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孫皇后的故鄉,盜墓業非常發達,如今是首座建地鐵的地級市

李世民號稱是“千古一帝”,他的結髮妻子長孫皇后號稱是“千古一後”。長孫皇后是歷史上賢內助的典範人物,男人們都渴望有這樣一個賢德的妻子。

長孫皇后的祖上,是北魏皇室拓跋氏,居住在平城一帶。北魏遷都洛陽的時候,長孫家族遷居到洛陽。長孫家族在洛陽繁衍生息,成了北朝隋唐時期的高門令族。

《新唐書.文德皇后傳》,記載說:“太宗文德順聖皇后長孫氏,河南洛陽人。其先魏拓跋氏,後為宗室長,因號長孫。

長孫皇后的故鄉,盜墓業非常發達,如今是首座建地鐵的地級市

李世民劇照,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現在的一些地方,只要是和名人搭邊,就大張旗鼓宣傳自己是名人的故里。舉個例子,四川的廣元和山西的文水縣,都宣稱自己是武則天的故鄉。

武士彠是山西文水人,他在利州都督任上,生下了武則天。利州就是今天的四川廣元地區,武則天出生在廣元,祖籍地是文水縣。兩個地方都可以說是武則天的故鄉,它們宣稱自己武則天故鄉,以此發展旅遊經濟,倒也無可厚非。

長孫皇后的故鄉,盜墓業非常發達,如今是首座建地鐵的地級市

武則天劇照,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洛陽是《新唐書》記載的長孫皇后的故鄉,為何很少見洛陽宣傳此事呢?原因很簡單,洛陽的名勝古蹟實在是太多了,根本就不需要單獨宣傳長孫皇后,以此來發展旅遊經濟。

洛陽是十三朝古都,在中國歷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早在周朝的時候,天子就定都洛陽。大漢朝建國之初,劉邦也是定都洛陽,後來才遷都長安。劉秀建立東漢,都城就建在洛陽。曹魏和西晉等朝代,都城也建在洛陽。

長孫皇后的故鄉,盜墓業非常發達,如今是首座建地鐵的地級市

劉邦劇照,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隋煬帝當朝的時候,發動了數百萬民工,修建了洛陽城。洛陽城修好之後,隋煬帝把都城從長安遷到洛陽。由於有了京杭大運河,南方的糧食可以便捷地運到洛陽,使得洛陽成了隋煬帝期間的天下中心位置。

唐高宗當朝的時候,武皇后攛掇唐高宗來到洛陽,讓洛陽與長安兩都並立。武則天當朝的時候,把洛陽定為神都。

有史以來,總共有十三個朝代,在洛陽建都。洛陽在中華文明史的大部分時間裡,不是首都,就是陪都。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蘊,使得洛陽擁有非常豐富的旅遊資源。深厚的文化底蘊,使得洛陽產生了非常發達的盜墓業。

長孫皇后的故鄉,盜墓業非常發達,如今是首座建地鐵的地級市

隋煬帝劇照,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帝王們活著的時候,在洛陽坐朝理政。帝王們駕崩了,就安葬在洛陽。洛陽的北面,有一座邙山,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北邙。古人認為北邙是風水寶地,帝王們紛紛以“葬身北邙”為榮。有二十四位帝王,把陵寢修建在北邙山。

自從周朝以來,人們就爭相安葬在北邙。一些著名的將相,也把墳墓安在北邙。比如《新唐書》就記載,隋唐演義類小說裡面的羅成的歷史原型人物羅士信陣亡。李世民按照羅士信的遺願,把他的遺體從河北運到北邙山安葬。

長孫皇后的故鄉,盜墓業非常發達,如今是首座建地鐵的地級市

羅士信劇照,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由於大量的古代的帝王將相,不遠千里也要葬身北邙山,讓史學界有“北邙無臥牛之地”的說法。北邙山到處是帝王將相和達官貴人的墓葬,裡面蘊藏了大量的陪葬品,堪稱是一座寶庫。北邙寶庫的海量財富,讓洛陽的盜墓業異常發達。著名的洛陽鏟,就是因為北邙寶地而發明的。

洛陽有深厚的歷史底蘊,但是在元明清三朝,逐漸落魄了。如今的洛陽,既不是直轄市,也不是省會城市。15個副省級城市和計劃單列市,也沒有洛陽的名字。

長孫皇后的故鄉,盜墓業非常發達,如今是首座建地鐵的地級市

長孫皇后劇照,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洛陽依託深厚的文化底蘊,發揮旅遊資源優勢,正在奮起直追。筆者曾經看到一個說法,建地鐵的城市,不是直轄市,就是省會城市,或者是副省級城市。洛陽是第一個建設地鐵的地級市,可謂是開了先河。

古人認為洛陽地處天下中心的位置,最早的“中國”,就是指洛陽。筆者相信,只要洛陽利用好老祖宗留下的文化底蘊,就一定能發展得很好。假以時日,我們一定可以看到洛陽再次展現“赤縣神州,天下之中”的風采。


本文史料來源:《新唐書》《資治通鑑》。

本文由王福星原創。碼字不易,請尊重原創,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本人已經和維權公司簽約,委託維權公司代理維權。未經授權轉載者,維權公司會代表本人維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