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有人說《大明王朝1566》可能是大陸最好的電視劇之一,或者沒有“之一”二字?

伊恩VV


聊到《大明王朝1566》,就不得不聊聊,這部劇的編劇劉和平,他自認為是最後一代漢人。


以往的歷史劇,往往側重於成王敗寇,忠奸善惡的鬥爭。

但是這部劇,卻有意避開這些看似熱鬧的故事,而是將筆端切入一個王朝深處,以一件歷史中並不存在的“改稻為桑”事件,嘗試剖析中國幾千年來王朝體制的運作過程。


隱藏在忠臣良將、亂臣賊子故事背後的殘酷政治邏輯,被狠狠撕開一道口子,人們不禁驚呼,原來天下大事,並不是正義戰勝邪惡,而是帝王心術與黨同伐異。

這種寫法,驚世駭俗。


觀者們在震驚之餘,又不得不感慨,電視裡演繹的歷史又是如此的真實,以至於學者們認為,大明王朝1566呈現的內容,已經達到了明史研究前沿水平。


演員們的精湛演技,更是將這部作品,推向了影視劇的巔峰。


這部劇叫做大明王朝1566 嘉靖與海瑞。


嘉靖與海瑞,一個代表著陰冷殘忍的皇權,一個代表著陽剛無私的士心,整部劇,實際是這兩種力量的對抗。

由陳寶國演繹的嘉靖帝,精明冷酷,又孤獨可憐,他以帝王心術,操弄閣臣,通過司禮監遙控朝局,自己則醉心於道家的長生術。我第一眼見到,身披道袍,行走在煙霧繚繞宮廷中的嘉靖帝,禁不住打了個寒顫,這個陰冷強勢的帝王,被演繹得淋漓精緻。

再說這部劇的另一位主角,海瑞,由黃志忠演繹。海瑞一出場,便展現出了強大的道德感召力。一個小小的七品知縣,在大鱷環繞的浙江官場,毫無疑問只是一顆棋子,裕王派系投向嚴嵩黨羽的石子而已。然而,這顆小棋子,憑藉著一顆赤子之心,與浙江的貪腐鬥爭,與私心自用的裕王派系鬥爭,數次身陷絕境,卻毅然不倒。海瑞,海剛峰,真英雄也!


《大明王朝1566》是一部充滿誠意的作品,無論劇作水平,演員水平,道具考究,都是精益求精,再次強烈向大家推薦!


兇猛青史


堪稱奢華的全明星老戲骨演出陣容、精心打磨的優秀劇本、業內最頂尖的主創團隊,這樣華麗的形容用在電視劇《大明王朝1566》絲毫不為過。然而這部優秀電視劇卻經歷了種種是非,期間被下架雪藏十年之久,最終與觀眾見面贏得一片喝彩。

張黎導演、劉和平編劇,陳寶國、黃志忠、倪大紅、王慶祥、郭東文、趙立新、閆妮等人主演,在中國電視劇史上能與此陣容相比的劇集恐怕沒有幾部。

這部電視劇作品曾榮獲中國電視劇飛天獎優秀長篇電視劇獎、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美術獎等中國電視劇最高獎,被觀眾稱為“說透了幾千年封建社會權力鬥爭”、“國產歷史題材電視劇的巔峰之作”。

“禁播”疑雲:十年“雪藏”,全賴芒果臺的獨播合同

關於所謂的“禁播”,其實都是捕風捉影的民間傳聞。

2007年1月8日,電視劇《大明王朝1566》在湖南衛視首播,因為《大明王朝1566》被那年仍屬一家獨大的湖南衛視買斷了版權,這意味著,這部盛裝上映的電視劇只能在湖南衛視一家電視臺播出。

電視劇播了一段時間後,湖南衛視忽然發現這部被業內盛讚的作品觀眾卻不太買賬,收視率還不如從韓國引進的二流青春偶像片。

為此湖南衛視經過權衡,決定停掉這部片子,由韓國引進的愛情偶像劇《達子的春天》接檔,收視率果然又回來了,只是這麼一部優秀的國產電視劇作品卻遺憾的與觀眾失之交臂。

由於湖南衛視與本片出品公司簽訂了長達十年的獨播合同,因此直到獨播合同到期的2017年,《大明王朝1566》與在線播放平臺優酷網簽約,才得以在優酷平臺播放。

十年後的2017年,觀眾群體更加多元、更有品味,早已不是2007年一窩蜂追偶像劇的水準了,再加上優秀網絡劇帶來的便利性和分眾效應,使得《大明王朝1566》在優酷網一經播出,引發井噴式的口碑效應。

