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少年時喜歡劉備,中年時喜歡曹操,而老年時喜歡司馬懿?

為魚痴迷


我聽到的版本是少年喜歡諸葛亮,中年喜歡曹操,老年喜歡司馬懿。

總之這都無傷大雅,劉備和諸葛亮在人物個性上是差異很大的,但是在少年眼中的形象有很多雷同之處。

首先說下少年喜歡諸葛亮/劉備

劉備和諸葛亮都屬於“蜀漢”,少年時期血氣方剛的,大多數人都認為蜀漢是正統,劉備高舉匡扶漢室掃清奸佞的大旗,這在年輕人眼中是多麼正義的化身啊。

再多說下少年喜諸葛的事,諸葛亮是一個什麼樣的形象呢?大家對於諸葛亮的瞭解可能更多是來源於《三國演義》這是一部小說,並不是歷史的記載,有很多神化的元素在裡面,而諸葛亮就是被神話色彩重點渲染的一位,精通五行八卦,甚至能呼風喚雨向天借壽,又是蜀漢名臣,又正義又厲害,自然俘獲了年輕孩子的小心臟啊。

中年喜歡曹操

曹操家境雖然不錯,但是他也算是白手起家,自己聚義了一部分志同道合的戰友,然後四處拼殺,很會用人,很多人對曹操的忠誠都是死心塌地的,許褚,徐晃,曹仁,尤其是許褚,號稱是曹操讓他砍他自己的母親,這許褚都絕無怨言,有家業有頭腦有智謀有兄弟,又當機立斷,這些特質是很多中年人羨慕的,曹操在我們後世眼裡可謂是人生贏家。

當然還有另外一點啊,很多中年男人可能會羨慕曹操,天下美女盡入囊中。

老年喜歡司馬懿

司馬懿是一個懂得審時度勢又韜光養晦的一個人,不止是老年人喜歡,我現在臨近30歲,司馬懿就是我最喜歡的一個人物之一,司馬懿看盡天下形式,在最不可能奪天下的時候隱藏自己,名利啊錢財啊都從沒真正入過他的眼,那些蹦躂的太早或者太過顯眼的都死的挺慘,像呂布、楊修。

只有我們能看盡繁華的時候,才能讀懂司馬懿。


三國閨蜜


哦,這回我簡短一點。像以前寫的那麼長,我怕大家煩我。我妻子就說我的文章說懶婆娘的裹腳布,又臭又長。

話歸正題,少年時崇拜劉備。是因為有理想,看看桃園三結義,白手起家,到最後成為一代帝王。就一些文字,看起來特別簡單,煽動力極強。而且劉備一生以仁義道德自居。雖然這只是表面現象。但不可否認,這對於涉世未深的少年們也是一種殺傷力呀。因為在懵懂無知的少年心裡,義氣,仁義,為朋友兩肋插刀。特別是這個混蛋的那句話。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補。手足斷,安再續?更是煽動力極強。對於青少年來說,傷害極深。由於還是少年,哪來的妻子?所以對於少年來說,只有手足而不知妻子為何物。當我們成人後,這種義氣的思想就會自動的緩緩褪去。因為隨著進入社會,每一個當初的少年都會成長為青年,壯年。他們也會對當初少不更事的思想行為進行自我檢查。並加以糾正。成年後,有了家庭,更加有了社會責任。總之一句話,成年後有了各自對社會的擔當。而這個時候,劉備的那一套就顯得有些過時了。不信你回家對老婆說,妻子如衣服試試。你這是廁所門口跌跤——離死(屎)不遠了。就算不死。河東獅吼的狂風暴雨也會把你澆成落湯雞的。再加上老婆孩子一大家的人,誰還有心情像少年時候那樣,說走就走,你有我有全都有呀?真要那麼做,大家都會說這人是個二桿子。是吧?在事業上,我們更加看好曹操的精髓。因為曹操一輩子總是幹實事,神采飛揚,意氣風發。在用人上也不會像劉備那樣,任人唯親。我們都希望像曹操那樣,虛心求教,唯才是舉,不拘一格的招攬各種人才。為己所用。因為正處於青壯年,我們在身體上正處於黃金時代,精力上也有著可以大把揮霍的豪情。就算是碰到像曹操那樣的赤壁大敗,那又何妨?大不了從頭再來。因為我們都還年輕,精力旺盛。只要我們像曹操那樣雄心不滅,終會有東山再起的一天。等我們老了的時候。該風光的都風光過了,該熱鬧的也都熱鬧過了。老年是成功的標誌。也是個平穩沉澱的年齡。這時候的人,什麼風光都已經成了過眼雲煙。因為對於一個老年人來說,年輕人的風光風采已經跟他無緣了。對一個老年人來說,剩下的只是無比豐富的社會經驗。說白了就是見多識廣,再折騰吧,已經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了。所能做的也只是給孩子看門,逗逗孫子。再者,跟孩子出出主意。老家叫掠後手,或者是給孩子捉尺子。說白了就是孩子們的智囊。而這個時候,三國裡面的司馬懿就成了他們看起齊的榜樣了。因為司馬懿最後成功的摘取了曹操的勞動果實。而這也是老狐狸的來由。呵呵,又是一大篇。又臭又長。趕緊閉口。謝謝。


