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武松為什麼最後選擇出家當和尚?

捌旗正紅旗


水滸傳中的武松可以說是一個形象最為突出的人物之一,景陽岡打虎、鬥殺西門慶、醉打蔣門神、大鬧飛雲浦、血濺鴛鴦樓......盡顯英雄本色。他敢作敢為、恩怨分明、有仇必報,豪爽的性格深深吸引了廣大讀者。

可如此光明磊落,行俠仗義之人,最終為何選擇出家?

“小人因與哥哥報仇雪恨,犯罪正當其理。”

武松父母早亡,他跟著哥哥武大郎相依為命。後來武大郎娶了潘金蓮,本以為一家人其樂融融,可悲劇也開始了,潘金蓮背叛武大郎,不斷和西門慶來往,她聽了王婆的建議,毒死了武大郎,武松得知後,憤而報仇,殺死了潘金蓮和西門慶,被流放孟州。


孟州的張都監請武松來家,還將丫鬟玉蘭許配給武松,武松也沒拒絕,也想成家立業。可沒想到張都監和玉蘭將其灌醉後誣陷他偷盜。武松又被流放到恩州。在途中遇到兩個心懷不軌的人,從而得知蔣門神等人都在張都監家裡,他趕回孟州,先到張都監家裡,不分青紅皂白,將丫鬟、管家等人都殺死了。到了鴛鴦樓,二話不說,舉起刀就砍。不一會兒,張都監、蔣門神等人就成了刀下鬼。他在牆上用血寫下了八個字“殺人者,打虎武松也。”

經歷了這些事後,武松對家庭似乎沒有那麼嚮往了。而他的好友們也相繼離去。最與他親近的是張青,孫二孃,施恩,宋江和魯智深。可最後,魯智深坐化了,孫二孃被杜微飛刀殺死了,張青死於戰亂之中,施恩也在常熟之戰中落水而死,武松也在討方臘中斷了左臂。而宋江得知武松斷臂後,只冰冷冷地說了一句“任從爾心”,竟然隨便武松幹什麼了。這是一個結拜兄弟該有的口吻嗎?這是一個曾經一起南征北戰、出生入死的好兄弟該有的口吻嗎?這是一個梁山老大對為自己立下功勞的兄弟該有的口吻嗎?當然,武松明白一個好漢斷了手臂意味著什麼。意味著不能再替天行道、為民除害,不能再在江湖上呆下去了,也意味著人生不再為自己所願。

此時的武松,因為兄弟的離去,自己的斷臂,他已經心灰意冷了。

“我平生只打天下硬漢,不明道德的人。”

其實,早在孫二孃把武松打扮成頭陀時,成了行者,便說這是“前緣前世”。現在看來這算是“劇透”了。

武松已經看破紅塵,看破世俗,對這世間不再留戀。似乎出家對於他來說才是最好的結局。武松是孤獨的,也是值得敬佩的,與那些沉浸在金錢和美色的人相比,他更是值得尊敬的。他本可以帶上金錢,過著一輩子衣食無憂的日子,但是他不願意。他不願意苟且的活著,如果沒有用自己的雙手在有生之年創造出自己夢中的天地,他也要在佛經聲聲中尋找。


東瀛萬花筒


武松是我喜歡的英雄豪傑之一,他和宋江第一次相識並不是多麼美好的事情,那時候二人都十分的落寞,宋江因為走投無路,最後只能投靠在柴靜那裡,而此時的武松,因為自己之前不小心殺了人,也在柴靜家躲藏避難,自然強者和強者的對碰,一定是會擦出火花的,但是沒想到他們才剛認識沒多久,居然結拜成為了兄弟,所以可見他們二人對對方都是很欣賞的。

宋江一開始躲避在柴進的家裡說是一個好去處,但因為宋江之前和姚蓋聯手殺死了王倫,而王倫背後的人也就是柴進,宋江和姚蓋年少也是迫於無奈很害怕自己會被柴進猜疑,所以處事一直都小心翼翼。在柴進給宋江準備的一場鴻門宴中,宋江差點就要被柴進解決掉,正巧這時武松出來提他解了圍所以在此事之江就對武松比較信任。

