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腹瀉是什麼原因?

大牛65347904


嬰兒是腹瀉的高發人群,腹瀉的主要原因是腸胃功能發育不全,可能一點不注意就會引發腹瀉。那引起腹瀉的原因都有哪些呢?


一、感染因素


最常見的是感染性腹瀉,可細分為病毒感染、細菌感染和真菌感染,以病毒細菌感染為主,尤其是病毒感染,秋季及寒冷季節的嬰幼兒腹瀉80%由病毒感染引起。輪狀病毒感染最為常見,因為輪狀病毒會定植在人體上,當孩子抵抗力和免疫力下降時,就會出現輪狀病毒的腹瀉,會呈現大便次數增多和蛋花樣大便。輪狀病毒腸炎是秋、冬季小兒腹瀉的最常見原因。


二、內在因素


1、嬰兒消化系統還未成熟發育,不能適應食物質和量的較大變化。嬰兒時期神經內分泌、循環、肝、腎等系統與器官功能發育不成熟,易發生消化道功能紊亂導致腹瀉。


2、機體防禦功能差,胃酸偏低,胃內殺菌能力較弱。血免疫球蛋白和胃腸道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均較低,易致感染。


3、腸道菌群(微生態)失調,嬰幼兒腸道微生態“穩態”性差,飲食改變、不合理的使用抗生素、腹部受涼等均可使腸道正常菌群失調而易患腸道感染。


三、其他因素


1、餵養不當導致腹瀉。人工餵養時奶量過多會導致孩子腹瀉,甚至奶粉配比比例不正常,也可導致新生兒腹瀉。且人工餵養易致食物及食具受汙染,故人工餵養兒腸道感染的機率明顯高於母乳餵養兒。


2、過敏性腹瀉。對牛奶蛋白、大豆(豆漿)、海鮮等過敏,可引起過敏性腹瀉;乳糖不耐受,原發或繼髮乳糖酶缺乏或活性降低,腸道對糖的消化不良可引起腹瀉;然後就是新生兒出現上呼吸道感染時,也會出現腹瀉的症狀,通常在感冒治癒時,腹瀉也會隨之治癒;


3、氣候因素。氣候突然變化、腹部受涼使腸蠕動增加;天氣過熱消化液分泌減少,或因口渴飲水飲奶過多致腸功能紊亂致腹瀉。

嬰兒腹瀉的原因不同,家長應該在醫生的建議下,根據不同的病因針對性用藥。


梵恩詩伊寧老師


出生11天的新生兒腹瀉是怎麼回事?

新生兒的免疫系統發育不成熟,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尚未成熟,因而抵禦感染的能力也不高。新生兒所需的熱量和營養物質多,一旦餵養或護理不當,就容易發生腹瀉。要清楚造成新生兒腹瀉的原因,避免人為因素給新生兒造成腹瀉。

一、新生兒腹瀉的原因

通常來講,母乳餵養的新生兒很少發生腹瀉,這是因為母乳不僅營養成分比例恰當,並且適合於新生兒的需要。

人工餵養的新生兒,給新生兒餵食的奶粉過濃、奶粉不適合、奶粉中加糖、奶液過涼都會容易導致新生兒積食,從而引起新生兒腹瀉。食具消毒不嚴而造成消化道感染,也會導致新生兒腹瀉的發生。

新生兒感冒也會引起腹瀉,所以要注意新生兒添衣減衣都要合理,過熱過冷都會導致新生兒感冒,從而引起新生兒腹瀉。

二、新生兒腹瀉症狀

  • 輕度腹瀉。大便為黃綠色,帶有少量黏液,有酸臭味,呈薄糊狀,吃奶少,輕度腹脹,輕度脫水;

  • 重度腹瀉。發熱、體溫不升高、新生兒不吃奶、尿液減少、四肢冰涼、嘔吐、反應遲鈍、面色蒼白。要及時到醫院治療,如不及時診治,新生兒還有可能出現水與電解質紊亂和酸中毒等嚴重症狀。

三、新生兒腹瀉預防

  • 儘量實行母乳餵養,因為母乳中含有大量提高寶寶免疫力的成分。

  • 飲食衛生。新生兒的食物要保持新鮮,變質、變涼的食物不要喂新生兒吃。另外,新生兒的食具一定要消毒。
  • 衝配的奶粉比例要合理,一般按照1勺子奶粉衝配30毫升水量,很多家長會認為那麼一點奶粉不夠營養,會把奶粉衝配非常濃。如果新生兒一次喝不完,不要留著下次喝。

如果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請關注@小書蟲媽媽,每天為您分享安全實用育兒孕產知識,感謝您的關注和點贊。

小書蟲媽媽


導讀:為什麼有些新生兒容易腹瀉,怎麼判斷,該怎麼辦?