很多觀眾不禁讚歎,原來中國的影視人早在十年前就拍出了這麼優秀、這麼有內涵的電視劇作品。

劇情內涵:朝野政治鬥爭背後的名聲之爭

電視劇《大明王朝1566》有一個副標題,叫做《嘉慶與海瑞》,這直接點名了本片的主旨和內涵。

《大明王朝1566》講述了明朝嘉靖皇帝在位最後五年的故事:嘉靖年間,皇帝朱厚熜已經練道修玄了二十年,朝政被奸臣嚴嵩及其黨羽嚴密把持,世間貪墨橫行,民不聊生,實際上,這個王朝的軍政、經濟大權,始終還把握在嘉慶皇帝手中。

打破這個歷史“均衡”的,是以清官海瑞為代表的忠臣良將們,他們眼見著百姓生活困苦,奸臣權傾朝野,因此誓為百姓討回公道,匡扶朝廷的種種亂象。

本片並沒有侷限於老謀深算、囂張跋扈的奸臣嚴嵩與正義凜然、一臉正氣的清官海瑞之間進行的一場正義與邪惡的殊死搏鬥,跳出了慣常的官場戲、宮鬥戲的範疇,在不漏聲色中把根子挖得更深,給觀眾帶來意外的驚喜。

倒掉了嚴嵩和他的朋黨背後卻浮現出王朝危亡的罪魁禍首,那個看起來始終無為而治、痴迷於得道成仙,卻始終獨掌大權、暗中翻雲覆雨的嘉靖皇帝本人……

劇中成功塑造了正義凜然、公正無私的海瑞,他勇敢揭露封建社會的官場潛規則,試圖打破荒唐與黑暗的舊有制度,直指封建制度的弊端與不足,卻毫無懸念的倒在了時代侷限性的最前沿。

陳寶國飾演的嘉靖皇帝看起來一直是仙風道骨,不食人間煙火,然而卻是一個獨掌權謀、把持朝政的幕後主腦。直到嚴嵩一黨的倒臺,高高在上的皇帝才真正付出水面。

從這部劇的字裡行間中,觀眾能深切的感受到嚴嵩之所以如此狂妄而不自知,背後是皇權的縱容甚至默認,嚴嵩的所作所為雖然罄竹難書,然而這一切的因果,卻與明哲保身、追求名聲的嘉靖皇帝總保持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由此可見,本片站在了歷史的高度,重新審視了一個封建王朝的興衰,從現實的高度,總結了統治階級內部矛盾的根源,是一部風格犀利、分析透徹的歷史片佳作。


迷影生活


《大明王朝1566》目前豆瓣評分9.7分,位列國產電視劇的首位,另外一部《走向共和》同樣評分9.7分,已經下降到第二名了。

只是這部劇首播的時候收視率較慘,後來又遭遇了十年冷藏,直到近兩年才再次搬上了網絡,也引起了一股追劇熱。

一直想深度解讀該局,但不同於《雍正王朝》,該部神劇更加燒腦,沒有把握,不敢輕易下筆。

其實兩部劇都是劉和平的編劇,所有也存在很多相似的地方,單從第一集來看:

兩部劇均是圍繞一個話題展開,那就是國庫沒錢!

《雍正王朝》因為沒錢,康熙帝要選一個能讓國庫充實的皇帝出來,從而引發一輪又一輪的奪嫡鬥爭。而雍正帝即位後,又圍繞沒錢,實行了一系列的新政,這之間又存在各種各樣的矛盾和爭鬥,一直到最後,這個問題也只是緩解,並沒有解決。

同樣的,《大明王朝1566》也是因為國庫入不敷出,眾臣和嘉靖帝圍繞這個問題展開了一系列的鬥爭。大家以為倒了嚴嵩就大功告成,豈不知即使他倒了,官員仍然貪汙腐敗,皇帝仍然揮霍無度。即使最後象徵為民做主的海瑞見到了嘉靖帝,也被一句“無君無父”的話而面露愧色,問題依然沒有解決。

劇中一開始就是周雲逸被廷杖而死,原因就在於他認為入冬以來不下雪的原因就是:

“宮內開支無度,閣衙上下貪墨,國庫空虛,民不聊生,這是上天示警!”

而在《雍正王朝》中也有這麼一個人,也是借天氣來說事,那就是孫嘉誠:

“京師久旱乃是朝中有奸臣!”

自古文人喜歡拿天氣說事,總是希望能借天象達到自己的目的,這兩個人都沒有錯,但是下場都不好,一個被廷杖至死,一個被年羹堯殺害。

在皇權社會,最忌諱的就是拿一些異象來抨擊皇上,嘉靖帝讓周雲逸查一下三代以來盛世無雪的例證來證明,天不下雪跟人事無關,並且行刑前問他是誰指使的,可惜這個周雲逸寧死也說:

“我是大明朝觀天象的官員,傳天意於天子,除了上天,沒有誰能教我。”

同樣《雍正王朝》中雍正帝問孫嘉誠,彈劾年羹堯到底是誰指使的?

