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車前子

采采芣苡,薄言採之。

采采芣苡,薄言有之。

采采芣苡,薄言掇之。

采采芣苡,薄言捋之。

采采芣苡,薄言袺之。

采采芣苡,薄言襭之。

這首記載於《詩經》的2000多年前婦女勞動時吟唱的歌曲,描寫的是中藥車前子。

今天,跟小鵲和小華一起來認識這味中藥吧!

趣味中藥

宋代詩人歐陽修曾因飲食不當而患上腹瀉,久不見好,他的妻子便讓僕人去一位跑江湖的郎中那裡取回了一副專門治療腹瀉的藥方。歐陽修服用後,第二天腹瀉便停止了。為表示感謝,歐陽修請這位郎中來府上,以上賓之禮相待。他問:“郎中用的是什麼妙方呢?竟然可以治療老夫這頑劣的疾病?”那郎中回答說:“不瞞您說,僅僅是一味藥——車前子的粉末,搭配米湯送服而已。”

藥性與功效

性味與歸經:甘,寒。歸肝、腎、肺、小腸經。

功能與主治:清熱利尿通淋,滲溼止瀉,明目,祛痰。用於熱淋澀痛,水腫脹滿,暑溼洩瀉,目赤腫痛,痰熱咳嗽。

用法與用量

9~15g,包煎。

小試身手

1、車前子的歸經是( )?

A、肝、腎、肺 B、肝、脾、肺

C、心、腎、肺 D、心、肝、肺

2、下列哪項不是車前子的功效( )?

A、利尿通淋 B、滲溼止瀉

C、殺蟲止癢 D、清肝明目

3、下列哪個飲片是車前子( )?

「本草」車前子

A

「本草」車前子

B

「本草」車前子

C

「本草」車前子

D

答案

1、A

2、C

3、B

飲片辨識:

A、牛蒡子:本品呈長倒卵形,略扁,微彎曲。表面灰褐色,帶紫黑色斑點,有數條縱稜,通常中間1~2條較明顯。頂端鈍圓,稍寬,頂面有圓環,中間具點狀花柱殘跡;基部略窄,著生面色交較淡。氣微,味苦後微辛而稍麻舌。

B、車前子:本品呈橢圓形、不規則長圓形或三角狀長圓形,略扁。表面黃棕色至黑褐色,有細皺紋,一面有灰白色凹點狀種臍。質硬。氣微,味淡。

C、菟絲子:本品呈類球形。表面灰棕色至棕褐色,粗糙,種臍線形或扁圓形。質堅實,不易以指甲壓碎。氣微,味淡。

D、牽牛子:本品似橘瓣狀。表面灰黑色或淡黃白色,背面有一條淺縱溝,腹面稜線的下端有一點狀種臍,微凹。質硬,橫切面可見淡黃色或黃綠色皺縮摺疊的子葉,微顯油性。氣微,味辛、苦,有麻感。

古籍摘要

《神農本草經》:味甘,寒,無毒。主氣癃,止痛,利水道小便,除溼痺。久服輕身耐老。

《本草綱目》:氣味甘,寒,無毒。主治氣癃止痛,利水道小便,除溼痺。久服輕身耐老。男子傷中,女子淋瀝不欲食,養肺強陰益精,令人有子,明目療赤痛。去風毒,肝中風熱,毒風衝眼,赤痛障翳,腦痛淚出,壓丹石毒,去心胸煩熱。養肝。治婦人難產。小腸熱,止暑溼瀉痢。

《本草蒙筌》:味甘、鹹,氣寒。無毒。山野道途,處處生長。一名牛舌草,又謂蝦蟆衣。葉中起苗,苗上結子。細類葶藶,採擇端陽。專入膀胱,兼療肝臟。通尿管淋瀝澀痛,不走精氣為奇;驅風熱衝目赤痛,旋去翳膜誠妙。溼痺堪卻,生產能催。益精強陰,令人有子。故今種子方內所制五子衍宗丸,枸杞、菟絲、五味、覆盆、斯亦列其名者,蓋由得此說也。根葉搗生汁飲之,治一切衄痢尿血。亦利水道,堪逐氣癃。久服輕身,延年耐老。

《本草從新》:甘,寒。清肺肝風熱,滲膀胱溼熱,開水竅以固精竅,令人有子。治溼痺五淋,暑溼瀉痢,目赤障翳。催生下胎。陽氣下陷,腎氣虛脫勿服。入滋補藥酒蒸搗餅,入利水洩瀉藥炒研。

《本草求真》:車前子,甘鹹性寒,據書皆載能治膀胱溼熱,以通水道,然餘謂膀胱之清,由於肝肺之肅,凡人瀉利暴作,小水不通,並溼痺五淋,暑熱瀉利,難產目赤,雖有膀胱水涸不能化陽,然亦有由肝肺感受風熱,以致水不克生,故須用此以清肝肺,兼鹹下降以清水道。是以五子衍宗丸,用此以為四子之佐。

校園分佈

「本草」車前子

拍攝於山東中醫藥大學百草園

「本草」車前子

拍攝於山東中醫藥大學百草園

「本草」車前子

拍攝於山東中醫藥大學百草園

參考文獻:[1]國家藥典委員會編.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年版一部[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5.07.

指導人 | 陳曙光(2017級臨床中藥學專業碩士研究生)

圖片|單輝、車新振、劉紅燕

技術|李曉帆

編審|杜曉林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