眾所周知,新生兒是指0-28天的嬰兒。全母乳餵養的寶寶的便便是黃色或者茶色,似軟膏狀或者香蕉狀,水分較多;配方奶餵養的硬度稍硬。

由於新生有胃結腸反射,控制能力尚未成熟,所以拉便便的次數比較多,家長難以判斷是否腹瀉。

其實很簡單,如果寶寶拉便便比平常多很多,心情煩躁,睡不踏實,吃奶差,體重不增長(0-6個月的寶寶平均每天增重20至30克)拉便便跟拉水一般,飛快地拉出,那就是腹瀉了。這是因為腹瀉,腸胃蠕動加快導致的。

新生兒腹瀉多是因為輪狀病毒、病毒感染以及乳糖不耐受、肚子受涼引起。



如果便便時不時帶有微量粘液或血液,表明是因為乳糖不耐受引起的,家長要給小寶寶吃無乳糖的配方奶粉。

新生兒腹瀉的應對辦法就是,吃益生菌調理,值得一提的是,益生菌就只供寶寶腹瀉時候吃,不適用於其他症狀,而且要保存在冰箱裡,買的時候我們要看下賣家是不是在冰箱裡儲存的。

另外 ,要勤換尿布,被汙染的衣物要及時清洗消毒,注意腹部保暖。



美媽很帥


小兒腹瀉的原因可從中西醫兩方面分析

西醫:分為急性腹瀉和慢性腹瀉

急性腹瀉:急性腹瀉大部分是由細菌或病毒引起。

常見的病毒病原為輪狀病毒(RV)、星狀病毒、柯薩奇病毒、埃可病毒、腸道腺病毒等;

細菌感染(不包括法定傳染病)主要有大腸桿菌、空腸彎曲菌、耶爾森菌,其他:沙門菌(主要為鼠傷寒和其他非傷寒、副傷寒沙門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銅綠假單胞菌、變形桿菌等均可引起腹瀉。

建議:

(1)有嚴重嘔吐者可暫時禁食4~6小時(不禁水),待好轉後繼續餵食,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病毒引起的腹瀉多有繼發性雙糖酶(主要是乳糖酶)缺乏,可暫停乳類餵養,改為豆類、澱粉類代乳品,或去乳糖配方奶粉以減輕腹瀉,縮短病程。腹瀉停止後逐漸恢復營養豐富的飲食,並每日加餐一次,共2周。

(2)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及酸鹼失衡。(即補充水和電解質,可以口服補液或特殊的處方來解決)

(3)補鋅治療(腹瀉時由於腸吸收能力受損,可影響腸道對鋅的吸收,同時糞便中鋅丟失增加,造成鋅的缺乏,使腹瀉病程延長。WHO(世界衛生組織)推薦5歲以下急性或慢性腹瀉患兒每天口服10-20毫克鋅,持續10-14天。

研究表明,腹瀉患兒在原有治療基礎上進行補鋅治療,能減輕腹瀉的嚴重性和腹瀉病程,並在未來2-3個月減少腹瀉發生的可能性。)

以上注意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慢性腹瀉:以急性腹瀉未徹底治療或治療不當、遷延不愈最為常見。人工餵養、營養不良嬰幼兒患病率高。主要原因有重症營養不良時胃黏膜萎縮,胃液酸度降低,使胃殺菌屏障作用明顯減弱;營養不良時十二指腸、空腸黏膜變薄,腸絨毛萎縮、變性,細胞脫落增加,雙糖酶尤其是乳糖酶活性以及刷狀緣肽酶活性降低,小腸有效吸收面積減少,引起各種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不良等。

建議:

配合醫生積極尋找引起病程遷延的原因,針對病因進行治療,切忌濫用抗生素,避免頑固的腸道菌群失調。

此類病兒多有營養障礙,繼續餵養對促進疾病恢復,如腸黏膜損傷的修復、胰腺功能的恢復、微絨毛上皮細胞雙糖酶的產生等是必要的治療措施。

從全球範圍來看,感染仍是兒童急性腹瀉的最主要原因。儘管貧困,水質和衛生條件是腹瀉的基本危險因素,腹瀉的危險因素還包括:低出生體重、非母乳餵養、不合理的輔助食品添加及相關的營養素缺乏症(特別是維生素A和鋅)。