孫嘉誠也是乾淨利落:

“是上天!”

那麼他們兩個的死除了惋惜以外,也就沒有什麼懸念了……

比如給皇上報喜,《大明王朝1566》中馮保見到天降大雪,讓其他人禁聲,自己跑去彙報嘉靖帝。在《雍正王朝》中也有一次報喜,當時的老十三胤祥和張廷玉卻是命令張五哥帶人滿紫禁城大喊“西北大捷咯”!

同樣是報喜,方式不同,達到的效果完全不同,甚至小命都可能搭進去。

但這個馮保無疑是幸運的,因為他有一個好乾爹呂芳,呂芳開篇就有一至理名言,那就是什麼叫三思:

“‘三思’就是‘思危、思退、思變’!知道了危險就能躲開危險,這就叫‘思危’;躲到人家都不再注意你的地方這就叫‘思退’;退了下來就有機會,再慢慢看,慢慢想,自己以前哪兒錯了,往後該怎麼做,這就叫‘思變’!”

同時把他派去裕王府燒冷灶,並指望他以後能救乾爹,這劇情何其相似?

《雍正王朝》中,隆科多也有一個好六叔,也是告訴他一句至理名言:

“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星夜趕科場;少年不知愁滋味,老來方知行路難。”

於是隆科多去燒了老四胤禛的冷灶,如果後來他不犯渾跟老八胤禩搞什麼八王議政逼宮的話,他可以跟馮寶一樣,笑到最後!

周雲逸死了,嘉靖帝該出來表態了,什麼叫權謀,這就是榜樣:

“萬方有罪,罪在朕躬……”

隨後嘉靖帝開始在宮內齋戒祈雪,第七天雪下來了……

至此,整部大劇正式拉開序幕,嘉靖帝的權謀之術確實牛,一方面他利用嚴黨一派給他搜刮錢財,另一方面又啟用清流一派用於制衡嚴派,同時他又有司禮監及其掌握的特務機構用來監視群臣,他就利用各方的矛盾,維繫這其中的平衡。他們鬥得越兇,對於皇權來講,就越穩固,幾千年以來,一直遵循這個道理。

尤其是嘉靖帝的敲鐘執法,大臣們就要猜測他敲還是不敲,具體政令都由大臣說出,他不會說任何一句話,只會敲或者不敲。一旦政令出錯,那就是底下臣子妄度天意,理解錯了天子的意思,如果對了,那麼就是皇上英明。

總之皇帝永遠不會犯錯,犯錯的只能是大臣,當然,天不下雪這種事情,不屬於這一類。

劇情最後,嘉靖帝審問海瑞:

“古人稱長江為江,黃河為河,長江水清,黃河水濁,長江在流,黃河也在流。古諺雲“聖人出,黃河清”,可黃河什麼時候清過?長江之水灌溉了兩岸數省之田地,黃河之水也灌溉了數省兩岸之田地。只能不因水清而偏用,也只能不能因水濁而偏廢,自古皆然。”

是啊,這個世界上誰是清官,誰是貪官?誰能說得清?

尤其是嘉靖帝那句:

“雲在青天水在瓶。”

這句話理解起來太難了,你可以理解成讓人們保持初心,不管是雲還是水,總是那麼純潔,而他們都是水的不同狀態而已;也可以理解成,雲就是雲,水就是水,雲自然高高在上,水卻是可以裝進瓶子裡;在劇中就可以理解成,無論忠奸,本質是一樣的,一個離不開天,一個可以裝進瓶,暗指皇權才是最終制衡的器具。

這部劇也給我們一個不同視角思考問題,那就是如果我們仍然寄希望於某一個特定的人,寄希望於這個人聖明,把本屬於自己的希望交給他人。那麼證明這部劇,算是白看了,而中國人,這個觀念,千百年來,一直沒有扭轉。

換種視角看世界,你會發現不一樣的樂趣,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566》系列,即將開始,不同於談《雍正王朝》系列文章,該系列將更注重劇情的分析上面,朋友們,敬請期待吧!


楊角風發作


另類君斗膽開講^_^

《大明王朝1566》作為神劇,一直是國產劇在豆瓣口碑的顏面。

除去口碑這個硬實力外,我想從兩個方面闡述《大明王朝1566》的神走位!

