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歡離合:中日兩國的早期互動關係簡史

悲歡離合:中日兩國的早期互動關係簡史


最近,病毒肆虐讓所有人都度過了一個驚心動魄的新年。一些國家也對我們進行了積極捐助。例如日本的漢語水平考試事務所,就向疫區發送了20000個口罩等醫療物資。當接受人員前往查收,看包裝標籤上赫然寫著八個大字: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這句短小精幹的勵志標語,其實表達了兩國之間的悠久情誼。雖然因歷史問題,雙方都因新舊矛盾而產生過許多隔閡。但一衣帶水的真實情感,卻是所有人都無法直接抹去的事實。

悲歡離合:中日兩國的早期互動關係簡史


早期交往

悲歡離合:中日兩國的早期互動關係簡史

日本西部的九州 是最初與大陸有密切接觸的地方


有史可查的中日官方交往,最早可向上溯到東漢時期。公元57年,光武帝劉秀重振河山,就有東瀛派出的使者到訪。由於需要外邦朝和來增加自身權威,東漢建立者對這些聞所未聞的來客也非常照顧。除了對倭使進行賞賜,還頒發一枚黃金打製的國王印,成為兩國開啟正式交往的見證。


當然,在作為地區共主的東漢看來,小小的倭國根本不可能對自己產生實質性影響。給予金印和賞賜,都是聲張自身權威所必須的禮節性動作。而正處於彌生時代的日本,也因生產力相對低下,覺得這種外交有益無害。

悲歡離合:中日兩國的早期互動關係簡史

賜予日本的倭國國王金印


到了魏文帝曹丕時期,中原王朝才正式冊封卑彌呼為倭國國王,依然是此種思維的慣性產物。後者也通過外交加分,為自己統御更多群島領地增加背書。實際上,當時的吳國與日本關係更加密切。由於水運發達,所以經常派船隊到半島和日本列島貿易。所以魏國的親善舉動,也是為壓制南方對手而實施的外交挖牆腳。


至於兩頭拿好處的卑彌呼,也精明的在兩者之間尋求平衡。雖然是認可了曹魏正統,但與東吳的生意還是照做不誤。在這位日本歷史上的傳奇女王死後,國中立刻陷入混亂內鬥。她的女兒壹與還遣使魏國,希望曹氏助其復位。於是,中原特使又匆匆趕往日本,幫自己欽定的王朝穩住局面。

悲歡離合:中日兩國的早期互動關係簡史

卑彌呼成為首個與大陸交涉的日本政治家


相愛相殺

悲歡離合:中日兩國的早期互動關係簡史

日本自身的實力增漲 是其與大陸交涉時的底氣來源


隨著西晉短暫一統,中原大地又很快過度到了南北朝亂世。

因此,日本列島方向也突然開始渺無音訊。但來自吳越地區的貿易卻沒有停過,只是因記載極少而很容易為後人忽略。直到隋朝建立,逐漸成熟的日本已不再向過去那樣畢恭畢敬。抵達洛陽的島國特使,就在信中寫上那句讓隋煬帝暴跳如雷的:日初出之國致日末之國!


但當中原帝國的實力恢復,日本也能敏銳的察覺到事態變化。大批遣唐使的到來,大都帶有雙重目的。不僅要學習帝國的制度和技術,也能讓本國更好的瞭解大陸局勢。稍後,以唐朝模式為樣板的京都宮廷,為日本歷史開創了一個全新世代。儘管由於水土不服等因素,全盤唐化的嘗試不可能收到理想效果,但還是對日後的政治格局穩定有很大促進作用。

悲歡離合:中日兩國的早期互動關係簡史

受大陸影響的軍事變革 讓日本有了更多對外干涉能力


此外,距離日本更近的半島,已經成為其對外貿易和輸出影響力的重要陣地。雖然很難傾全國之力進行遠征,但通過交好百濟等地方勢力,還是能讓島國在大陸方向維持一個前哨基地。當唐朝軍隊執意越過漢江南下,日本方面也不可能完全置身事外。只是從參與程度和轉型速度來看,島國宮廷的反應也值得後人稱道。


例如著名的白江口之戰,經常被不明所以者誇大為首次中日大戰。然而,真正與唐軍抗衡的主力,還是來自本地的百濟武裝。東瀛援軍僅僅是一個象徵意義大於實質的添頭,對於佔據發展沒有任何決定性因素。一旦確定最終局勢,大量的遣唐使便替代士兵向西遠行。大唐王朝的航海技術也遠比後人臆想的要滯後,當然就沒有軍事懲戒日本的慾望。雙方在最短時間內和好如初,不僅重溫漢魏時代的美好,甚至一度比過去更加火熱。

悲歡離合:中日兩國的早期互動關係簡史

白江口之戰 被後世追認為首次中日大戰


對抗開始

悲歡離合:中日兩國的早期互動關係簡史

宋朝的外交壓力 讓其繼續對日本保持親善


到了宋朝,日本對中原的關係又提升到新的層次。由於北方的遼金威脅,趙家統治始終需要在其他方向尋找自己的親善對象。位於半島的高麗朝鮮首當其衝,地域稍遠的日本也不能就此無視。尤其是雙方早已成型的海洋貿易,為大陸貿易被卡的宋朝提供了更多次級選擇。


