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晚年頻繁搬家,擺脫不了蝨子纏身,到底真相如何?

姜汝翰.avi


少年時我很喜歡讀張愛玲的小說,卻也很怕讀。


喜歡是因為她的文字實在太老道,彷彿有魔力,人性刻畫得太深入,細微之處的描寫驚心動魄,讓人情不自禁的沉迷進去;

“怕”是因為通篇表露出來的那種悲涼感,讓我覺得看到陽光也不燦爛了,聽到喜歡的歌也不開心了,心下涼涼,看完一篇要用很長時間去調整心態,並且決定再也不看她的小說。。。。。。沒多久又捧起了下一本。

她晚年頻繁搬家,絕不是因為擺脫不了蝨子纏身,單憑她說過“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上面爬滿了蝨子”,就判斷她生活中真有蝨子,那簡直太可笑了!把文學家的比喻看做實實在在的東西,這書也讀得太死板了!

因為她不愛和親戚朋友來往,還被胡蘭成所拋棄,遠在異國他鄉,嫁的美國丈夫劇作家賴雅又因病去世,人們總覺得她晚年無依無靠,生活困苦不堪,其實這是一個誤區。

賴雅從來就不是什麼有錢人,張愛玲嫁給他不是為了錢。兩人在一起後基本是張愛玲養家,賴雅後來中風癱瘓,更是張愛玲掙錢給他治病,照料著他。

張愛玲是很現實的人,她非常看重錢;但她更看重情,生命中的兩個男人都花了她很多很多錢。

好在她能掙錢,那時候的文字值錢,她養活自己綽綽有餘,再加一個賴雅,有點困難,但也不是不行。

從1965年開始,張愛玲的作品都由皇冠獨家出版,有著穩定的版稅收入(順帶一說,皇冠老闆是平鑫濤,也就是瓊瑤的老公),所以她去世後還能有三十萬美元的遺產。

物質上她並不窮——真正窮的人,哪能一次次搬家?搬家不要錢嗎?精神上她也不窮,與書為伴,她的精神世界比大多數人更豐富。

她只是對這世界厭倦了,不願再和人打交道,這和她的成長經歷以及人生際遇有關係。

張家祖上顯赫,祖父張佩綸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李鴻章的長女,但到近代沒落了,張愛玲沒享受過千金大小姐的生活,反而受了許多苦。

她的母親黃逸梵思想開放,她的父親張廷重抽大煙養姨奶奶,是個老式大少爺的做派。黃逸梵和他不是一路人,為了追求自由拋下兒女遠赴歐洲,之後更離婚了,張愛玲姐弟由父親撫養。

那張廷重給了她父愛嗎?沒有,因為一點小事就暴打張愛玲。

張愛玲忍受不了,跑去投奔母親,黃逸梵也只是把她當做不得不接收的一個負擔,張愛玲心心念唸的都是趕快掙夠錢還給母親,不欠這情份,她們就像住在一起的陌生人。

張愛玲的弟弟對她也沒什麼姐弟之情,父親往死裡打她的時候,她就站在一旁看著,這可能是後來他們不親近的原因。

可以說在親人這一塊,張愛玲沒有得到過愛。

成年之後遇到了胡蘭成,她的生命燃起了異樣的火花,誰知這就是個專門來克她的渣男!左一個女人,右一個女人,還常跟她要錢花,晚年還出了本書寫當年隱私賺稿費!

哪怕還愛著胡蘭成,張愛玲也決絕的和他分手了,最後還給了他一大筆錢。。。。。。胡蘭成拿著這些錢就去談他的戀愛去了。

愛情上,張愛玲也什麼都沒得著。去美國後嫁給賴雅,我覺得不是因為愛情,而是因為她不想再孤獨下去。

賴雅需要她,讓她感受到了一種被需要的價值,要知道此前的人生中,她的父親不需要她,母親不需要她,弟弟不需要她,愛人胡蘭成也不需要她,誰都不需要她,唯一需要她的只有賴雅。

等賴雅一死,她就躲進小樓成一統,不願再跟外界接觸。時間長了大家都以為她死了,她不得不專門拍張照片發出去,證明自己還活著。。。。。。她的小說悲涼,人生也悲涼。

晚年頻繁搬家只是因為在一個地方住久了,便會更覺寂寞,想要去新的地方感覺些新的東西。我們不是她,感受不到她一個人獨處的樂趣。

1995年去世,時年75歲。

如果有來生的話,祝願她真能於千萬人之中遇到她所要遇到的人。那個人,千萬不要是胡蘭成,他不配。

【我是一粒沙,喜歡就關注我吧!】


縹緲峰下一粒沙


她一生都愛旗袍,但旗袍上的斑斑點點卻已是蝨子的窩。它們與她爭奪著旗袍的愛,而她最終還是沒來得及消滅蝨子,便撒手離開了這世界。


張愛玲曾說:“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上面爬滿了蝨子。”

