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除了關羽,當時在場的人還有誰可斬華雄?

三月初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應該都對書中的一個故事情節有比較深的印象,那就是關羽溫酒斬華雄那個橋段。華雄是董卓手下的一員大將,一直都在董卓的身邊充當先鋒官或者打手的角色。

因為他的作戰實力確實不容小覷,所以即便十八路諸侯聯合去攻打他,也並沒人敢單方面去討伐他。結果,當時還尚未揚名的關羽站了出來,承諾去去就回,後來還真的輕鬆就將華雄的人頭給帶回來了。

那麼,《三國演義》中的英雄無數,難道除了關羽,就真的沒有人能幹掉華雄嗎?

一、有這樣的人才,但他們都不樂意當出頭鳥

從當時的情況來看,若是十八路諸侯能夠擰成一股繩,那肯定能分分鐘碾壓一個小小的華雄。但是偏偏他們這個大聯盟並沒有看起來那麼團結,均是由一個個勢均力敵的小團體組成,所以私心都比較重,都不樂意當可能會挨槍子兒的出頭鳥。

在這種情況下,縱使他們手下存在有能力斬殺華雄的人才,也肯定不會樂意讓這些人出戰的。於是,場面就只能一度陷入一種較為尷尬的境地了。

二、因為有前車之鑑,所以沒人敢忽視華雄的作戰能力

除了上述原因之外,十八路諸侯不肯派自己人出戰華雄的原因,還跟受前車之鑑的影響有關。為什麼這麼說呢?

其實是這樣的,十八路諸侯並非一直都不敢去出戰華雄,而是在剛開始的時候,也曾紛紛積極地派出得力干將與華雄交手。只是讓他們沒想到的是,自己引以為傲的得力干將要麼被華雄打傷,要麼就是被華雄斬殺,就沒有一個能活著回來。比如韓馥手下的上將潘鳳、袁術手下的小將俞涉等,就都在出戰華雄的時候被他斬殺。

要知道,在身為十八路諸侯之一的韓馥眼中,潘鳳可是神將一般的存在。甚至韓馥曾經一度以為,只要有潘鳳在,他就可以戰無不勝,別說一個小小的華雄了。就算是與天下人為敵,他都不覺得有什麼好擔心的。

所以在潘鳳出戰華雄的時候,韓馥才會自信滿滿地跟別人吹噓。只是讓他沒想到的是,雙方打了沒多久,潘鳳就慘遭華雄斬殺。這不僅震懾了十八路諸侯,更讓韓馥顏面掃地。在這種情況下,眾人心裡就更沒譜了。自然如何對抗華雄,就成了他們急著想去解決的問題了。

三、關羽能成功斬殺華雄的原因

既然沒有人敢上陣,那一向自視清高的關羽自然就耐不住性子了。於是沒過多久,他就主動請纓去出戰華雄。因為他當時還沒有什麼名氣,所以其他人都對他的舉動冷嘲熱諷了一番。唯獨曹操頗為看好他,所以他便承諾,要先將華雄的人頭帶回來再喝曹操親自為他斟的酒。

結果沒過多久,關羽還真帶著華雄的人頭回來了。自此,關羽名聲大振,成了十八路諸侯眼中戰神一般的存在。不過關羽之所以能夠成功斬殺華雄,並非單純因為他本身的作戰實力比較強悍,還跟其他原因有關。

比如說,關羽有比較強烈的戰勝華雄的慾望。要知道,當時很多大將明明很有實力,但卻不敢出去迎戰華雄,就是因為他們在吸取了別人戰敗被殺的教訓後,被華雄嚇破了膽。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只不過是把迎戰華雄當成是一種命令罷了,而根本沒有太強烈的戰勝華雄的慾望。

如此一來,除非他們的主子命令他們出戰,否則的話,他們才不樂意當出頭鳥呢!但是關羽則不同,他當時雖沒有什麼名氣,卻有強烈的出名慾望。只要能得到這樣一個機會,其他的事情他才不在乎呢!

