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並士人群體的政治構成和北魏統治者的招安和優待政策

導語:在北魏漢化過程中,漢族士人起著重要作用。北魏立國代北之後,西晉統轄的幽州、幷州北部漢族士人紛紛以各種方式進入北魏政權中。入魏的漢族士人受到了北魏統治者的重用,他們將漢族文化及中原王朝的各項制度引入到北魏。在文化上,修建學校,刊訂經書訛誤,傳播儒家文化;在制度上,創建官制、制定禮樂制度、完善刑法。

文化的傳播與制度的完善,促進了北魏王朝由草原部落政權向華夏中央集權政治的轉變,對北魏王朝初期的漢化進程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所謂入魏幽並漢族士人群體,是指西晉時期,幽州所轄代郡、上谷、廣寧,幷州所轄雁門,四郡漢族士人群體。整體而言,幽並士人群體並非出自高門士族。他們其中,除了張袞出自已經沒落的上谷張氏之外,其餘均只是個體的讀書人而已,並無家族門第可言。但是對於落後的鮮卑拓跋部而言,他們依然是北魏早期治理國家不可或缺的人才,因而他們在進人北魏之後,受到了統治者的重用,對北魏早期國家的漢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一、幽並士人與北魏建國前的漢化

鮮卑拓跋部在南遷代北之後,統治者就"南收燕趙,網羅俊義。"注重對漢族士人的招羅。加之,西晉政權內部的政治鬥爭,和幷州之地戰亂的發生,先後出任幷州刺史的司馬騰與劉琨,都想要依靠鮮卑拓跋部的軍事實力,以平定叛亂,保存自己的實力,與鮮卑拓跋部有著較為密切的來往,這為幽並漢族士人與鮮卑拓跋部的聯繫提供了條件。時"

晉徵北將軍衛璀以操為牙門將,數使於國,頗自結附"。後衛操在"始祖崩後,與從子雄及其鄉親姬澹等十數人,同來歸國"。除衛操以外,另一位代表人物當屬莫含。莫含本為劉琨幷州從事,因"居近塞下,常往來國中"。到穆帝稱代王之後,"備置官屬,求含於琨"。這些人國的幽並士人,受到了拓跋君主的重用。衛操入國,"桓帝嘉之,以為輔相,任以國事"。在衛操死後,其子衛雄與同郡姬澹"俱為左右輔相"。需要指出的是,這些最早進人拓跋社會的幽並士人,大多是文武才幹兼具,他們進入拓跋社會之後,最初主要是參與到拓跋君主的對外戰爭。

幽並士人群體的政治構成和北魏統治者的招安和優待政策

衛操

隨著劉淵、石勒的起兵,這些進入拓跋社會中的幽並士人群體開始轉變角色,積極參與到拓跋君主對北方的爭霸以及國家的建立中。首先,為標榜鮮卑拓跋部的華夏血脈而努力。五胡十六國以來,在中原地區建立的少數民族政權,都以標榜華夏繼承者的身份,作為其實施統治的第一步,鮮卑拓跋部也不例外。桓帝死後,衛操在大邗城南所立的功德碑中,雲魏:"軒轅之苗裔",並且認為鮮卑拓跋部是"奉承晉皇,扦御邊疆"。除此之外,他們還勸進拓跋君主接受西晉代王封號。這就使得鮮卑拓跋部在北方的對外戰爭中,佔據了正統地位的優勢。這些觀念的輸入,加深了拓跋首領華夏正統的思想觀念,北魏此後,自稱為黃帝之後與此密切相關。

幽並士人群體的政治構成和北魏統治者的招安和優待政策

劉淵

其次,幫助鮮卑拓跋部設置官署。在幽並士人到來之後,鮮卑拓跋部"出現了與原大人系列不同的漢名官職"。《魏書》卷一一三《官氏至》載:"魏氏世君玄朔,遠統口臣,掌事立司,各有號秩。及交好南夏,頗亦改創。昭成之即王位,已命燕鳳為右長史,許謙為郎中令矣。餘官雜號,多同於晉朝"。

