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跟華為之“戰”,誰能勝利,為什麼?

陌鹿人vlog


小米和華為都是中國民族的企業不管誰勝誰負都不重要,只要你哪個企業為中國人民創造更好的科技產品就是好企業,個人觀點:論公司實力華為科技含量更好一些,5G時代的到來華為將改變世界,小米產品更親民一些,手機和智能家電銷量一直很好。





不作平庸


理論上小米頹勢盡顯。未來的手機行業門檻越來越高。我相信每個行業都一樣。過去是物質短缺,大家沒怎麼接觸好產品,或者說好產品太貴,大多人沒有辦法消費的起。現在不同了,普通家庭的收入水平大幅度提升,蘋果,三星不再是有錢人的專屬。這時候消費者整體的產品體驗上來了,對產品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了。華為對消費者心理的研究還是比較到位的。麒麟芯片,鴻蒙系統,部件自研或者支持國產。看似是純技術領域的研究,實際上是加強了國內消費者對新國貨的認同感和榮譽感,因為這些領域我國是落後的,只有蘋果,三星,谷歌才有實力開發。當然大前提這些技術體驗不差。這就讓買了華為手機的用戶在購買產品的同時,多了一份驕傲。這個也是很大的溢價資本。小米這麼多年還是跟聯想一樣走貿工技的路線。除了手機形態功能設計方面的創新,這些都是應用層面的創新,除了小米,任何一家手機廠商都可以做到,所以消費者不覺得有什麼厲害之處。其他方面都比較弱。特別是這兩年的互聯網噴子營銷大大的拉低了品牌形象。所以從長期來看,小米是無法跟華為競爭的。而且這個差距只會越來越大。除非小米自己在背地裡有什麼“核武器”在研發,否則沒啥機會。


頹廢天使9


小米和華為都是中國的企業,更希望他們在競爭中一起進步。但是一定要回答的話,小茶館還是更傾向華為。理由如下:

1.營銷手段。小米的營銷策略讓人感到噁心。特別是盧偉冰的出現讓這種情況變本加厲。讀書時一直覺得小米挺好的,但是現在這種營銷策略絕對是負分,讓小米不知道流失了多少用戶。

2.技術實力。華為本身就是通信設備商,4G開始到現在的5G都有很大的技術積累和技術優勢。而小米背後主要依靠高通,科研投入也遠遠不及華為。

3.高端市場。華為的mate系列和P系列基本站穩了高端市場,但是小米在高端市場還沒有一款能夠得到普遍認可的機器,可見市場對於華為的認可度還是要高一些。




蓉城小茶館


其實這個問題要複雜,可複雜,要簡單,可簡單,一個市場也不可能只有一個寡頭,可以確定的是,小米和華為一定是未來最有潛力的手機企業,將會擠佔壓縮其它品牌的生存空間,小米具備天然互聯網基因,善於前瞻性佈局和供應鏈的有力把控,手機+Alot的戰略佈局更是甩開對手幾個身為;

華為作為通訊起家,有些更多的技術儲備和供應鏈自我供應能力,東西雖然不是每樣都拔尖,但均衡可控;

小米反應快,更深得年輕人喜愛,華為船大難調頭,很多方向的決策上總是感覺男人一拍。

鑑於自有技術儲備在差異化和溢價能力方面的重要性,加上非常重要的一點,華為在線上線下的銷售和渠道較為均衡,長期來看,華為在國內市場的優勢會繼續保持,至於海外市場,算了,隨風而去吧…



小熊下山


華為和小米當下都在海外市場努力開疆闢土,不過兩者走的卻是截然不同的道路,前者主攻發達國家市場,後者則從發展中國家入手,兩者誰才能贏得最終的勝利呢?

華為和小米的海外市場之路

華為在海外市場的拓展比小米要早的多,當下在歐洲市場已獲得市場份額第三的位置,直逼位居第二位的蘋果。一直以來其發佈新款手機也主要是在歐洲市場,可以看出其對歐洲市場的重視。近期據消息指華為已與美國第二大運營商AT&T達成合作,後者將在明年開始銷售華為的手機,這將有助它打開美國市場的大門。

二季度華為手機全球出貨量約3850萬部,國內市場出貨量約2350萬部,算起來海外市場手機出貨量約為1500萬部,海外手機出貨量佔其整體出貨量的比例為40.0%。

小米則是在2014年開始進軍海外市場,首選之地是印度市場,雖然在印度市場一度遭受挫折,不過自去年初起其在印度市場再次取得增長的成績,並逐漸取得了如今印度智能手機市場份額第二的位置。在印度市場取得成功的基礎上,其開始進軍烏克蘭、白俄羅斯、烏拉圭、印尼等市場。

