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絲可以為了所愛明星自殺 粉絲追星究竟是一種怎樣的心理

粉絲可以為了所愛明星自殺 粉絲追星究竟是一種怎樣的心理

盤點粉絲為了明星自殺的事件

事件1:前田敦子男粉絲切腹自殺

2012年3月25日,人氣女子偶像團體AKB48的絕對ACE——前田敦子在日本埼玉“superarena 3Days”最後一天公演全部曲目結束後宣佈從團體“畢業”(離團單飛):“今天請讓我在這裡作出一個重大決斷。我,前田敦子從AKB48畢業。6年半來,我一直做出了自己的最大努力”,她含淚表示:“面向20歲的夢想,我必須跨出這一步”。這個AKB48成立以來的最具衝擊性的消息讓整個會場騷然,成員們個個放聲大哭。據目擊者稱,場外某30餘歲宅男隨即使用隨身攜帶的美工刀切腹,已被緊急送醫。大批粉絲情緒激動 ,聲嘶力竭。當地已調配警力維持秩序,多家論壇亦告崩潰。

粉絲可以為了所愛明星自殺 粉絲追星究竟是一種怎樣的心理

事件2:傑克遜去世12名粉絲自殺

2009年6月,音樂之王邁克爾·傑克遜的去世讓全世界支持他的歌迷都非常悲痛,有12名粉絲聽到這個悲慘消息後受不了打擊而選擇了自殺。邁克爾·傑克遜的網上歌迷俱樂部的創始人蓋瑞·泰勒說:“這是個很嚴重的情況,邁克爾·傑克遜是不希望有這樣的情況發生的,他一定是希望這些人繼續他們的生活。”


粉絲可以為了所愛明星自殺 粉絲追星究竟是一種怎樣的心理

事件3:楊麗娟苦追劉德華逼迫父親跳海身亡

“見不到劉德華,我就終身不嫁”。劉德華的極端“粉絲”蘭州女子楊麗娟,從15歲開始痴迷劉德華,長達13年,並因此生活拮据、家破人亡,引起各路媒體的關注和報道。2007年3月25日,楊麗娟終於在香港見到了偶像劉德華,但並沒有單獨與其會面。次日,68歲的父親楊勤冀跳海自殺,楊家人的極端行為引起了軒然大波。


粉絲可以為了所愛明星自殺 粉絲追星究竟是一種怎樣的心理

事件4:樸龍河去世49歲女粉絲自殺

2010年7月2日,自殺身亡的韓國男星樸龍河出殯儀式在首爾市舉行,從日本趕來的200多名粉絲來送偶像最後一程。令人震驚的是,7月1日早上,在釜山市郊外居住的49歲主婦在自己家中自殺身亡。從這名49歲的主婦留下的遺書和警方的初步調查推定,她極有可能是受樸龍河自殺的影響,悲傷過度所致。得知這一消息的許多人都稱“粉絲失去偶像的悲痛心情可以理解,但為此做出過激行為甚至是自殺,顯然是連樸龍河也不希望看到的事情”。


粉絲可以為了所愛明星自殺 粉絲追星究竟是一種怎樣的心理

事件5:謝霆鋒女粉絲跳河自殺

2006年1月,謝霆鋒為專輯《釋放》在武漢舉辦籤售會後,一名女歌迷在去機場送完偶像後,突然不知為何跳河尋死,幸虧公安人員及時發現,將她搶救了上來。雖然不肯透露到底為什麼要自殺,但當地公安得知與謝霆鋒離開有關。在將她救上來後,公安幫她聯絡上了謝霆鋒的上海歌迷會,該會的有關人員立刻去探望女歌迷,得知她無礙後告訴了謝霆鋒。謝霆鋒得知後非常震驚,擔心之餘,他呼籲歌迷不要做傻事,他說:“我聽完都好不開心,這樣做會令我有好大的心理壓力。”


粉絲可以為了所愛明星自殺 粉絲追星究竟是一種怎樣的心理

事件6:26歲的女子因黎明而欠債吞藥自殺

2000年2月,女子因狂購所有黎明產品而欠下了約二十多萬元的信用卡債,被人電話及上門追債,導致精神恍惚。被發現在寓所中留下遺書併吞服大量安眠藥自殺身亡,死時手中仍握有黎明主演的電影影碟。


