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豐皇帝千萬妃子,為何獨寵慈禧?

呂修東


清朝皇帝群體比起其他封建王朝的皇帝群體來說,妃子數量並不多。拿咸豐帝本人來說,只有18個后妃,遠遠談不上是“萬千妃子”。

咸豐帝共有兩個皇后,按照先後順序,分別是孝德皇后、慈安皇后,慈禧太后雖然在咸豐帝死後被尊為“太后”,也多年獨掌大權,但生前尊號只是“懿貴妃”。

咸豐帝獨寵慈禧?

還沒到那種地步!

當咸豐帝還是皇子的時候,他就先娶進來一位薩克達氏,這位薩克達氏才是他的正牌嫡福晉,按照正常程序,咸豐帝繼位之後,薩克達氏將穩穩地坐上皇后之位。

可惜薩克達氏難以消受這份浩蕩皇恩,雖然小兩口鶼鰈情深,但終究是命薄福淺,只差不到一個月就等來老公當皇帝,卻不幸因病香消玉殞。

咸豐帝對薩克達氏這位原配感情深厚,要說“獨寵”也算合理,不寵她能寵誰呢?當時除了薩克達氏,只有另外的一名被封為格格的宮女,地位卑微,談不上寵愛。

薩克達氏死後,咸豐帝追諡她為孝德皇后。

慈安和慈禧的經歷大家都比較瞭解,無需多說,慈安才是掛名皇后的主子身份,雖然慈禧生了一位皇長子,母因子貴,有可以期許的未來,但只要慈安在一天,慈禧也比較尊重她。

慈禧並沒有受到來自於咸豐帝的“獨寵”,之所以大家會有這種聯想,可能與慈禧經常幫助咸豐“批閱奏摺”一事有關。

咸豐帝身體一直差著點兒意思,但清朝皇帝的工作任務比較繁忙,要面對文山會海,“文”就是天天呈上來的奏摺。咸豐帝久坐難捱,正好這位蘭丫頭懿貴妃比較機靈,願意協助咸豐帝處理這些日常事務,一開始只是打打下手,後來歷經磨鍊,在處理奏摺這方面付出的精力越來越多,給咸豐帝減輕了不少負擔。

但,誰說幫助處理奏摺就算是“獨寵”?誰願意讓自己心愛的女神累成“女神經”?咸豐帝不過是歪打正著,找到一個不發工資的義務董秘而已。

說起獨寵,咸豐帝最寵愛的是麗妃,也就是他他拉氏,也正是電影《火燒圓明園》《垂簾聽政》中出現的被做成“人彘“那一位可憐的妃子。

然而在歷史上,這位麗妃雖然得到了咸豐帝很長時間段的“獨寵”,卻並沒有為咸豐帝生下一位皇子,只有一個女兒,事實上慈禧跟她關係也不錯,慈禧知道自己的兒子將來必定繼承大統,自己是妥妥的皇太后,犯不著為了爭寵而影響自己美好的未來,所以與麗妃相處的還不錯。咸豐帝死後,兩宮皇太后還順勢把麗妃的地位提到了“皇貴妃”,算是待她不薄,麗妃也安安生生的多活了16年,並沒有受到排擠或報復,五十幾歲才去世。

慈禧不僅僅在這18名后妃中,算不上獨寵,哪怕是在她年輕時比較受寵時,也無時無刻不面對著18后妃外部的爭寵壓力。

據蔡東藩所著的《清史演義》中介紹,什麼麗貴人蘭貴人,什麼鈕鈷祿皇后,在剛登基時的咸豐帝眼中,統統弱爆了,根本抵不過咸豐帝藏在圓明園的“四春娘娘”!

圓明園中當時藏的可不止這四位,而是幾十名江南女子,但這四位最為得寵,咸豐帝親切的把她們姐四個稱為“牡丹春、杏花春、武林春、海棠春”,合起來就是“四春娘娘”,這四位出身漢家,咸豐帝既不可能也沒想過要給她們這幫人以嬪妃的名分,僅僅是把她們安置在圓明園的各處亭館之中,沒事兒就來“召集群芳”、找找樂子。

“花為帷帳酒為友,雲作屏風玉作堆”,咸豐帝徜徉在這南國佳麗的溫柔堆中,哪兒有心思再去“獨寵”宮中的那幾個后妃吶!