最後他們二人被逼上了梁山之後,宋江成為了梁山的首領,其實在這個時候宋江和武松的關係就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沒有二人共同落難時的惺惺相惜之感,宋江作為首領必然是要保全梁山眾多兄弟的安全守住梁山,也希望自己能夠出人頭地當上大官,那時候最好的選擇就是去朝廷做事,選擇了招安。但武松始終對於宋江此舉是非常的反對,因為他們都是江湖豪傑為什麼不能完全靠自己的雙手努力去創造出完全屬於自己的天地呢?

但是宋江太過急於求成完全聽不進武松的話,鐵了心要選擇招安上了梁山眾多兄弟的心,但是沒有辦法梁山的眾多兄弟也值得跟隨宋江卻是對他產生了失望之情。就在征討方臘這一戰,梁山兄弟傷亡十分的嚴重,在武松和方臘對戰之時斷掉了一條胳膊最後單臂擒方臘,武松也是立了大功,但他為何最後卻選擇出家了呢?武松雖然保住了命但是看著戰場上今年倒下的眾多兄弟心情十分沉重。然而此時的宋江一心只有名利,他見到失去手臂的武松沒有絲毫的傷心之情,居然對武松說一定會將武松的功勞如實稟報給朝廷。

並說了這四個字“任從你心”這四個字讓武松的心涼到了谷底,徹底對宋江失望,在武松心中兄弟情才是最重要的而他並非是一個注重名利的人,宋江的此舉算是徹底斷送了二人的情誼,犧牲的眾多兄弟在宋江心中也只是成為了換取名利的工具罷了,是武松毅然決然的選擇了出家選擇孤獨終老,他知道宋江那也不會是那個和自己稱兄道弟的人了。武松的此舉是非常正確的,李逵跟隨宋江回到朝廷之後卻被毒酒一杯,實在是可悲。不知道你們對此有什麼看法呢?歡迎留言參與互動,






影視哥哥


武松選擇當和尚與自己的性格和看透人世間冷暖有關,主要有這幾個原因:

一是武松親人和關心自己的人都去世,內心無依無靠。親哥哥被害,梁山中最關心自己的孫二孃夫婦戰死沙場。

二是魯智深六合寺坐化,武松要留下來陪伴他。魯智深和武松性格相似,關係較好,惺惺相惜,二人性格投緣,戰場配合默契,二人曾相約死後共葬一處,活著一起當和尚。後來魯智深圓寂了,武松自然留下來出家順理成章。

三是為了照顧生病的林沖。征討方臘未結束,林沖得重病留在六合寺,武松本與林沖交好,為了照顧林沖,便留下來當了和尚。

四是武松已斷手臂一支,覺得自己失去了價值。武松認為自己成累贅,不想跟隨宋江去朝廷請功,而宋江對武松感情也一般,武松選擇出家是明智之舉。

五是武松殺伐太多,自己已看破紅塵,人世冷暖,出家尋個清靜。武松雖殺了壞人也殺了些無辜的人,如玉蘭及張都監夫人及丫頭,心有悔恨。武松已看透宋江為人及宋江的功名心,武松不重功名,認為回朝廷也不會有好結局。

由此,武松選擇六合寺出家,避開凡塵是不得已而又英名的決定。


醉裡看賤


武松是《水滸傳》中最有英雄氣概的人物,自小說問世以來,一直深受大眾喜愛。

著名批評家金聖嘆言:

