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有哪些習俗有什麼寓意?

用戶7517776203586


“二月二,龍抬頭”,在中國是婦孺皆知的一句話,也可以說是一句諺語。農曆的二月初二,對於中國人來講,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日子。它被簡稱作了“二月二”,還被賦予了不凡的內涵:“龍抬頭”。自然,圍繞著這一天,各地便有了屬於自己的、各種各樣的講究和習俗。

農曆二月初二,春回大地。這一天被稱為“龍頭節”或“青龍節”,傳說是龍抬頭的日子。龍在中國文化裡是祥瑞之物,俗話說“龍不抬頭天不雨”,因此龍抬頭是復甦和吉祥的象徵。民俗裡,人們在這一天理髮,預兆一年裡事事順利、吉祥如意。

二月二龍抬頭出生的人好不好 2018二月二龍抬頭出生的寶寶命運怎麼樣

二月二在我國各地的風俗活動不同,又有花朝節、踏青節、挑萊節、春龍節、青龍節、龍抬頭日之稱。二月二又有關於龍抬頭的諸多習俗,諸如撒灰引龍、扶龍、燻蟲避蠍、剃龍頭、...在每個月都有好的日子和生辰。只要在好的日子和生辰剛剛出生就好!一年之中有好多好的生辰八字!

二十二日出生之人,天生資質靈敏,理解力高於他人,為人處事守信講道義,從不做欺詐或訛騙他人之事。





風水界的鳴天


我們老家,2月2稱為“龍抬頭”,通常正月不剪髮,因為不吉利,在這一天理髮,辭舊迎新。同時還有炒棋子豆豆吃,做法是將面用刀切成棋子狀混入部分香料,過油鍋,出鍋後在塗撒些辣椒粉,好懷念,記得小時候有個兒歌,2月2炒豆子,我家門口來了個大肚子[靈光一閃]





斟情酌理


我們老家,2月2稱為“龍抬頭”,通常正月不剪髮,因為不吉利,在這一天理髮,辭舊迎新。同時還有炒棋子豆豆吃,做法是將面用刀切成棋子狀混入部分香料,過油鍋,出鍋後在塗撒些辣椒粉,好懷念,記得小時候有個兒歌,2月2炒豆子,我家門口來了個大肚子[靈光一閃]


不封


“二月二,龍抬頭”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


在我們這裡二月二,有許多風俗。

一、二月二剪頭髮,家裡不論老少,男人都要剪頭髮,為得是圖個好彩頭,好兆頭。寓意:二月二剪頭髮,財運享通發發發。因為正月裡不剃頭,正月裡剃頭死舅舅,所以二月二這天,各個理髮店人員滿座,挨號理髮,店老闆忙忙碌碌的同時,也賺足了鈔票。

二、出嫁的閨女回很嫁,二月二出嫁的閨女回孃家,由來已久,特別是一些五十歲以上的中老年婦女,二月二這天買上禮物,回孃家看望父母,寓意給孃家增添喜氣,孃家會人丁興旺。俗語說:二月二出嫁的閨女把娘看,父母一年得平安。我們姐妹四人年年二月二回孃家,今年疫情防控下,不知能否如願以嘗。

三、二月二炒豆子,小時候,二月二這天,家家戶戶炒豆子,一方面是讓孩子當零嘴吃,寓意“豆子嚼得嗄嘣脆,日子越過越富貴”,另一方面也是自己出作黃豆漿。因為那時候日子貧窮,春天沒有肉菜吃,別作半缸黃豆漿,就是整個春天的鹹菜。現在沒有做的了,買一瓶吃就足夠了。


落英鄉間


二月二有很多習俗,比如百姓要在二月二這天點著蠟燭,照著房梁和牆壁驅除蠍子、蜈蚣等。除此之外,民間飲食為了取吉利還多以龍為名,如吃水餃叫吃“龍耳”,吃米飯叫吃“龍子”,吃餛飩叫吃“龍牙”,蒸餅也在面上做出龍鱗狀來,稱“龍鱗餅”。 在這一天婦女為了避免傷了龍的眼睛還忌動針線。另外,在南方,有的地方有舉辦“土地會”的習俗,家家湊錢為土地神祝賀生日,到土地廟燒香祭祀,敲鑼鼓,放鞭炮。同時,北方地區在節日期間也有吃豬頭肉、理髮剪“龍頭”的習俗