歷來現實


咸豐後宮有很多妃子,卻獨寵慈禧,道理很簡單,我們可以從慈禧的封號中找到端倪。

慈禧17歲選秀入宮,被封為蘭貴人。中國有梅蘭竹菊四君子,其中蘭象徵賢達,有內涵,從這個封號可以看出,慈禧內在氣質比較好。

滿族女子有文化的不多,慈安太后就是文盲。慈禧有文化,雖然文化也不多,大致相當於今天的小學或者初中畢業,這在滿族女子中也算鳳毛麟角。皇帝的妃子還講究出身,慈禧又是滿族官宦家庭的女孩子,還有點文化,具備這些條件的妃子少之又少。所謂奇貨可居,慈禧當然會引起咸豐的關注。



咸豐是個苦命的皇帝,他在位期間,發生了太平天國起義,又遇八國聯軍侵略,鬧得咸豐焦頭爛額。朝廷每天接到的奏摺堆積如山,而且沒有好事,這麼多的奏摺要批,咸豐壓力山大。這時內涵豐富的慈禧就有了用武之地。她有文化,可以幫助咸豐批閱不重要的日常性奏摺,減輕咸豐的勞動;她能洞察咸豐的內心,用語言舒緩咸豐的焦慮;她有主見可以在咸豐猶豫不決時,給他出個主意,提個建議。能做到這些,後宮之中唯慈禧莫屬。

咸豐需要慈禧這樣的人,恰恰慈禧出現在咸豐後宮之中,慈禧不受寵才不正常。



因為受寵,慈禧和咸豐接觸就多,生孩子的概率就大。慈禧給咸豐生了兒子,也是咸豐唯一的兒子,咸豐高興,賞了她很多銀子,慈禧一點沒要,轉手賞給身邊的丫鬟太監。她知道,自己為咸豐生了兒子,以後不缺這東西。但是太監丫鬟們卻都念慈禧的好。這只是個縮影,她做過很多這樣的事。在周圍人的心裡,慈禧就是這樣一個德行美好的人。

慈禧生子後,很快晉升為懿妃,後來又封為懿貴妃。“懿”這個字主要是形容女子德行美好。慈禧德行美好嗎?從她掌管大清政權後的表現看,懿這個字她不配。但是,慈禧會籠絡人心、會裝,表面看來慈禧德行美好,所以被封懿妃、懿貴妃。



咸豐看到的慈禧是一個有文化、德行好、賢良淑德、美麗可人的女子,她樂於助人,有人緣,情商高。慈禧的存在使咸豐很舒服,甚至有點離不開。你說咸豐能不獨寵慈禧嗎?


有得觀史


慈禧,咸豐帝的嬪妃,同治帝生母,晚清的實權統治者。從老照片的復原中看來慈禧長相只能算得了中上,那咸豐皇帝為何會如此寵愛她?

從一些歷史老照片裡就可以看到,清朝選秀的秀女長相併不好看,所以長相一般的慈溪反而在一眾秀女中脫穎而出。

咸豐二年17歲的慈禧剛入宮就被封為了蘭貴人,但是那是皇帝最喜歡的還是孝貞顯皇后,要想在後宮有一番作為心機手段是必須要有的,所以慈禧就三天兩頭就往皇后那裡跑,一來二去咸豐皇帝也就注意到她。眾所周知慈禧非常喜歡看戲,但是鮮為人知的是咸豐皇帝也是個戲迷,有共同的愛好就有共同的話題,逐漸她與皇帝的感情愈發濃烈了。而且慈禧會唱江南小曲,嗓音婉轉動聽,深得咸豐喜愛,而後慈禧生了咸豐唯一的皇子,母憑子貴一躍成為懿貴妃,在咸豐去世後順利登上皇太后之位。

慈溪是一個很注重打扮的人,身邊的宮女都稱讚她極為精緻,聰明、情商高再加上母憑子貴,咸豐皇帝很難不喜歡她。


陸棄


清文宗愛新覺羅·奕詝,即咸豐帝。作為一個皇帝,他有後宮佳麗三千,但為什麼獨獨喜歡慈禧呢?


