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漢住院24小時,他發現了肺炎的最大剋星”


肺炎爆發後,武漢的床位緊缺。



然而一邊是日夜忙碌,一邊是無端質疑:



“在武漢住院24小時,他發現了肺炎的最大剋星”


“把確診肺炎的人都一起放在體育館,瘋了嗎?”


“在武漢住院24小時,他發現了肺炎的最大剋星”


甚至危言聳聽:


“方艙醫院,恐怕將來會成為集中爆發地。


趕緊叫停吧!!”


“在武漢住院24小時,他發現了肺炎的最大剋星”


可他們不知道的是,方艙醫院不僅僅是治癒患者的臨時醫療平臺;


更是幫患者心靈痊癒的地方。


對於那些確診了輕症肺炎的病人來說,方艙醫院是希望。


確診患者們對彼此的關心和安慰,就是他們最大的“自救”。



生活按部就班,甚至比在家更有規律地作息。


區域劃分明確,到點準時就餐;


該吃藥吃藥;該運動運動;電視機、讀書角......


應有盡有,拎包即可入住。


曾有患者已經達到治癒標準,卻因為住的太好而拒絕出院。


“在武漢住院24小時,他發現了肺炎的最大剋星”


“在武漢住院24小時,他發現了肺炎的最大剋星”


肺炎確診患者西哥,記錄了在方艙醫院的一天:


這個看似冰冷單一的治療單位,實際充滿了人情味和生活氣息。


點擊播放視頻


早上6:20,穿著防護服的醫務人員,為患者們進行第一次體溫和血氧測量。


這樣的檢測,每天有四次:


清晨、上午、下午、晚上。


在所有的患者清晨檢測結束後,7:30早操鍛鍊準時開始;


結束後,8:00醫生開始查房:


“昨天拉肚子有沒有好點?”


貼心地每個病人的床邊,挨個詢問身體狀況並作記錄。


“在武漢住院24小時,他發現了肺炎的最大剋星”


早餐可是一天中最重要的儀式感,無論去哪都不會變。


8:20,方艙醫院中無論男女老少,都像小朋友一樣乖乖排隊;


等待著身體慢慢被黑米粥和雞蛋的香味慢慢叫醒。


肚子填飽了,才有力氣“打仗”:


上午九點,喝下根據國家二號方監製的中藥後;


新的一天開始,離勝利又近了一步。


“在武漢住院24小時,他發現了肺炎的最大剋星”


吃完飯稍作休息,10:00便開始了鍛鍊。


如果有還是學生的患者的話,這個時間差不多也該做課間操了。


只是這個比課間操“有趣”得多:


每天都有不同的“項目”,今天做的是八段錦。


“在武漢住院24小時,他發現了肺炎的最大剋星”


災難之下,生活並不會停下。


心懷夢想的大三學生,依然一心要考研武大:


“在武漢住院24小時,他發現了肺炎的最大剋星”


高三學生也絲毫不輸:一邊恢復健康,一邊衝刺高考。


“斬殺病魔是高考前的一次大考。”


“在武漢住院24小時,他發現了肺炎的最大剋星”


一群陌生人,逐漸把這個大型隔離場所當成了自己暫時的“家”。


有靜有動。


當護士正帶領患者聯繫瑜伽,動作齊整時;


“在武漢住院24小時,他發現了肺炎的最大剋星”


一旁的患者阿姨正以發展自己的廣場舞大隊為樂;


以與醫護人員“鬥舞”為趣。


“在武漢住院24小時,他發現了肺炎的最大剋星”

“在武漢住院24小時,他發現了肺炎的最大剋星”


甚至,有人在方艙醫院,順便把自己的人生大事都解決了。


“在武漢住院24小時,他發現了肺炎的最大剋星”


失望是煙,希望是火,有煙的地方就會有火。


這種自限疾病最怕的不是醫護人員放棄,而是自己放棄;


一直有強烈的求生意識很重要。


肺炎最大的剋星,就是患者的心態和醫院本身。


儘管方艙醫院中,醫務人員加患者,共有上千人。


但伙食質量絲毫沒有降低。


午餐晚餐都是四個菜,兩個以上是葷的;


蛋白質充分補充,飯後水果和酸奶也不能少,營養特別全面。


“在武漢住院24小時,他發現了肺炎的最大剋星”


之前俠島客有記者去探訪了方艙醫院的“後廚”:


山東的榨菜,甘肅的蘋果,海南的火龍果;


還有其他地區送來的香蕉、奶粉,物資堆滿了酒店大堂。


保安大哥守著這些物資,為患者一一打包分配:


“現在沒事,我就兼職幫幫忙。”


但這個忙,他一幫就是一整天:早上五點,到晚上七點。


“在武漢住院24小時,他發現了肺炎的最大剋星”


餐食用公交車運送,對於一些有特別注意事項的病患,還會為此準備特餐。


“在武漢住院24小時,他發現了肺炎的最大剋星”


戴起口罩來,就會不自主地少說多做。


一線人員在生死戰,普通市民也沒閒著;


就像每個部隊中,後勤部都是不可或缺的。


這場疫情下,無論是“裡面”的人,還是“外面”的人,


大家的心一直都是在一起的。


下午2:30,午休結束後,會進行新一輪的查房。


對於年紀偏大,和血壓偏高的患者,護士會多進行一次血壓監測。


無微不至的每個細節,都加速了曙光的到來。


10:30熄燈就寢之前,還會再進行一次鍛鍊:


擺擺手,扭扭腰;


“在武漢住院24小時,他發現了肺炎的最大剋星”


又或是幾個阿姨各自坐在床上聊聊天。


而醫務人員則是以測體溫,來結束方艙醫院奮戰的一天又一天。


從剛確診時的慌張,到入院後的安心;從一個人到一群人。


這個臨時用體育館搭成的方艙醫院,也許體感溫度不高,


但每個人心裡,都是暖的。


“在武漢住院24小時,他發現了肺炎的最大剋星”


在武漢體育中心的方艙醫院,為了緩解患者的緊張情緒,


醫護人員和病人聯合上演了一出新冠肺炎下的“地道戰”:


新冠肺炎剛開始出現時,大搖大擺地肆虐,人們都害怕它;


“在武漢住院24小時,他發現了肺炎的最大剋星”


可當這場戰疫的號角吹響後,一線人員全副武裝地出動;


就連普通民眾也都參與了進來。

“在武漢住院24小時,他發現了肺炎的最大剋星”

“在武漢住院24小時,他發現了肺炎的最大剋星”


最後人們終於打敗了病毒。


“在武漢住院24小時,他發現了肺炎的最大剋星”


比起把2020成為科幻年,我更願稱它為希望年:

2月15日,武漢客廳方艙醫院首批17位患者出院;


2月17日,漢江方艙醫院自開倉來,61名患者出艙;


2月18日,武昌方艙醫院24位患者出艙……


每多一位患者出艙,就意味我們堅持的沒錯。


《流浪地球》中,有句話這樣說:


“希望是我們這個時代,像鑽石一樣珍貴的東西。”


不管歷史將人類文明導向何處,我們都決定:選擇希望。


花開之前吹來的香甜微風,落日之前瀰漫開的夕陽氣息…


這些美好,讓我們每一天都變得那麼耀眼。


我們永遠不會背離自己的故土,也終將會迎來勝利:



火神山雷神山最後一個病例出院!


我們可以。


推文摘自@末那大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