張愛玲四年中搬家次數大約180次,一年大概就搬45次,這已經超出了常人的想象。而大多數人認為她搬家頻繁的原因,是因為她的旗袍上爬滿了蝨子。

但每一次搬家,那些蝨子總是陰魂不散,不論她到哪裡, 它們總是能找到她,而她的晚年生活也在與這些蝨子進行無休止地戰鬥。

據張愛玲的朋友回憶聲稱,張愛玲喜歡穿旗袍,晚年依舊不改。但是旗袍卻變了,它不在清香,卻早已有了黴的味道。

它不在豔麗,早已是斑斑點點,那先細小如針眼般的破洞應該就是她所說的蝨子咬的。

但也有很多人認為,張愛玲喜用比擬,她所說的蝨子應當不是我們現實中所說的蝨子,應當是那些讓她千瘡百孔的人。

她的父親與繼母是侵蝕她童年的蝨子,胡蘭成是吞噬她青春年華的蝨子,而他給她的傷往往讓她觸景生情,讓她逃也逃不掉,避也避不開。

每每遇到相似的場景,她總選擇離開,這也許是她總愛搬家的原因吧。

這個難得的曠世奇才,她風情萬種,最終還是被蝨子團所吞噬。她那瘦削的指尖,怎麼也抓不完那滿旗袍的“蝨子”,它們已經剝奪了她一生的摯愛。

而骨瘦如柴的她,最終也敵不過“蝨子”的肆意吮吸,倒在了美國公寓裡。一個星期之後才被世人發現,孤獨的靈魂才得已入眠。

晚年的張愛玲生活甚是悽慘,那麼在她純真美好的童年與正值年華的青春裡又過著怎樣的生活呢?

張愛玲像是一朵豔麗的罌粟花,她蠱惑著世間,縱然也被這凡俗所蠱惑。

1920年出生在上海那座孤城,曾外祖父是清朝大名鼎鼎的李鴻章,而她的母親琴棋是書畫樣樣精通,但卻少了對她的愛。

張愛玲的童年無疑是蒼涼的,她曾經寫過這樣一個句子:“有太陽地方使人瞌睡,陰暗的地方有古墓的陰涼。”

這句話描寫的就是父親,他父親是典型的紈絝子弟,終日沉迷於鴉片。太陽還未落山,他的房間就已經一片黑暗,過著他腐朽、黑暗、墮落、寂寥的生活。父親從未愛過自己,因為父母之間的戰爭總是讓他對她大發雷霆。母親追求藝術的生活,只可惜,生活給不了她藝術的節奏。