一百八人中,定考武松上上。時遷、宋江是一流人,定考下下。……武松粗鹵是豪傑不受羈靮。

這一段評價十分到位,從中可以提煉出兩點:第一,武松是真英雄,與宋江不是一類人;第二,武松的性格豪放,不受世俗羈絆。

這兩點,就決定了武松的結局,一定是出家為僧。以下詳細解釋。

梁山108位好漢的幾種結局

第一種:接受招安後,戰死沙場。

這一類人數眾多,如秦明、董平、張清、王英、扈三娘等。

但武松不會被這樣安排。他屬於作者偏愛的一個角色,在小說中戲份非常多。而且他本人武藝高強,不會草率地死在戰場上。

第二種:征途中病死

如林沖,徵方臘後,病死在杭州六合寺。青面獸楊志,也是征途中病死。

第三種:被害死

這一類,屬於立功受封之後,遭到皇帝或奸臣的猜忌,被陷害而死。

如宋江,喝了御賜毒酒而死;盧俊義,喝了蔡京送的毒酒落水而死。

李逵、吳用、花榮等人,則做了陪葬。

第四種:立功後,擔任朝廷官職

雙鞭呼延灼、大刀關勝都在朝中擔任要職。

美髯公朱仝、聖手書生蕭讓等,最終也都繼續為朝廷效力。

第五種:先做官後辭官,回鄉善終

如柴進、阮小七等。被封官的好漢,大部分最終都選擇了這條路。

第六種:招安後就選擇離開,沒有參戰

浪子燕青,入雲龍公孫勝,撲天雕李應,都屬於沒參戰的。

第七種:出家

公孫勝也屬於出家,不過是修道,同時也有不少好漢跟著他一起。

真正出家做和尚的,以武松、魯智深為代表。

看了以上七種結局,我們就會明白,武松出家,是最好的結局,也是作者對他的偏愛。其餘六種,都不符合武松的人物形象。

武松原本就反對招安,更是對朝廷官員深惡痛絕,所以他絕不可能接受朝廷封賞;既然不接受封賞,也就不會被害死。最終,只有出家一種選擇。

武松與“佛”結緣

武松的綽號為“行者武松”。行者,就是頭陀、苦行僧的意思,本來就是個和尚。

武松怒殺西門慶之後,為了隱藏身份,便打扮成“行者”,從此以出家人的身份行走江湖。

這一點與魯達非常像,魯達同樣是因為殺了人,便逃到五臺山落髮為僧,成為了真正的和尚。

武松和魯智深兩個人,關係也最為親密。魯智深在二龍山當大王,武松去投靠。投了梁山,兩人也是一起行動。排座次,魯達第十三,武松第十四。最後兩人一起在杭州六合寺出家。

他的綽號是個和尚,他的摯友也是個和尚。他與佛結緣,最好的結局,就是做和尚。

殺戮過多,需要贖罪

這是武俠小說的慣常套路。一個殺戮過多的俠客,最終的結局,往往就是出家。

如:《天龍八部》的蕭遠山、慕容復;《倚天屠龍記》的金毛獅王。

武俠和佛家,有不解之緣。但凡嫉惡如仇的英雄,往往心中有慈悲、有佛性,最終也會親近佛家。魯智深和武松,就是這樣的英雄。

武松早年殺人,是為了報私仇,手刃自己的仇人,他的心中沒有什麼愧疚。

但是到了後面,跟隨宋江征討方臘等起義軍,又殺死很多人。這時他的心中,就有了愧疚。為什麼呢?

武松本來就不情願招安,而方臘等起義軍,實際上並不是什麼壞人。他們也是受到欺壓、憎惡朝廷的反抗者,武松甚至從心底裡是敬重他們的。

這一番,武松手上沾滿了無辜者的鮮血,他也不再像從前一樣,可以心中無愧了。

因此,拒絕朝廷封賞,出家為僧,成為他贖罪的一種選擇。這也可以使他的心更加平靜。


黑色大炮


武松,《水滸傳》一位很重要的英雄人物。他的故事也家喻戶曉,如三碗不過崗、武松打虎、大鬧飛雲浦、血濺鴛鴦樓、醉打蔣門神、單臂擒方臘等等。武松擒獲方臘後,為何選擇出家為僧,不願跟宋江回朝任職。