一、存在感和影響力。

通常《大明王朝1566》都會和《走向共和》被人共同提及,兩部劇的編劇都是劉和平,這是其一,而且這兩部劇豆瓣評分都是9.7。

另類君說大家都不知道的第三點:這兩部劇都是中紀委內部教育視頻節目。

該劇由中央紀委監察部電教中心、北京天風海煦影視文化傳媒公司聯合攝製。談及為何參與聯合攝製,中紀委監察部電教中心主任王萍說,除了查處官員的腐敗大案要案外,廉政文化建設也是中紀委的一項重要職能。《大明王朝》的題材正好與這一職能吻合,所以中紀委就參與攝製並提供許多幫助。

遺憾的是,《大明王朝1566》播出不久即被雪藏,而《走向共和》更是被禁播,令人不勝唏噓。

二、演員實力。

海瑞的演員黃志忠算是男一號,他在劇中有非常出彩的演出,該劇殺青後,黃志忠還參與演出了《亮劍2》,但他在該劇中飾演的李雲龍卻飽受詬病,畢竟,李幼斌的演技無可超越,而黃志忠一味因襲李幼斌的戲路,邯鄲學不了。

但,熟悉《大明王朝1566》的觀眾都知道,劇中主要人物,隨便拉出來一個,都能和李幼斌飾演的李雲龍比劃比劃。

這裡舉兩個栗子:

先說反一號嚴世藩

他是內閣首輔嚴嵩的兒子,自己也是內閣成員,他的囂張一出場就氣焰滔天不可一世,大家看他這個造型,是不是和《人民的名義》中的高玉良書記一個樣啊,對比高育良的深沉內斂,《大明王朝1566》中,張志堅老師是真的演技炸裂了!

再說劇終男神胡宗憲。

充滿磁性的男中音,老成謀國的人設,兼濟天下的胸懷,提拔任用戚繼光的識人者明,這些光環集聚於一身,也只有王慶祥老師能夠完美演繹。

試舉兩個最精彩的橋段

①、抗倭台州大捷戰場。

胡宗憲居高臨下,身邊眾副將相伴左右。

一群倭寇眼見大勢已去,拿著槍銃攢射胡部堂,部屬勸胡部堂暫時躲避,胡宗憲不為所動,任憑矢石搭載自己的甲冑上,凜然不懼。暴雨如注,在暴雨中,胡宗憲滿臉雨水,面對倭寇最後的瘋狂,巍然屹立的形象,尋常演員絕不可能演繹其萬一。

以當時的場面,不難想象,胡宗祥為了維持東南抗倭大局,為了籌集糧餉,啟用戚繼光俞大猷這樣的良將,不得不與嚴嵩嚴世藩虛與委蛇(後來還是和嚴世藩鬧掰了),他矛盾的心情在這一幕場景中刻畫的淋漓盡致!


另類文史


《大明王朝1566》,最好的電視劇,評分高,估計是看的人少。

比較起來,前半部,好於後半部。

前半部,著力於多方的鬥智。謀劃,看起來,算無遺策,而每每底牌翻開,結果出人意料。

而後半部,主角變成海瑞,就只有死扛的份了。

不滿意的地方:

1、 嘉靖,演的用力過度,尤其是,最後與海瑞的面對面,不可能。嘉靖,應該是,陰。

2、 嚴世蕃,演的太蠢。

3、 呂方,前後,判若兩人。

4、 李時珍,打醬油似的角色,看起來太奇怪,不如沒有。

5、 李妃,每至關鍵時刻,總是一錘定音。這是將來萬曆朝的李太后,與張居正、馮保,構成鐵三角,助張居正全面改革執政,僅此推定李妃的政治能力,太簡單了。

6、 海瑞,展示清官海瑞的一面,而對於海瑞執政手段的另一面,沒有表現。當然,可以理解。

7、 劇中人物的對話,引用了不少前人詩、話。這部分有點難,既要貼合劇情,更顯睿智,畢竟是大明頂尖人物的對話,最後還要讓觀眾理解,就算了吧。

最後,做為安徽人,劇中多次出現安徽。當時應該是南直隸,至大清朝,安徽才從江南省分出,取安慶、徽州各一字成省。


合肥2371143


說《大明王朝1566》是國產劇的巔峰,沒有之一,不在於它豪華的陣容,老戲骨陳寶國,倪大紅,王慶祥,黃志忠,趙立新等精彩的表演只是成為了它優秀的保證。因為我們也看到過不少豪華陣容撲街的例子。


而真正讓人讚不絕口,回味無窮的是它人物,事件設置的複雜性,它是一張網而不是交織的幾根線。政治中的這張網,詭雲叵測,各方的利益,敵對關係會在事情的發展中不斷轉換,人性的複雜也就此凸顯。劇中每個事件發生,人物做出的反應和應對,不是最直接的反應而是劇中人物對各個勢力方權衡之後所做的決定。所以這就是這部劇讓人驚歎的地方。充分體現了浸淫官場裡的油滑和老道。很多地方看一遍,觀眾都是不能理解的,需要反覆看思考,所以《大明王朝1566》其實是一部燒腦劇