父母的離異,使得父親對她更是嚴厲,特別是那個也吸食著鴉片的繼母過門之後,她的日子更是不好過了。

繼母可謂是把她的角色演繹得淋漓盡致,永無休止的折磨讓她全身是傷疤。冬天的凌厲並不能讓繼母對她有一絲憐憫,破舊的衣服讓她在寒風中瑟瑟發抖,凍瘡滿腳都是。

繼母讓她的童年過得如此蒼涼,但這還不夠,她還要在她的心上劃一刀。

一日繼母為了一件小事誣陷張愛玲,那時滿屋子的男女,都是父親的朋友,她硬生生地在眾人面前羞辱她,父親不分青紅皂白毒打了他一頓。繼母並不肯罷休,要求父親囚禁她。

這對張愛玲來說是極為痛苦的,因為每次母親和父親爭吵之時,她都會躲在黑暗的角落裡瑟瑟發抖,黑夜是她心裡的陰霾。


而這一次,那個小黑屋讓她感覺自己快要窒息,黑暗如同猛獸將她侵蝕。

但是張愛玲沒有被打敗,她逃了出去,尋找到了自己的母親。本以為是一絲絲希望,本以為是溫暖。

可是母親卻要把性格孤僻的她培養成一個善於交際的淑女,不管她願不願意,母親都把自己的想法強制實施在她的身上,兩人的隔閡也越來越深。

幸得母親供她上學,教她畫畫,最終考上了倫敦大學卻因戰爭去了香港。在香港的日子裡,她能平靜地拿起她最愛的筆,書寫著她全部的情感。

本以為日子將會好過些,可是那個負心男又闖進了她的世界,讓她在紅塵裡飄零、卑微。

胡蘭成對她的小說《封鎖》是如此熱愛,但你對她人卻不見得如此。他38歲,已婚。她23歲,未戀。


他曾在婚禮上對他說:“願此歲月靜好,現世安穩。”但他從未實現過他的誓言,結婚才一年,他又有了新歡。

國民政府通緝胡蘭成時,是她不離不棄地陪伴在身邊,可等他安頓好時,另一個女子卻早已出現。張愛玲坐著火車去尋他,但他卻只是白天陪她,晚上定是去了範秀美那兒。

他給她的不是現實安穩,而是將她愛他的心弄得千瘡百孔。第2天,她離開了他,對著江海哭泣,卻無人訴說。

他早已是不愛她了,而她始終放不下,但是現實又不得不逼迫她離開。

兩年之後,她的傷漸漸痊癒,她在給胡蘭成的信中寫到:我已經不喜歡你了,你是早已不喜歡我的了。

為了徹底忘記這段悲傷的戀情,1952年她申請去香港,一個人孤孤單單又離開了大陸。1955年,她又隻身一人飛往遙遠的國度——美國,而這一去,卻又給了她新的戀愛。

她認識了藝術家賴雅,他們彼此傾心,各自歡喜,終於36歲的她與65歲的他開始了異國之戀。他給了她婚禮,給了她家的感覺,這於她而言,無非是最幸福的。



但結婚十年,最愛她的人,賴雅與世長辭,留她一人獨居在這異國他鄉里。

她始終以賴雅夫人的身份居住在美國,直到滄桑地離去,從此給這世界冷冷地留下蒼涼的背影。她執筆寫下世人稱讚不絕的《傳奇》,卻忘了她的一生,本就是傳奇。

正如我們強人所說,那些應該蝨子是他人生當中的一些痛。可每到一個地點,總是能聯想到父親、母親、前夫。這些人就像是蝨子,所以逼的張愛玲不得不一直搬家。


史之策


據說,是一種心理疾病。

張愛玲晚年患上了皮膚病,老覺得搔癢,於是懷疑家裡有蝨子。為了躲避蝨子,她頻頻搬家。

其實如果真有蝨子,搬家、尤其像張愛玲這樣身無長物,很少行李,應該不會把蝨子帶到新家。況且是多次搬遷。但是皮膚搔癢就沒辦法了,不會因為搬家就緩解症狀,更不可能不治自愈——從她的表現來看,這症狀已經比較嚴重了。

問題是晚年的張愛玲比較自閉,沒有什麼朋友來往,有朋友也是書信交流。生活中遇到的這些問題,她不知道向誰求助,大概也沒想過向人求助。只好帶著蝨子的錯覺一直搬家了。

有人把這件事,與她的名言“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上面爬滿了蝨子”聯繫起來,恐怕是有點牽強了。


棲鴻看紅樓


張愛玲的晚年,顛沛流離,孤苦無依,只有淒涼二字可以形容。

她在美國的愛人賴雅死後,她就離群索居,不接電話,不開信箱,不見客人,家中晝夜不息地亮著燈。

燈光,意味著光明、溫暖和愛,她是那麼渴望人間煙火,卻又堅決地把自己拒之門外。

她在大約4年裡左右的時間裡,一共搬了180多次的家。平均下來,幾乎是每個星期就要搬一次。

這樣頻繁的搬家,實在是匪夷所思的。那麼,她為什麼會做出這樣的行為呢?

原因1.躲避跳蚤

張愛玲晚年身體健康狀況並不樂觀,她患有很多疾病,牙病、皮膚病、頭痛、頻繁感冒等。至於皮膚病,她認為是跳蚤導致的。

回想起張愛玲的名句:“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子,上面爬滿了蝨子。”幾乎是一語成讖,誰想到她淒涼的晚年竟會始終被蝨子所困呢?

張愛玲在1955年就已經在美國洛杉磯定居了,出身名門的她對生活條件非常講究,她的生活條件也十分不錯。1988年,國內有一位狂熱的 “粉絲”為了近距離了解自己的偶像,偷偷住進了張愛玲附近的一所公寓。那家公寓的月租金遠遠高於當時美國普通公寓的租金。這種高級公寓的物業,是不會允許他們的樓裡有跳蚤的。

但張愛玲在遺囑中卻說,從1984年起,她就總是發現身邊有很小的昆蟲咬自己,這種昆蟲很小,平時用肉眼也很難看到,但是它們卻好像無處不在,這些“跳蚤”讓張愛玲徹夜難眠。

為了躲避跳蚤,張愛玲不停地剪頭髮,她擔心頭髮裡能爬進蝨子,稍微長一點就抓緊剪掉。她頻繁地搬家,試圖用這種辦法來擺脫跳蚤。在給友人的信中,張愛玲提起自己當時的近況,經常是上午在忙著搬家,下午則是去診所治病。可見,她搬家的頻率已經多麼驚人。

但即使是如此頻繁的搬家,張愛玲還是沒有擺脫跳蚤的困擾,於是她買了一大堆殺蟲劑放在自己的床頭櫃裡,打開床頭櫃隨時都能看到擺放整齊瓶瓶罐罐。

原因2.心理疾病

但是,跳蚤的生命力怎麼可能這麼頑強?