風雨中的梅雲


你好,我是阿東,我來回答你的問題!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分析一下三個人的出身和性格作風!

劉備少年可謂懷才不遇,身為漢室宗親,不僅沒有得到身份的待遇,而且被遺棄在一個不為認知的地方,靠賣草鞋為生!可謂悲劇!試想一下好多青少年那個不想劉備那樣,想幹一番大事業?可是即使星二代富家子弟有的都默默無聞!更何況大多一般的工薪階層家庭少年,空有豪情壯志!創業更是九死一生!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人的傳統觀念,認為劉備才是漢室的唯一正派接班人,所以少年的你喜歡劉備。

人到中年更多的是壓力,家庭經濟壓力和工作壓力,有個機會不會像劉備一樣瞻前顧後,優柔寡斷。仁義二字不能當飯吃的。所以喜歡得到想得到的,喜歡駕馭自己眼前的所有事情,就想曹操一樣按自己的想法辦事,最多有個遮羞布。想和曹操一樣過得灑脫。這個年齡對事物的對錯觀念也會有新的看法!最後也過得越來越現實!

司馬懿一輩子就是忍了一輩子,受曹操防備,曹操死前告訴曹丕一定要防著司馬懿!該用你對付諸葛亮時候用用,不用時就把你隔一邊!司馬懿隱忍一輩子,畢恭畢敬對曹操父子!最後羽翼豐滿直接除死曹家,建立晉朝。可以說是大智若愚!這才是人到老年時的看法!要成大事者,做事要低調!不斷努力,最終成就自己!可謂老謀深算!符合老人觀點!


小草的生活日記


《三國演義》是我國曆史小說的開山之作。小說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近百年的歷史風雲。全書塑造了一批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其中,劉備、曹操和司馬懿是三個非常典型的人物,作為創業領袖,深受大家的喜愛。

不過有趣的是,人們在自己不同的年齡階段時所喜歡的英雄人物是不同的,這主要因為同一個人不同的年齡段,會有不同的心理感受,也特別喜歡給自己塑造一個心裡的崇拜偶像,所以不同的年齡段喜歡人的不同 。年輕時喜歡劉備仁而有“志”,中年時喜歡曹操勇而有“為”,老年時喜歡司馬懿忍而有“成”。

一、劉備仁而有”志”

劉備出身於早已敗落的遠支皇族之後,家境清寒既沒有曹操那樣顯赫的家庭背景,也沒有司馬懿聲隆的士族背景,一個破落的皇族,為生計賣草鞋度日,但他窮而不墮青雲之志,《三國演義》第一回,劉關張桃園三結義,其誓詞便赫然標出“上報國家,下安黎庶”八個大字,這既是他們的政治目標,也是他們高高舉起的道德旗幟。從此一個賣草鞋的帶著一個買綠豆的和一個殺豬的,開始了他們從一窮二白到三分天下有其一的草根創業歷程。這太符合年輕人創業的夢想了。