粉絲可以為了所愛明星自殺 粉絲追星究竟是一種怎樣的心理

事件7:少女因母親沒買張國榮CD而自殺

2003年6月21日,大連一位16歲的少女在姥姥家的暖氣管上上吊自殺,起因只是母親沒有給她買偶像張國榮的CD。她在日記中寫道:“看著他我不知道哭過多少次。我喜歡他,不是因為他長得帥,而是因為他那種與眾不同的性格。他的一舉一動一喜一悲都令我心動。在我的世界裡只存在張國榮,我只為他而活。”


粉絲可以為了所愛明星自殺 粉絲追星究竟是一種怎樣的心理

事件8:小女孩模仿《還珠格格》小燕子上吊身亡

據媒體報道,廣東高要市7歲小女孩小海芳(化名)平時喜歡看電視,特別喜歡《還珠格格》裡的小燕子。當小海芳看到劇中“小燕子”在上吊後並沒有死亡的鏡頭後,經常嚷著要跟身邊的玩伴學“小燕子”上吊。2011年11月20日下午,小海芳和小朋友們一起到高要市一家工廠工地的外牆附近玩耍,把繩子打成結後,玩起了“上吊遊戲”。結果,玩耍中的小海芳被繩子絞住脖子,最終窒息而死。此事引發網友廣泛關注,女孩模仿劇情假戲成真導致死亡是否是電視劇惹的禍?網友們對此各執一詞。


粉絲可以為了所愛明星自殺 粉絲追星究竟是一種怎樣的心理

事件9:周杰倫演唱會上偏癱少年吞藥自殺

2005年12月,周杰倫的歌迷周楓從湖南追到上海、北京,直到廣州,期間住過20多個救助站,再將救助站的微薄資助積攢起來購買偶像的演唱會門票。當週杰倫在廣州演唱會聲稱兩年之內不會再開演唱會時,感覺萬念俱灰的周楓在看臺上一口氣服下了30粒安眠藥,幸被救回。


粉絲可以為了所愛明星自殺 粉絲追星究竟是一種怎樣的心理

事件10:日本女孩為成龍跳火車自殺

2004年,成龍在接受採訪時稱,當年他和林鳳嬌拍拖的時候,一個日本女孩跳火車自殺,還有一個人在成龍辦公室裡喝砒霜被送到醫院搶救。此事發生於1982年時,日本一位相貌美雅的妙齡少女學生,意外地從火車站臺跳落而臥軌自殺,當時在她攜帶的死亡遺書中,書寫著自己對成龍已經有了女友而遭受打擊!而這份遺書中所指成龍女友就是曝光的林鳳嬌。不但如此,另外一件影迷自殺事件也震驚香港社會各界。一位成龍的日本女影迷,從日本購買了單程機票飛往香港,這位痴情異常的女影迷來到香港,下定決心要嫁給成龍,並且抱著誓死要達到目地的精神準備!就在她不分晝夜在攝製片場苦等成龍未果之後,情緒過激的女影迷吞服毒藥自殺!

粉絲追星究竟是一種怎樣的心理?

粉絲與粉絲社群

“粉絲”一詞,源自英語單詞“fans”。粉絲是趨向於有共同喜愛的明星的一個群體,而不僅是單個個體。這個群體在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開始出現,當時被稱做“追星族 ”。粉絲社群(fan club)便是眾多粉絲圍繞某一明星形成的一種具有一定組織形式和規範的組織,尤以互聯網為媒介的在線粉絲社群最具代表性。通常情況下,網絡社群外的粉絲呈分散狀態,他們孤立無援地搜索偶像的信息。而粉絲社群不同,它有信息整合功能,往往與偶像有直接的聯繫,能讓加入的粉絲隨時得到有關偶像的一切信息,於是就吸引了更多分散的粉絲個體加入到社群中來。

作為社群的一種,粉絲社群具備以下特徵:

1.群體特徵多樣化。曾經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是追星族隊伍的主力軍,而如今粉絲打破了年齡的界限,不再僅限於某個年齡段。而且粉絲覆蓋了社會的不同職業層次,從學生、白領到學術精英,包含了零收入到高收入的各個階層人群。