很多人認為,所謂的跳蚤,很有可能是淒冷一生後晚年的張愛玲自己想象出來的,那時她的精神狀況已經出了問題。

據推測,晚年的張愛玲患有某種精神性的疾病,只是她自己不肯承認,大概也不肯相信。

她當時的狀況和一種名叫 “第歐根尼綜合症”的心理疾病非常相似。

這種心理疾病的主要特徵是:

1.生活髒亂。

2.極度自卑感。

3.有強迫性的囤積行為。

4.有強烈的隱居慾望,拒絕他人幫助。

5.主要出現在老年人上,有時伴隨老年痴呆症。

除了第一條之外,其它四條基本都符合張愛玲當時的情況。

她出身名門貴胄,生性高傲,對生活質量要求非常高,所以生活髒亂的情況是基本不會出現的。

而張愛玲的自卑是很多專家學者和讀者公認的。

晚年的張愛玲離群索居、深居簡出,居室簡潔幾乎到了家徒四壁的程度。

但她晚年的一位朋友曾指出,張愛玲在洛杉磯租有倉庫,專門用於儲藏物品。

第四條強烈的隱居慾望和拒絕他人幫助就更不用提了。她去世後一週左右才被人發現也是她晚年悽清的一個表現。

而且,當時張愛玲已經六七十歲,是個不折不扣的老人了。

原因3.涼薄一生

張愛玲怎麼會患上這種心理疾病呢?

其實,熟悉張愛玲的人都知道,她的一生何其不幸。

張愛玲出身名門,她的祖母是晚清重臣李鴻章的女兒。如此顯赫的家世,張愛玲從小就過著奴僕成群、衣食無憂的生活。

在那個沒落的貴族家庭,張愛玲從小不缺錢,但她缺愛。

張愛玲的父親是一個典型的封建遺少,他性格乖戾又暴虐,抽鴉片,娶姨太太。母親黃逸凡則是曾經出洋留學的新式女子。西式的教育讓母親無法接受長期沉迷與鴉片煙榻和祖宗遺產的父親。父母不和,最終離異。

張愛玲的幼年,正是母親出國留學的時期。因此,最需要的母愛的年紀,張愛玲很少見到母親。母愛的缺失是她一生無法彌補的痛。

如果說,缺失的母愛能夠由父愛來彌補,張愛玲一生的軌跡可能就此改寫。但是,父親帶給張愛玲的,卻只有令人髮指的傷害。

離婚後,父親續娶,繼母對張愛玲極為苛刻,而父親從不維護張愛玲。有一次,張愛玲因為到生母家住了幾天,回來竟遭到繼母的責打和誣陷。在繼母的挑撥下,父親發瘋似的毒打張愛玲,然後像管押罪犯一樣把她關在一間空屋裡好幾個月。期間張愛玲得了嚴重痢疾,差點死掉,父親竟不給她請醫生治病。在痛苦和絕望中,張愛玲不止一次想到過死,她想過自己的死,繼母的死。

童年沒有得到父母的愛,極度缺愛的張愛玲只能寄希望與愛情。於是就有了她與“漢奸”胡蘭成極不平等的愛戀。她希望能從胡蘭成那裡得到自己渴望已久的愛,但胡蘭成給她的,只是又一次毀滅性的傷害。

於是她一生冷漠涼薄,但就如她自己所說的:““如果你認識過去的我,你就會原諒現在的我。”


凝露無聲


在張愛玲晚年寫給友人的信件中,多次提到自己被“蝨子”困擾,幾乎一個星期就要搬一次家。


一些人根據張愛玲一星期搬一次家的頻率推斷,張愛玲在短短四年時間裡面,搬家的次數多達180多次。


從張愛玲為了躲避“蝨子”不停搬家的舉動來看,張愛玲是一個非常潔癖的人,那麼一個潔癖的人又怎麼會被蝨子困擾呢?


其實張愛玲不停搬家,並不是因為張愛玲的身上真的有蝨子,而是因為張愛玲患上了心理疾病。

張愛玲換上的這種心理疾病,在醫學界被稱為“蟲爬妄想症”,“蟲爬妄想症”的主要表現就是患者一直感覺自己的身上有蟲子,卻始終無法清除掉身上的蟲子。


張愛玲患上心理疾病,同她失敗的婚姻和家庭有很大的關係。張愛玲出生於一個官宦世家,她的祖母是李鴻章的女兒,祖父是晚清名臣張佩綸。因為家境殷實,張愛玲幼年的時候受到了良好的教育,3歲的時候就學會了背誦古詩。

張愛玲的文學天賦非常高,她的創作能力主要來源於天賦。在1927年,年僅7歲的張愛玲寫下了人生中的第一本小說,當時的張愛玲只受過私塾的教育,卻能夠寫出來帶有悲劇色彩的故事。