等到蒙古興起而南宋衰亡,很多遺民都漂洋過海來到日本躲避。這讓列島各地都出現以中國姓氏為源頭的家族。他們也將不少技術傳入日本,並依靠本地特色的制度維持利益,將許多影響力保持到了後世。

悲歡離合:中日兩國的早期互動關係簡史

元寇入侵 無疑是日本歷史上的重大事件


然而,忽必烈的征服視野卻遠比中原君主要遠。逐漸接過華夷秩序的日本,對於這個蒙古人的元朝帶有本能抵制。隨之而來的兩次遠征,也對日本內部的政局嘗試了巨大撼動。雖然依靠頑強抵抗和神風助力獲勝,但鎌倉幕府卻被發現過度衰弱,連有功之人的獎賞都無力支付。好在蒙古人已及時轉變方向,將艦隊派往南方的占城和爪哇,給了島國內鬥以充足時間。


不過,宋元之交還是給中日關係製造出永久轉折點。由於目睹中原王朝的陷落,日本從此不再對大陸抱有無限憧憬。大量吸納的唐宋人口,也反過來給島國以充分的文化自信。兩次擊敗蒙元軍隊,不僅是最好的現實證明,也讓大量投靠蒙古的南宋僕從軍淪為奴僕。這些人對各地諸侯的心態變化,影響力勢必會勝於殘酷戰爭。

悲歡離合:中日兩國的早期互動關係簡史

奔赴前線的抗元戰士 將在稍後改變日本的內部政局


等不來的幫助

悲歡離合:中日兩國的早期互動關係簡史

足利義滿為經濟利益 再次接受明朝冊封


明朝建立後,日本的室町幕府繼續維持著舊的抗爭格局。朱元璋雖然為使節被砍而感到震怒,卻還是基於歷史教訓而將對方列為不徵之國。日本雖然可以在政治上游離,卻不能無視海禁給自身貿易造成的經濟損失。因此在永樂時期,足利義滿將軍還為經濟考慮而與紫禁城進行交涉。


於是足利義滿受封日本國王,在名義上成為了明朝藩屬。雖然十年一貢的規定非常苛刻,卻擋不住地方大名與明朝走私海商之間的綿綿情意。等到持有合法貿易證件的幕府衰微,更多山頭林立的藩主也就自動成為倭寇船隊的海外保護人。

悲歡離合:中日兩國的早期互動關係簡史

倭寇恰恰是中日兩國不能完全剝離關係的證明


進入16世紀,這種日積月累的不正當關係,勢必因爭貢之役的慘狀而徹底引爆矛盾。當時的雙方也不會料到,這樣的相互交惡只是更大風波的開始。等到野心勃勃的豐臣秀吉佔據大勢,明日雙方終於在相隔彼此之間的半島上大打出手。首次深度介入大陸軍事的藩主武裝發現,自己以往的戰爭強度完全不適應這種更為殘酷的對抗。


但武士階層的善戰和新式火繩槍手的專業素質,還是被明軍以身體很老實的方法所承認。部分戰俘很快被地方大將收納為精銳家丁,繼續活躍在對抗緬甸、蒙古和滿洲八旗的戰爭前沿。而殘存的大陸海商也繼續以日本為船隻錨地,從而有了鄭芝龍的日本愛情和往後名聲更為顯著的朱成功。

悲歡離合:中日兩國的早期互動關係簡史

日本軍隊也在半島首次感受了大陸戰爭強度


這種淺層次的認可,最終又在17世紀中期結出了異樣果實。面對大舉南下的清軍,作為南明隆武政權頂樑柱的鄭芝龍,不得不向日本發出求援。已經坐穩江山的德川幕府,也因是否出兵問題而分為兩派。但無論他們擺出何種觀點,都在以海島和大陸之間的關係為主要考量。差別無非是積極增加投資,還是為不確定性而選擇默認屈從。儘管主要涉及軍事問題,但其思維核心的內涵,是今人都能隱約感覺的基調。


1658年,鄭成功北伐南京和長江沿線,並再次向德川幕府求援。但除了部分武器,沒有從島上求得一兵一卒。畢竟,從日本自身的角度考慮,這樣才是能確保利益最大化的方式。無論國姓爺這樣的親善人士如何失望,又或是出生前明反倭派的士大夫如何繼續敵視,都不可能從根本上改變島國核心的思維模式。

悲歡離合:中日兩國的早期互動關係簡史

共享長崎錨地的清國與荷蘭商船


在清朝完全穩固江山之後,大陸商船也是少有能直抵長崎的貿易對象。這既是日本對歷史傳統的延續,也是出於對大陸強權的現實尊重。但當清國商船需要與荷蘭紅毛分享錨地,就是在預示下一場聚變風暴的開啟醞釀。此時的日本,也已完全視自己是與清朝對等國家。只是在發展速度較慢的古代,任何變化都需假以時日才能見到效果。


雖然中日關係的內容還有不少近代部分,但筆者覺得已沒有太多繼續贅述的必要。這段讓很多人都難以愉快的特殊時期,恰恰是兩國同步受到近代全球化衝擊的反常應對。站在更高的視角,俯覽漫長的時間主線,就會發現其特殊性雖非常顯眼,但佔據比重卻非常有限。相比之下,隋唐到南明之間的悲歡離合,才更貼近雙方的原始心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