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居於山東村落,姓氏獨特,百家姓不可考,卻逢人便稱皇室後裔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姓氏,這有助於彼此辨認,而不容易混淆。在遙遠的古代,人類還處於母系氏族的時候,初生的嬰兒往往對母親很熟悉,卻對父親比較陌生,甚而不知道父親是誰。

到了父系氏族,"家庭"這個概念開始深入人心,有父親、有母親,還有孩子,這就是社會的最基本構成——家庭,在家庭中,子女隨父親姓便逐漸傳開,最終成為公序良俗而確定下來。

對於姓氏,一般人看得很重,不到萬不得已,絕不會隱姓埋名。東漢搖搖欲墜,各地群雄並起,相互混戰,社會大亂,但即便如此,劉備也沒有改名換姓,自稱是漢室後人,人稱劉皇叔,敢與曹操"青梅煮酒論英雄",後成就了一番偉業,如果劉備不自報家姓,他哪來的威望,如何能招攬人心?

他們居於山東村落,姓氏獨特,百家姓不可考,卻逢人便稱皇室後裔

不過,要是真正落難,面臨滅族的危險,明智的人還是會見機行事,改名換姓,從而度過萬劫不復,保存家族實力,以圖他日。

現在就讓我們將視線投向山東淄博,在該市博山鎮西側,有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山村,村上人將此地稱為"昃家莊"(昃念zè,太陽偏西之意)。說來奇怪,在宋朝通行的《百家姓》裡並沒有這個姓氏。然而村民們卻笑話外人少見多怪,還驕傲地稱自己是皇室後代,這不免令專家感到好奇,他們決定通過查找資料,一探究竟。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是明太祖,在他建立明朝後,曾將各個皇子分到國家的四面八方,以使他們無法構成對抗中央的勢力,反而對中央可以形成拱衛之勢,不過儘管他們獲封統兵權,然而真正的實權還掌握在皇帝手中。

他們居於山東村落,姓氏獨特,百家姓不可考,卻逢人便稱皇室後裔

淄博是後劃的地級市,在明代卻隸屬於青州府,專家查證,明朝曾有三位親王獲封青州。經過梳理,專家先後排除了齊王朱博、漢王朱高煦,因為這兩位都被在位皇上賜死,唯獨衡王朱佑楎例外。

衡王一脈,計有七王,包括朱佑楎、朱厚燆(qiao)、朱載圭、朱載封、朱翊鑊(huo)、朱常庶及朱由棷(zou),其中末代衡王朱由棷最為膽小怕事。

1644年,李闖王攻下北京後,緊接著河北、山東等地相繼攻陷。當時衡王府有人趁機力勸朱由棷稱帝,反清復明,誰知這朱由棷天生一副膽小鬼,不僅無動於衷,還出人意料地開城投降,清軍考慮到根基不牢,便採取安撫政策,以穩住大局。

他們居於山東村落,姓氏獨特,百家姓不可考,卻逢人便稱皇室後裔

次年,多地掀起反清浪潮,於是清廷原形畢露,將朱由棷軟禁起來。又過一年,順治帝認為形勢基本鞏固,便以莫須有的"叛亂"罪名將朱由棷及其衡王府滿門抄斬。一時間,皇子皇孫無不競相逃跑,很多人躲到淄博名叫"坡莊"的地方,所謂坡莊,乃是太陽落坡之意,而"落坡"與"落魄"諧音,這讓衡王子孫極為傷悲。

既然大勢已去,這些衡王的子孫們由衷地感到復興已不可能,為求得自保,其中兩兄弟便改名換姓,曰"昃龍、昃鳳",他們繼續奔逃,來到博山鎮西山大王嶺下隱居,經過幾百年繁衍,這裡就成了"昃家莊"。

之所以取姓"昃"字,乃源於古書上"日月盈昃"字樣,其寓意無非是讓子孫後代勿忘明朝國破家亡的史實,堅決不與清朝為伍,從而表達對先祖、對明朝的深切懷念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