2.社交途徑科技化。以互聯網和通信技術為代表的新媒體為粉絲提供了技術條件,使其深度參與成為可能。粉絲除了在外觀、行為上模仿明星以示對其的崇拜之外,還利用新媒體,影響媒體報道和大眾對其偶像的態度,甚至對抗媒體制造的負面新聞,對偶像的星途產生重大影響。

3.內部組織規範化。粉絲社群擺脫了追星族時代一盤散沙和烏合之眾的困境,嚴密的組織規範不僅加深了組織內部的相互理解,保持社群的相對穩定,還保護社群不受外界的影響,有效地維繫整個社群的凝聚力。

過度消費及類宗教行為

過度消費行為是粉絲區別於普通消費者的關鍵特徵。這種消費行為本質上是一種對明星偶像的內在興趣激發的深度沉迷,其消費本身就是目的,多一次消費就多一次享受。因此,粉絲會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投入更多的金錢、時間、精力和情感,對偶像的文化商品進行“生產性使用”,製造出不同的符號系統,來作為區分“圈內人”與“圈外人”的身份標識。他們實踐著一種類似博物館的“館藏式消費”,購買、收藏與偶像相關的所有物品,比如團購專輯唱片、演唱會門票、寫真集、應援制服和海報、代言的產品及佩戴的首飾和隨身用品等,擺放在特別的地方以示其粉絲身份,來衡量作為粉絲的資深程度。他們聚集在百度貼吧、粉絲網等網站,向他人推薦並集體討論與偶像相關的一切事情,來吸引其他粉絲的參與,為偶像製造“人氣”。

在當今流行文化和商業化背景下,粉絲社群已顯示出某種類宗教的特徵。而這種特徵並不是所有粉絲社群都具備的,只有當其發展到高級階段才會呈現。比如,粉絲會在重要紀念日組織集會活動,籌集資金去心中的“聖地”進行“朝聖”;以偶像名義組織募捐或成立同名的慈善基金會,來幫助社會中的弱勢群體。由於他們對偶像表現出超常的熱情和行為,如同宗教故事中“被迫害”的教派,易被“圈外人”視為異類。而參與到粉絲社群能消除和釋放“不合群”帶來的心理壓力,這些自發的、持續的“宗教式”行為強化了他們對偶像的熱情和迷戀,並逐漸將其視為自己的信仰和精神家園。

粉絲的心理特徵

在讀圖時代,大眾媒體直接呈現明星完美的形象,對身體的崇拜使明星成為個人慾望的對象體。由於對偶像的認同、依戀及相關行為的激烈程度不同,粉絲大致分為潛在粉絲、忠實粉絲和狂熱粉絲三種。

潛在粉絲出於觀賞和休閒娛樂的動機,只受偶像明星外在形象的影響,他們對偶像文本及周邊的投入、參與程度低,產生的消費行為也較少。隨著對其認同和依戀程度的加深,偶像的行為舉動會不斷使粉絲產生喚起感、興奮感、認同感和歸屬感,開始影響其態度、價值觀和生活方式,併產生依戀和忠貞的內在情感,潛在粉絲便成為忠實粉絲。他們將偶像的成功視為自己的成功,能突破時間和空間限制,對偶像文本及周邊進行高參與度的“生產性使用”。其中,少數的忠實粉絲由於存在一定的病態心理,可能實施過於情緒化的、不理智的,有時甚至是破壞性的、違反社會規範的行為,他們則被稱為狂熱粉絲。然而,並非人人都能成為粉絲。具有某些鮮明個性特徵,如外向、隨和的性格,有明顯的喚起和刺激需求,有較強的物質收集和佔有慾等,具有這些特點的人更容易成為粉絲。這些特徵越明顯,粉絲對歸屬感和認同感的渴望就越強烈。

另外,粉絲對某種事物表現出狂熱行為,是因為他們需要通過這種熱情來實現對自我身份的強烈認同和自信。粉絲的應援與捧場成為偶像成名與成功道路上的砝碼,他們在這個過程中體會到了造物主式的快感。在這個夢中,他們形成了一套個人化的信念和價值觀,通過尋找志同道合的夥伴或加入組織來獲得群體歸屬感,其自我價值也得到了替代性的實現。在“圈內人”看來,他們的行為是情感的正常流露,無所謂超常、過度或極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