正因為如此,關羽才有機會一舉成名。而十八路諸侯,也再也不敢小看他這個無名之輩。由此可見,並非是沒有人能殺得了華雄,而只是在那種情況下,能殺得了華雄的人顧忌得都比較多罷了。

除此之外,很多人都覺得,若是關羽的三弟當時出場的話,那他也具有滅掉華雄的實力。畢竟在此之前,張飛跟關羽一樣,都算是有過一定的作戰經驗了。再加上他本身就擁有不俗的作戰能力,自然便會有人覺得,若他上陣的話,也照樣能夠滅掉華雄。

當然了,這也只不過是大家的猜測罷了,具體結果如何,沒有人能夠給出較為準確的答案。


元哥說歷史


當時在場的人除了關羽和張飛之外,真的就沒有其它人能斬華雄了,就是孫堅、劉備這樣的人也不能斬殺華雄,何況其他人呢?

當時在場的有哪些人呢?



有十八路諸侯,分別是:1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2冀州刺史韓馥、3豫州刺史孔伷、4兗州刺史劉岱、5河內郡太守王匡、6陳留太守張邈、7東郡太守喬瑁、8山陽太守袁遺、9濟北相鮑信、10北海太守孔融、11廣陵太守張超、12徐州刺史陶謙、13西涼太守馬騰、14北平太守公孫瓚、15上黨太守張楊、16長沙太守孫堅、17渤海太守袁紹、18驍騎校尉曹操。

這十八路諸侯差不多相當於大半個天下的英雄都到齊了,居然殺不了一個華雄?



還真的殺不了,有些將領是畏懼,不敢上,有些將領是初次出道,沒把握,有些將領是沒來參戰,還有些就是想保存實力,不願意上,這些因素加在一起,就導致無人敢挑戰華雄。

要知道當時的華雄可是已經名滿天下了,華雄的武藝在三國演義中算什麼水平呢?



最起碼是一流水平,華雄是董卓手下武藝排行第四的武將,第一是呂布,第二是李傕,第三是郭汜,第四就是這個華雄。

華雄在虎牢關前的第一對手是孫堅,孫堅在三國演義中可是被嚴重小看的一員猛將,孫堅是小霸王孫策的父親,其能力武力都不在孫策之下,孫策在三國中武力能排到前十名,那孫堅呢?只會更高。



三國演義中也說孫堅是江東猛虎,華雄都要靠偷襲孫堅才能取勝,可見華雄都不敢小看孫堅,即使如此,孫堅還是被華雄擊敗,並且華雄一個回合就殺了孫堅手下大將祖茂。孫堅這一路諸侯就折在華雄手中。

華雄還殺了鮑信的弟弟鮑忠,僅一個回合就殺了鮑忠,並且鮑忠手下的將校大多被華雄生擒。華雄因為斬殺了鮑忠被董卓封為都督,可見鮑忠的地位並不低,華雄殺鮑忠算是大功一件,至少18路諸侯又折一路。



華雄一下子就折了18路諸侯中的兩路,這個功勞夠大吧!也正因為如此,華雄大挫18路諸侯的銳氣,大多數諸侯不敢應戰,盟主袁紹無奈,只得再次發問:誰敢迎戰華雄。袁術手下大將俞涉願意出戰。

千萬不要以為這些出戰的將軍是無能之輩,敢出戰的肯定有兩把刷子,比如俞涉,他代表的可是袁術,袁術要是知道他不如華雄,敢讓他出戰嗎?結果是華雄用了三個回合斬了俞涉。



接著韓馥手下上將潘鳳出戰,潘鳳可是河北名將,善使一對板斧,很早就成名了,三國之中有“關東潘鳳、關西呂布”的說法,算起來潘鳳可是與呂布齊名的武將,絕非等閒之輩,尤其是華雄斬了鮑忠、祖茂、俞涉之後,潘鳳仍然敢出戰,沒兩把刷子敢去送命嗎?結果華雄還是斬了潘鳳,大概是用了數十個回合吧!

這些敢出戰的武將全部被華雄斬了,華雄還不歷害嗎?就連袁紹都說道:如果我的上將顏良和文丑在這裡,哪裡會怕華雄啊!這話明著是說自已的上將不在,暗地裡不就是說18路諸侯都怕華雄嗎?



有人說曹操手下可有不少猛將,可斬華雄,我告訴你,這個時候曹操手下沒有幾員大將,而且都沒有參與過搏鬥,都是沒有經驗的雛兒,看到華雄如此英勇,哪裡敢上啊!