幽並士人群體的政治構成和北魏統治者的招安和優待政策

《魏書》作者魏收

從以上記載以及此後北魏王朝所設置的官職來看,都是沿用了西晉官制。包括跟隨衛操入國的宗室鄉親所任官職,也均為漢族中原王朝所特有的官號。這就表明,幽並士人的到來,為鮮卑拓跋部帶來了西晉王朝的官職制度,促進了拓跋部的官制建設。

幽並士人群體的政治構成和北魏統治者的招安和優待政策

壁畫中的鮮卑族人形象

最後,教授拓跋部子弟學習漢族文化。代人燕鳳是幽並士人中頗有才學之人,其"好學,博綜經史,明習陰陽讖緯"。燕鳳入國之後,"拜代王左長史,參決國事。又以經授獻明帝"。除燕鳳之外,許謙也是幽並士人中具有代表性的文人之一。許謙"少有文采,善天文圖讖之學。建國時,將家歸附,昭成嘉之,擢為代王郎中令,兼掌文記。與燕鳳俱授獻明帝經"。在幽並士人的教授下,漢族的傳統文化在鮮卑拓跋部統治階層中,逐步傳播開來,提高了拓跋部統治階層的文化水平,是鮮卑拓跋部接受的第一次漢化教育。

幽並士人群體的政治構成和北魏統治者的招安和優待政策

許謙

在北魏建國之前,由於幽並士人的到來,對鮮卑拓跋由落後的原始部落制向封建君主集權制轉變,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促進了漢族文明在拓跋部的傳播。但是,畢竟此時進入拓跋部的幽並士人,人數較少,其所起的作用也就有限,遠不及建國之後幽並士人在北魏的影響。

二、幽並士人入魏後的政治境遇

公元376年,代國被前秦攻滅,原本進入北魏的幽並士人各自逃散。十年之後,公元386年,太祖拓跋硅建立北魏,幽並士人又紛紛進入北魏政權。需要指出的是,北魏建立之後,進入北魏的幽並士人,一部分人在代國時期就已經歸降過鮮卑拓跋部,像燕鳳、許謙等,而絕大多數的幽並士人,是新歸附北魏政權的。此後,直到太祖天興元年(398年)攻佔河北之地,河北世家大族遷移北魏之前,幽並士人一直是北魏政權中重要的漢人官僚群體。這一時期,由於北魏統治者需要幽並士人輔佐其對外戰爭,以及建立基本的國家體制,對幽並士人採取重用的策略。因而,幽並士人群體在北魏受到了禮遇,其政治境遇較好

。他們也積極為北魏統一北方出謀劃策,並且積極參與北魏早期的國家體制建設,進而有效地將中原文化傳播到了北魏社會,推動了北魏的漢化進程。

幽並士人群體的政治構成和北魏統治者的招安和優待政策

北魏形勢圖

在入魏的幽並士人中,政治境遇最好者為上谷張氏。張袞出自沒落的上谷張氏家族,其祖父張翼為遼東太守,父親張卓為昌黎太守。拓跋畦稱代王后,張袞被選為左長史。其後跟隨拓跋硅征服蠕蠕、平定賀蘭部叛亂、攻打後燕,平定河北。歷任左長史、給事黃門侍郎、奮威將軍、幽州刺史,克中山後,聽人八議。張袞之子張白澤在高宗時"

除中散,遷殿中曹給事中,甚見寵任,參與機密",在高宗、顯祖、高祖朝一直擔任殿中尚書之職。同時張袞之弟張向在太祖皇始初,"幃幄密謀,厚加禮焉"。

幽並士人群體的政治構成和北魏統治者的招安和優待政策

張袞

上谷張氏之所能夠得到拓跋硅的特別重用,原因在於:張氏原本出自上谷的世家之族,雖然其無法與當時的河西李氏、清河崔氏這些高門士族相比,但是在幽並之地依然有相當大的影響力,拓跋硅重用張袞,可以加強對幽並之地漢人的治理;張氏與北魏政權並無厲害衝突,因而張氏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拓跋硅對外的征戰與國家的建設中去。

