞句,也不要拘於詞句而誤解原意。用自己的體會去推測作者的本意,這就對了。
○《孟子·萬章上》

765.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
綴文者:作者。觀文者:讀者。披文:分析文章。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知音》

766.三分詩,七分讀
原意是說詩作不佳,要靠朗誦來取勝。現在用以說明詩要講究朗讀,用心體味。
○宋·周密《齊東野語》:"昔有以詩投東坡者,朗誦之,而請曰:'此詩有分數否?'坡曰:'十分。'其人大喜。坡徐曰:'~耳。'"

767.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領風騷:為詩壇之首。風騷:《詩經》中國風和《楚辭》中《離騷》的合稱,
此處指詩壇。
○清·趙翼《論詩五絕》:"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

768.《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詩》三百:《詩經》共三百零五篇,"三百"是舉其整數。蔽bì:概括。思無邪:語出《詩經·魯頌·篇》。"思"本是虛詞,無義,此處指思想。"無邪"即不邪惡。
○《論語·為政》載孔子語

769.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
白:李白。不群:傑出。
○唐·杜甫《春日懷李白》

770.子美集開詩世界
子美:杜甫,字子美。
○宋·王禹《日長簡仲鹹》

771.詩,言其志也;歌,詠其聲也;舞,動其容也。三者本於心,然後樂器從之
志:指思想感情。本:依據。樂器:即器樂。從:伴隨。
○《禮記·樂記》

772.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敷陳:詳細敘述。
○宋·朱熹《詩集傳》卷一注

773.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彼:那個。此:這個。
○宋·朱熹《詩集傳》卷一注

774.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
○宋·朱熹《詩集傳》卷一注

775.義典則弘,文約為美
典:指合於常道。則:就。弘hóng:弘大。約:簡要。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銘箴》

776.義貴圓通,辭忌枝碎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論說》

777.作樂府亦有法,曰:鳳頭、豬肚、豹尾六字是也
樂府:指戲曲。意謂戲的開頭要象鳳頭一樣的漂亮、俊秀,中段要象豬肚一樣的飽滿、浩蕩,結尾要像豹尾一樣的有力、響亮。
○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八載喬吉語

778.精騖八極,心遊萬仞
精:神。騖wù:馳。八極:喻極遠之處。萬仞:喻極高之處。意謂詩人進行藝術構思,不受時空之限制而馳騁無邊。
○晉·陸機《文賦》

779.一日不作詩,心源如廢井
心源:構思的源泉。
○唐·賈島《戲贈友人》

780.吟安一個字,拈斷數莖須
○唐·盧延讓《苦吟》:"~。險覓天應悶,狂搜海亦枯。"


900句最美古詩詞經典名句解析(八)

781.辭約而旨達
辭約:言辭簡約。旨達:意旨顯明。
○《世說新語·文學》

782.詞源倒流三峽水,筆陣獨掃千人軍


詞源:文詞來源,指文思。筆陣:筆法陣勢,指行文氣勢。上句說文思浩瀚,如三峽之水。下句說書勢縱橫,獨掃千軍。
○唐·杜甫《醉歌行》

783.惟陳言之務去
○唐·韓愈《答李翊書》:"~,戛戛乎其難哉!"

784.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合:應當。
○唐·白居易《與元九書》:"每與人言,多詢時務;每讀書史,多求理道。始知~。"

785.為文有三多:看多、做多、商量多
○宋·陳師道《後山居士詩話》:"永叔(歐陽修)謂~也。"

786.一段意思,全在結句,斯為絕妙
○宋·張炎《詞源·詠物》:"要須收縱聯密,用事合題,~。"

787.文不按古,匠心獨妙
按古:因襲前人。匠心:造意。獨妙:發揮獨創性。
○宋·計有功《唐詩紀事》卷二十三《孟浩然》:"學不考儒,務掇菁華;~。"

788.詩不可無為而作
無為:無目的,無意義。


○清·薛雪《一瓢詩話》二十:"~。試看古人好詩,豈有無為而作者?無為而作者,必不是好詩。"

789.情者,文之經;辭者,理之緯;經正而後緯成,理定而後辭暢,此立文之本源也
經:織物的縱線。緯:織物的橫線。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情采》

790.情以物興,故義必明雅;物以情觀,故詞必巧麗
興:引起。義:指作品裡所表達的意義。觀:示人,體現。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詮賦》

791.情以物遷,辭以情發
以:依。物:事物。遷:變化。發:抒發。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物色》

792.籠天地於形內,挫萬物於筆端
籠:籠罩。形:指文章。挫:折挫。挫萬物句謂把萬物收束於筆下。
○晉·陸機《文賦》

793.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
片言:一句或幾句。居要:處於關鍵地方,點明題意。警策:精煉扼要而含意深切的文句。


○晉·陸機《文賦》

794.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唐·李白《經亂離後,天恩流夜郎,憶舊遊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

795.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唐·劉禹錫《秋詞二首》:"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796.嬉笑怒罵,皆成文章
○宋·黃庭堅《東坡先生真贊》:"東坡之酒,赤壁之笛,~。"

797.點畫皆有筋骨,字體自然雄媚
○唐·顏真卿《述張長史筆法十二意》

798.學書當自成一家之體
○宋·歐陽修《學書自成家說》:"~。其模信他人,謂之奴書。"

799.凡書畫當觀韻
書畫:書法繪畫。韻:神韻。
○宋·黃庭堅《題摹燕郭尚父圖》

800.書之要,統於"骨氣"二字
要:要領。
○清·劉熙載《藝概·書概》:"~。骨氣而曰洞達者,中透為洞,邊透為達。洞達則字之疏密肥瘦皆善,否則皆病。"


900句最美古詩詞經典名句解析(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