武松和宋江很早就認識了,那時他二人都還沒有上梁山。二人在柴進的莊子裡認識,也就是從那會開始,武松被宋江的人格魅力吸引,甘願做宋江的小弟,稱宋江為哥哥。武松是性情中人,不會虛以委蛇,有一說一。



宋江坐上梁山頭把交椅後,主張招安。武松是堅決抵制,堅決拒絕招安的。主張不同,分歧也就有了,宋江的招安主張雖然涼了武松的心,但武松還是跟著宋江歸了朝廷,隨著四處征戰。因為武松重情重義,他還把宋江當大哥,徵方臘也是為了完成宋江的願望。當然還有那些已經陣亡的兄弟們的願望。



梁山好漢徵方臘,死傷很嚴重,好漢們的性命一個接一個的搭進去。梁山上,和武松感情最近的好漢,都死在了徵方臘的戰爭中。張青和孫二孃,多次幫武松度過難關,最後雙雙戰死。魯智深和武松性格相近,意氣相投,二人十分投緣。二人曾相約死後要葬在一起,活著要一起做和尚,可是魯智深在六合寺坐化圓寂。



武松本就是孤身一人,和自己感情很近的張青、孫二孃、魯智深也離開了,加上武松本就對做官不感興趣。留在六合寺,武松還可以照顧林沖。林沖得了中風的重病,留在了六合寺養病。武松沒有了什麼眷戀,所以就決心留在六合寺,出家當和尚。


歷史阿Q


《水滸傳》中的武松為什麼最後選擇出家當和尚?

武松是《水滸傳》中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鐵血硬漢”。“景陽岡打虎、鬥殺西門慶、醉打蔣門神”等很多關於他的英雄故事經久傳頌。一個武藝高強、愛憎分明、俠肝義膽、抱負遠大的英雄豪傑最後緣何選擇了出家?

我們都知道武松是一個出身底層,與武大相依為命的草根青年。痛飲18碗後的景陽岡打虎讓他一戰成名。此時的也想著報恩大哥的養育之恩,在武都頭的崗位上施展抱負。不曾想水性楊花的嫂嫂潘金蓮出軌殺夫,善惡分明、知恩報恩的武松原本也想通過法律解決。此路行不通之後,無可奈何武松只能靠一己之力討個說法。在經歷了“血濺鴛鴦樓”事件之後,無路可走的武松只得投靠天下聲名遠揚的水泊梁山。

在梁山這個仰慕已久,替天行道的精神家園,武松再次煥發了做一番事業的豪情。可是梁山接二連三的變故,沉重打擊的他身心疲憊。比如武松視為親人的張青夫婦戰死沙場、好大哥魯智深的坐化、自己在征討方臘時痛失一臂等等。尤其是宋江招安光宗耀祖的做法,深深刺痛了武松的底線,再加上眾兄弟的無辜犧牲。武松只能是“道不同,不相與謀”。

現實的無情摧殘,看破紅塵的武松,茫茫世界何處是歸途?出家六合寺才是正路。這或許是武松心灰意冷後對無情社會的覺醒,也許是對夢想未能實現的變相寄託。總之,武松找到了一個遠離喧囂的世外桃花源,這就是行者最好的修行。





行進在希望的春天


武松從一個暴躁到徒手打死老虎的熱血青年,最後稜角被打磨的心如止水,了無牽掛而出家,不得不說人生讓他經歷了很多。

失去了至親

武松以打虎英雄風光出場,但是卻接連遭遇了家門不幸,先是嫂嫂出軌,後是哥哥被殺。他能夠徒手打死猛虎,以他的血氣方剛,手刃仇人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但是他新手殺了嫂嫂潘金蓮之後,也是失去了世上的所有親人,成為一個有血有肉卻沒有牽掛的人。

