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為和親烏孫的公主,為何細君公主和解憂公主有截然相反的結局?

漢武帝時期,為了對抗長期騷擾漢朝邊境的匈奴,漢武帝決定聯絡西域諸國中最強大的烏孫國,共同抗擊匈奴。

《漢書》記載:"烏孫於是恐,使使獻馬,願得尚漢公主,為昆弟。天子問群臣,議許,曰:"必先內聘,然後遣女。"烏孫以馬千匹聘。漢元封中,遣江都王建女細君為公主,以妻焉。賜乘輿服御物,為備官屬宦官侍御數百人,贈送甚盛。烏孫昆莫以為右夫人。匈奴亦遣女妻昆莫,昆莫以為左夫人。""岑陬尚江都公主,生一女少夫。公主死,漢復以楚王戊之孫解憂為公主,妻岑陬。"

同為和親烏孫的公主,為何細君公主和解憂公主有截然相反的結局?

漢武帝相繼將細君公主和解憂公主嫁到了烏孫,然而這兩位公主的結局卻大不相同。細君公主僅僅在烏孫待了五年,便與世長辭埋骨異鄉。而解憂公主在烏孫長達五十餘年前後嫁給了三位烏孫國王,為維護烏孫和漢朝的關係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最終得以返回長安。為什麼同為漢武帝時期嫁到匈奴的和親公主,細君公主和解憂公主最終卻落得一個埋骨他鄉一個榮歸故里的結局呢?

1、 解憂公主深得夫君寵愛

身為遠嫁和親的公主,夫君的寵愛無疑是公主們能否立足的關鍵因素。細君公主嫁給了獵驕靡,但獵驕靡年事已高,不久去世,他的孫子軍須靡即位後,按照烏孫習俗要再度迎娶細君公主。細君公主不願再嫁,上書請求迴歸故鄉,被漢武帝要求遵從烏孫習俗,細君公主與軍須靡生一女少夫後,最終在烏孫鬱鬱而終。

同為和親烏孫的公主,為何細君公主和解憂公主有截然相反的結局?

《漢書》記載:"公主至其國,自治宮室居,歲時一再與昆莫會,置酒飲食,以幣、帛賜王左右貴人。昆莫年老,言語不通,公主悲愁,自為作歌曰:"吾家嫁我兮天一方,遠託異國兮烏孫王。穹廬為室兮旃為牆,以肉為食兮酪為漿。居常土思兮心內傷,願為黃鵠兮歸故鄉。"天子聞而憐之,間歲遣使者持帷帳錦繡給遺焉。"從漢書的記載中我們可以看出,顯然細君公主在烏孫並不得寵,再加上語言不通的緣故,使得細君公主在烏孫的生活相當孤苦寂寞,水土不服加上內心的孤寂,最終導致了細君公主早早地香消玉殞。

同為和親烏孫的公主,為何細君公主和解憂公主有截然相反的結局?

在細君公主去世之後,漢武帝又將楚王劉戊的孫女劉解憂嫁給了軍須靡為右夫人。解憂公主在軍須靡去世之後,按照匈奴習俗嫁給了新任烏孫國王翁歸靡,稱"肥王"。解憂公主與翁歸靡感情甚篤,兩人生育了三子二女。後解憂公主與翁歸靡的長子元貴靡成為烏孫大昆彌,在解憂公主和親烏孫期間,烏孫與漢朝始終保持著良好的關係。漢宣帝年間,年過七十的解憂公主在兒子們去世之後請求上表回過故鄉,得到准許,最終回到漢朝安然逝世。

和細君公主不同的是,解憂公主的陪嫁侍女馮嫽精通語言,使得解憂公主很快地克服了與烏孫人語言不通這一障礙。同時解憂公主與軍須靡和翁歸靡兩位匈奴國王的感情頗為融洽,從解憂公主和翁歸靡接連生育三子二女就可以看出來。且在面對匈奴軍隊陳兵邊境,要求交出解憂公主的要求,翁歸靡顯然是拒絕了這一請求的,由此才有瞭解憂公主上書漢朝,聯絡漢朝共同夾擊匈奴。

同為和親烏孫的公主,為何細君公主和解憂公主有截然相反的結局?

面對來勢洶洶的匈奴軍隊,翁歸靡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與漢朝合作,與對解憂公主的喜愛有著脫不開的聯繫。且匈奴發兵烏孫的藉口是烏孫王翁歸靡冷落了匈奴嫁過來的公主,由此可以進一步看出解憂公主在翁歸靡心中的重要地位。在烏孫和漢朝聯軍夾擊匈奴大勝之後,漢朝與匈奴的關係更加密切。解憂公主在烏孫的地位更加如日中天,她陪嫁的侍女馮嫽也得以嫁給了烏孫國右將軍,稱為"馮夫人"

解憂公主在烏孫深得夫君的寵愛,是解憂公主得以在烏孫立足的關鍵因素。

2、 解憂公主頗具政治才能

身為和親的公主,自身的政治才能無疑是博得夫君寵愛的重要籌碼。在漢朝積極與烏孫聯姻的同時,匈奴也向烏孫結親。因此在細君公主和解憂公主嫁到烏孫的時候,面對的都是烏孫王同時設立左右夫人,匈奴公主皆為左夫人,位在自己之上的並不具備很大優勢的局面。細君公主無疑是個美麗而有才情的女子,然而細君公主才華由於漢朝與烏孫文化的差距,並不能為烏孫國王所欣賞,且在與匈奴公主共侍一夫的時候,顯然更多的需要細君公主具備一定的政治的敏感性,方能在這複雜的宮廷環境之中生存下來。細君公主無疑缺乏了在宮廷中生存的能力,這也是細君公主芳華早逝的重要原因。

同為和親烏孫的公主,為何細君公主和解憂公主有截然相反的結局?

