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贊臣新媽媽讀本:寶寶身上的第一批細菌竟然是「祖傳」的?

“嘖,別把這放進口,多少細菌被你吃進肚子裡了!”

好不容易從“娃口奪玩具”,誰知轉過頭,寶寶又把剛在地上爬完的小手塞嘴裡。

一千對母子,有一千對母子的“開戰”原因,但是,其中不少導火線卻出奇一致——細菌。這位共同敵人是不少人避之則吉的對象,畢竟寶寶身體那麼虛弱,誰不害怕萬一生病,又得去醫院大排長龍掛號去……

但其實,寶寶和細菌的故事,很早很早就已經開始……

懷孕後,媽媽體內便為胎兒搭建了個“臨時之家”——胎盤。它把媽媽的血液、營養等“糧草”輸送進去,也為胎兒隔絕掉細菌入侵。

美贊臣新媽媽讀本:寶寶身上的第一批細菌竟然是「祖傳」的?

所以一個多世紀以來,大家都一直認為,和胎兒、子宮一樣,它也是無菌的。說不定還有不少人還以為直到呱呱墜地那一刻,細菌才開始成為他相愛相殺的虐戀關係。

然而,實際上,它們的緣分早就開始了。寶寶“遇到”細菌,比見到你都早呢!

如今有研究人員甚至在胎盤中,就已經鑑定出細菌DNA。2011年,華盛頓大學聖路易斯分校微生物學家收集了美國密蘇里州聖路易斯一家醫院分娩女性的近 200 個胎盤樣本,在1/3中樣本中發現了細菌。

即便上述爭論依然存在,但是,最起碼當寶寶還在為出生努力擠出產道的時候,就已經接觸到媽媽產道里的細菌了!

這些細菌被寶寶“吃”下,就會進入胃腸道。

不要擔心,這些細菌可是“友軍”。這種分娩時來自產道的細菌,是寶寶獲得益生菌的主要途徑,而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益生菌就是“對人體只有益而無害的活菌”。

而在母乳餵養的過程中,媽媽皮膚上的需氧菌與他的小夥伴——乳腺管中的厭氧菌,隨著乳汁“漂流”到寶寶的腸道。在腸道,他們遇上益生菌,發現彼此“三觀相同,一見如故”,就結成“聯盟”——腸道菌群,作為有益細菌“紮根”下來。

美贊臣新媽媽讀本:寶寶身上的第一批細菌竟然是「祖傳」的?


腸道菌群,是怎麼工作的?

簡單來說,益生菌進入腸道後,會附著在腸粘膜中,促進免疫球蛋白A的分泌。這是一種抗體,會在細菌、病菌等病原微生物黏附到細胞表面之前,搶先一步,和它們結合,以此來增強腸道免疫屏障的功能。

此外,腸道菌群中的益生菌能激活機體的免疫細胞,使其分裂增殖,繼續發展壯大整個“免疫家族”,以繼續強大免疫功能,保護寶寶身體~


寶寶的免疫能力,如何才能加強?

首先,保持乾淨肯定是需要的,但是不要濫用消毒劑,使用清潔產品之後,也記得要衝洗乾淨。畢竟,有一個好對手,才能激發更多潛能。人體是在與病菌的不斷鬥爭中增強抵抗力的,如果刻意追求無菌,那抵抗力也會偷懶的哦~


不過,最重要的,還是堅持母乳餵養!

上文也說了,母乳會將媽媽身上的需氧菌和厭氧菌帶給寶寶,而一些研究也發現,母乳中的成分可以促進腸道微生物群的建立。其中一種,是被稱為母乳低聚糖的短鏈糖分子,它們能夠為一些益生菌提供能量。

美贊臣新媽媽讀本:寶寶身上的第一批細菌竟然是「祖傳」的?

另外,母乳中的核心免疫蛋白——乳鐵蛋白具有抗菌功能,可以抑制多種有害菌生長,改善腸粘膜結構,提升自身細胞的作戰能力。

關於母乳的研究還會繼續,它們將會躍升到何種新局面,就交給專家書寫,我們要做的,就是繼續用母乳,陪伴寶寶健康成長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