中醫方面:病因主要有感受外邪,飲食所傷,情志不調,稟賦不足,及久病臟腑虛弱等,主要病機是脾病溼盛,脾胃運化功能失調,腸道分清泌濁、傳導功能失司。

治療原則為運脾化溼。急性洩瀉多以溼盛為主,重在化溼,佐以分利。久瀉以脾虛為主,當以健脾。

具體辯證可到郭醫生門診,再行指導。

常用止瀉家庭食療方:

1.蘋果泥:

材料:蘋果一個。

製作方法:將蘋果洗淨,去皮,用稍硬的勺子刮成泥狀直接餵食。

功效:蘋果對大便有雙向調節的作用,對於腹瀉的小孩子有一定的止瀉作用,其含有的果膠還能吸附毒素,隨著大便一同排出體外。

適用於6月齡以上小兒。

2、蛋黃米糊

材料:大米25克,烤面15克,蛋黃1個。

製作方法:將雞蛋煮熟,取蛋黃備用,麵粉用微波爐中高火加熱幾分鐘(至麵粉微黃),大米稍淘洗,將大米、烤面和蛋黃一起放進鍋裡,加水煮粥,煮好後用攪拌機或寶寶輔食料理機打成糊狀食用。

功效:烤面有一定的吸附、收斂作用,搭配與蛋黃對於輕度腹瀉、營養不良的寶寶有一定的食療效果。

適用於8個月以上的小兒。

3、焦米湯

材料:大米50克。

製作方法:將大米放進鍋裡,用中火反覆翻炒,炒成帶有黃色(微焦的顏色),再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後,改用中小火熬至湯稠(約1-2碗的量)即可。

功效:大米略炒焦後其中的炭化顆粒有吸附腸內毒素及氣體的作用,有助於止瀉。

適用於1-2歲以上的小兒。


有什麼問題歡迎大家補充提問,關注郭醫生幫你解決問題,快到碗裡來~~


省中醫郭醫生


新生兒腹瀉很普遍正常的吧!從肚子裡出來得適應外面的環境,還有很多新生兒都發育不良,前三個月至六個月都處於發育期!肚臍也還沒完全封閉,這個時候要特別注意幾點!

1、吃母乳的大人要注意飲食不能腥辣刺激了,大人不能吃涼的食物,吃東西一定要吃熱的。吃奶粉的要選擇比較溫和的,最好就是儘量純母乳。

2、肚臍要保護好。抱寶寶的時候不要扭到腰,儘量一手拖住肩膀,把頭放在手肘位置,嘴巴不要張開,一手拖住屁股橫抱,正面緊貼大人的身體。

3、寶寶前面三個月一定不要漏肚臍,臍帶沒掉的不要要注意檢查,經常給用消毒水塗塗,不管什麼季節,都要穿長衣褲。不要讓寶寶吹到風,一百天以內少出門。

如果一天拉肚子五六次,寶寶進食正常不怎麼哭鬧的話,一般適應期過了都會自然好的,媽媽不用擔心。寶寶在半歲前都自帶免疫球蛋白的,也是發育期,只要不受外界的影響(比如受風感冒,肚臍沒保護好受涼,吃母乳的大人吃到冰冷的東西,吃奶粉或者母乳上火)等,其它的問題都能自愈的。

如果寶寶拉肚子次數超過六次,和水一樣的,還哭鬧的話,就要去專業的兒童醫院找醫生了!不要隨便在外面診所看,或者拿藥吃。孩子太小,要去設備齊全、專業的醫院。


A夜瀾靜


一,新生兒腹瀉有很多種原因

 1.風寒 

主要因著涼或過食生冷食物,致使寒溼滯留在腸胃引起。

2.溼熱 

常見於夏秋季節,主要因孩子腸胃積熱,機體沒有正常排出溼熱之邪引起。

3.傷食 

主要見於嬰幼兒,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主要因輔食添加不當或飲食不潔,或者吃的過多、過油膩損傷脾胃導致的。

4. 脾虛 

小兒的脾先天比較虛弱,脾的運化功能失常,容易導致腹瀉

寶寶腹瀉病變主要在脾胃,病理因素為溼滯。“脾虛”會影響水分的代謝和平衡,造成水溼聚在體內代謝不出去,這就是常說的“溼氣重”。中醫有“無溼不成瀉”的論述,認為腹瀉和“溼”的關係最為密切,因此,中醫治療腹瀉的原則以“運脾祛溼”為主。