1、劉備愛民以仁

劉備第一次擔任官職是做安喜縣尉便“與民秋毫無犯,民皆感化”;後任平原相,被譽為“仁義素著,能救人危急”;受命屯住新野,以安民為務,“軍民皆喜,政治一新”(第三十四回);民眾謳歌“新野牧,劉皇叔,自到此,民豐足”(第三十五回);當曹操率大軍南征荊州,劉備被迫向襄陽撤退,新野、樊城兩縣軍民齊聲大呼曰:“我等雖死,亦願隨使君,即日號泣行”;有人從軍事角度講兵貴神速,應舍掉民眾,迅速撤退到江陵,劉備心知有理卻泣而拒之曰:“舉大事者必以人為本。今人歸我,奈何棄之?”這一仗,劉備軍事上一敗塗地,而道義上贏得了巨大的勝利。這種生死關頭踐行政治諾言的自覺選擇,是在當時各集團領袖中是獨一無二的,“仁德愛民”深入人心,是他區別於其他集團領袖的最大的政治優勢。

中國人的修齊治平的創業追求,是每個年輕人成己達人的創業理想,年輕人初入社會,劉備符合他們的追求,這時大多喜歡劉備。

2、劉備創業有志

劉備一生備受坎坷,大起大落,他曾擁有徐州,卻又很快被呂布所佔去。看重的陳登、徐庶等有識之士,卻被曹操挖走了。到了40歲還無立錐之地,每天疲於奔命,一直被曹操追趕的到處逃亡。劉備客居荊州,和劉表處飲酒中途去上廁所,回來之後淚流滿面,劉表問原因,他說:“我以前身子就沒離開過馬背,大腿上一點贅肉都沒有。現在不怎麼騎馬,腿上竟然長出了肥肉。時間過得好快,我很快就老了,但還一點功業都沒成,因此感到悲哀啊。”“吾常身不離鞍,髀肉皆消。今不復騎,髀裡肉生。日月若馳,老將至矣,而功業不建,是以悲耳。”(《三國志先主傳》裴松之引《九州春秋》注)劉備竟然沒有一天忘記建功立業的初心,看到身上的贅肉都引發了自己創業力求始終的感慨。劉備立志堅韌不拔,在漢末逐鹿天下的群雄中,他屢遭挫敗,有時敗得甚至很慘,但他從不灰心,而是敗而不餒,折而不撓,這種精神使他每每轉危為安,終於在諸葛亮等的輔佐下,抓住歷史機遇,逐步發展壯大,成為三足鼎立的一方。
年輕人喜歡劉備,也在學而致用的目的指導下從劉備的奮鬥精神中找到慰藉和鼓勵。

二、曹操勇而有”為”

曹操出身亂世,雖然出身官宦,但富有雄才大略,他具有政治家的膽略識鑑和積極進取精神。董卓進京, 文武官員, 一籌莫展。一次大臣們聚集在王允家, 盡皆掩面而哭, 獨曹操撫掌 大笑說:“滿朝公卿, 夜哭到明, 明哭到夜, 還能哭死董卓否?”,於是自薦刺殺董卓。這足見其膽識勇氣過人。隨後曹操發起矯詔討卓,他真心推舉實力最強的袁紹作盟主,自己充當配角,輔佐袁紹成其大功。當董卓連戰失利, 潰退長安時, 曹操建議應乘勝追擊, 但群雄各懷異心, 按兵不動, 獨曹操一人出兵, 結果大敗而歸, 險些丟掉了性命。這兩次鬥爭雖然都失敗了, 但曹操的膽識、勇氣和英雄氣概由此可見一斑。曹操與袁紹官渡之戰,自己兵少,後方又充滿危機,但他敢於與袁紹硬碰硬一決死戰,終於以少勝多,奠定了中原基礎。
中年人坎坷半生,事業有成,更想開拓新的藍圖,喜歡曹操勇而有“為”,也是自然的道理。

三、司馬懿忍有”成”

司馬懿可以說三國最後的贏家了,他在曹操時就是文武能臣,曹操對他既用又防,甚至在除掉楊修等人的時候幾乎要除掉司馬懿,特別是臨死還提醒曹丕要注意防備司馬懿。但他善於忍耐,懂得韜光養晦,而且他特別能拖能熬,拖死了諸葛亮,熬死了曹睿,憑著頑強的忍耐最後發動高平陵之變殺死曹氏宗族5000多人,最終掌握了曹魏的大權。
司馬懿的這份成功的經歷鼓舞了很多老年人。期盼老年忍耐以晚成。