當時的曹操手下有哪些將領呢?據三國演義描述,有樂進、李典、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等人,典韋、許褚等人還沒有投靠曹操呢。



這些人是曹操剛剛起兵召募來的,還一戰沒有打過呢?除了夏侯惇14歲殺過人外,其他人是否殺過人還是個未知數,猛將可不是一天練成的,而是在不斷的戰爭中造就的,曹操對手下這群剛招來的將領們也沒有把握,所以也不敢讓他們出戰。

18路諸侯,華雄一個人就折辱了四路,曹操這一路不敢上,袁紹手下無大將,其它哪裡還有人敢挑戰華雄呢?

除了關羽和張飛。



關羽和張飛可是在此之前已經跟隨劉備打過黃巾軍了,關羽和張飛都已經有斬將紀錄了,關羽斬了黃巾將領程志遠,張飛斬了鄧茂和高升,都有一定的戰鬥經驗。

所以在沒人出戰,關羽又很想立功的情況下,關羽出戰了,接著就是著名的溫酒斬華雄了,關羽只用了數個回合,在一杯酒還沒有涼的時間內,就斬殺了華雄,可見關羽之強。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能斬華雄的,其實很少。

華雄武藝極高,絕非等閒之輩。

我們來看“關公溫酒斬華雄”的原文描述:“眾諸侯聽得關外鼓聲大振,喊聲大舉,如天摧地塌,嶽撼山崩,眾皆失驚。”這一段側面描寫,充分表現了緊張激烈的氛圍。可知關羽大戰華雄,其實頗費了一番功夫。而且,華雄此前與俞涉、上將潘鳳連番惡戰,體力受了影響。這一點頗似顏良文丑。官渡之戰,顏良文丑都是先與張遼、徐晃等人連番惡鬥,卻突然遭遇關羽,被斬落馬下。


綜合判斷,華雄的武藝比關羽低一些,大概與顏良、文丑相當。

十八路諸侯旗下,真名將極少。

我們先看看十八路諸侯都是誰:

第一鎮,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第二鎮,冀州刺史韓馥。第三鎮,豫州刺史孔伷。第四鎮,兗州刺史劉岱。第五鎮,河內郡太守王匡。第六鎮,陳留太守張邈。第七鎮,東郡太守喬瑁。第八鎮,山陽太守袁遺。第九鎮,濟北相鮑信。第十鎮,北海太守孔融。第十一鎮,廣陵太守張超。第十二鎮,徐州刺史陶謙。第十三鎮,西涼太守馬騰。第十四鎮,北平太守公孫瓚。第十五鎮,上黨太守張楊。第十六鎮,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第十七鎮,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再加上曹操,一共十八路諸侯。

袁術手下大將只有紀靈,後來被張飛輕鬆斬殺。似乎武藝低於顏良文丑。要殺華雄恐非易事,大概率會打成平手。

韓馥手下只有上將潘鳳,已被華雄斬殺。孔伷、劉岱、河內郡太守王匡、張邈、張超、陶謙、喬瑁、袁遺等人,庸庸碌碌之輩,手下能有什麼大將?

第九鎮,濟北相鮑信,手下大將就是他的親弟弟鮑忠,早已在汜水關前被華雄殺死。

孔融文弱之輩,手下並無大將。

西涼太守馬騰,手下總該有些勇將。可惜此時馬超還只有13歲,似乎不大可能在隨軍討伐董卓。另一位猛將龐德倒是可以與華雄一戰。而且很可能取勝!

公孫瓚旗下,最強的武將就是劉關張,除此之外就是他自己。他當然是打不過華雄的。

張揚手下有大將徐晃,徐晃雖勇,不是華雄對手。

長沙太守孫堅,手下四位大將、程普、黃蓋、韓當、祖茂,四人武藝相差無幾。祖茂兩三招之內就被華雄斬殺,簡直沒有還手之力。程普、黃蓋、韓當,又能在華雄手下走幾個回合?

最有實力的袁紹,顏良文丑兩員頂級大將竟然都不在。其他諸將碌碌之輩,又豈是華雄對手。

曹操此時手下只有李典、樂進、曹仁、曹洪、夏侯淵、夏侯惇,猛將雖多,可惜都不是頂級,只有許褚、典韋這樣的超級猛將才能對抗華雄,只不過他們此時還不在曹操賬下。

綜上所述,十八路諸侯手下,能斬殺華雄的,除了關羽,只有張飛、龐德二人而已!