失去了志同道合之人

雖然武松武藝高強,勇武義氣,但他其實也是一個有點小個性的人,說的嚴重一點可能是個直人,且與多數人不合群的。直到遇到了菜園子張青和孫二孃倆人,雖然也不不打不相識,還且還差點將計就計吃了孫二孃的豆腐,但是也沒影響他們三人後來成為至交。但最後,張青和孫二孃雙雙戰死,而且孫二孃還是為了救自己而慘死。再一次讓武松失去了最要好之人,感受到了人間的悲涼。

需要信仰填滿孤獨

經歷了這麼多,哥哥被害,張青孫二孃戰死,梁山兄弟們潰散。武松不僅在世上沒有了牽掛之人,而且心如止水,孤獨的苟活於世。這種內心的空虛怕是酒精、女人、金錢這些不能夠填滿的。所以他最好的方法就是尋找一種信仰,來度化自己的過去,且平靜的度過之後的人生,也算是找到了合適的去處,應該祝福他。


藝文雜記


在梁山108將中,有兩個名義上的和尚,分別是魯智深和武松。之所以說是名義上,是因為兩人都不是真正的出家人,魯智深做和尚,是為了逃脫官府的追捕,武松做行者,同樣是為了躲避官府的緝捕。徵方臘後,魯智深坐化成佛,武松也選擇在六和寺出家了。

武松綽號行者,是因為他打扮成了行者,本質並不是。事實上,武松雖然打扮成了行者,也從沒有把自己當行者,他依舊喝酒吃肉殺人,跟行者毫不沾邊。

既然如此,武松最後為何選擇了出家呢,難道就因為他斷臂了?事實上,並不是,武松出家和斷不斷臂沒關係。

但是到了後來武松在戰場上失去了一條手臂,即便是武松的戰鬥力依舊很強,但是也已經變成了一個廢人。所以在宋江來看望他的時候,武松對宋江說了自己的打算,並不打算跟隨宋江回到朝廷。為什麼武松寧願出家,也不願意繼續跟隨宋江呢?

  其實我們只要看看宋江對他的態度就懂了,宋江看到武松斷臂後,對武松也沒有了之前的熱情,在得知武松想要出家時,連勸都不勸一下,只是淡淡的說了四個字,表示尊重他的打算。之後宋江直接就離開了,由此可見宋江已經不再把武松當做一回事,而是把他視作一個拖累。

  此外武松的好兄弟魯智深也是在六和寺離開的,武松和魯智深兩個人關係非常的好,親兄弟也就不過如此了,兩個人還曾經商量過,就算是死後也埋葬在一起,因此武松也留在了六合寺。武松的哥哥早就已經離開人世,他也已經替自己的哥哥報仇,而對他有再造之恩的孫二孃夫婦,也在戰場當中死去,因此武松已經沒有什麼牽掛了,因此最終選擇在六合寺出家。

  還有人猜測,武松覺得自己手上的殺孽過重,也算是留在寺廟當中為這些亡魂超度,網友們怎樣看待武松最終的選擇?武松生擒方臘後,為什麼他寧願出家為僧?看看宋江的態度你就懂了


乾坤書書


《水滸傳》中武松為什麼最後出家當了和尚? 首先武松清河縣人氏,他有一個哥哥叫武大郎,從小父母雙亡,由兄長武大郎撫養長大。在景陽岡一戰成名後,回到家中和哥哥嫂子生活,但好景不長,嫂子和西門慶毒死了自己的 哥哥,讓武松在這世上唯一的親人死了,武松也就沒有了牽掛。

其次在武松單手擒了方臘之後,他一生的摯友和在造恩師張青和孫二孃,都因為保護武松而被人殺了,武松的好朋友魯智深也在杭州圓寂了,朋友和恩師都相繼離去,這也讓這老虎都打不倒的男人受創頗深。

最後就是宋江接受招安,影響之大造成了後續的一系列問題,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因為攻打方臘死的死、傷的傷,恩師死兄弟亡,在加之武松想到了打敗方臘之後朝廷對自己等人的迫害命運,也看透了當時社會的世態炎涼,想到他自己只有出家當和尚這一條路了。