第一是年僅17歲的慈禧天生麗質,容貌出眾,美貌無雙。咸豐皇帝又好色,可想而知咸豐皇帝很寵幸慈禧。第二是慈禧很聰慧,善於學習。如慈禧其實在繪畫書法方面的基礎並不怎樣,但是天資聰穎,學的倒是挺快,經過名畫家繆嘉蕙指導後就有了很大進步。慈禧還走向了國際前沿,定了國旗、國徽、國歌和國花。第三是慈禧善於揣摩咸豐皇帝的心意。俗話說伴君如伴虎,如果慈禧沒有這項本領,早就死了。第四是慈禧的書法端腴。慈禧對書法有很大造詣,常主動為皇帝整理批改奏摺。咸豐皇帝因好女色,不懂節制弄的身體越來越差,但國家大事可都得由他來處理,所以面對慈禧的主動要求很贊同。第五是慈禧的治國能力也還不錯。曾國藩去鎮壓太平軍一事,慈禧也出了好的建議。慈禧也推行了“洋務運動”,引進西方的科學技術、文學著作,培養了第一批留學生,為中國近代化開闢了道路。她還為興辦了女學堂,讓女性有了學習的機會,還提倡廢除女性纏足習俗,禁止了吸鴉片。。第六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慈禧生了一個皇子。而這個皇子也是咸豐皇帝唯一的兒子。而在古代母憑子貴,咸豐皇帝愛他兒子,因此愛屋及烏也很寵幸慈禧。


秋風流月


咸豐皇帝千萬妃子,為何獨寵慈禧?

1.慈禧年輕的時候,貌美如花。她17 歲入宮,由於長相出眾,入宮後就被封為貴人了,僅過了一年就被升為嬪妃了,這主要緣於年輕慈禧長得漂亮。從保留到現在的照片中,我們還能看出慈禧五官端正,笑容別有韻味。咸豐是好色的帝王,被這魅力誘惑。就難怪他如此寵溺慈禧了。

慈禧是懂得保養的人,自己長期飲牛奶,自有好顏色。並且還用牛奶洗臉和沐浴,這更增添了她皮膚的光澤。她講究生活情趣,她的屋子裡經常擺放四季的鮮果以悅目與薰香。在當時,既懂得生活又善於保養的女子在清宮寥寥無幾,她屬鳳毛麟角,這方面是出類拔萃的。咸豐愛她就可以理解了。




在2.慈禧是🈶才學的。慈禧擅長江南小調,自己還讀過不少經學典籍。後來,在繆嘉蕙等書畫名家的指導下,還會寫擘窠大字。咸豐臥床不起時,常常讓工於書法的慈禧代寫軍國奏章的批覆。並允許她發表個人建議。慈禧懂得忍耐,她剛入宮時,咸豐讓她侍奉皇后。慈禧盡心竭力,讓皇后和皇帝很滿意。她雖然年紀小,但有心機,善於學習,她不僅去學畫畫、還學習西方的文學著作,這樣,她與咸豐有了諸多共同的話題,

3.她肚子爭氣,為咸豐皇帝寵幸後,懷上並誕生了龍子——即後來的同治皇帝。母憑子貴,慈禧也是靠著兒子同治帝一步一步地接近大清權力中心的,這是資本。否則至死都是貴妃。
4.慈禧是大戶人家的出身,所以在咸豐皇帝面前注重禮儀,言談舉止得體大方,又有過人的氣質,是咸豐喜歡的類型。


希望星晨58298869


慈禧,葉赫納拉氏,比咸豐小四歲。咸豐二年,慈禧以蘭貴人的身份進入宮廷。與慈禧同一時期入宮的還有慈安、英嬪、麗貴人、春貴人,都是傾國傾城的女子。這五位女子中,最得咸豐喜愛的是慈安,她不僅身份尊貴,隸上三旗之首的滿洲鑲黃旗,而且姿色、氣質、修養和人品上都是出類拔萃。而初入宮的慈禧並不得寵,因為直到咸豐四年她才被咸豐晉封為懿嬪。

但出人意料的是,從咸豐六年開始慈禧的人生彷彿就像開了掛,節節高升,咸豐六年晉升懿妃,咸豐七年晉升為懿貴妃,從第四級的嬪躍升為第二級的貴妃,由此可見,慈禧可謂寵冠後宮。在美女如雲的皇宮,慈禧為何能夠華麗轉身,而且深受咸豐的寵愛?

