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1990,日本與意大利的掙脫牢籠之路

第2次世界大戰進程的逐漸推進,意大利已經認識到戰敗的結果已經無法挽回。

所以說素來求穩意大利果斷推翻了墨索里尼政府,並於1943年9月8日,意大利宣佈意大利無條件投降。

寄希望於通過一億玉碎的日本在日本被胖子和小男孩教訓之後總算明白了。日本失敗是註定了的,

1945年8月15日年宣佈接受波茲坦公告,無條件結束戰爭。

1940-1990,日本與意大利的掙脫牢籠之路


意大利和日本均為第2次世界大戰的戰敗國均被禁止擁有航空母艦,轟炸機,彈道導彈,核武器等,

但是現在的意大利已經實現了國家的正常化,除了核武器和轟炸機這兩個意大利根本就沒考慮過的設施以外,該有的都有了。

而日本,至今依舊掙扎於如何實現正常化,如何找到一個對出雲進行現代化改造的機會。

對意大利的懲罰

1947年巴黎合約(五國公約 注意世界上習慣性的將在巴黎簽署的公約稱之為巴黎公約或者巴黎和約,因此巴黎和約的出鏡率很高。)中明確規定對於意大利的懲罰:

放棄全部殖民地,領土迴歸1938,部分領土被割讓給其他國家,軍隊是對內與防禦性質,意大利陸軍人數不能超過25萬,炮兵人數不能超過5萬,海軍空軍防空炮兵的總和不能超過五萬人。

意大利允許保留2艘主力艦及其他艦艇43艘,各型艦隻總噸位不得超過6.75萬噸(不含2艘主力艦)

1940-1990,日本與意大利的掙脫牢籠之路


在上一篇至死不渝姊妹情的那篇文章中提到了,意大利保留的主力艦是安德烈亞多利亞和卡約杜伊里奧和一路延續到了1958年,而安德烈亞多利亞和卡約杜維里奧,雖然說在30年內經過了大規模的現代化改裝,整體來說性能不算差,但是歸根到底,那兩艘軍艦可是1912年開建的!所以說也就是充當撐門面的作用了。

意大利空軍最多擁有350架戰機,最多擁有200輛坦克。

對日本的懲罰

日本在第2次世界大戰以後被美國佔領,其地位就是殖民地。

軍事工業被摧毀,大量的工業設施被移交,依舊殘存的軍艦大量作為戰爭賠償賠付他國,日本政府需要付出高昂的戰爭賠償,(基本上一個也沒賠,)這一階段的日本,他什麼都不是。

在這個階段日本所擁有的僅僅是幾條美國友情支援的護衛艦而已。

1940-1990,日本與意大利的掙脫牢籠之路

1950s-1960s的意大利--失之交臂的護航航母和安德烈亞多里亞級直升機巡洋艦

冷戰時代的序幕開啟之後,兩個世界的衝突越發明顯,作為戰略交換。

北約在50年代免除了意大利的戰爭賠償。

而意大利需要承擔防範蘇聯黑海艦隊和蘇聯勢力範圍的擴張的任務。

因此美國必須要對意大利進行一部分的放權,但是美國為了避免意大利的軍備建造能力膨脹,所以說美國的1955年時提出向意大利出口一艘護航航母的計劃。

要注意美國十分喜歡這種裹著蜜糖的毒藥的操作,實際上對於一個10年甚至20年的時間內,只有可能擁有一艘航空母艦的國家而言,他的全部航母設計體系,航母工業都圍繞著這一艘航母進行。

而一旦通過其他途徑得到一艘航空母艦。

也就是這些工業全部沒有生存的意義,那麼等待這些企業的只能是破產,然後被揮舞著美元的美國公司收購。

1940-1990,日本與意大利的掙脫牢籠之路

而意大利考慮再三之後,還是決定選擇於1956年開始推進的安德烈亞多利亞級直升機巡洋艦的相關設計計劃。

放棄了美國直接出售護航航母的蜜糖。意大利海軍決心走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1957年5月意大利建造了全新的不懼級現代化的火炮驅逐艦,以檢驗意大利的造艦水平。

1958年意大利海軍建造了以不懼級導彈巡洋艦為基礎,增加飛行甲板及固定式機庫的安德烈多利亞級直升機巡洋艦,

1940-1990,日本與意大利的掙脫牢籠之路


首艦安多利亞.多利亞號,二號艦卡約杜伊利奧號兩艘軍艦均於1958年開工,1964年服役

安德烈亞多里亞級直升機巡洋艦,艦長149.3米,寬17.3米,標準排水量5 000噸,航速31節,飛行甲板長30米寬16米

艦載武裝方面包括8門76mm奧托艦炮(這一代的奧托艦炮是第1代76毫米自動炮)

