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館:巴黎文化界的心臟和神經系統

遊覽巴黎最好的方式是慢慢閒逛,在方石塊鋪成的街道中穿行,瀏覽商家精心佈置的有特色有創意的櫥窗,看看新古典式住房前精緻的鐵藝裝飾和浮雕,還有仿古的街燈、女像柱、小廣場以及供遊人接飲用水的鐵鑄噴泉,處處散發著閒適的氣息。走累了可以在咖啡館裡歇歇,嘗一下法式的點心或羊角包。

泡咖啡館是巴黎人生活的一部分,很多人在那裡無所事事地曬太陽、聊天、上網,或者大眼瞪小眼看街上的行人。只有很少的人在這裡埋頭寫東西、交換哲學思想、在餐桌布上畫畫作曲,或者爭風吃醋動手打架。凡是曾經有過這些記錄的咖啡館、酒吧、餐館現在都成了遊覽勝地。

從法國外省和歐洲各地跑到巴黎來撞運氣的自由作家、藝術家、哲學家的經濟狀況普遍不算好,低房租區是他們的首選。巴黎一南一北的蒙巴納斯和蒙馬特,漸漸隨著他們的聲名鵲起而變成一種傳奇。在寒冷的冬天,他們會到咖啡館邊取暖邊寫作;在明媚的季節,他們邊享受免費的陽光邊和同伴高談闊論、角逐智力。咖啡館現在把這些往事變成值得炫耀的財富做成招貼或金屬的牌匾掛在牆上。

跟丁香園咖啡館(La Closerie Des Lilas)有關的逸事包括:波德萊爾在這裡構思,海明威在這裡寫作《太陽照常升起》,列寧在這裡下棋。根據店裡的黃牌標示,畫家畢加索、詩人阿波利奈爾、攝影家曼·雷(Man Ray)、哲學家薩特、作家貝克特都曾是這裡的常客。咖啡館外有一尊雕塑家呂德(François Lude)創作的奈伊元帥(Marshal Ney)拔劍怒吼的銅像。他被拿破崙看成有勇無謀的元帥,但也最忠實耿介,在第一帝國結束後被複闢王朝殺害。

距査德金紀念館不遠的圓亭咖啡館(La cou-ple)是家很豪華的俱樂部。據說巴黎的電子音樂和薩爾薩舞就是從這裡興起的。從店內牆上的照片可以看到眾多名流曾在這裡享受:女作家波伏娃、海明威、畢加索、科克託(別冊之“科克託”)、雕塑家賈科梅蒂女歌手比雅芙(別冊之“艾迪特·比雅芙”)等等。傳說賈科梅蒂、雖然順手在餐桌布上亂畫,卻不忘記順手帶走,讓等在一邊的侍者頗為失望。這裡以懷舊打動顧客,內部還保留著20世紀20年代的裝飾風格。

巴黎最古老的普庫普咖啡館(Le Procope)曾是伏爾泰、狄德羅、達朗貝爾和那批哲學家聚會侃大山的地方。浩繁的《百科全書》的撰寫,磨去了狄德羅大半生的精力和心血,也考驗了他那幫哥們兒的毅力、耐心、勇氣和對他的友情(別冊之“狄德羅”)。此外這裡的來客還有:莫里哀(別冊之“莫里哀”)、美國總統富蘭克林、法國大革命領袖丹東(街角有他的雕像)和羅伯斯庇爾等。

晚上去到位於聖日耳曼教堂旁邊的“雙偶”咖啡館,迎門矗立的兩樽中國人物塑像把我震撼住,其實,所謂的“雙偶”指的是雕刻在牆上兩個穿著清朝服裝的華人雕像,這裡最早並不是咖啡館,而是兩個中國人開的絲綢店,是他們把絲綢帶到巴黎,所以他們成了這座建築的象徵和標誌。現在,他們無疑成為了咖啡館的一種謀略,以神秘東方文化來做旗幟,招文學的蜂引藝術的蝶。“雙偶”咖啡館也真的沒有辜負那兩個清人塑像,儼然成為優雅生活的象徵,剛剛坐下不久,就看到有客人拿著放大鏡埋頭修飾照片。坐在咖啡館裡浸泡式工作,已然成為在巴黎生活的一種習俗,但不做作,沒有刻意擺出小資的架勢。

蒙巴納斯還有一些著名的高檔咖啡館,燈火通明中已經沒有了自由文人無拘無束的氛圍,顯得過於華麗過於正式。不過這些曾被稱為“巴黎文化界的心臟和神經系統”的地方還是很值得一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