總之,上谷張氏的重用,既與張氏本身願意效力北魏政權有關,也與北魏統治者想要藉助其影響力招納漢人,鞏固對幽並之地的統治有關

幽並士人群體的政治構成和北魏統治者的招安和優待政策

拓跋珪雕像

僅次於上谷張氏之外,最為北魏所倚重的當為幽州賈氏。賈彝本為武威姑臧人,六世祖敷官至幽州刺史、廣川都亭侯,子孫便以此為家。賈彝入魏後,"

拜尚書右丞,參與國政,加給事中",其子賈秀歷任中書博士、中書侍郎、太子中庶子、揚烈將軍,在北魏地位很高。其他的入魏幽並士人,在北魏的政治境遇也很好,幾乎都為北魏統治者所重用。燕鳳"太祖即位,歷吏部郎、給事黃門侍郎、行臺尚書,甚見禮重";許謙"太祖以為右司馬,與張袞等參贊初基"。

幽並士人群體的政治構成和北魏統治者的招安和優待政策

北魏平城模型

由以上所考可知,幽並士人群體,在到達北魏之後,幾乎都受到了北魏統治者的重用。究其原因,主要為:幽並士人群體與北魏並無突出矛盾,他們大多數是自願歸附北魏政權;北魏王朝剛剛建立,他們需要漢族士人來幫助其進行統治,北魏統治者重用漢姓士族進行改革,是其鞏固統治的需要。漢姓士族積極參與到北魏的改革中,以獲得人仕機會,藉以保全其家族;北魏作為少數民族政權,想要統治中原的廣大漢族之地,就必須與漢族士人合作,爭取漢族士人的支持。以上原因,使得這些最早進入北魏政權的漢族士人,在北魏找到了展示報復的平臺與人仕為官的途徑。因而,他們盡心盡力地為北魏王朝出謀劃策,北魏王朝能夠征服北方地區,與這些幽並士人的努力密不可分。

三、幽並士人與北魏建國之初的漢化

大多數幽並士人並非高門士族子弟,但是作為個體,他們都是一些飽讀之士,具有很高的儒家文化修養。像燕鳳、許謙、張袞都是一些"

博經綜史,明習陰陽讖緯"的儒學士人。這些幽並士人身上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也正是他們自身的才學,滿足了北魏統治者治理國家的需要而被重用。

幽並士人群體的政治構成和北魏統治者的招安和優待政策

北魏洛陽城

幽並士人在進入北魏之後,在北魏積極進行文化傳播,促進了不同地域問文化的交流,推動了北魏漢化

。幽並士人群體在北魏早期社會變革與學術文化領域有多方面的貢獻,最突出的是在北魏漢化過程中,促進儒家文化在北魏的傳播,以及國家制度建設方面。自太祖拓跋畦建國之後,北魏迎來了第一次漢化熱潮。在此過程中,幽並漢族士人群體發揮了巨大作用。

幽並士人群體的政治構成和北魏統治者的招安和優待政策

北魏漢化的踐行者——馮太后

(1) 促進儒家文化傳播

幽並士人群體在北魏早期的學術文化領域有很大的貢獻,他們積極參與文化交流活動,興建學校,教授北魏皇族子弟儒家文化,極大地推動了儒家文化在北魏的傳播。北魏統治者在建國之初就比較重視接受儒家文化,注重對漢族士人的任用。張袞在太祖時期,"手執經書,刊訂乖失,愛好人物,善誘無倦,士類以此高之"。對儒家經典在戰亂中,因流傳所造成的訛誤進行了刊定。張恂在太祖時,"開建學校,優顯儒士"。賈秀"以儒舊見重於時,皆選凝方岳,以詢訪見留"。燕風在"太宗世,與崔玄伯、封懿、梁越等人講經傳"。在幽並士人對儒家文化的傳播下,北魏帝王的漢文化修養有了極大提升。太宗明元皇帝"禮愛儒生,好覽史傳,以劉向所撰《新序》《說苑》於經典正義多有所闕,乃撰《新集》三十篇,探諸經史,該洽古義,兼資文武焉"。