上將噯福斯


《三國演義》中,當時能殺華雄的除了關羽外,最有可能就是張飛了,而且只能說是可能,除此之外,無一人能斬殺華雄,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得給華雄一個武力定位,這樣才能判斷出當時十八路諸侯為什麼除關羽外,無人能斬得了華雄了。關於華雄的武力到底有多高,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

第一,華雄的戰績:



秒殺鮑信之弟鮑忠;反殺埋伏華雄的孫堅部將祖茂於樹林之中;虎牢關下,戰不三合,斬袁術驍將俞涉;不多時,華雄又斬了韓馥上將潘鳳;

華雄的表現相當出色,特別是在林中一戰,以孫堅的實力,連射兩箭猶被華雄躲過,並反殺了祖茂。而祖茂毫無疑問是孫堅的干將之一,同時參與這場戰鬥的程普,黃蓋,韓當都是東吳日後的中堅力量,怪不得孫堅都為祖茂落淚。但是,這畢竟屬於兵戰性質,再來看華雄單挑斬殺的俞涉,潘鳳,這二人特別是潘鳳都被拿來當笑話的。不過,回頭一想,俞涉敢第一個上陣,想必也有些本事,之所以只出場一次,是因為被華雄斬了,誰又知道他在前期取得什麼戰績,才有的“驍將”之名呢?所以,俞涉,潘鳳就算浪得虛名,也不能說他們就一點本事也沒有,大概能在二流上左右。華雄能秒殺他們,從側面說明至少擁有一流上的實力。



第二,董卓的西涼軍就是出將才的地方,華雄能作為前鋒出戰,本身就說明了實力不俗,而且本來要上陣的呂布也沒有反對。華雄不如呂布是肯定的,但是差距卻不會差得太大。

第三,袁紹說了一句話:

紹曰:“可惜吾上將顏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懼華雄!”《第五回》

在袁紹看來,華雄只有顏良文丑能搞得定,這就把諸如高覽,張郃這樣的一流武將排除了。而且,袁紹是認為顏良文丑可以匹敵華雄,並且武力有過之而無不及,但是卻不敢直接說顏良文丑就能斬得了華雄。所以,綜上所述,華雄的武藝極有可能接近超一流的水平。


在看十八路諸侯是個什麼情況:

第一鎮,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第二鎮,冀州刺史韓馥。第三鎮,豫州刺史孔伷。第四鎮,兗州刺史劉岱。第五鎮,河內郡太守王匡。第六鎮,陳留太守張邈。第七鎮,東郡太守喬瑁。第八鎮,山陽太守袁遺。第九鎮,濟北相鮑信。第十鎮,北海太守孔融。第十一鎮,廣陵太守張超。第十二鎮,徐州刺史陶謙。第十三鎮,西涼太守馬騰。第十四鎮,北平太守公孫瓚。第十五鎮,上黨太守張楊。第十六鎮,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第十七鎮,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第五回》

再加上曹操,總共十八路諸侯。這些諸侯手下的將領中,只有袁紹手下張郃,高覽,曹操手下兩夏侯,兩曹,袁術手下紀靈,公孫瓚自己和馬騰自己可能能和華雄一戰,但是大概都打不過華雄。其他的如河內名將方悅,和呂布交手五合被刺下,孔融部將武安國,後來和呂布交手十合刺傷手,這兩人如果和華雄交手,應該不會被秒殺,但是失敗是肯定的。




那麼外圍沒來的將領誰能打敗華雄呢?按照華雄接近超一流的水平,恐怕只有五虎上將中的趙雲,馬超,黃忠,還有顏良文丑,以及許褚典韋能打敗華雄了。但是,打敗和斬殺是兩個概念,從陣斬名將的角度,即便是勇武第一的呂布都不能做到,單挑王兼殺神的張飛也只有刺下紀靈一例,所以,這些超一流的武將或許可以擊敗華雄,但要斬殺還是小概率的事情。關羽則不同,除了華雄,後來顏良文丑也死在他的手上。所以,從小說中陣殺名將或者超一流,接近一流的武將,還不論出場不出場的將領,能斬華雄的,只有關羽。



另外,正史和小說正好相反,殺了華雄恰恰是孫堅,小說安排關羽溫酒斬華雄,自然帶著濃厚的藝術色彩,從創作者的角度來說,殺華雄也只能是關羽了。


大飛熊騎士


【據實回答每一個問題】本篇回答的討論,是基於《三國演義》這部小說和相關影視劇的內容。

老爹有話說:

華雄斬不斬的,都沒什麼關係,一介武夫而已,他擋不住十八路諸侯的聯軍。

01.