二,寶寶腹瀉應該如何護理

 1.風寒腹瀉:治療以溫化寒溼為主,先疏風散寒,再化溼和中。

2.溼熱腹瀉:治療以清熱化溼為主,先去除體內的溼熱,再健脾益氣。

3.傷食腹瀉:治療以消食導滯為主,如傷及脾胃,則應運脾和胃。

4.脾虛腹瀉:需要健脾益氣,並根據不同的症狀助運止瀉,調整脾胃消化功能。

嬰幼兒腸胃功能較成人弱很多,因此寶媽們一定要注意。





小言媽育兒記


嬰兒腹瀉的原因

1.生理稀便

不同餵養方式的大便性狀也存在明顯區別,當寶寶出現大便次數多及稀便等“腹瀉”表現時,可能還無法斷定寶寶得了“腹瀉”。如母乳餵養的新生兒,每天大便可以多達7~8次,甚至10~12次,大便通常較稀薄,如果寶寶精神好,吃奶好,體重增長正常,就不必擔心。當然,對於人工餵養的寶寶,如每天大便5次以上,或大便中出現像鼻涕狀的黏液,或含大量的水分,應及時找專家檢查治療。

2.配方奶

配方奶衝調不當也可能引起寶寶拉肚子,所以,衝奶時要嚴格按比例加水。此外,寶寶也會由於配方奶的衝調用具消毒方法不當,而出現腹瀉。不管是上述哪一種情況,更換配方奶的品牌都沒有用,所以,最好先帶寶寶看醫生,然後再決定該怎麼辦。

3、奶粉過敏

100名寶寶中有2~7名會對奶粉蛋白質過敏,這種症狀多出現於2~3個月的寶寶。有遺傳性過敏體質的新生兒更容易產生對奶粉蛋白質的過敏症狀。要根據醫生的處方給新生兒餵食特殊的奶粉。

4.細菌感染

如果寶寶拉肚子嚴重(有時伴有嘔吐),同時,還出現腹痛、膿血便、發燒等現象,那往往是細菌(比如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等)引起的。這種感染有些是可以自愈的,但有些也可能會非常嚴重(比如由半生不熟的肉類裡含有的大腸桿菌引發的感染)。因此,如果寶寶有上述症狀,要馬上帶他去看醫生。

5.寄生蟲感染

寄生蟲感染也可能引起寶寶拉肚子。比如賈第蟲病(也叫“梨形鞭毛蟲病”)就是由一種寄生在腸道內的、要在顯微鏡下才能看到的寄生蟲引起的。所以,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比如更換尿布後勤洗手,是終止寄生蟲感染傳播的最好方法。

6.胃腸炎

在大人小孩中都很常見,是胃和腸道出現的一種炎症,容易導致拉肚子。引發胃腸炎的致病原多為病毒,最常見的是輪狀病毒,好發於秋末冬初,因腹瀉住院的寶寶中有一半是感染了這種病毒,如果寶寶拉肚子,並伴有胃痙攣、嘔吐、低燒,那很可能是胃腸炎造成的。


無憂加


通常,新生兒出現腹瀉、疼痛、嘔吐、發燒等症狀時,我都建議大家儘快去醫院就診。因為新生兒寶寶的病情發展較快,家長如果沒有專業護理知識,很難應付。

新生兒腹瀉,大致可分為生理性腹瀉和病理性腹瀉2種。這兩者如何區分,且聽我一一道來。

生理性腹瀉:

新生兒新陳代謝快,胃腸道短,吃得勤,每天大便8~10次,大便稀軟,這就是生理性腹瀉。只要寶寶精神狀態很好,能吃能睡,這都是正常的。

對應辦法:正常現象,無須特別護理。

病理性腹瀉:

1,消化不良引起的腹瀉。

寶寶消化不良,多與餵養不當有關。比如母乳的脂肪含量高,寶寶難以消化;或者奶粉含鐵量過高,奶粉過敏等等。

消化不良引起的寶寶腹瀉,其大便中含有大量泡沫和粘液,伴有未消化的白色奶瓣,多呈酸臭味。

寶寶常出現厭奶或奶量減少、哭鬧不止等情緒。如果護理不當,有可能會引發寶寶嘔吐、疼痛等症狀。

對應辦法:①母乳餵養的寶媽要減少高脂肪食物的攝入,不要喝葷湯,同時避免過度餵養。②奶粉過敏,需按醫生建議重新選擇奶粉;③寶寶消化不良引起的腹瀉,可以服用益生菌來緩解,同時如有脫水症狀,需補充水分。


