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讓母乳變濃?

徐徳惠


哺乳期的時候,寶寶四個月之後,因為我要上班,屬於在家裡需要給寶寶備上母乳,很多時候,婆婆都會說:看你的奶水這麼稀,孩子吃的飽嗎?其實很多人都有一樣的誤區,似乎母乳濃稠就是營養充足,奶水稀就是沒營養,事實真的這樣嗎?

奶水稀是沒營養?

母乳其實是分前奶和後奶的,前奶一般會比較稀,淡淡的乳白色。一般情況下,前奶稀是正常的,它包含的大部分是水、蛋白質和少量礦素質,主要是給寶寶補充水分,所以四個月之前純母乳餵養的寶寶不需要額外補充水分就是來源於這裡。母乳中的後奶一般是比較濃稠的,後奶中脂肪、維生素、蛋白質、乳糖等營養相較於前奶來說會更多一些,寶寶的營養也主要來源於此,也更容易感覺到飽腹。

大多數時候,寶寶吃到的前奶都會比較稀,吃完前奶,到了後奶就會比較濃稠,所以媽媽並不需要太擔心,只要寶寶能夠吃到足夠的後奶,營養一般不會缺乏的。

奶水濃稠一定好嗎?

多數人的認知中,奶水濃稠就是營養多,寶寶吃了會更好,但事實並非如此。如果你的前奶也是濃稠的,寶寶吃後就會得不到充足的水分,而產生消化不良、便秘等情況。濃稠的前奶中其實是包含了太多的脂肪和蛋白質,寶寶吃了很容易飽腹,所以真正有營養的後奶可能就吃不到,長久下去,寶寶可能會遇到長胖、消化不良、便秘、某些營養缺乏的情況,生長髮育也會受影響。

所以,奶水濃稠並不一定是好事。

奶水稀,如何變濃?

奶水過於濃稠不好,但是過稀也不好,有些媽媽奶水從前奶到後奶都很稀,寶寶就容易吃不飽,這個時候就需要媽媽採取一些措施了:

  1. 莫偏食:有些媽媽產後急於瘦身,飲食上就會減少脂肪含量高的食物,這種偏食行為對寶寶的成長並不好,要想奶水濃稠,偏食絕對是不可取的;

  2. 適當增加一些肉類:要說下奶提升奶水質量,還得是肉食,豬蹄湯、排骨湯、雞湯等等,各種肉類做成湯湯水水,下奶效果超級棒,提升奶水濃度也是立竿見影,媽媽們可以試一試;
  3. 要吃到後奶,媽媽給寶寶餵奶,儘量讓寶寶吃完一邊再吃另一邊,這樣就能很大程度的吃到後奶,得到更多營養;
  4. 營養均衡:要想寶寶生長髮育好,母乳營養要均衡,日常飲食,媽媽除了要多補充肉類食物,還需要補充優質蛋白質,比如豆製品、奶類以及水果和蔬菜。

我是欣然育兒,每日與您分享優質孕產育兒知識,歡迎關注,育兒路上,有你有我更精彩。


欣然育兒


怎麼讓母乳變濃?

有的媽媽母乳看著很稀,媽媽們擔心寶寶吃不飽。有的媽媽母乳和濃稠,擠出來的奶上面漂著一層油花,寶寶養的胖胖的。在寶寶小時候,媽媽們是不是很嚮往後面這種濃稠的母乳呢!

有的母乳確實很稀,而有的母乳不稀,只是自己沒有看到濃稠的母乳而已。母乳分前奶和後奶,前奶比較稀,主要用來補充寶寶身體的水分,是用來解渴的。後奶比較濃稠,脂肪、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集中在後奶,是讓寶寶長身體的。如果剛開始擠出的奶是稀的,不要怕,等寶寶吸吮一會兒,再去觀察,就能看到濃稠的奶水了。

如果後奶也很稀,才需要讓母乳變濃。具體應該怎麼做呢?下面詳細介紹一下!

怎麼讓母乳變濃?

母乳中脂肪含量高的時候,母乳就會顯得比較濃稠。如果平時脂肪攝入不足,可以適當的增加脂肪的攝入量。同時,增加母乳還要多吃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另外,為了使母乳營養全面,還要添加維生素、礦物質等各種營養。

1、增加脂肪攝入

動物內臟、魚、豬蹄、核桃、芝麻、花生這些食物中都富含脂肪,只是脂肪種類不同。牛肉中富含長鏈飽和酸、堅果中富含多不飽和脂肪酸、魚類中富含w-3長鏈多不飽和脂肪酸。所以,要選擇食物多樣化,攝入不同的脂肪酸。

2、增加蛋白質攝入

牛奶、豬肉、牛肉、羊肉、雞肉、魚類等動物蛋白,黃豆、黑豆等豆類食物,芝麻、核桃等堅果類食物。都是含蛋白質豐富的食物,在哺乳期要注意進行補充。

3、增加維生素攝入

哺乳期對於維生素C的攝入增加了50%,維生素B的攝入增加了25%。蔬菜、水果中富含維生素吃,五穀雜糧中富含維生素B。所以要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補充維生素C。平時不要只吃精白米麵,還要五穀雜糧補充足夠的維生素B。

4、增加礦物質攝入

哺乳期對鈣的需求量增加了20%,所以,還要補充充足的鈣質。豆類食物、牛奶、綠葉蔬菜、海米中鈣含量比較高,要多吃這些食物,防止出現骨密度疏鬆的危險。

總之,要讓母乳變濃,就需要均衡飲食,蔬菜、蔬果、肉奶蛋、穀類食物、魚等都要進行攝入,每一種營養都不能少。

新晉二胎寶媽,高級育嬰師,個性化訓練指導師,青雲計劃獲獎者,獲多平臺原創邀約。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關注我,獲取更多育兒知識。