幽並士人群體的政治構成和北魏統治者的招安和優待政策

張恂

北魏帝王漢文化修養的提升,對北魏王朝主動學習中原王朝的典章制度,推動北魏漢化起到了積極作用。除此之外,北魏的學校制度也得到了很快發展,太祖拓跋硅"始建都邑,便以經術為先,立太學,置五經博士生員千有餘人"。到世祖拓跋燾始光三年,已是"人多砥尚,儒林轉興"。學校的興盛為北魏培養了一批飽學之士,通過學校這一傳播媒介,使得儒學在北魏逐漸興盛起來。

幽並士人群體的政治構成和北魏統治者的招安和優待政策

太學

(2) 促進禮樂文化制度建設

在這一方面最具代表性的是許謙與張袞、張恂兄弟。許謙在昭成皇帝時舉家歸附拓跋部,任代王郎中令,太祖拓跋畦建國之後,許謙任右司馬,"與張袞參贊初基"。張袞為太祖最為倚重的漢族大臣,幾乎參與了拓跋璉建國之初的所有政治建設。史言張"袞常參大謀,決策帷幄,太祖器之,禮遇甚厚"。其給太祖的上書中說道:"陛下龍飛九五,仍參顧問,曾無微誠,塵山露海"。其弟張向因參與拓跋硅的建國大業,被拓跋硅"深加器重,皇始初,拜中書侍郎,帷幄密謀,頗亦參與"。他們用漢族的禮儀制度建設北魏政權,促進了北魏禮樂制度的建設。太祖建國之始,自稱為皇帝之後,祭祀天地。並詔有司"定行次,正服色"。並且設立了南郊、西郊祭祀,以及祖廟祭祀制度。拓跋硅天興二年,"於雲中及盛樂神元舊都祀神元以下七帝,歲三祭,正、冬、臘,用馬牛各一,祀官侍祀

"。表明此時,中原王朝的七廟制度已經在北魏建立起來了。"回顧北魏的漢化歷程,每一次漢化熱潮都與漢族大族名士的流遷與聚集有關。"。北魏早期,這些禮樂制度的建立,與幽並漢族士人的貢獻密不可分,是他們最早將漢族的禮樂文化制度傳播到北魏,開啟了北魏的漢化歷程。

幽並士人群體的政治構成和北魏統治者的招安和優待政策

古代祭祀場景

(3) 完善職官與刑律制度

北魏早期,國俗寬簡。太祖建國之後,"約定科令,大崇簡易"。太宗繼位之後,"對理民訟,庶政復有敘焉"。顯祖之時,張袞之後,張白澤上書"如臣愚量,請依律令舊典,班祿酬廉,首去亂章,常刑無赦"。張白澤的上書,得到顯祖的認可,對於北魏俸祿制度與法律制度的建立與完善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太祖皇始元年,"始建省曹,備置百官,封拜五等"。這是中原五等封爵制在北魏建立的標誌。

幽並士人群體的政治構成和北魏統治者的招安和優待政策

鮮卑貴族

到天賜元年,已經仿照中原官職,建立起了北魏官職的文武官員的品級,及其仿照古式,"初置六謁官,準古六卿,其秩為五品"。從太祖到顯祖時期,北魏官職與刑律制度的逐步完善與幽並士人的努力密不可分,他們是最早進人北魏的漢族士人群體,並且參與了北魏的建國過程,他們無疑是第一批將漢族職官與刑律制度傳輸到北魏的漢族士人群體。

結語:經過仔細審慎地比對,我們發現,雖然幽並士人具有人數較少,門第不高的缺陷。整體而言,幽並士人所產生的影響,無法與此後的河西士人、青齊士人相比。但是,他們確是北魏第一次與漢族士人合作的群體,在剛剛建立的北魏王朝的國家建設,以及漢化過程中,幽並士人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他們是最早將漢族文化傳播到北魏王朝的漢族士人,是北魏佔領代北,統一代北的重要漢人謀士群體,也是北魏王朝第一次漢化的重要推動者。然而,隨著北魏對河北地區的征服,國土的擴大,幽並士人已經無法支撐起北魏統治的需要,因而河北士人群體的到來,迅速取代了幽並士人在北魏的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