下面我們就開挑幾個小點簡單聊一下。不過在聊之前要說明的是,這部劇是一部架空劇,我們單純從劇集的角度理解,不要太過糾結於歷史真實是怎樣的。


善變而複雜的人物關係

看過該劇的人,腦海裡有個大致的人物派系圖譜:高拱徐階張居正一派,嚴嵩嚴黨一派,司禮監太監一派,然後就是皇帝了。

但實際上

  1. 高徐張在對立嚴黨上,他們是同樣的立場。他們內部依然有矛盾,看到結局大家都知道,高拱鬥徐階,出任首輔,張居正鬥高拱,最後成為首輔,更有一種黃雀在後的感覺。

  2. 嚴嵩父子,雖然父子一體,但嚴世藩卻揹著嚴嵩幹了很多事,所以這也給嚴黨倒臺埋下了隱患。
  3. 陳洪內心有異,他跪在嘉靖面前被敲打審問也是很經典的一幕。
  4. 嘉靖自成一派,但前提是其他不管是嚴黨,清流還是司禮監都要在他的掌控之中,即便像嚴黨,貪汙腐敗,草菅人命,嘉靖都可以用他們,賞他們,但是,一旦超出了嘉靖的掌控,就會殺了他們。所以嚴嵩呂方的話裡說過:我大明朝只有一個人能呼風喚雨,那就是皇上。在我大明朝只有一顆太陽,能照著兩京一十三省,那便是皇上。所以從這裡也可以看出,嚴嵩呂芳能在他們的位置上屹立那麼多年的原因了,雖然他們各自都有自己的小算盤,但是他們知道一切都是掌握在皇帝手中,他們大方向都是為皇帝服務。

周雲逸之死拉開這場權力角力的大幕

劇集開篇就是周雲逸上奏國庫虧空,在雪地裡被活活打死。加上剪輯手法,當時看的我觸目驚心,不寒而慄,這也是優質劇集另一個方面的體現。

徐階高拱張居正毅然決定在正月十五的御前會議上對嚴黨發難,嚴世藩說高拱:算來算去都算到皇帝頭上。這是對高拱們的有力回擊,也是嚴黨手裡的利器或者說是有力的保護:什麼事都跟皇帝扯上關係,因為什麼事情,皇帝是不會錯的,就算錯了誰敢說錯?

當然後來出來了個海瑞,這得另說了。

在御前會議上,嚴世藩已經把對方逼退了,而且說到這裡的時候,嘉靖都從簾子裡走出來了,這麼重視,為何嚴嵩沒有在繼續澆油點火呢?嚴嵩父子單獨見嘉靖的時候,仍說內閣裡沒有周雲逸的後臺?

細說起來,那就是高拱張居正背後是徐階,徐階背後是裕王。嚴嵩不會去動徐階和裕王。對於徐階,他是清流的領袖,是嘉靖專門留著掣肘嚴嵩的,這個他自己明白,所以嘉靖不會讓他一下就把徐階打成什麼樣。其次是裕王。裕王是嘉靖唯一的兒子,後來還給嘉靖生了唯一的孫子。另一方面,打了徐階,間接就是打了裕王的力量。這裡又得多說一句,雖然裕王和徐高張在倒嚴上是一個陣營,但他們又不是真正的一派。所以有很多人評價說嚴嵩活成精了。

再就是司禮監的這些人,呂芳,陳洪,馮寶。馮寶打死了周雲逸,而呂芳在內閣會議上又明顯是幫著嚴嵩的。

楊金水說過:我頭上只有一片雲,這片雲在宮裡。這是太監們的特殊性決定的,老死在宮裡才是他們最好的歸宿。而在宮裡經歷改朝換代倖存的就更少。楊金水的雲是呂芳,呂芳的雲就是皇帝。所以他們的一切都是順著皇帝的意思走,像呂芳,他就從來不隱瞞皇帝。

這就是周雲逸事件做的簡單的分析,寫太細不知道要寫什麼時候去。

還有呂芳對馮寶說過:如果真有裕王入住大內那一天,乾爹這條老命還得靠你。還有馮寶被陳洪打的時候,嘉靖在後面說過,陳洪以後還有被馮寶打的時候,(大致意思是這樣的,這點我記不起來了)這都是他們看人的眼力的體現。而且馮寶這人整個的成長以及城府變得極深的過程,也是很有看頭的。


這部劇值得反覆看,仔細梳理,才能看懂官場政治的角力。

是我心中第一國產神劇,不可逾越的高峰。至少在今天看依然還是。


影視剪輯醬


日慕鄉關一直認為張黎的另一部作品《走向共和》才是中國大陸電視劇的神作,當然,

《大明王朝1566》也是非常好的一部電視劇。今天就說說他好在哪?