小學時代和中學時代的張愛玲一直都痴迷於創作,她的作品經常出現在報紙雜誌上,等到張愛玲完成所有學業的時候,她已經成為了文壇上著名的年輕作家。在張愛玲的事業蒸蒸日上的時候,她的愛情卻發生了重大的變故。

張愛玲的第一任丈夫叫胡蘭成,胡蘭成是抗戰時期的大漢奸,也是一個很有文采的作者。


在汪精衛投降日本人後,胡蘭成曾經多次公開發表文章為汪精衛洗白,宣傳投降言論。張愛玲嫁給胡蘭成,在當時受到了很多非議,很多人都站出來批評張愛玲。


在嫁給胡蘭成的兩年時間裡面,張愛玲創作出了很多經典的作品。在抗日戰爭結束後,張愛玲跟隨胡蘭成逃難,胡蘭成是一個四處留情的人,在逃難的過程中和很多女子發生了曖昧關係。

由於胡蘭成已經變了心,張愛玲只能和胡蘭成離婚,這場失敗的婚姻,給張愛玲的內心造成了很大的陰影。在1955年之後,張愛玲移居到了美國,開始了第二段婚姻。張愛玲第二任丈夫叫賴雅,賴雅和張愛玲結婚的時候已經65歲,兩個人的婚姻只持續了11年。


賴雅去世的時候,張愛玲只有47歲,之後張愛玲便一直保持單身的狀態,一直到75歲去世。

孤獨的日子讓張愛玲逐漸的變得精神恍惚,從1967年賴雅去世後,張愛玲一直都是一個人生活。到了1984年張愛玲開始患上了心理疾病,朋友們寫的信也沒有時間去看,寫作的頻率也下降了很多,大部分時間都花費到了和“蝨子”的鬥爭中。


除了頻繁搬家之外,張愛玲還曾經買過大量的殺蟲劑,只是這些方法都沒能消滅蝨子。其實真正困擾張愛玲的“蝨子”,是她長期孤獨導致的心理疾病。一直到1995年張愛玲去世,張愛玲始終都是寡居的狀態,假如她的晚年不是一個人生活,這些“蝨子”可能也就不會出現了。


歷史總探長




重溫張愛玲往事,心中無比沉重。

張愛玲,老年的時光是非常孤獨和淒涼的。她每天的時間,大部分都是在車上,早上上午出發,去看牙,或者搬家,晚上才回到家。所有的東西她只用一次性的。

不停頻繁的搬家,並且她所找的公寓都必須是新開的。

她從不喜歡與外人接觸,只有給她執行遺產的林式同先生見過面,就像她自己曾經說過不與外人交合的場合,生命是無比歡喜的。

她一個人孤孤單單在異國他鄉,沒有人跟她說話,沒有人陪她吃飯,沒有人陪她搬家,沒有陪她過馬路,在滴答滴答的時光裡,她一個人顛顛撞撞,努力在擺脫這個世界所有身外物。

當有人發現她離世的時候。她的房間裡空空蕩蕩,可是她自己卻說,她身外之物還是沒有擺脫的太乾淨。


她為什麼要擺脫所有的身外之物呢?她為什麼不跟別人去接觸呢?她為什麼覺得身上爬滿了蝨子?

36歲的愛玲,遇到62歲的賴雅,在寒冷的美國,愛玲感覺到了那麼一點溫暖,那時候的愛玲,心靈是受到創傷的,賴雅短暫的陪伴,讓

她受傷的心靈漸漸撫平,可是賴雅卻沒有一點點經濟能力。賴雅病魔的纏繞,生活的拮据。

那時的愛玲,為了掙一點生活費用,常常寫稿,寫到眼睛流血,長年累月,當時那一點點的溫暖全部消散了,愛玲當時的處境又是多麼奔潰。

濫情才子胡蘭成,說要給愛玲現實安穩,愛玲對他的愛更是低到塵埃裡,她把自己一生的愛全部給了他,為助他逃亡,愛玲把自己辛辛苦苦賺的稿費32萬,全部寄給了胡,可是胡蘭成

在逃亡的路上,不但找17週歲的護士小周,還要找中年婦女範秀美。愛玲是一個大家閨秀,在溫州當她發現兩個人的關係時,她沒有哭沒有鬧,當她上船以後,面對滔滔的江水,她的眼淚,如傾盆大雨,直流而下。她的心是得有多痛。



她的弟弟,在他的父親打她的時候,沒有出手幫助她,而是一旁觀看,從此,在愛玲的世界裡,這個弟弟已不存在,從此對他弟弟十分冷漠,直到終生。

她的母親,一生都在到處流浪。雖然把她送進了學堂,讓她受到了教育。可是她的母親,沒有給她一個母親的愛。

愛玲父親離婚後,又為他取了一個繼母。父親為了繼母,出手打她,並把她關在一個小房子關禁閉關了半年。她在裡面生不如死,最後逃了出去。

繼母還給愛玲穿她自己剩下的衣服,愛玲是追求完美的人,這對她而言就是一種侮辱。

這所有的一切,都是傷痕累累,就愛玲自己說的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上面爬滿了蝨子。