綜上所述:年輕時,才走向社會,總是躊躇滿志,想幹一番事業,成己達人,再加上年輕時一無所有,劉備仁而有“志”,白手起家,所以希望像劉備一樣白手創一番事業;而中年時,都經過一番打拼,也有一定的基礎,想事業實現更大目標,就希望自己像曹操一樣勇而有“為”,事業做大做強;年老時也許經過大半生拼搏,坎坎坷坷,也許一事無成,但卻不忘初心,為求有始終,仍希望像司馬懿即使是熬也熬成壽星,熬死所有曾經的對手,忍耐以求晚成,所以喜歡像司馬懿一樣忍而有“成”。


晴空遠望史


喜歡少年時的劉備是因為他從小就有稱王的理想;喜歡中年時的曹操是因為他正是春風得意的時候;喜歡老年時的司馬懿是因為他成功地篡奪了曹魏的政權。


劉備少年時,就有著和一般人不一樣的理想和信念。他家不遠的地方有棵參天大樹,小時候和夥伴們玩耍,經常把這棵樹的樹冠當成皇帝的車蓋,端坐在樹下,扮演皇帝的角色。他叔父劉子敬聽說了這個事情,驚為天人,知道劉備不是尋常人,今後肯定有大出息。又怕被官府的人知道。於是出錢讓他出去遊學,學習知識。

我們從這裡看出,劉備年少時候雖然家裡貧窮,但絲毫沒有能阻斷他的那顆充滿熱血的心,也絲毫沒有影響他爭霸天下的雄心壯志。放在當下,我們就是要學習他從小就有遠大志向和夢想的人生目標,才能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中找到方向。是對少年人的一種激勵,是他們學習的榜樣。

我們喜歡曹操的中年。是因為他在那個時候,已經能“挾天子以令諸侯”,已經做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大漢丞相,已經在官渡之戰中打敗了袁紹的百萬大軍,已經奪取了大漢最富裕的地方,已經沒有如何人能夠動搖他的地位和財富了。

也就是說,此時的曹操正是人生最輝煌的時期,當然是值得任何人羨慕嫉妒恨的,也是最值得人們去喜歡他的時候。

現實生活中,這個時間段的人,就是高官加首富,還掌握了軍隊,那是多麼的意氣風發啊。

老年的司馬懿更是一部勵志大片。

司馬懿其人,是隱忍的最佳參照,可以和勾踐的“臥薪嚐膽”有得一拼了。

曹操其實是看出了他的野心的,但架不住司馬懿的才幹,的確是曹魏很需要的,更重要的是,司馬懿最大的特點是不露鋒芒,讓曹操找不到殺他的充足理由。

不得不說司馬懿的才幹是非常高的,他拖死了諸葛亮,又拖死了曹操,更絕的是,他能在沒有兵權的情況下,起兵造反成功。

這是不是和我們當下的屌絲逆襲很是相似啊,跟著老闆混啊混啊,混著混著,把老闆的公司變成自己的了,牛不牛,當然牛。但我們這個社會,這種事情還是最好不要乾的好,不然就是“千夫所指,萬人唾罵”的下場。

但司馬懿隱忍的功夫的確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在沒有成功的希望以前,不斷繼續力量,最後取得成功。

所以老年的司馬懿值得我們去喜歡。


白雲山水居


眾所周知,《三國演義》是羅貫中費盡心力之作,也是中國的四大名著之一。為什麼那麼多人對《三國演義》那麼著迷呢?就是因為羅貫中把三國時期歷史上這幾個人物刻畫的惟妙惟肖,讀來就像是自己就是那個人一樣,或者說這幾個人就是我們要學習的榜樣。

我們來看題,為什麼少年時會喜歡劉備?

一、劉備雖然是皇室後裔,有著尊貴的血統,但是到他這裡卻窮困潦倒。這和我們此時剛畢業的大學生或者高中畢業早早進入社會的年輕人來說是一樣的,沒有家裡的扶持,沒有好的工作,生活是一塌糊塗。

我們再看劉備,人家也有一技之長,仁心愛民,人緣較好,這不就是我們在社會上最應該有的才能嗎?人緣好,桃園三結義,張飛願以自家傢俬募集兵勇,這是能力;一技之長就是仁義,輾轉多地,無論是貧還是富,都有老百姓願意跟誰;因為仁義,再無立錐之地之時無論誰都能收留。困難再多,雄心壯志不減,拼搏半生依然不改初衷,這就是少年人為什麼喜歡劉備的原因。