一、慈禧不僅擁有迷人的外表,而且聰明伶俐、善解人意

首先,天生麗質是慈禧的資本。眾所周知,咸豐是一位風流皇帝,貪戀女色,而這時的慈禧年輕漂亮,嬌媚迷人,俊美的容貌迷惑了咸豐。慈禧到底有多美?她曾向別人炫耀過: 入宮以來,宮中的人都因為她長得漂亮,嫉妒她。另外,《十葉野聞》也記載了咸豐當年迷戀慈禧的情景:“當文宗初幸慈禧之日,頗有惑溺之象。”別有一番唐玄宗寵溺楊貴妃的滋味。慈禧竟然美到遭人嫉妒的程度,難怪咸豐如此寵溺她。

其次,聰明伶俐是慈禧的殺手鐧。《慈禧外紀》關於慈禧的記載:“以已之聰明智慧,遂蒙帝寵。” 在人情薄如紙、動不動就觸怒龍顏的宮廷,聰明伶俐成為慈禧的得寵的武器。

再次,慈禧還協助咸豐處理政務。當咸豐帝寄情聲色,無心國事,慈禧就幫忙代閱奏章,甚至有個別奏章,咸豐命慈禧代筆批答。據史料記載任用曾國藩去消滅太平軍,慈禧也有一份不可磨滅的功勞。《慈禧外紀》說:“勸咸豐帝任用曾國藩,節制各師,借給湘軍糧餉,無有缺乏。曾國藩得以平定粵匪,慈禧之力。” 慈禧用自己的聰慧和迷人的外表打動了咸豐,獲得了咸豐的歡心。

二、母憑子貴,慈禧為咸豐生下唯一的皇子

咸豐是一位悲情的皇帝,他在位短短的12年,沒有一天是平安無事的。大清內部有太平天國的威脅,對外還發生了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虎視眈眈,每天各地的軍情政情都需要他拍板。咸豐剛繼位時比較勤勉,也想有一番作為,處理政事也比較積極。清朝皇帝是個高壓力的工作,讓咸豐生理與心理承受不小壓力。

另外,成年後的咸豐,也沒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縱情聲色犬馬,不知節制,進一步透支自己的身體;大量服用丹藥、美酒、鴉片,因此,咸豐子嗣的存活率很低。這是大清的不幸,也是慈禧的大幸。慈禧經常獲得寵幸,為咸豐誕下個兒子——載淳,這是咸豐唯一的一位皇子。母憑子貴,皇子是母親地位的保障,因此慈禧的地位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清稗類鈔》記載:“文宗寵我,迨后皇子生,我之地位更鞏固矣。”慈禧憑藉與生俱來的容貌、利用咸豐對聲色的追求迷戀以及迫切得子的心態,獲得了咸豐的寵愛。因此,她的人生一路高歌。


憶史官


慈禧剛入宮的時候,不是很得寵,而比較得寵的是一位麗貴人。剛開始慈禧也是每天打扮自己,等著咸豐寵幸,但是咸豐卻很少去她的宮裡。後來,麗貴人懷孕,為了確保龍胎的安全,咸豐才不去麗貴人那。而一日不寵性女人就難受的咸豐皇帝,就急於找麗貴人的替身,此時的慈禧看見機會來了,便想法設法的引起咸豐的注意,最後憑她的,美貌與智慧,成功的俘獲了咸豐的心,並且順利的為咸豐誕下一名唯一一位健康的皇子(同治帝)。皇家最看重子嗣,自然母憑子貴,慈禧成了後宮最受寵的女人。


張顯人生01


咸豐皇帝哪裡來的千萬妃子?題主好大方,一下子送給他那麼多嬪妃。咸豐不是晉武帝,不光身體吃不消,肯定也是養不起的。

咸豐皇帝一生中共有17個后妃,包括他在潛邸時的福晉和格格。但他不是獨寵慈禧,他一生中寵愛的女人大概有四個。



道光27年,清宮選秀女,太常寺少卿富泰之女,16歲的薩克達氏入選。道光皇帝將她指婚給四皇子奕詝為福晉。同時,將一名宮女,正白旗旗丁武德之女武佳氏賜給奕詝,封為格格。