她最親的人,最愛的人。給予她的都是所有的傷痕,我們普通人能得到的簡簡單單的溫暖。她在這人世間,一點點也沒有得到。

她不想要這一切,她只想擺脫這一切,乾乾淨淨,就像她每次都要用一次性的東西一樣。


拾穗者


張愛玲曾經在給文史學家夏志清的一封信中寫到:“我這幾年是上午忙著搬家,下午忙著看病,晚上回來常常誤了公車。”

這個用文字堆砌出了一個屬於自己的王國的女人,從1984年到1988年這幾年時間中,她幾乎每隔一個星期便會搬一次家。

她之所以如此頻繁的搬家,不是因為她作為一個“流量明星作家”被粉絲騷擾,也不是遇到了變態跟蹤狂,只是為了躲避跳蚤。

1991年的時候,張愛玲又在給朋友的信中說,她每個月要花200美元來購買殺蟲劑,櫥櫃中一格放一罐。

只要一想到跳蚤,她便像著了魔、發了瘋一般失去理智,並且陷入到恐懼之中,為了躲避讓她厭惡和恐懼的跳蚤,她在很長一段時間當中,只要在住處發現了或者感受到了跳蚤的存在之後,便會毫不猶豫地選擇離開,選擇再一次搬家。

打開衣櫃,她覺得衣櫃裡可能會有跳蚤,咬牙切齒到將衣服拿出來扔到熱水中浸泡。

即便是洗好了澡、洗完了頭,她也會覺得頭髮中有跳蚤在跳動,也會咬牙切齒地剪頭髮。

對於跳蚤的恐懼,她甚至將之化成了自己文字的一部分,用來作為一個陰暗面呈現在讀者的眼前。

她說:“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

光鮮的背後,總有鮮為人知的骯髒活著破敗不堪,可是卻始終像蝨子、跳蚤一樣糾纏著人,怎麼也擺脫不了。

只不過,張愛玲所面臨的“跳蚤之患”真的有那麼嚴重嗎?

顯然不是。

不可否認,在張愛玲的那個年代,很多地方的很多人確實面臨著讓人又恨又惱的跳蚤之患,可那多數是在衛生條件並不好的地方,上世紀90年代之前出生於鄉下的人對此應當也還“有幸”體會過那樣的痛苦。

可是張愛玲卻不會住在環境那麼糟糕的地方,她本出身名門,雖說清亡之後漸顯沒落,可是家庭條件也不會差到哪裡去。

更何況,張愛玲是誰?那可是名聞天下的才女呀!她可不會缺錢,她死了之後仍然留下了數百萬港幣遺產。

她之所以會陷入到對跳蚤的恐懼之中,一直受到跳蚤之患的困擾,讓她恐懼和厭惡的實際上從來不僅僅是跳蚤本身,還離不開她的人生經歷。

所以,她才會“疑蚤”,並且“患蚤”,才會畏蚤如虎。

張愛玲在1944年的時候邂逅了胡蘭成,然後迅速地跌入了愛河之中不可自拔,隨後和他步入兩人婚姻殿堂。

胡蘭成雖是才子,可是卻無忠骨,雖有心政治,可卻無政治之才,以至於在政治上跌跌撞撞,撞了個頭破血流,到頭來卻落了個漢奸的罵名。

更重要的是,胡蘭成也和那時候多數的才子一樣對愛情並不忠貞,雖然和張愛玲結了婚,可仍然在外沾花惹草,最後索性和吳四寶的遺孀佘愛珍同居了,張愛玲心中有氣,卻也無處可撒。

