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百億古董本想一件不留給兒子,可惜兒子不同意


馬未都:百億古董本想一件不留給兒子,可惜兒子不同意

“父親的德行是兒子最好的遺產。——塞萬提斯”

父愛如山,巍峨而深沉,沒有母愛般的如潮而至,卻一直像涓涓細流灑進我們的心河。父親就像一位引航人,在我們成長的路上一路引航,為我們指明正確的方向,父親的愛,也是無比霸道的,在人生的旅途中,他們披荊斬棘為我們清除成長路上的絆腳石。尤其是父子之間,父親和兒子本就都不愛在言語上表現自己,所以父子之間的愛就變得更加溫厚,這種愛一直伴隨著兩代人共同成長。

偉大的父親馬未都

為什麼是偉大的父親馬未都,而不是偉大的收藏家馬未都呢?可能在我看來他身上更閃光的地方就是他的父愛。

馬未都:百億古董本想一件不留給兒子,可惜兒子不同意

看過《百家講壇》或者喜歡收藏的朋友應該都知道馬未都的大名,中國著名的收藏家,還曾經上過中國作家富豪榜。馬未都的個人藏品有很多,總資產股價百億以上,他用他的一生在追求那份對古董的熱愛,為了收藏事業,他也走過很多地方,國內外的奇珍異寶一覽無餘,他把自己的畢生心血都投入到了研究古董上,對古董的研究在國內甚少有人和他平齊。

在首都北京他建立了中國第一個私人博物館——觀復博物館。好東西就要一遍一遍的仔細看,才能看到不一樣的韻味,這就是觀復的名字由來,隨後在社會各界的幫助下,觀復博物館在上海廣州等地都開設了分管,讓更多的人可以對收藏進一步瞭解,而說到自己的身家會不會留給兒子時,他解釋說到,觀復博物館雖然是私人博物館,但這不是他一個人的博物館,博物館由100名理事來管理,接受社會各界的幫助,也是公益性的獨立法人。

馬未都:百億古董本想一件不留給兒子,可惜兒子不同意

但是他雖然不是博物館的所有者,也有很多私人收藏品,說到這,他的一番話就體現了馬未都父愛的偉大,<strong>他說:“人在鉅富之中死去是一種恥辱,因此我會將所有的藏品都捐贈給觀復博物館,不會為孩子留下一件。”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子承父業的傳統,兒子繼承父親的遺產也是理所應當,可是馬未都並沒有這麼教育他的兒子,他的理念是,父輩的財產能解燃眉之急,可是不能滋養世代子孫,一代一代都需要自己的努力拼搏才會生存繁衍,現在有很多的父輩都想努力掙錢讓自己的孩子衣食無憂,可是真正讓孩子衣食無憂的是教會他生存的能力。這就是馬未都父愛的偉大之處。俗話說 “民生在勤,勤則不匱”正是這個道理。

虎父無犬子

馬未都:百億古董本想一件不留給兒子,可惜兒子不同意

馬未都的兒子馬添一直在國外留學,學習管理學專業的他有了自己的事業,而且還回國幫助父親開設分館,正是因為有了他的經營理念才會讓博物館收益大大增加,他說過,開設分管是想把中國傳統的經典文化傳承下去,讓更多的人瞭解,說到兒子馬添,馬未都抿嘴一笑,想必也是引以為榮吧,<strong>馬未都把自己的想法告訴馬添之後,馬添沒有贊同父親不給自己留一件收藏品的看法。

馬添請求父親給自己留下一件他的收藏品,並不是貪圖收藏品的價值,而是因為孩子想留下一點念想,希望父親走後自己可以睹物思人寄託自己對父親的想念。聽到馬添的心裡想法,馬未都淚眼婆娑,同意給孩子留下一件收藏品作為紀念,有什麼樣的父親就會有什麼樣的孩子,馬添在財富面前不為所動,而是心繫父子感情,讓大家頗為感動。

一個家族如何長久生存?

馬添的做法值得大家稱讚是因為他

從小就學會了勤奮和獨立的重要,只有勤奮和獨立才會讓自己創造財富,學會生存之道。

馬未都:百億古董本想一件不留給兒子,可惜兒子不同意

和馬未都有著同樣教育理念的就是洛克菲勒,俗話說富不過三代,窮不過五朝。可是洛克菲勒家族昌盛了六代,這其中的緣故也是勤勉和獨立。洛克菲勒在自己的兒子面對打擊時,沒有伸出援手,而是讓他自己走出困境,在成長的過程中也是讓他自己在實踐中得到道理,

沒有讓孩子對自己產生一點依賴,而不是憑藉著自己的經驗對他苦口婆心,所以他的兒子也和馬添一樣獨立自主,勤奮努力,他們的家族才會在這樣的教育方式下一代代綿延。

而形成對比的就是袁世凱的家族,袁世凱一直有一顆雄霸天下的稱帝之心,在掠奪中他也腰纏萬貫,家產雄厚。他的子孫後代從來不缺錢花,每天吃喝玩樂,逍遙自在,可是在袁世凱死後,他的家流離失所,分崩瓦解。兒子們瘋的瘋,死的死,姨太太們也都染有大煙的毒癮,過著“癮君子”的生活。這個結果就是因為他留給孩子們的都是現成的財富,和只會享受財富的心,而沒有讓他們知道財富是怎樣留住的,更沒有教會他們怎樣才能創造財富,用錢去創造更多的錢。

馬未都:百億古董本想一件不留給兒子,可惜兒子不同意

兩個同樣有著富有家境的家庭,一個繁榮昌盛了六代子孫,而另一個則門戶破敗,狼狽不堪,<strong>他們之間的差距就在四個字:勤奮和自立。這也是讓子孫後代代代繁榮的生存之道。

馬添的意見不是父親沒有給自己留下財產,而是父親沒有給自己留下思念,古董是父親的畢生心血,自己只是想留下一點父親身上的感覺。中國自古百善孝為先,孝道在每一箇中國人心裡都深深地紮根發芽,其實馬未都已經在用一生的時間給兒子甚至子孫後代都留下了一筆無形的豐厚財產,那就是生存之道。我想,馬添也會把這種教育理念傳承給下一代。

有人說父親的愛是威嚴的,一絲不苟的,其實父愛是最為孩子源遠流長的,一位成功優秀的父親,不是他能創造多少財富,也不是他能給孩子多麼富足的生活,而是在思想上行動上言傳身教的教會孩子怎樣獨立。

馬未都:百億古董本想一件不留給兒子,可惜兒子不同意

父子就像是群山,一座依靠著一座,形影不離,而父子之間那份愛的見證者就是時間。馬久英說過:父親是一座銀行,發行知識,支付愛。一位優秀的父親勝過一百位良師,在這天底下最沉默的也是父愛。希望天下的父親都可以教會自己的孩子如何生存而不是如何享受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