二、進入中年的我們都是有妻有子,再也不是那個想隨意幹什麼就幹什麼的少年郎了。這個時候的責任已經在肩上摞起來了。中年的曹操就是如此,少年時的跳脫不再出現,相對出現了穩重與責任心。不再像青少年時的劉備一樣任人唯親,而是不拘一格的,唯才是舉。招攬了各種人才能夠人盡其才,對忠言往往能虛心求教,對失敗也不再像當初單獨追董卓時慘敗而歸時的怒氣難平。而是用一種平常心去對待失敗這件事,大不了從頭再來,雄心壯志絲毫不受失敗影響。這也是我們有妻有子的中年人應該學習的心態境界,無論面對什麼都不能後退,因為在我們身後是我們的妻子與孩子。這就是中年人為什麼喜歡曹操的原因。

三、進入老年時代,我們該享受的也享受了,該有的風光也不曾錯過,此時的我們已經是一個擁有著豐富的社會經驗和龐大人脈圈的老年人。老年人應該有的是老成持重,享受天倫之樂。老年的司馬懿就是如此,老成持重是司馬懿一生中,特別是在曹操去世之後,就逐漸的表現出來的,因為他知道不僅曹操防著他,曹丕也防著他,甚至到後來的曹睿也防著他,但是也正是因為司馬懿的老成持重,還有就是在家享受著天倫之樂,用這些真實的現象瞞過的曹家的耳目,才能在最後的年月裡掌控曹家的大權。老年的我們喜歡司馬懿,並不是想要奪誰的權,而是要學習司馬懿老成持重的做法,享受天倫之樂的態度,甚至在最後的光景裡也要給兒孫們做一些兒孫做不了的事,為兒孫減輕一些心裡負擔。老年的的我們喜歡司馬懿,遠不止這些,更多的需要每個老年人去琢磨怎麼讓一家人和睦相處,日子過好。

這才是我們讀《三國演義》應該思考的東西。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49674251829547225"} --}

黎顧百年


少年時代生活單純善良,無求無慾,無拘無束,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得到莫大的關愛和無微不止的呵護。劉備的仁愛慈善和高大上的情懷正迎合了少年這種飢渴的心理要求,有慈父的偉大縮影,所以有所喜歡。

中青年隨著步入世俗的規道,人生觀的成熟,生活的艱辛,世情的冷暖,個人的榮辱,不得不使你八面玲瓏。必須之時,需用必須手斷。曹操雖以反角出現於三國時代,但其為人處世的態度非常人能及。臨危不俱,處事不驚,居亂世而能保全其身,立大志而威震四海,正是中青年人創業學習的榜樣。

人到老年,可謂老誠持重。好漢不提當年勇。雖豪氣盡失,但並非一無事處,用餘輝為晚輩照亮前行的路。縱觀司馬懿的一生,是成功人生的典範。闢鋒芒而能韜光養晦,鳴其聲而能傳四海。文韜武略,天文地理,官道人文,應用自如,遊忍有餘,獨善其身。終為司馬家族迎得了歷史少有的輝煌。





竹影臨風


我的回答可能會有一點天真。少年的劉備,體驗了生活的艱辛,但他天生樂觀,性格開朗,待人寬厚,胸懷大志,而且能夠遇到合作一生的朋友知己,這是人生一大快事,可遇不可求。

中年的曹操,經歷了世事的磨礪,積累了豐富的政治經濟資源,且位居高位,可以大展宏圖,快意人生。

晚年的司馬懿,為人低調,不喜歡張揚,但胸有城府,有容乃大,終能成就自己。


西米爾郎


因為青年把三國當武俠片看,認為劉備是正義的,桃園三結義充滿江湖味道,為兄弟兩肋插刀,看得青年熱血沸騰,中年把三國當職場生活片看,覺得曹操這樣的人在職場更如魚得水,管理能力夠強,做事夠狠,老年時把三國當歷史教育片看,認為人一輩子可以輸100次,但最後一次必須得贏,像司馬懿那樣一輩子忍辱負重也值得,戰爭的對錯是有活著的人來定義的!


三點鐘旺仔碼頭


這種說法完全正確的,人之初,性本善。一個人走上社會,先要立名。到了中年,實踐的經驗告訴你,在關係到自身利益時,不先考慮自已會吃虧的。世人多奸,善者幾何?老了集一身經驗,深謀遠慮,到此地步歲數,坦若敗下去再恢復元氣的機會就很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