中國歷史中“明史”是一段特殊的存在,不僅僅因為他距離現代社會比較近,還因為他是漢人建立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是中原文化為核心的社會制度集大成的一朝,有很強的借鑑意義和研究價值。

電視劇從雪中開始,漫天飛舞大雪營造出天地蕭殺萬物入冬的不祥之兆,而此時的深宮之中,以嚴嵩嚴世藩為首的腐敗分子和以徐階高拱張居正為代表的改革派正斗的不亦樂乎。

而醉心修道的嘉靖皇帝端坐一方,坐看群臣內鬥。

如果不知道電視劇名字中有嘉靖與海瑞(電視劇原名叫做大明王朝1566嘉靖與海瑞),會以為這不過是一部反映宮廷權力鬥爭的正劇,按照歷史發展,徐階等人最終鬥倒了嚴嵩,取得了階段性勝利,為後續得隆慶改革奠定基礎。

如果電視劇這麼拍就很普通了。

張黎的野心不止於此。

江南製造案看似是嚴嵩與徐階兩派的矛盾焦點,實則是引出一則爭議:大臣或者是國家究竟應該維護百姓的利益還是皇帝的利益!

嘉靖皇帝是個聰明人,甚至有可能是明朝僅次於太祖成祖最聰明的皇帝,正因為他聰明,所以他更自私,引用著名學者錢理群的說法,那就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在他的設想中,個人長生是放在第一位的,為此他可以堂而皇之的犧牲百姓的利益,不上朝,不見兒子。那些束縛皇帝的成法,譬如祖宗的江山社稷,子嗣的萬年延長他毫不在乎。

嘉靖當然不是昏君,他的聰明之處在於,他十分精巧的控制住自私的程度,既滿足了個人私慾,又能有效的把控局勢。電視劇中說他是大明朝最大的會計,十分精確。

嘉靖最為恰當了體現了封建社會君王的普遍心態,也是其中最為出色的利己主義者,而明朝的黨爭更有代表性,嚴嵩和徐階,不能簡單的用忠奸來區別,嚴嵩父子通過揣摩聖意無條件滿足嘉靖需求來達成自己的政治野心,時時事事把皇帝放在第一位,徐階等人則以讀書人自居,堅信百姓利益為重,在皇帝與百姓利益衝突的時候主張百姓為先。

雙方的分歧在於皇帝百姓利益的優先級。

就在此時,海瑞出場了。

海瑞的形象無疑被電視劇大大拔高了,在張黎的設定中,海瑞一改刻板的書呆子形象,變成了一個做事認真,謀略出眾卻意志堅定品質高潔的好官員。

他的使命只有一個:為天下百姓謀福利。

海瑞的出現真正確立電視劇的平衡,一頭是個人利益為重的皇帝,一頭是以天下百姓為先的海瑞,如果把電視劇看做是一個蹺蹺板,海瑞和嘉靖分居兩頭,群臣、太監、商人等人就在中間不停的流轉。

以海瑞的身份地位,他與嘉靖的博弈是不對等,也絕無勝算,所以電視劇巧妙的把這一系列矛盾隱藏在“江南製造案”中,通過這個案子不斷改變雙方的力量對比。

打垮海瑞很容易,但海瑞垮了,江南的案子就永遠也解決不了,江南的案子解決不了,胡宗憲就沒有軍餉,胡宗憲沒有軍餉就無法打贏倭寇,無法打贏倭寇就無法出口蠶絲,而無法出口蠶絲嘉靖就沒有錢繼續修仙問道。

一連串的因果關係給了海瑞與皇帝博弈的空間,他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製造新問題,最終把矛盾聚焦到皇帝與百姓的利益對立中來。

而皇帝利益與百姓利益的對立是王朝更替的根源所在。

電視劇到這裡,早已超越了大明朝的界限,所展現出來的問題也不再是一時一事,而是千百年來王朝興衰的週期律。

“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也只有海瑞,把這句話當成真的。因為只有他,把做官看成是為百姓謀福利,實實在在的踐行聖人之言。

他最大的特點不是剛直,嚴苛,而是他的真實。而夾在在那個年代中的各色人物,卻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忘記了讀書的初心,比如說一心報國卻陷入師徒恩義的胡宗憲,篤信理學卻又沉迷權術的趙貞吉,進退兩難的太監呂方,老謀深算的嚴嵩,霸道無腦的嚴世藩,綿裡藏針的徐階,一驚一乍的高拱,儒雅睿智的張居正。。。。

他們用獨特的個性演義了兩千年封建社會百官群臣的眾生相,共同構成了這幕大劇。

不能不說,張黎和編劇劉和平的野心太大,他們想創造的不是一部年代戲,而是一首貫穿整個民族歷史的史詩。

而演員精確的表演也為電視劇加分不少,陳寶國依舊用他熟悉的傲慢來掩飾嘉靖的精明,倪大紅遲緩的動作下隱藏著一顆悸動的心,黃志忠亢奮的語調把海瑞的為民請命刻畫的入木三分。最為出彩的是小閣老高育良書記,把一個霸道的嚴世藩塑造的十分精彩。