結論:老虎都打不倒的男人,被當時的封建社會硬生生打倒了,宋江接受招安成為了壓垮武松的最後一根稻草,使的武松最後出家當和尚。








小樣看影視


武松在梁山上最親近的人孫二孃和張青夫婦,大家都知道這二人對武松來說,簡直就是再生父母,武松本來就是一個孤兒,是哥哥把他養大的,自從哥哥武大死了之後,是孫二孃和張青二人幫助武松度過了數次難關,征討方臘時孫二孃和張青二人,都戰死殺場了,這個噩耗對於武松來說,簡直就是晴天霹靂,對武松的打擊可以說是致命的,從這一點考慮,為了緬懷孫二孃和張青,武松選擇出家是在情理之中的。

其二,魯智深在六合寺坐化,魯智深是水滸傳裡比武松還要完美的英雄人物,他本來是個提轄官,卻因素不相識的陌生人金翠蓮,失手殺了鎮關西,告別了昔日的逍遙生活,從此流落江湖,步入黑社會,就衝這一點就比武松要高出不少,武松與魯智深早在二龍山時,就是鐵哥們,後來上了梁山之後,由於性格和愛好二人更加投緣,他們之間的感情更加親近了,而且兩人在戰場上也配合的相當默契,這麼說吧,二人的感情比親兄弟還要好,另外二人還相約死後共葬一處,活著要一起出家當和尚,後來魯智深在六合寺坐化圓寂了,此時的武松便橫下一條心,留下來當和尚,以此來陪伴魯智深了。

其三,為了照顧生病的林沖,在征討方臘還未結束之時,林沖就得了中風的重病,由於軍中的神醫安道全留在了京城,沒有跟隨梁山大軍出征方臘,林沖的疾病越來越重,而且一直沒有得到有效的醫治,後來只能癱瘓在床了,戰事完畢後,由於林沖病危,只能留在六合寺養病,而此時的林沖需要戰友的照顧,武松平時本來就與林沖交好,而且武松也佩服林沖是個響噹噹的英雄好漢,於是乎武松為了來照顧林沖,便留在了六合寺當了和尚,成了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出家人。

其四,在征討方臘的戰鬥中,武松遭到方臘手下大將包道乙暗算失去一臂,此時的武松在宋江等人的眼裡已經失去了利用的價值,在宋江的眼裡失去一臂武松已經成了一個廢人,如果繼續跟著自己只能是累贅罷了,通過後來的宋江的一句話,雖然只有區區四個字,得到了很好的印證,一日,宋江前來探望痛失一臂的武松,武松便對宋江說了,自己不想跟隨大軍返回東京了,也不要把自己的名字寫進功勞簿,宋江聽後連一句安慰和挽留的話都沒說,只是淺淺的說了“任從你心”四個字,然後就直接無情的走開了。由此可以看出宋江的冷漠和無情。為了自己能夠活命,武松也只能選擇出家了。

其五,武松知道自己殺的人太多了,雖然大部分都不是冤死的,但是也有個別人不該死,武松是心知肚明的,比如玉蘭和張都監的夫人和丫鬟,她們都是死在自己的刀下的冤魂,這一點深深的埋在了武松的心靈深處,武松也不能說與別人聽,只能把這無盡的悔恨和罪過說與佛祖聽,另外武松也深知一日為寇終身為寇的道理,回到京城後,自己也不會有什麼好下場,所以此時的武松不管從哪個方面考慮,在六合寺出家是最好的選擇,一方面有著充足的理由,另一方面也為了能讓自己活下去。

最後結果武松在六和寺出家,武松被朝廷封為清忠祖師,並賜錢十萬貫,以終天年,最後以享年八十善終。由此可以看出武松選擇在六合寺出家,是個無比英明的決定,此時武松自己心裡可能在想,這也許是這一生做的唯一正確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