根據當時的情況分析,皇子尚在潛邸,皇帝不可能直接送他一個宮女。很可能武佳氏是薩克達氏的貼身侍女,專門服侍她的。所以咸豐皇帝在潛邸時,只有一個福晉,沒有側福晉。

據史料載,奕詝與薩克達氏少年夫妻,感情很好,幾乎形影不離。但薩克達氏命運多舛,在道光二十九年病逝,死的時候只有18歲,那時距離奕詝登基還有兩年。如果她不死,應該就是無可爭議的皇后。所以,薩克達氏應該是咸豐皇帝寵愛的第一個女人。

咸豐皇帝登基時,武佳氏被封為雲貴人,咸豐三年冊為雲嬪。咸豐皇帝是個念舊的人,他是想在武佳氏的身上寄託對薩克達氏的哀思。

咸豐皇帝寵愛的第二個女人是皇后鈕鈷祿氏,就是後來的慈安太后,她與慈禧搭檔,共同執掌晚清的政局,開創了同治中興的局面。



鈕鈷祿氏出身於滿洲鑲黃旗,她的父親是廣西右江道穆楊阿。穆楊阿是內務府出身,家境殷實,全家追隨穆楊阿的宦轍,鈕鈷祿氏從小就生活在廣西,家庭很幸福。

幸福之家出來的孩子就陽光,性格開朗,比較單純,同理也沒有什麼城府。但這樣的女孩討喜,所以鈕鈷祿氏是選秀女中最早勝出的。鈕鈷祿氏是咸豐二年二月選秀女入宮的,與慈禧太后同一天。但她是第一次入選時就內定為皇后的,一入宮就與慈禧有顯著區別。

鈕鈷祿氏於咸豐二年四月封貞嬪,五月封貞貴妃,十月冊為皇后。當時鈕鈷祿氏只有16歲,比慈禧太后小一歲。

咸豐皇帝與她很恩愛,但遺憾的是,鈕鈷祿氏一直不孕。鈕鈷祿氏當皇后以後,性格端莊,不苟言笑,但溫婉體貼,也很大度。她是與咸豐皇帝相處時間最長的女人,隨著時間的推移,咸豐皇帝對她漸漸敬大於愛,有機密大事也喜歡與她商量,鈕鈷祿氏實際上是皇帝在後宮中唯一的知己。



咸豐皇帝第三個寵愛的人是塔塔拉氏,就是人們熟知的麗妃,也是咸豐皇帝寵了一輩子的女人。

塔塔拉氏是正紅旗主事慶海之女,也是咸豐二年二月與慈禧同一天入宮的。麗妃在當代的影視劇中比較有名,都說她能歌善舞,其實她根本不善歌舞,她所有的藝術素養都是進宮以後咸豐皇帝培養的。咸豐皇帝喜歡聽戲,麗妃都是隨侍在側,久而久之她也就成了半個行家了。

麗妃是咸豐皇帝所有嬪妃中第一個給皇帝生孩子的人。咸豐五年,她生下大公主,就是後來的榮安固倫公主,同治皇帝的姐姐。麗妃生了大公主,咸豐皇帝非常高興,將她從麗嬪晉為麗妃,比慈禧晉妃早十個月。

麗妃也不是像影視劇裡描寫的那樣美若天仙,但她應該是咸豐皇帝所有嬪妃中最有女人味的。她性情溫順,很會打扮,風情萬種,屬於氣質美女。但她身體不好,常年生病。

慈禧也絕不像影視劇描寫的那樣對她不好,相反慈禧對她很好。同治初年,慈禧剛剛垂簾,就將麗妃晉為皇貴妃,一下子越兩級晉升,而且是一步到位,直接就是嬪妃的最高級別,升無可升了。這在清宮裡非比尋常,說明麗妃與慈禧和慈安都相處得很好。麗妃這個人為人處世讓人有安全感,不會讓人對她產生敵意。

麗妃活到五十幾歲,光緒十六年薨。她的女兒榮安公主指婚給世襲一等公瓜爾佳符珍,嫁過去一年難產死了。但她卻被照顧得很好,宮中的用度比兩宮太后一點也不差。她死的時候,光緒皇帝親自奠酒致祭,並尊諡她為莊靜皇貴妃。可以說,麗妃是咸豐皇帝嬪妃中結果最好的一位。麗妃沒有政治才華,反而讓慈禧對她能坦誠相待。