但我個人依舊認為這部電視劇不完美,她最大的優點恰恰是最大的缺點所在,那就是用代理人的方式來展現社會分裂,猶如衝關打怪的遊戲一般,通過前期無數的鋪墊,最終“王見王”,而嘉靖也在海瑞的感召下反思自己,最終通過對兒子的期許來實現救贖。

這種昇華對於傳播正能量是很有必要的,卻陷入了一種佛教式的頓悟禪機,把人性的複雜一股腦忽略了,彷彿幾十集的情節安排,無數的人頭落地就是為了喚醒一個癮君子,並最終賦予他拯救地球的責任。

比起《走向共和》中大談制度革命,這種押寶式的救贖太不真實。

當然,我們幾千年的中華文明從來都是把希望寄託在明君聖主身上,習慣了!



日慕鄉關


毫無疑問,《大明王朝1566》是內地電視劇的巔峰之作,不僅是因為它長期佔據豆瓣排名第一位,也不單是因為它有過被禁的經歷,我認為他真正長盛不衰的原因在於內涵豐富、寫實實在,每讀一遍總是能讀出不一樣的感受,每看此劇都感受到不同角度的難。

家國關係是《大明》的一個核心點,家有大家小家,小家即普天之下芸芸眾生各自的家庭,而大家,在皇權社會的背景下,即中央政權。皇權社會服膺於父權社會,因此在“家”這個共同體裡,父是掌握最高權威的那一極。在故事中加重宦官的戲份,正是為了達成這種“三者並存”的狀態,但三者並非互相制衡,而是以君父為主導,三者互動。《大明王朝1566》的宦官不像傳統歷史劇敘事般被妖魔化,他們未必個個都忠厚老實,但也絕非十惡不赦,他們的善是人性的善,他們的惡也是人性之惡,劉和平沒有去刻意寫極端的非人之惡,也更沒有將這些惡強加於宦官頭上。呂芳、楊金水、黃錦都體現了人性之善,他們本質上是皇帝的奴僕,但他們沒有泯滅做人的本性。

而媳婦是這種權力結構中最受氣的一方,卻也是緩和家庭矛盾必不可少的一方。徐階說:“大明朝兩京一十三省,百兆生民,就像這一家的子女,皇上就是這一家的父祖。臣等便是中間的媳婦,凡事但按著媳婦的職分去做,能忍則忍,該瞞則瞞,盡力顧著兩頭。實在顧不了,便只好屈了子孫也不能屈了公婆。除此以外,別無他法。”可媳婦再能幹,也只是裱糊匠,無法打破這一權力結構,家庭有難,媳婦可以縫補,難以挽回。

一場大雪而起,一場大雪而終。大明王朝的問題看似有所好轉,卻如同一個輪迴。而歷史也告訴我們,隆萬改革只是沒有挽救大明王朝,只過了不到20年就半途而廢。《大明王朝》裡有很深的對天的敬畏,天不只是王侯將相們的信仰,也成為命運的象徵。命運弄人,穹頂之下,更顯個人渺小。《大明王朝1566》是一部嚴肅的作品,卻也能流露出濃郁的人情味,這種人情味超越政治立場、善惡忠奸、階級隔閡,滲入到幾乎每一個人物的骨髓。海瑞、嘉靖、嚴嵩、楊金水、沈一石、芸娘,他們首先是人,然後才是直臣、君主、士大夫、宦官、商人、歌女。司禮監值房裡,呂芳對馮保說的“為官三思”;浙江總督署簽押房,胡宗憲對譚綸的點撥;點點月光下,王用汲和海瑞的惺惺相惜;出皇城後,楊金水在水中的揮臂吶喊;還有嚴嵩倒臺後在六必居的感慨、嘉靖雪夜裡的若有所思......大明朝的日光之下,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活法,交織在一起,就是天下。





週週說古今


《大明王朝1566》這部電視劇可以說是一批大叔全爆發的演技,特別是陳寶國演的皇帝,每個動作、眼神,都把皇帝這個形象刻畫的入木三分。這部劇的演員都帶著純藝術的的心態來演繹這部作品。

大明王朝,除了演員高超的演技,還有裡面一句句經典的臺詞最是讓我難忘。因為這些讓人拍案叫絕的臺詞成為了這部劇的點睛之筆,讓這部劇更加的藝術化現實化,讓其成了排行第一的電視劇。

  1. 做人做官,都要懂得“三思”,思危、思退、思變。知道危險就要避開危險,這叫思危;躲到別人不注意你的地方,叫思退;退了才有機會再來,慢慢看、慢慢想,哪出錯了,以後怎麼改,這叫思變。(呂芳)