二季度小米手機全球出貨量大約在2316萬部,海外市場出貨量大約為816萬部,海外市場出貨量佔整體出貨量的比例約為35.2%。近日其又宣佈將在泰國市場發售手機,這將有望幫助它進一步抬升海外市場出貨量。

從兩家手機企業所選擇的市場可以看出,華為更偏向於發達國家市場,而小米偏向於發展中國家市場。這與它們兩家企業的戰略選擇和實力決定,歐美市場的利潤更豐厚,是佔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利潤超過九成的蘋果和三星地盤,華為希望挑戰這兩家企業,同時獲取更多利潤;小米則由於專利實力不足而只能強攻發展中國家市場。

華為和小米誰走的路更適合中國手機品牌

華為在歐洲市場所取得的成功,確實幫助它取得了不錯的利潤,其利潤要高於小米。Strategy Analytics發佈的今年一季度數據顯示,蘋果、三星分別佔有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利潤的83.4%、12.9%,中國三家手機企業OPPO、vivo、華為則緊隨其後,其中OPPO、華為分別佔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利潤的2.08%、1.9%。如果明年在美國市場取得突破,華為手機的利潤將有望進一步增長。

不過華為進軍發達國家市場也正面臨問題,在歐美市場更強調手機的創新力,蘋果擁有自己的軟硬件優勢,三星則擁有自己的產業鏈優勢。華為目前主要是在手機芯片上取得自己競爭優勢,但是隨著三星在手機芯片上取得對華為的競爭優勢(三星新開發的Exynos8895芯片在處理器性能、基帶技術上均較華為的麒麟960有優勢),華為要撼動這兩家手機企業面臨著更大的困難。

小米進軍發展中國家市場,似乎更符合當下大多數手機企業的現實,因為中國手機企業當中除了華為、中興等少數幾個擁有專利優勢外其他手機企業均缺乏專利,小米、OPPO、vivo先後在印度市場遭遇專利訴訟就是一個例證,通過在發展中國家市場取得市場份額,壯大自己的實力獲得生存空間,待實力足夠強大後再進軍發達國家市場以與蘋果、三星進行正面競爭。

中國的手機產業鏈目前尚無力支撐中國手機企業與三星、蘋果進行競爭。中國的面板生產企業如京東方等今年才開始投產OLED面板,預計要兩三年後才具備與三星競爭的實力;中國的存儲芯片企業長江存儲、福建晉華、合肥長鑫目前正在加緊建設它們的存儲芯片生產基地;在半導體制造工藝方面,中國最大的芯片製造企業中芯國際預計明年量產14nmFinFET工藝,而三星和臺積電將在明年量產7nm工藝,這兩家芯片製造代工企業將它們的先進工藝產能優先照顧高通和蘋果。

從華為手機海外出貨量佔比方面也在印證著這一現實,華為去年的智能手機海外出貨量佔比一度接近五成,但是今年二季度的海外出貨量佔比反而出現下滑,意味著它當下的出貨量增長再次迴歸到依賴國內市場;反之小米通過加強進攻發展中國家市場其海外出貨量佔比已接近華為。其實國內還有一家手機企業那就是傳音,其通過進軍非洲市場成為國產手機品牌當中在海外市場做得最成功的品牌,其手機全部出口非洲市場。

對於中國手機企業來說,它們在國內市場已經取得了完勝的局面,2016年在國內智能手機市場佔有的份額接近九成,在海外市場能否取得成功成為它們能否繼續發展的關鍵,這對中國製造業的轉型也極為關鍵,或許用那句“能捉到老鼠的貓就是好貓”會是最合適的,誰能在海外市場搶佔市場份額誰就是成功的中國手機品牌。






惡魔攻


想從投資分析上來說華為和小米這兩家企業。

有本書叫巴菲特的護城河,股神巴菲特認為,護城河可以保護一個企業的安全,那些有護城河的企業在遇到困難時,也更容易脫離困境。擁有寬廣護城河的企業更具有投資價值。

大概意思是,如果一家企業擁有無形資產、轉換成本、網絡效應和成本優勢這四種護城河中的一個,並具有持續性,我們就可以判斷這家企業不但擁有護城河,還是寬闊的護城河。

但是,巴菲特認為企業的護城河可能會因為三個原因被侵蝕。第一個原因就是技術變革。一個行業裡,如果一家企業推出一種新產品,而且物美價廉,那麼這就意味著,那些擁有護城河的企業,它們的競爭優勢可能會在一定時間內消失。

第二個原因是行業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這種變化給企業護城河帶來的破壞,通常是永久性的。