後來,她又遇到了桑弧,當她好不容易從胡蘭成帶來的陰影中走出來,以為自己能夠和桑弧相守的時候,桑弧卻娶了別的女人,她也負氣離開了上海,去了香港。

張愛玲去了美國之後遇到了賴雅,那時候只有36歲的她嫁給了已經65歲的賴雅,可實際上她對賴雅卻未必又多少感情。

她懷上了他的孩子,卻毅然地選擇了打胎。

他奄奄一息,她也沒有選擇陪伴在他的身邊。

她之所以會嫁給賴雅,與其說是因為愛情,倒不如說是為了化解初到美國時候的那種彷徨、無奈、慌張和寂寞。

1967年賴雅病逝之後,張愛玲便選擇了一人獨居,一直到死。

也正是因為愛情的不如意,乃至於是不幸,但心中仍有對愛情的渴求,所以張愛玲筆下才如此多的愛情,才會又悲又美。

張愛玲的經歷讓她逐漸產生了感情潔癖,不論是愛情也好,是親情友情也罷,無不如此,所以才會因為一點不快和瘙癢而疑蚤、患蚤和畏蚤。

因為她的心中,無比的寂寞和孤獨。

父母婚姻的失敗,和父母、繼母感情的破裂,後來又幾乎和弟弟決裂,乃至於死後也不願將自己的遺產留給弟弟。

張愛玲在精神和心理上陷入了孤立無援的狀態,她想要改變現狀,又無力改變,所以才會有了“隔靴撓癢”的無力感。

所以,她才會不斷地用“跳蚤”來緩解自己心中的孤獨和惶恐。


寧糊塗


根據張愛玲昔年的朋友回憶表示,張愛玲這個喜歡穿旗袍的愛好,到了晚年也是依舊不改。但是畢竟已經過去了太久,她的旗袍早已變了一個樣,它不在清香,整個旗袍穿在身上,也極容易發出一陣生黴的惡臭味道。它也不在似從前那般漂亮,穿起來可以勾顯出身材,顯得美麗動人。被可恨的蝨子們日積月累的奪愛,早已經是弄的斑斑點點,就連那些細小如針眼般的破洞,也據張愛玲親口描述,都是被蝨子給咬的。其實這個蝨子,就是一個渣男傷了一個女孩子心的故事,年輕時生活條件較好的張愛玲因為當時已經是上海灘有名氣的作家,也由此認識了胡蘭成,造成了後來的張愛玲越來越“悲傷”的生活。




其實張愛玲不停搬家,並不是因為張愛玲的身上真的有蝨子,而是因為張愛玲患上了心理疾病。張愛玲換上的這種心理疾病,在醫學界被稱為“蟲爬妄想症”,“蟲爬妄想症”的主要表現就是患者一直感覺自己的身上有蟲子,卻始終無法清除掉身上的蟲子。

旗袍,自然不是真的旗袍,這裡的旗袍,是張愛玲的人生,蝨子自然也不是真正的蝨子,這裡的蝨子,是張愛玲的父親,養母,以及胡蘭成。張愛玲其實還是李鴻章的後輩子孫,但其生活的年代,早已家道中落,張的父親整日只知抽大麻,喝酒,賭博,對張愛玲沒有絲毫的愛護。

張愛玲的繼母,對其更是殘暴異常,兩人之間並沒有血脈關係,繼母也甚至張父對其未有重視,所以張愛玲便經常受到繼母的欺負。

張愛玲在家中嚐遍了人世間的冷暖,她決定逃去向母親求助,可誰想,母親雖然不會對她又打又罵,但卻要將自己的思想強加在張愛玲身上。

慶幸的是,張愛玲的母親教會了她琴棋書畫,雖然張母對其要求嚴格,但張愛玲也確實受益很多。

胡蘭成或許就是張愛玲旗袍上最大的那一隻蝨子,張愛玲對胡蘭成一往情深,換來的卻是胡蘭成的嫌棄厭惡,即使張愛玲將自己所有的心血全部澆築在了與胡蘭成的交往之上,可胡蘭成卻自始至終對其不屑一顧。



張愛玲逃開了父親,逃開了繼母,躲開了母親,躲開了胡蘭成,但晚年的她卻依舊被這一切的一切所束縛在一小片區域中,蝨子,並非是真正的蝨子,而是困擾著張愛玲的種種。張愛玲,是個書寫悲情的苦女子。


大老二爺


相對於年輕時那個在上海灘名聲鶴起,文壇巨筆的那個張愛玲,晚年的張愛玲悽慘無比,到了美國之後的張愛玲,因為沒有了光環環繞,美國人並不買他的“情懷”一部部的作品寫出來,一部部地被拒絕,晚年的張愛玲生活也漸漸的陷入了困境。

可張愛玲畢竟是一個名門之後,即使晚年的生活再怎麼樣,也只是比起當時她“享受”時候差一些,而且張愛玲也是一個十分注重乾淨的女人,對於住處衛生十分的注意,所以蝨子什麼的,並不是實際上的蝨子!而是另有他物。

其實這個蝨子,就是一個渣男傷了一個女孩子心的故事,年輕時生活條件較好的張愛玲因為當時已經是上海灘有名氣的作家,也由此認識了胡蘭成,造成了後來的張愛玲越來越“悲傷”的生活。

在胡蘭成追求張愛玲時,他已婚,並且作為偽政府高官的他也是情人很多的,但是張愛玲沒有在乎,因為她從來不是受世俗的拘束的人,義無反顧的和胡蘭成在一起了。

可胡蘭成畢竟不是一個願意安定下來的男人,在和張愛玲在一起了之後,胡蘭成又出軌了其他人,而當張愛玲跑去質問的時候,胡蘭成又換了一個出軌對象,這又怎麼能讓一個才氣理想都滿格的才女能放開呢?