華雄是董卓賬下排名第四的猛將。

關羽的成名戰“溫酒斬華雄”,就是在十八路諸侯結盟討伐董卓軍團的時候。

那會,除了關羽可以殺了華雄以外,在場的還有張飛,也是可以斬殺華雄。

但是呢,老爹認為:

“華雄斬不斬的,都沒什麼關係,一介武夫而已,他擋不住十八路諸侯的聯軍。”

呂布比華雄,可猛多了,三國第一猛將。

那又怎麼樣呢?

三英戰呂布,就能制服呂布了。

02.

說白了,冷兵器時代,一場戰爭能否勝利,靠的不是一個人的勇猛,而是軍隊和指揮軍隊的人。

你一個人再厲害,能把一支1000人的軍隊,全都消滅?

咱就不說1000人,100個人全都拿著弓箭,估計你還沒近身,就被射成篩子了。

正當十八路諸侯,被呂布的勇猛嚇破膽的時候,曹操卻說了這麼一番話:

“呂布再是悍勇,也不過是一介匹夫。”

曹操的這句話,真可謂是一針見血。

從這裡,也可以看出曹操的見識,遠非其他諸侯所能比的。

所以,華雄斬不斬的,根本不重要,因為他一個人,是影響不了一場戰爭的最終結果。


你對“《三國演義》中除了關羽,當時在場的人還有誰可斬華雄?”這個問題,有什麼看法?

可以在評論區裡,發表你的看法。

如果喜歡老爹的回答,可以關注、點贊、評論,走一波~


老爹


汜水關之戰時,聯軍陣中當場除了關羽還有誰能斬殺華雄?回答這個問題,只要分析一下當時十八路諸侯麾下有哪些將領就可以了。

盟主袁紹。

袁紹麾下武力值最高的當屬“河北四庭柱”,即顏良、文丑、張郃、高覽四人。不過演義中袁紹曾明確提到,顏良和文丑兩員大將當時不在陣中,要是有一人在場,何懼華雄。

而張郃當時是冀州牧韓馥的手下,袁紹並不能指揮。而高覽在演義中的實力,也就是二擋一流,並不是華雄的對手,所以袁紹這邊沒有合適人選。

南陽太守袁術

在聯軍陣中,袁術的實力僅次於袁紹。不過袁術手下的文臣武將在演義中的表現非常雞肋,能拿出手的就是一個大將紀靈,其他人根本提不上臺面。而袁術是聯軍中最滑頭的一個,就算紀靈能力戰華雄,袁術也是不會讓他出手的。

但作為袁紹的弟弟,袁術畢竟得表示表示,於是讓“驍將”俞涉出戰,可僅僅三個回合就被華雄斬於馬下。袁術說,我這邊也出力了,但實力實在是不允許啊。

驍騎校尉曹操

討伐董卓時,曹操已經有了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樂進、李典等骨幹武將。按實力說,夏侯惇、夏侯淵對付華雄不是問題,曹仁、曹洪不落下風,樂進和李典稍稍吃虧。曹操這邊倒是有很多人選。

那曹操為何沒有動作呢?因為曹操當時並無多少戰功,這些人的實力只有曹操自己清楚。而當時的情況是華雄已經連斬鮑忠、俞涉、潘鳳三將,聯軍這邊士氣低落,曹操這時並不想出風頭,所以按兵不動。

說完這幾個主要的,再來看看其他各路諸侯。

冀州牧韓馥當時有張郃、潘鳳二將,以張郃的能力,斬殺華雄絕對不在話下。不過張郃當時年輕,只是一個軍司馬,韓馥在這個關鍵場合不會用他。而潘鳳是冀州名將,善使一柄大斧,韓馥心裡多少還是有底的,便讓潘鳳出戰。