凝媽悟語


記得前不久有一個姐妹私信我,說自己的奶水總是被婆婆嫌棄,婆婆總是說她的奶水太稀,寶寶喝了就跟喝清水一樣,沒營養,因為這個不知道鬧過多少不愉快了,所以她就想來問一下,怎麼樣才能讓自己的母乳變濃一點。<strong>(圖片來自網絡)

其實,每個媽媽的乳汁都是“稀”的,但這個“稀”並不代表母乳沒有營養。母乳其實是分為兩部分的,寶寶先吃到的叫做“前奶”,是很稀的,裡面富含水分以及蛋白質,是給寶寶解渴用的。等寶寶解了渴,然後喝到的才是濃稠的“後奶”,“後奶”中富含脂肪、乳糖和其他營養物質,能夠提供熱量,讓寶寶真正的吃飽,所以,只要寶寶的生長髮育正常,每天的大便顏色是正常的金黃色,不少於3-4次,每天的排尿次數不少於6次,那麼代表媽媽的母乳是沒有問題的,反之,媽媽就要在母乳上多下功夫了。

母乳餵養的媽媽要想自己的母乳質量好,在飲食上一定要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質的食物,飲食要均衡,這樣媽媽的母乳營養才會更全面,對寶寶的生長髮育更有利喔!

我是沐沐,一名90後寶媽,多平臺原創撰稿人,堅持科學育兒,歡迎姐妹們一起討論育兒和孕產方面的各種問題,感謝您的閱讀和關注!

<strong>


沐依蘿


多食含鈣豐富的食品,比如牛奶,酸奶,奶酪,奶粉等,以及芝麻醬,綠色蔬菜,大豆及其製品。

要有充足的優質蛋白質。 比如雞蛋,豆腐,腐竹,豆漿等,能提供較好的蛋白質和鈣質。

在哺乳期,母乳的合成需要能量,在母乳中分泌出的營養素要在母體中汲取,所以乳母的營養不僅需要適應母體本身的需要,同時也要適應母乳泌出的需要。所以在哺乳期只有為乳母提供充足的營養儲備才能分泌營養全面的乳汁哺育嬰兒。


253675825


其實母乳即使不是很濃,不代表沒營養,媽媽不要過多擔心。而且母乳前奶和後奶是有區別的,前奶比較稀薄,後奶濃厚一些。

怎麼讓母乳變濃?

其實媽媽的泌乳情況和多種因素有關,並不是單一因素影響的。所以在哺乳期間,要樹立信心,相信自己是可以的。在母乳時躲讓寶寶吮吸,乳汁會隨著寶寶的吸吮,逐漸增多。

在飲食中,多喝湯水,比如雞湯、鮮魚湯、豬蹄湯、絲瓜雞蛋湯、排骨湯、菜湯、豆腐湯等,與此同時,要多喝白開水,這樣可以淡化下奶湯中的油膩成分會堵塞乳腺。我懷大寶的時候,絲瓜雞蛋湯喝的比較多,效果很不錯,而且做起來簡單。

當然了,生活作息規律也很重要,每天保證8小時以上的睡眠,對哺乳有很大幫助,寶寶睡了抓緊休息下補充體力。

總之,母乳分泌過多或者過少,都是由多方面因素決定的,在哺乳期間,做好情緒調整,家人的關係和照顧,對哺乳也有很大幫助。


IF枕邊育兒


怎麼讓母乳變濃

現在的人總是因為各種原因漸漸地改變了先前的餵養方式,可能是因為更加註重自身的身材外貌,而且越來越多的奶粉品牌都已經打響,就造成新的餵養方式,但其實之前的方式才更加對孩子有益,還有一些人是自身身體條件不允許,沒有充足的餵養孩子的營養,那麼為了解決這一類問題,要怎麼樣才能呢?

1.怎麼看母乳是濃還是稀呢?

剛開始是最濃的,隨著孩子的漸漸長大,才會變得越來越來稀,在剛生產完喝了油水大的湯,會對此有很大的幫助,稀的顏色就會比較淺,濃的就比較白,再就是可以擠出來放置一段時間,會有很多的沉澱物,沉澱物越多代表越濃。

2.怎麼讓母乳變濃呢?

母乳的濃度與媽媽們的飲食具有很大的關係,如果平時吃的比較油膩的話,比如豬肉、羊肉這種營養很高的東西,那麼就會變濃。

3.奶水變濃後有什麼壞處呢?

如果母乳比較濃的話,寶寶可能會吸收消化不太好,而且奶水營養太好的情況下,寶寶也容易出現積食漲肚子,也容易出現奶瓣狀大便。

祝願所有寶寶都能健康的茁壯成長。

看J媽學堂主頁的微頭條,加入J媽粉絲圈,更多科學育兒知識在那裡等你哦!

聰明的父母都會關注J媽學堂,每日分享孕產育兒小知識。

有愛的父母都會分享這篇文章,讓更多的人受益。

我是J媽,曾經以為自己足跡踏遍幾十個國家和地區是值得驕傲的一件事情,現在認為做了媽媽才是人生的王道!曾經的職場達人,現在的育兒達人,專心在頭條碼字,每天更文,專注於育兒經驗和寶媽自我提升以及時間管理,分享我的所學所思,所有文章,一字一標點,全部是我一個一個敲打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