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黔西南州安龍縣永曆皇宮

安龍縣位於貴州省西南部、珠江上游南盤江北岸,轄區總面積2237.6平方公里。安龍縣東鄰冊亨縣,西鄰興義市,南與廣西百色隆林縣隔江相望,北鄰興仁縣、貞豐縣,常住人口35.9萬人。

貴州黔西南州安龍縣永曆皇宮


永曆皇宮(現安龍博物館)位於安龍縣新安鎮大同路,由門樓、文華殿、配殿、角樓組成,建築風格上主要採取了當年永曆皇宮的建築樣式。“永曆皇宮”始建於明末清初戰亂年代,明朝崇禎皇帝死後,朱氏皇族廣東世襲桂王朱由榔自立為南明永曆皇帝,1652年在安龍設立行宮指揮抗擊清軍,當地人把行宮稱為“永曆皇宮”,“永曆皇宮”毀於清朝同治年間。現在經過政府撥款重新修建,2006年6月正式對遊客開放。

貴州黔西南州安龍縣永曆皇宮


貴州黔西南州安龍縣永曆皇宮


貴州黔西南州安龍縣永曆皇宮


貴州黔西南州安龍縣永曆皇宮

安龍是貴州省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沐英鎮滇黔,留軍屯田,置陵元堡於欞缽寨,欞缽寨即今之安龍城舊址;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置安隆守禦千戶所,城在安隆箐口,即今安龍城;永樂二年(1404年),安隆千戶所建城垣,為今安龍舊城。

清順治九年(1652年),南明永曆皇帝朱由榔改安隆所為安龍府,作為行都四年,故有“龍城”之稱。明“十八先生”在安龍天榜山下以身殉國的壯舉,已成為中國歷史舞臺上令人難忘的一幕,永曆帝在安龍四年,留下了“永曆行宮”、“御校場”、“古城牆”、“三王墓”等眾多的遺址遺蹟。在清代安龍日漸成為貴州西南部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為統管“盤江八屬”的興義府所在地。張之洞父子在安龍的軼事和招公築堤的壯舉,使安龍聞名遐邇,招堤、涵虛閣、半山亭、“十里荷花”、珠泉書院、興義府試院的出現,不僅使當時的安龍聲名遠播,而且也使如今的安龍充滿深厚的歷史文化氛圍,成為貴州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

貴州黔西南州安龍縣永曆皇宮


貴州黔西南州安龍縣永曆皇宮


貴州黔西南州安龍縣永曆皇宮


靈秀的山川,豐饒的土地,養育了一批出類拔萃的人物。從安龍這塊土地上走出來的,有嘉慶年間領導盤江流域農民反清起義的布依族巾幗英雄王囊仙,清末位高權重,顯赫一時的名臣張之洞、鹿傳霖,武昌首義副總指揮、中國第一位苗族將軍王憲章,北伐軍左翼總指揮袁祖銘,布依族將軍韋杵,一代著名報人王亞明等,形成了安龍厚重的文化底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