可惜潘鳳出場派頭倒是十足,但結果還是被華雄不到一回合就給斬了。

北平太守公孫瓚和西涼太守馬騰不僅自己可以力戰華雄,馬騰手下的馬超、龐德、馬岱也都不在話下。不過兩人在聯軍中的排位靠後,話語權很低,在當時的狀況下,他們沒有表現的機會。

長沙太守孫堅是最合適出手的,他不僅想打,而且有實力,部下程普、黃蓋、韓當、祖茂也都實力不俗。但孫堅在之前已經敗於華雄,而且折了祖茂,損失慘重。如果這時再讓孫堅出戰,士氣上已經矮了半頭,會讓華雄恥笑聯軍陣中無人。

所以轉了一圈,也就劉備、關羽和張飛最合適了。劉備的實力稍弱,屬於二檔一流,單挑華雄稍有欠缺。關羽和張飛是超一流的,對付華雄綽綽有餘,可惜兩人當時的職位實在是太低:關羽是馬弓手,而張飛只是步弓手。

所以當關羽出戰時,袁術極為不滿,讓馬弓手出戰,這不是打各路諸侯的臉面麼?袁紹也這麼認為。但曹操卻說,關羽儀表不俗,華雄肯定看不出他只是一個馬弓手。袁紹一想,曹操說的有幾分道理,再說就算關羽被殺了,對自己也無甚損失,於是同意。

其實曹操心裡也有他的小算盤,這時幸好有關羽站出來了,不然就只能讓自己的部下上陣了,結果難料,不如就讓這個馬弓手關羽試試。於是為關羽送上一杯溫酒,為其壯行。

關羽卻說,酒且放下,關某去去便來。說罷,便騎馬持刀出陣去了。最終關羽溫酒斬華雄,成為其在演義中打出名望的一戰。


石頭說歷史


《三國演義》中除了關羽,當時在場的人可以確認的,只有張飛才有把握斬殺華雄,另外一個可能在場而又能殺死華雄的,則是典韋。

在討論這個問題前,我們首先要確定一下華雄的武藝相當於哪個層次。華雄雖然出場時間很短,但是表現還是很出色的,先後斬殺了鮑忠、祖茂、俞涉、潘鳳四將。

這四人中其他三人水平不好確定,但是祖茂是孫堅手下四大部將之一,和程普、黃蓋、韓當三人並列。程普、黃蓋、韓當在後來都有不俗表現,其水平大致和曹洪等人相當。但是祖茂在面對華雄時,被一刀就斬於馬下,毫無還手之力,可見華雄武藝之強,單從這一戰看的話,華雄足以算超一流武將之列。

當然,華雄面對關羽時表現不佳,短時間內就被關羽所殺,這無疑影響了對他的評價,不過總的來看,華雄至少也可以算一流武將,要能斬殺他,至少得有超一流武將的水平。

在關羽斬華雄之時,十八路諸侯雖然看著陣容堂堂,但是其中能打的真不多。扣除關羽、張飛,還有沒來的顏良、文丑,其他厲害一些的大概只有曹操手下的夏侯惇、夏侯淵、樂進等人了。

不過夏侯惇、夏侯淵等人也不過是一流武將的水平,和華雄交手沒問題,要斬殺華雄可沒把握。所以可以確定能殺死華雄的呃,只有張飛。而另一個此時可能在場而又能殺死華雄的,就是典韋。

典韋是陳留人,曾經是陳留太守張邈的部下,後來因為和其他人不和,殺了數十人以後逃走,躲入深山,後來遇到夏侯惇才成為曹操部下。此時張邈也是十八路諸侯之一,典韋如果已經投奔張邈,而且也沒有因為殺人離開的話,此時可能就在軍中,他的武藝殺死華雄應該沒什麼問題。

所以除了關羽外,可以確認的就只有張飛能殺死華雄,至於典韋是否在場,這個書中並沒有寫,只能是有可能了。


不沉的經遠



溫酒斬華雄?當時在場的人中,除了關羽,就只有張飛可以斬殺華雄!這個問題前幾天已經回答過一次了。

十八路諸侯雖然名義上為“討董聯盟”,實則卻各懷鬼胎,各自提防,他們手下的大將,皆不在討董聯盟前線。


正如袁紹所說“可惜吾上將顏良、文丑催軍未回!得一人在此,豈容華雄施威哉!”