2,腸道感染引起的腹瀉。

腸道感染引起的寶寶腹瀉,多與輪狀病毒或細菌感染有關。

大便形狀多呈蛋花湯樣稀便、黃色稀水大便,並伴有腥臭味。如果有大量泡沫,多是寶寶胃腸粘膜受損的信號。

對應辦法:看醫生!不要私自給寶寶服用抗生素。抗生素對細菌有用,對病毒是無效的。如果在醫生指導下使用了抗生素藥物,可以隔2個小時後給寶寶添加益生菌。注意補水。


3,腹部、腳底著涼,或感冒發燒引起的腹瀉。

寶寶腹部或腳底著涼,是新生兒寶寶腹瀉最常見的現象。一旦護理不當,就會引發感冒發燒等症狀。新生兒本身散熱快,自我體溫調節不暢容易著涼,尤其是肚臍周圍。

應對辦法:夏天開空調,不要對著寶寶;可以給寶寶買件肚兜。寶寶著涼症狀較輕時,用生薑絲炒熱,等寶寶晚上睡著用紗布包裹薑絲於寶寶腳底。注意不要燙著寶寶,一般三兩日便好。如果寶寶是感冒發燒引發的腹瀉,還是儘早看醫生,不要私自用藥。

總結:新生兒腹瀉,一定要防脫水。腹瀉會導致寶寶腸道菌群大量丟失,因此需要補充益生菌。特別提醒:如果寶寶腹瀉使用了抗生素,在補充益生菌時,一定要與抗生素錯開2個小時。否則,就沒有效果。


爸爸不講理


腹瀉是人體的一種自然保護機制,人體判斷消化道內食品有問題的時候就會啟動腹瀉,促使問題食品排出。部分感染性病原也可以主動引起腹瀉。引起腹瀉原因太多了,主要有三類。

第一是生理性腹瀉,嬰幼兒消化系統發育不完全,本來就極易出現腹瀉。目前誘發生理性腹瀉的原因還沒有完全搞明白,但是這類腹瀉一般不用去管他,過幾天自然恢復正常。

第二是感染性腹瀉。致病的細菌或者病毒進入人體之後,引發人體症狀,同時出現腹瀉反應。這類腹瀉根據病原的不同症狀會有很大差異,部分病原是自限性的,比如輪狀病毒或者諾如病毒腹瀉,幾天時間即可自愈,不需要治療,部分病原則很危險,比如霍亂、沙門氏菌、痢疾桿菌,如果不得到及時治療可能引起重症甚至死亡。

預防感染性腹瀉主要靠個人衛生,這類病原基本都是從嘴巴進入消化道的,保證手和餐具乾淨,食品和水都煮熟燒開就沒有問題。

第三類是毒素引起的腹瀉。這個是食品中的理化或者生物性毒素引起的,人體需要通過腹瀉來快速排出這些毒素。這類腹瀉一般起病急,多次腹瀉排出消化道內的問題食品後馬上好轉,不會復發。要預防這種腹瀉只能注意食品安全,不吃來歷不明和腐敗變質的食品。

腹瀉是人體的防禦機制之一,大部分腹瀉都可以自愈,沒有大的問題,不要盲目止瀉。如果腹瀉症狀特別嚴重或者伴隨了發燒、便血,那還是建議去醫院做個檢查。


西瓜24


導語:新生兒腹瀉怎麼辦。個人認為作為寶媽寶爸一定要先了解新生兒為什麼會腹瀉,腹瀉原因是什麼,腹瀉了怎麼解決這個問題。下面我從二個方面向大家分享有關腹瀉知識。

一.導致新生兒腹瀉原因

1.新生兒飲食不當,造成腸胃消化不良

2.著涼受寒引起的腹瀉

3.寶寶吸奶吃進氣引起腹脹腹瀉

4.新生兒腸胃發育不良

1.要注意腹部保暖,寶寶睡覺的時候可以給寶寶穿件肚兜。

2.媽媽也要注意飲食,不吃生冷刺激的食物,多吃溫熱的食物。

3.可以給寶寶,按摩腹部,熱敷腹部,有助於緩解。

4.可以給寶寶貼丁桂兒肚臍貼服用,雙歧桿菌調理。

5.吃媽咪愛。

總結:新生兒非常嬌嫩,要時刻關注,特別注意新生兒冷和熱二大問題,再就是飲食不要吃寒涼食物,不能引起寶寶腹瀉腹脹,新生兒腹瀉一定要從預防開始。

我是玄曄女士聊育兒,喜歡我的回答請點擊關注和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