拓展資料:

1.二月二習俗是龍頭節,又稱青龍節,是一箇中國傳統節日。二月初二,龍抬頭,相傳二月初二是軒轅黃帝出生的日子。

2.二月二龍頭節最早起源於伏羲氏時代,伏羲“重農桑,務耕田”,每年二月初二“皇娘送飯,御駕親耕”。到周武王時,每年二月初二還舉行盛大儀式,號召文武百官都要親耕。

3.傳說龍能行雲布雨、消災降福,象徵祥瑞,所以以各種與龍相關的民俗活動來祈求平安和豐收就成為全國各地的一種習俗。



閩茶資訊


二月二龍抬頭,吃炒麵和香油”。

二月二是到了24節氣的驚蟄節氣之中。下雨就會們春雷出現 ,冬眼下蟄的動物昆蟲就會被驚醒出蟄,開始新的生命。

“二月二“這一天我們這裡的風俗是。

1、早上起床不能在房間裡繫腰帶。如果在房間裡繫腰帶一年當中就會有遇到蛇的可能或蛇、蜈蚣的侵害。繫腰帶要到院子裡陽光下去完成。

2、炒撂豆,把黃豆炒的燋黃乾脆,有的炒成鹹的,用鹽水浸泡以後,晾乾再抄。有的炒成甜的。把黃豆炒熟後放上糖。當然還有原味的。各有各的口感,非常的好吃。

3、吃魚、魚因生活在水裡也有龍的意思,“鯉魚跳龍門”嗎?於是一年的好兆頭兒步步高。所以都提前把魚買回家,二月二早上就要做魚吃,圖個吉利。年年有魚【餘】吧。

4、圍糧屯、早晨起床後要用草木灰,在院子中圍出很多圈圈。中間挖一小坑,裡邊放上糧食。這就叫“圍糧屯“,也叫“圍糧倉”

意思是把糧食圍上以後一年就會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糧食不會損失。辛辛苦苦的農民就會有一個好的收成,這是一種美好企盼吧。

還有的地方吃炒麵的風俗。就是把面放在簸箕裡,用涮帚往面上一邊灑水一邊顛簸。讓白麵在簸箕中所有滾動成鬮。然後倒入熱鍋中翻炒,炒至微黃。出鍋後,可長時間群發,用開水沖泡食用。

我國不但地大物博,幅員遼闊,並且又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風俗習慣,各有不同。“三里不同俗、五里改規矩”。長城內外大江南北,高原沿海,風俗各有傳承。但總的來說都是對美好年景的一種視願和企盼。

在二月二到來的前夕,祝我們的祖國蒸蒸日上。年年豐收。掃清瘟疫少害,全國人民都安康。

東方“龍抬頭“!


南山說易


你好,很高興能為你解答這個二月二中有哪些習俗,下面我給你歸結我知道的多5個習俗。

1:迎福習俗,二月二龍抬頭,又叫青龍節,這一天往往在節氣“驚蟄”前後,很多動物開始從冬眠的狀態中甦醒過來,在這一天,人們出去踏青郊遊,採摘一些蓬葉,拿回家,在門前進行祭拜,這個是有“迎接福氣”的意思。

2:春耕習俗,在這一天,人們開始春耕,大家小戶使用耕牛,預示著今年將會有一個非常好的收成

3:驅蟲習俗,在這一天,人們要驅除害蟲,會大掃除,或者點著蠟燭,照亮房梁和牆角,驅除像蠍子,蜈蚣等害蟲。

4:回孃家習俗,按照舊時的習俗,媳婦正月裡是不允許回孃家的,必須出了正月才可以回孃家,這一習俗流傳至今,有的地方還在用。

5:還有一個就是說正月裡不能剪頭,老人說剪頭死舅舅。[捂臉][捂臉][捂臉]還給你找了一個正月不剪頭的典故。

為什麼說“正月不剃頭;