即使是在美國的時候,張愛玲又遇見了其他人,可是對於張愛玲來說,胡蘭成就是一個玷汙了他生命的“蝨子”

所以在張愛玲離開了胡蘭成之後的日子裡,張愛玲一直都說自己被蝨子糾纏了,在哪裡也擺脫不了。

最後張愛玲在洛杉磯的公寓中,結束了自己漫長而坎坷寂寥的一生,命喪家中卻無人知曉直到一週後才被發現。

而即使是這樣,在洛杉磯警方搜索張愛玲家中的時候,張愛玲家中的擺放也十分的整齊,衛生也十分的好,可惜張愛玲這樣的才女,一生都是精緻的,而沾染上了胡成蘭之後,就像是一個會吸血的蝨子,再也擺脫不了。


三書青史


其實這個事情,那還真實挺有趣的,因為張愛玲這個人她一生都酷愛旗袍,對穿旗袍這件事情可以說充滿了無盡的興趣,但是她的每件旗袍上都是有著斑斑點點,全部都是被蝨子做出的窩。

這些蝨子就好像是專門來與張愛玲爭奪對旗袍的愛一樣,為旗袍留下了許許多多的印記,對此,張愛玲也是恨死了這些蝨子們,發誓一定要在有生之年幹掉這些蝨子。可惜的是,在張愛玲離世的時候,這些蝨子還是依然健在,不得不說這也是一種人生遺憾。

對此,曾經張愛玲還特意說了這麼一段至理名言,用來表明她對蝨子的憎恨。

她說:“生命就像是一襲華美的袍一樣,美麗無比,可是上面卻爬滿了蝨子。”

為了躲避掉這些可恨的蝨子,張愛玲在四年中就足足搬家了整整180次,這的確是一個恐怖的數字了,簡直就是超乎了常人的想象。但是根本就無濟於事,張愛玲不管搬家搬到哪裡,那些蝨子就好像是陰魂不散一樣,始終對她的旗袍不離不棄、形影不離。它們也總是能找到她的家,讓她的晚年生活過得極其不自在,搞得張愛玲每每在寫作之餘,都要與這些蝨子們,進行著一次次無休止地戰鬥。

根據張愛玲昔年的朋友回憶表示,張愛玲這個喜歡穿旗袍的愛好,到了晚年也是依舊不改。但是畢竟已經過去了太久,她的旗袍早已變了一個樣,它不在清香,整個旗袍穿在身上,也極容易發出一陣生黴的惡臭味道。

它也不在似從前那般漂亮,穿起來可以勾顯出身材,顯得美麗動人。被可恨的蝨子們日積月累的奪愛,早已經是弄的斑斑點點,就連那些細小如針眼般的破洞,也據張愛玲親口描述,都是被蝨子給咬的。

但也有很多人並不信任張愛玲的這種說法,他們認為張愛玲寫作時極擅比擬,所以很有可能她口中的蝨子,跟我們現實中的蝨子並不一樣,她所指的應該是那些讓她千瘡百孔的人。

那麼這些讓她千瘡百孔的人又都是誰呢?

首先,她的父親與繼母都是侵蝕她童年的蝨子,而胡蘭成則是專門傷害她大好青春年華的蝨子,讓她逃也逃不掉,避也避不開。在以後的日子裡,每當她觸景生情,見到了相似的情景之後,她便會從居住的地離開,搬到其它的地方去住,這也許才是她總愛搬家的真正原因。

這個在文學界內首屈一指的曠世奇才,縱使她風情萬種,卻也最終還是被那些惱人都蝨子給吞噬。就單憑她那柔弱的指尖,是無論如何也抓不完那滿旗袍的“蝨子”的,可偏偏它們又可以剝奪她整整一生的摯愛。到最後,已經被傷到遍體鱗傷的她,最終還是敵不過“蝨子”的肆意吮吸,在美國公寓中過世了,從此孤獨的靈魂才得已入眠。

張愛玲曾經到底發生了怎樣的故事,才致使她晚年的生活過得如此悽慘呢?

張愛玲是於1920年出生在上海的,她的曾外祖父正是大名鼎鼎的李鴻章,可以說是家世顯赫,說出去都讓人備感羨慕。但是,可恨的是她的生母卻並不喜歡她,導致她的童年備受蒼涼,她曾經為此寫下過這樣一個句子:“縱使有太陽的地方會使人打瞌睡,但陰暗的地方,也會有古墓的陰涼。”

這句話所描寫的就是她童年的生活,她的母親不愛她,她的父親又是一個典型的紈絝子弟,終日沉迷於鴉片,有時候一個看不順眼,就會對張愛玲大發雷霆,讓她痛不欲生。直到後來胡蘭成的出現,才在她的生命裡留下了一道曙光,可惜,胡蘭成很快又有了別的新歡將她給拋棄了。所以,對於這些曾經傷害過她的人,張愛玲就把她們比做成了蝨子,在慢慢的吞噬著自己的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