相比細君公主,解憂公主的政治才能無疑是非常突出的。在烏孫面對匈奴的襲擊的,解憂公主能在第一時間上書漢朝,並且成功的使得漢朝和烏孫得以相互配合夾擊匈奴,充分體現瞭解憂公主高度的政治敏感性。要知道在書信交流不通的古代,想要及時的傳遞消息本身已經非常困難。但凡解憂公主的信件在路途中出了什麼意外晚了幾天到達,或者解憂公主信中的措辭未能說服漢朝出兵,都將使得烏孫和解憂公主自己處在一個非常危險的境地。解憂公主能夠在第一時間察覺匈奴出兵的意圖,並且及時聯絡漢朝說服漢朝出兵,充分地展現瞭解憂公主的政治才能。

同為和親烏孫的公主,為何細君公主和解憂公主有截然相反的結局?

同時,解憂公主將自己的侍女馮嫽嫁給了烏孫國的右將軍,為自己身為忠心耿耿的侍女尋到了一門好親事的同時,解憂公主身在後宮,對於烏孫國朝堂上的情況難免把握不及。而嫁給右將軍的馮嫽可以及時向解憂公主提供朝堂上的情報,將侍女馮嫽嫁給了烏孫右將軍,無疑是解憂公主的又一項英明舉措。在支持自己的丈夫翁歸靡去世之後,烏孫人違反當初答應讓翁歸靡與解憂公主所生的長子元貴靡即位的約定,擁立軍須靡的兒子泥靡當了烏孫國王,又稱"狂王"。泥靡生母是同解憂公主一起嫁給軍須靡的匈奴公主,對來自漢朝解憂公主頗為敵視,眼看漢朝與烏孫的關係岌岌可危。在這樣的不利情況之下,解憂公主毅然按照烏孫國的習俗嫁給了泥靡,並與他生下幼子 鴟靡,緩和漢朝與烏孫國的關係。解憂公主的政治才能,是使得她立足於烏孫朝廷的重要因素。

3、 漢朝朝廷對解憂公主的支持

身為遠嫁和親的公主,母國的支持也是不可或缺的條件之一

。解憂公主聯姻烏孫,對於維護漢朝烏孫的良好關係有著重要的意義。當解憂公主在烏孫局面不利之時,也就意味著漢朝和烏孫的關係出現了裂痕。很明顯西漢的統治者很敏銳地意識到了這一個問題,所以也在盡最大限度支持解憂公主。

同為和親烏孫的公主,為何細君公主和解憂公主有截然相反的結局?

解憂公主在嫁給"狂王"泥靡之後,由於泥靡不懂朝政,一味倒行逆施,引起了烏孫國人的不滿。翁歸靡與匈奴夫人之子烏就屠就在這時率兵叛亂,殺了泥靡,烏孫國陷入動盪不安的局面。

漢宣帝果斷派出辛武賢出兵烏孫,以漢朝強力的軍事力量維護解憂公主的地位,時任西域都護的鄭吉也在同一時間派遣馮嫽勸降烏就屠。最後烏就屠投降,烏孫國的局面得以恢復安定,同時漢宣帝冊封解憂公主之子元貴靡為大昆彌烏就屠為小昆彌,烏孫國出現了大小昆彌共治的局面,烏孫國正式成為西漢的屬國。

《漢書》中記載:"公主上書言年老土思,願得歸骸骨,葬漢地。天子憫而迎之,公主與烏孫男女三人俱來至京師。是歲,甘露三年也,時年且七十,賜以公主田宅奴婢,奉養甚厚,朝見儀比公主。後二年卒。"解憂公主在自身地位面臨威脅之時,得到了漢朝的強力援助,在烏孫國的地位得以穩固,加上解憂公主本人卓越的政治才能,最終解憂公主得以和自己的孫輩回到長安城。漢朝朝廷對解憂公主支持,是解憂公主得以立足烏孫的原因之一。

同為和親烏孫的公主,為何細君公主和解憂公主有截然相反的結局?

總之,嫁到烏孫的解憂公主有著卓越的政治才能,深得夫君的寵愛,同時獲得了漢朝朝廷的大力支持,使得解憂公主得以在烏孫立足並且安然無恙地度過了五十多年。解憂公主是不幸的,二十出頭的年華就遠嫁異國他鄉,但解憂公主和其他遠嫁和親的公主比,無疑是幸運的的。遠嫁的她得到了丈夫的喜愛,在身處逆境之時得到了漢朝朝廷的支持,歷經五十多年最終得以回到長安落葉歸根。解憂公主為維護漢朝和烏孫的和平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她為國犧牲和的精神直到今天仍然值得我們銘記。


參考文獻:《漢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