  2. 文官的衣服繡的是禽,武官衣服繡的獸。穿上這身衣服,咱們哪個不是衣冠禽獸?(鄭泌昌)
  3. 你這點道行,都降服不,朕也不要做這個天子了。(嘉靖)
  4. 呂公公,奸臣都一個個跳出來了,高拱一個,還有張居正(嚴世蕃)
  5. 小閣老,奸字怎麼寫知道嗎?一個女一個幹,就在昨天,你都取了第九個姨太太了。(高拱)
  6. 讀書就是為了明理,明瞭理才有主張,明白該怎麼做。但理一直在變化,不能死守。
  7. 做事情,不問能不能做成,要問該不該做。
  8.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天下事壞就壞在這裡。(胡宗憲)
  9. 只有架起鍋煮白米,沒有架起鍋子煮道理吧。(高拱)
  10. 什麼封疆大吏,永定河的綠毛龜都他稀罕。(錦衣衛)
  11. 歷來造反的都是種田的人,沒有聽過商人還能鬧翻天。(嚴嵩)
  12. 大明不能沒有東南,東南沒有胡宗憲。倭寇不能不剿,也不能全剿,胡宗憲在東南一天,我就倒不了。(嚴嵩)
  13. 有些事情看起來不到半兩,但放上秤就是千金也扛不住。(楊公公)
  14. 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胡宗憲)
  15. 大明能呼風喚雨的只有一人,就是皇帝,但能遮風擋雨的也只有一人,就是我。(嚴嵩)
  16. 裕王:“誰是大明朝的賢臣?”嘉靖:“沒有真正的賢臣,賢時用之,不賢黜之。”
  17. 我大明朝沒有造反之臣,只有死諫之臣。文官諫死,武將戰死。
  18. 我大明王朝還有利劍嗎?放在你們手裡,再利的劍也要生鏽。
  19. 你的頭昂的好高啊,是不是想看天上的星星?(高拱)
  20. 朝廷不查你,我不查你,但上天會收你。
  21. 不需要你有多大的本事,懂規矩就是最大的本事。
  22. 黃河氾濫,我要治理,這就是朕為何罷嚴嵩父子等人的道理;反之長江一旦氾濫,朕也要治理,這就是朕為何罷黜楊廷和、夏言、沈鏈等人的道理。比方這個海瑞,自以為清流,將君父比作山,但水淹沒了山頭,這便是氾濫。(嘉靖)
  23. 吃蛋莫忘下蛋雞,讓我們一起認識這些雞吧,呸,這些“下蛋的雞”。(嘉靖)

一場人生一場戲,一部電視劇演的是人生百態。官場的爾虞我詐、陰奉陽違,跟我們所處的環境不會相差太多。

看了這些臺詞,確實句句經典,我也學到了很多,其中最喜歡的一句話就是:不要你有多大的本身,懂規矩及時最大的本事。這些臺詞真實高級補品。


大國布衣


從豆瓣上國產劇的排名就能看出來,《大明王朝1566》的確可能是大陸最好的電視劇之一。《大明王朝1566》和《走向共和》評分最高,都是9.7分。不過從評價人數來看,《大明王朝1566》還是比《走向共和》略勝一籌。《大明王朝1566》是2007年的電視劇,評價人數為56917人,而《走向共和》是2003年的,評價人數為35501人。

《大明王朝1566》絕對是中國電視劇史上的一個傳奇。整部劇是湖南衛視2007年的開年大戲,不過由於當時正好和《貞觀長歌》、《臥薪嚐膽》等劇同時播放,該劇反應平平。所以湖南衛視特意還在春節又重播了了一次,不過依然沒有太好的響動。之後,該劇便一直沒有消息。

據編劇和製片人劉和平介紹,湖南衛視是有首播權和5年的持有權的。所以《大明王朝1566》怎樣運作,劉和平是沒有辦法的。

《大明王朝1566》雖然收視率不高,但是播出之後卻在史學家、文化界產生了很大的反響。隨著時間的流逝,在網絡上《大明王朝1566》評價越來越高,也越來越受觀眾的推崇。真正驗證了那句話,是金子總是要發光的。當然,用現代互聯網上的話來說,這就屬於典型的口碑營銷。

為什麼《大明王朝1566》評價如此之高呢?這肯定絕非偶然。從電視劇本身來說,該劇製作非常精良、劇情極為緊湊,人物形象鮮明,具有非常高的思想深度。

當然對於觀眾來說,該劇最大的特點便是尊重了觀眾的智商,第一次把所有的人當做真正的人來寫。《大明王朝1566》中幾乎所有的人都很聰明,都有自己的難處,都在盡力做自己認為該做的事情。真正生活中的人也是如此!!!比如司禮監的太監楊金水、貪官鄭必昌、何茂才,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這便讓人深深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一群聰明絕頂的人在治國,為何把大明朝拖入水深火熱之中了呢?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更多精彩請關注歷史是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