十八路諸侯聲勢浩蕩的舉辦了一個討董聯歡會,如今大敵當前,此戰更是關乎討董聯軍命運的最關鍵一戰。

袁紹為什麼不帶上顏良、文丑兩員戰將,難道顏良、文丑真的只是催軍未回嗎?

顯然並不是那麼簡單……

堂堂十八路諸侯盟主,四世三公的袁本初,手下可謂兵多將廣,什麼高覽、鞠義、淳于瓊、韓猛這些人,可都是獨擋一面的大將。

顏良、文丑催軍未回,難道這些將領也都催軍未回嗎?既然是聯軍討伐董卓的關鍵戰役,你袁紹堂堂一個盟主,連一個像樣的將領都不帶出來,難免有點說不過去吧。


實際袁紹的這些戰將,都在為下一場戰爭做準備。以確保十八路諸侯擊敗董卓之後,他袁本初可以在第一時間,爭取到最多的地盤。

袁紹都知道玩心機,難道曹操、公孫瓚、馬騰等人,會比袁紹傻多少嗎?所以!這些人都跟袁紹一樣,都在保存實力,或者作下一場戰爭的戰略部署。

而且他們沒有多餘的戰將,都才剛剛起家,哪能招攬到多少大將啊。曹操麾下,也僅僅夏侯兄弟,曹仁,曹洪,李典,樂進六員戰將。沒空跟你在這虛耗,誰願意打誰打。


當時的聯歡會現場,唯一把全部家當都帶出來的,只有兩個“光腳漢”,劉備和孫堅。劉備是實打實的“光腳漢”,沒有城池,沒有兵馬,就兄弟三人。孫堅也沒有領地,全副家當都帶出來了。

然而孫堅被華雄用計擊敗之後,只是駐軍在外,袁紹打算招他回來,但還沒來得及,華雄就已經殺來了。

所以!孫堅部的程普、黃蓋、韓當也都不在。唯一在場,而且比較有實力的,就只有張飛、關羽兩人。

以張飛的實力,肯定是可以斬殺華雄的,畢竟張三、關二兄弟兩的實力相差不大,都是頂級高手。


愛尚文史


在《三國演義》小說中,以馬弓手身份出戰的關羽僅一回合就讓魔將華雄人頭落地,令兩軍震驚。單從回合數來看,關羽殺華雄,比殺個小兵還容易,這樣一來華雄豈不是浪得虛名之輩,或者說關羽豈不是強到炸裂了?

所以我們有必要先分析下當時的狀況,或者說,我們直接分析下華雄的實力究竟是什麼水平。

在聯軍準備討伐董卓時,呂布本欲親自出戰,魔將華雄卻說殺雞怎麼能用大砍刀,將軍莫急,容小將先行出兵,於是華雄就帶著騎兵與聯軍的先頭部隊交手。聯軍的各勢力雖然嘴上都說的要攘除國賊,實則各懷鬼胎,只有孫堅和曹操的態度是最端正的。曹操行刺董卓失敗,動機不值得懷疑,孫堅更是身先士卒帶著江東子弟去抗敵。有趣的是,鮑信怕孫堅立頭功,讓親弟弟鮑忠直接去挑戰華雄,結果三千兵馬被華雄的五百鐵騎打得落花流水,鮑忠也被華雄秒殺。接著華雄與孫堅本部作戰,不僅十回合打退孫堅,還殺了孫堅的基友祖茂。

值得注意的是,當華雄殺了鮑忠在汜水關紮營與聯軍對峙時,董卓讓人給華雄帶了這麼一句話:

慎勿下關輕敵!

也就是說,董卓是知道華雄的性格缺陷的,讓他不要親自在關下挑戰,不要輕敵,很明顯華雄完全沒有聽從他的話。好在人華雄基本功紮實,他有狂傲的資本,所以我們看到他先斬袁術驍將俞涉,又殺無雙上將潘鳳。華雄連斬二將後眾諸侯的表情是大驚失色的,袁紹也嘆息自己的愛將顏良文丑未回。

那麼,俞涉和潘鳳的實力如何?