在我國有的地方有這樣一個習俗,就是正月裡是不準理髮的,這些人基本都是在大年三十或者之前就要把發理了,要過了正月或者二月二才可以理髮

漢族男兒自古就蓄髮,“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損傷、妄動。剃頭簡直就是剔命。“去發”的髡刑不在五刑之內,但也是一種刑罰。

三國曹操割發代首就是明證,此習自隋、唐以後已廢止:未成丁的孩童,頭髮覆頸披肩;成年後,總髮為髻。那時候,清朝為了統一全國的服飾,強迫漢人學滿人的樣子,剃頭留辮子。

滿族人原是狩獵部族,為了實用方便,從額角兩端引一直線,直線外的頭髮全部剃去,僅留顱頂發編成辮子。習俗有極強的傳承性,也會因時因地而變。滿族入主中原後,強迫漢人剃髮,“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漢人誓死抗爭,死了很多人,但最後還是被強迫剃髮,都留“金錢鼠尾”了。

這樣,正月不剃頭以“思舊”就失去了賴以存在的文化心理基礎,由諧音訛傳為“死舅”。為了反抗清貴族的統治,漢人就編造出正月剃頭死舅的說法。正月一個月不剃頭,意味著一年沒有剃頭,以此來緬懷祖宗,緬懷傳統。而舅舅在中國人的傳統中,是公正的象徵,一般家庭分家都是由舅舅主持公道。




在西瓜的生涯


“二月二,龍抬頭”,在中國是婦孺皆知的一句話,也可以說是一句諺語。農曆的二月初二,對於中國人來講,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日子。它被簡稱作了“二月二”,還被賦予了不凡的內涵:“龍抬頭”。自然,圍繞著這一天,各地便有了屬於自己的、各種各樣的講究和習俗。

農曆二月初二,春回大地。這一天被稱為“龍頭節”或“青龍節”,傳說是龍抬頭的日子。龍在中國文化裡是祥瑞之物,俗話說“龍不抬頭天不雨”,因此龍抬頭是復甦和吉祥的象徵。民俗裡,人們在這一天理髮,預兆一年裡事事順

二月二在我國各地的風俗活動不同,又有花朝節、踏青節、挑萊節、春龍節、青龍節、龍抬頭日之稱。二月二又有關於龍抬頭的諸多習俗,諸如撒灰引龍、扶龍、燻蟲避蠍、剃龍頭、...在每個月都有好的日子和生辰。只要在好的日子和生辰剛剛出生就好!一年之中有好多好的生辰八字!

二十二日出生之人,天生資質靈敏,理解力高於他人,為人處事守信講道義,從不做欺詐或訛騙他人之事。





一身正氣的人


應邀簡答:二月二俗稱“龍抬頭”日。傳統節日。

我家鄉的習俗是吃餃子,吃豬頭肉。這一天小孩子都要理髮,俗稱“剪龍頭”。

現在其它的迷信習俗都沒有了。

二月二,也是過大年期間,最後的一個節日了。

過了二月二,人們就投入忙碌的備耕生產了。一忙就是一年哪。


阿祥79874


在我們東北二月二要吃豬頭,起源宋代的“仇池筆記”中記錄了一個故事:王中令平定巴蜀之後,正好是二月初二甚感腹飢,於是闖入一鄉村小廟,卻遇上了一個喝得醉熏熏的和尚 ,王中令大怒,欲斬之,哪知和尚全無懼色,王中令很奇怪,轉而向他討食,不多時和尚獻上了一盤“蒸豬頭”。

併為此賦詩曰:“嘴長毛短淺含膘,久向山中食藥苗。蒸時已將蕉葉裹,熟時兼用杏槳澆。紅鮮雅稱金盤汀,熟軟真堪玉箸挑。若毛根來比並,氈根自合吃藤條”。王中令吃著美饌蒸豬頭,聽著風趣別緻的“豬頭詩”甚是高興,於是封那和尚為“紫衣法師”。從此就流傳開了,成為一種習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