最後一個得寵的就是慈禧了。不過她的得寵有點複雜。


慈禧剛進宮時不甚得寵,但她的封號是蘭貴人,與同一天進宮的麗妃和索綽羅氏一樣。這說明她們的家世都差不多。她們三人都是官員家庭出身,索綽羅氏的父親是左都御史奎照,官職最高。麗妃的父親只是一個主事,六品小官。慈禧的父親四品道員,不高不低。索綽羅氏後來被封為婉嬪。

慈禧是家中長女,下面有一個妹妹三個弟弟。她從小就開始幫助母親操持家務,因此養成了獨立、幹練、殺伐果決的性格。

慈禧的這種個性和能力很容易在宮鬥中勝出。她在咸豐六年生下皇長子載淳,與麗妃一起封嬪。但她與麗妃完全不一樣,她的性格比較強勢。她一開始是刻意取悅於咸豐皇帝,待生下皇長子以後則原形畢露,甚至也不大把咸豐皇帝放在眼裡,讓咸豐皇帝頭疼不已。

慈禧不太在意咸豐皇帝的寵愛,她有兒子在手,不管以後那個嬪妃生了兒子,慈禧的兒子都是皇長子。而且,她有另外的寄託,那就是擔任咸豐皇帝的政治秘書,這個職務不能靠姿色,也無人能替代。


清廷祖制,太監不能幹政。因此清朝的皇帝不能像明朝的皇帝那樣假手於太監處理政務,他們只能親自動手。雍正皇帝曾經創下中國古代所有皇帝每日批閱奏摺數量的最高記錄。可到了咸豐皇帝時,這個傳統堅持不下去了。

咸豐皇帝身體不好,不耐久坐,也不耐劇煩。這樣就得找個人替代他批閱奏摺,既然太監不行,那就是慈禧了。慈禧沒讀過書,但她父親好歹是個讀書人,所以慈禧粗通文墨。加上她在咸豐皇帝身邊的耳濡目染,竟然無師自通了。

其實,說是替皇帝批閱奏摺不是真的替代,真替代她也替不了。慈禧替皇帝處理奏章的程序是,先將每天內奏事處送來的奏摺整理一下,分別輕重緩急,然後讀給皇帝聽。皇帝在聽的時候做出指示,慈禧用指甲在奏摺上做出記號,待皇帝休息時,慈禧再依據劃痕的提示,用毛筆寫上處理意見。當然,那些處理意見不是長篇大論,是一些如“知、知道了、依議、該部知道、準、准奏、準如所請”等常用詞語。

與咸豐皇帝的不耐不同,這些秘書活動極大地豐富了慈禧的精神世界,使她樂此不疲。慈禧是天生的政治動物,在替咸豐皇帝批閱奏摺時她逐漸掌握了清廷的規則和遊戲方式,瞭解了朝中大臣和地方督撫的性格稟賦,也熟悉了朝局,為她日後正式登上政治舞臺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久而久之,慈禧有了自己的看法,她常常不滿咸豐皇帝的處置,也常常直抒胸臆,讓咸豐皇帝很為難。

咸豐皇帝對慈禧的態度是矛盾的,也是非常複雜的。在夫妻生活方面,他躲著慈禧,寵愛麗妃,尊敬皇后。但慈禧生了兒子,有功於社稷,他不能不按祖制提高慈禧的地位,也不能阻止慈禧成為後宮中僅次於皇后的存在。另一方面,雖然她很討厭慈禧干政,但他又離不開她,後宮嬪妃中沒有一個能擔任慈禧的政治秘書職務,慈禧是個不可或缺的角色。


國史館


在古代王朝裡,皇帝擁有著眾多的妃嬪,而且還長得十分漂亮,可即使這樣,皇帝為了自己後繼有人,一般都不會獨寵一個人。咸豐皇帝也不例外,自己也有著許多漂亮的妃子,但為何偏偏獨寵慈禧一個人呢?