第三個原因是破壞性增長。這裡所說的破壞性增長是說一些企業在發展壯大後,容易冒進,向其他沒有護城河的領域盲目進軍,結果可能增長越快,對自己的競爭優勢破壞就越大。

總體來看,跟國之驕傲華人有為,而且在基礎科學上投入更多的華為來比,小米護城河比較窄,小米因為技術革新被拋棄的可能性也更大,而且,小米生態在向科技之外,他不擅長的領域冒進,賣衣服賣箱子的小米有點扯淡了。

我看好華為,但不包括他的水軍。華為和小米的水軍一樣討厭。



CccccccccCcccc


目前來看,小米肯定是輸的。因為再如何努力,小米和華為對比,他都被邊緣化了,其實最重要的是小米沒有核心技術!說白了還是一個組裝機!華為因為芯片被大家貼上了愛國良心企業。這點小米目前是不可能在任何情況下比對的!

1.營銷方面

小米的飢餓營銷現在還在玩,基本上普通消費者買不到,但是為啥黃牛手裡那麼多,不言而喻,搶只是一個噱頭,實際上這是一種欺騙!

華為的飢餓營銷在小米的基礎上變本加厲!線下大肆加價!試問大家誰可以第一時間能在官方指導價買到m系列的手機!

就營銷方面,我認為華為更不厚道!至少小米還有價格優勢!華為呢!

2.技術方面

小米手機我感覺就是軟件和硬件技術。

軟件技術:系統優化和優秀的供應商整合能力。

硬件技術:手機外殼材料。不包含手機外形,我見過最醜的手機外形,還多年一直在用的,就是小米!我認為最終確定這個外形的人審美有很大問題!一看就是很低端的設計!

華為手機我的認知如下:

軟件方面

UI設計沒有見過如此醜的,自己居然還發布的不亦樂乎!

系統操作為了與眾不同而與眾不同!

有些設置比較有意思,比如截屏。

硬件方面

芯片是自己深度優化設計出來的。也算解決了無芯的尷尬,而且越來越好。

其他好像也沒啥!

3.企業文化

小米是新型的互聯網公司,而華為是傳統的科技公司,他們兩家勢必會正面交鋒。都有各自的優勢和不足!但是都是民族企業!就我個人來說,我更支持小米,至少他的價格很良心[大笑]


少勾引Wo


小米重“貿”,華為重“技”,這是很容易便能確定的事實。

如果你對科技數碼產品比較熟悉,應該清楚小米的產品核心技術都屬於第三方,其只是在技術之外針對貿易需求進行改進,就像20年前的聯想;而華為重“技”,在前段時間芯片戰爭鬧的最歡的時候,這種重“技”的本質體現的淋漓盡致,迄今為止,中國尚沒有一個企業擁有如此魄力,願意為了多年後甚至不會發生的危機,去籌劃一個長期賠錢的項目,但凡華為對技術發展路線的策略有一丟丟懷疑,海思芯片的研發就不得不停止;

在我看來,小米更像20年前的聯想, 雖是中國製造的破壁者,但也是乘風者,一時風光無兩,但持續競爭力堪憂;而華為更像撥弄浪潮的弄潮兒,攀峰的逆行者,行走艱難,但後勁兒十足;

而目前正在發生的一切,正在佐證這些,我相信,華為必勝!


NowGofree


沒有絕對的勝與負,控制在一定範圍內對彼此都沒什麼壞處,彼此掐架也是一種變相流量。

小米首次掙脫學生機的枷鎖,扔掉便宜貨的帽子不容易,理性的消費者應該支持,就算你不是米粉,因為是小米把智能手機的價格拉到老百姓能接受的範圍,也間接促進了國內手機的發展,擺脫掉了國產就等於山寨的目光,感謝小米。

華為作為國人的驕傲,承載了國人更多的期望,就像他的名字一樣,華為=中華有為,自從售後了芯片公司起腳踏實地,一步步走到今天,多少艱難曲折,但取得令人驕傲的成績,現在的華為手機,不光是一顆麒麟990就包括內部很多其他芯片也已經用上自己的,或者國產的,只有這樣才不會像小米一樣很多地方要受制於人,希望華為繼續努力,未來大有所為,不要計較一時得失。

最後,作為國內兩大手機巨頭,希望能多些良性競爭,少些惡意攻擊,相互你追我趕才能取得更輝煌的成就。


hesean0517


我想華為不屑於小米一戰,當然兩方互掐對自身和消費者都是件好事。如果輪綜合實力,無疑華為更勝一籌,但如今生存法則就是劍走偏鋒,華為重視自主研發,小米更注重iot等新業態創新思維。世界瞬息萬變,也並不是沒有可能螞蟻會搬到大象,這樣例子屢見不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