從字面來看,二人只有官職,沒有名號,虎牢關下被呂布所殺的方悅可也是有著河內名將之稱的,所以俞、潘二人的武力,絲毫不值得吹。但從華雄十回合敗孫堅的戰績來看,華雄不是什麼善茬,所以華雄的實力至少強過孫堅和其江東四基友了。

那麼,華雄的實力真的和關羽差距很大?

其實這個也很好解釋,華雄之死,純碎是因為輕敵。關羽當時是個無名小卒,以馬弓手出戰的他自然不會引起華雄的注意,連勝的華雄自然認為關羽也是潘鳳一般的水平,他也不會料到關羽的武器重大好幾十斤,所以一回合被關羽所殺,一點都不冤。

那麼重點來了,我們大約已經知道華雄的實力,為什麼關上沒人願意挑戰華雄,難倒真的是都打不過華雄嗎。

非也!

因為諸侯們都是在看戲,並且各路諸侯看似平起平坐,實則等級高低很明顯。最簡單的,聯軍的盟主是袁紹,袁術都對這個“野種”嗤之以鼻,更別提能對其他諸侯一視同仁了。那麼要立頭功,自然是袁術先出人,結果沒到三回合就被華雄斬殺。接著韓馥“出鏡”,潘鳳丟人,顏面盡失。

為什麼出戰的是袁術和韓馥?

這兩家在漢末分別佔據淮南和冀州地區,兩地物產豐富,諸侯們的糧草問題就是他二位解決的,所以有這等首勝之事等先讓兩位“親爸爸”分享。而曹操此時也看清了諸侯的嘴臉,也不會輕易的讓自己的部將送死了,此時曹營中已經有了夏侯惇、夏侯淵、樂進、李典、曹仁、曹洪,至少夏侯兄弟的實力不會低於華雄,但沒有大哥的命令幾人也不敢私自出戰,也沒必要當出頭鳥做無謂的犧牲。

正好馬弓手關雲長也在,一聲冷笑引起了眾人的注意,雖說袁術等人看不起這等沒名氣的人,但曹操慧眼識英雄,早已記住了這位紅臉大將。關二爺也是給力至極,飛馬出關上演了溫酒斬華雄的好戲。張飛見二哥得勝歸來,喜出望外,嚷嚷著要繼續殺進去活捉董賊,結果袁術不爽了,要把他們趕出去…所以說就算立了功,劉備這種實力單薄的人也無法得到尊敬。

所以,能站華雄的人不少,但由於潛規則問題,只能讓不知名的關羽去演戲了。


所以,我無雙上將潘鳳死的不冤啊~


邏輯文史游


當時在場的武將,除了關羽恐怕也只有張飛能斬華雄了!

首先你需要確定華雄的實力,按照演義裡的描述,孫堅外加手下四員大將都被華雄打敗,雖然是袁術從中作梗的原因,但也可見孫堅和程普黃蓋等人都不是華雄對手,程普曾經跟太史慈交手30回合不分勝負,而華雄的實力要明顯高於程普,可見連程普都沒拿下的太史慈如果對上華雄,恐怕殺不了華雄,最多也就是將其擊敗而已,而太史慈曾跟孫策大戰,演義特意挑出一個章節單講太史慈酣鬥小霸王,而且孫策更是有過夾死一將喝死一將的爆炸表現,這種武力定位恐怕要在徐晃張頜之流之上,也就是說要想擊殺華雄,最起碼你的實力得高過太史慈!

那麼十八路諸侯裡在場武將誰的實力能高於太史慈?恐怕是沒有,當時除了關張在場,其餘的像典韋許褚當時都沒加入曹營,馬超孫策年幼恐怕也不會隨父出征,趙雲此時更是不知在何處,龐德是在馬超大戰曹操時才登場,黃忠跟隨劉表並沒有參加討董,在場的除了關張,實力最強的也就是夏侯惇了!夏侯惇的實力很強,可能他有實力擊敗華雄,但我認為夏侯惇的實力還高不過太史慈,所以他最多也就是擊敗華雄,還是沒有斬殺華雄的實力!

作者既然安排了華雄耀武揚威,無人敢出戰自然是有所考慮的,如果十八路諸侯裡還有別人能斬華雄,那作者安排無人迎戰這一出豈不是讓人笑話?不要總以為自己比作者聰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