第一、慈禧本身長得十分出眾並且能歌善舞。咸豐皇帝一生風流成性,喜歡女色,面對美人都是來之不拒,何況對於慈禧比後宮妃嬪長得出眾的人來說。咸豐見到這樣的美人,怎麼會不心動。慈禧晚年回憶道:”入宮後,宮人以我美,鹹妒我,但皆為我所制”。意思是說,自己剛進宮的時候,由於自己比她們長得好看,後宮的妃嬪嫉妒我想要暗地裡傷害我,但都被我一一躲躲過去了。由此看來,咸豐為什麼迷戀和獨寵慈禧了。

第二、眾多妃嬪之中,慈禧唯一給咸豐皇帝生下皇子的人。要可知道,皇帝選妃一般都是為了傳宗接代,使自己王朝後繼有人,因為子嗣的多少往往與王朝的興衰緊密相連。對於生有皇子的慈禧,咸豐自然百般呵護,疼愛慈禧。

第三、經常在咸豐皇帝面前表現得識大體,善解人意。熟悉後宮生存之道的慈禧自然會想盡一切辦法在咸豐皇帝面前表現得識大體,經常為咸豐皇帝排憂解難;另外,慈禧也寫得一手好字,經常幫咸豐皇帝批閱奏章,為咸豐皇帝減些了負擔。對於這樣識大體,經常給自己排憂解難的人來說,咸豐皇帝怎麼不倍加寵愛呢?

慈禧,從剛進宮的秀女到後來的太后,一步步的把持朝政,影響了後來的清王朝,可見慈禧是個怎樣的女人。



萌妹子軟軟


清代咸豐朝,中國處在內憂外患的大變局時代,咸豐皇帝面對這種局面找不到解決之道,選擇了逃避事外的“酒色自戕”,因而在清末帝王中,咸豐帝留下了好色的惡名。

慈禧太后葉赫那拉氏,在1852年由秀女被挑選入宮,封為蘭貴人,雖然談不上是獲得獨寵,但也算是非常出眾。根據野史筆記記載,葉赫那拉氏受寵,大體上有幾個因素。


一、媚態出眾

(香港導演李翰祥執導的電影《火燒圓明園》中咸豐帝選秀女的場面。李翰祥諳熟清代各種野史故事,把這一段表現得韻味悠長)

1852年選秀女時,葉赫那拉氏的排位僅次於被選為皇后的鈕鈷祿氏,據稱是深得君心。而當次選秀女,咸豐帝格外看中的是“媚態”,由此足以讓人浮想聯翩。

二、旗人女子中難得具有漢風

野史記載,咸豐帝偏好漢女,尤其是江南女子,為此還秘密從蘇杭一帶攬至了數十人。但是這件事顯然上不了檯面,延攬來的江南美女被藏在圓明園,對外稱為打更的。據《十葉野聞》描述:“此數十女子每夕以三人輪值寢宮外,人執梆鈴一,入夜則於宮側擊之,文宗因召入隨意幸焉”。其中“尤佳麗稱旨”的,被咸豐皇帝加了別號,稱為牡丹春、海棠春、杏花春、武陵春,並稱四春。

(電影《火燒圓明園》中,“天地一家春”演唱南音的片段)

咸豐皇帝有此偏好,自然引來後宮旗籍出身的皇后、嬪妃、貴人們的集體不滿。據說,葉赫那拉氏當時竟然在宮裡穿著江南女子的服裝,還習唱江南小調,很快就在後宮中出類拔萃,成為旗籍女子中的異數。因而在咸豐帝名正言順的後宮中,葉赫那拉氏就格外被咸豐寵愛,稱為天地一家春。

三、母以子貴

(記錄葉赫那拉氏產子的清宮檔案)

葉赫那拉氏邀寵的另一重要原因,就是在1856年為咸豐帝誕下了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阿哥。葉赫那拉氏隨即被晉封懿貴妃,成為了咸豐後宮中排名第二的角色。

四、後宮中僅有的“輔政”

野史中,還有個非常經典的段子,是說咸豐帝當時懶於朝政,對每天撲面而來的各處告急奏章搖頭不已。此時,後宮中的葉赫那拉氏居然被咸豐帝批准代拆代閱奏章,甚至於向咸豐帝提出一些意見。這種情況,實際上大大違反了清王朝的祖制,但在咸豐帝看來,葉赫那拉氏又具有了別一番魅力。

有此四端,葉赫那拉氏在咸豐朝的後宮中變得出類拔萃,唯一有所不足的,就是從排位上來說,不如咸豐皇后尊貴,而且皇后鈕鈷祿氏同樣姿色出眾,而且性情賢淑,使得慈禧不得不在皇后面前讓三分,還談不上被獨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