一座發射RIM-2小獵犬防空導彈的Mk 10 雙臂導彈發射器,備彈40枚。

4架反潛AB 212輕型反潛直升機

兩具3聯裝324mm魚雷發射管。

1967年10月,安德烈多利亞號,在加強直升機甲板的強度以及鋪設隔熱墊之後,進行了,海鷂的垂直起降實驗

雖然說讓驅逐艦或者巡洋艦的後甲板起降垂直起降戰鬥機理論上來說是可行的,但是在這種起降模式之下,極短的作戰半徑是各國海軍根本無法接受的。

1940-1990,日本與意大利的掙脫牢籠之路


這種思路至多可以用來在航空母艦被擊沉後,其他艦艇應急疏散航母剩餘艦載機的情況,但是問題是戰爭都爆發了。航母也被擊沉了,疏散艦載機有多大意義?

安德烈多利亞級直升機巡洋艦。

其本質是巡洋艦的直升機特化型其優點在於極強的直升機搭載能力和反潛能力。

1940-1990,日本與意大利的掙脫牢籠之路


並且就算安德烈多利亞級就算不搭載直升機,也是一艘武器方面還能看過去的巡洋艦。

而且通過兩艘軍艦的命名也能看出來,意大利對這兩艘軍艦的定位很明確,那就是意大利海軍的主力戰鬥艦艇。

也就是說,在當時意大利海軍的定義也是美國的反潛支隊。

1950s-1960s的日本海上自衛隊

1951年《日美安保條約》。

日美形成同盟關係。美國有權無限制的的在日本駐紮軍隊。

1952年,日本就提出了所謂的"新海軍再建案",日本寄希望於向美國購買cve護航航母,並對其進行改造,改造為一艘直升機航母,用於執行反潛作戰。計劃被駁回。

1940-1990,日本與意大利的掙脫牢籠之路


1954年,日本頒佈《防衛廳設置法》。《自衛隊法》。

日本安全部改編為自衛隊,分為陸上自衛隊,海上自衛隊,航空自衛隊。在這個階段,日本海上自衛隊進入了正式化步伐,不再是原先的草臺班子了。

1955年,美國將85架飛機交給日本航空自衛隊

1957年經過博弈之後,允許日本擁有一支總人數不得超過十萬人的自衛隊,軍艦數量不得超過三十艘,排水量不得超10萬噸。作戰飛機數量不得超過500架。

1940-1990,日本與意大利的掙脫牢籠之路


這個封鎖還算比較寬鬆,畢竟對於日本而言,他發展陸軍沒多大意義,敵方都打到日本本土了,就證明日本的空軍和海軍已經被幹掉了,只剩一個陸軍有意義嗎?所以說日本的發展重心還是傾向於海軍和空軍。

20世紀50年代,意大利海軍與日本海自重大時間節點時間軸。


1940-1990,日本與意大利的掙脫牢籠之路

1960-1970的意大利

1958年陸續開建的兩艘直升機巡洋艦陸續服役,意大利海軍的戰鬥力迅速發展。

安德烈亞多里亞號,1963年2月27日下水,1964年2月23日服役。

卡約杜伊利奧號,1962年12月22日下水,1964年11月30日服役。

安德利亞多利亞級直升機巡洋艦擁有8門76毫米火炮和能夠搭載3~4架的反潛直升機的能力

極大的提升了意大利海軍的反潛能力。

並且在兩艘直升機巡洋艦巡洋艦的建造過程當中,意大利也對其原有的諸多艦艇進行了直升機化改造,比如說山地步兵級再比如說路易吉里佐級。

1940-1990,日本與意大利的掙脫牢籠之路

加里波第號彈道導彈巡洋艦與安德烈亞多利亞級直升機巡洋艦


一大批能夠搭載反潛直升機的艦艇的服役讓意大利海上壓力有所降低。

但是因為蘇聯海軍在這段時期執行的是攻勢戰略,所以意大利取得這個短暫的優勢馬上就被抵消。

意大利海軍內部經過商討後提出需要建造排水量更大,反潛能力更強的載機艦艇,同時意大利海軍在這個階段也有提出類似於輕型航空母艦的設計的構想。

在那個階段意大利覺得自己的造船工業無法滿足航母的相關要求而且如果採用向外部購買航空母艦所需要的彈射器和攔阻索的話,這對意大利的航母工業可以說是滅頂之災,而且必須要考慮到國際影響。

所以說意大利海軍痛下決心將這個方案放棄。

1940-1990,日本與意大利的掙脫牢籠之路


取而代之的是維內託級級直升機巡洋艦。

整體來說可以看作安德烈亞多利亞級的放大,機庫極大的延長,一直延伸到艦艉。

將機庫上層甲板改為了直升機甲板,這一設計極大的增加了,飛行甲板面積增大了其艦載機的最大限額。使維內託級直升機航空母艦可以搭載6架AB 212輕型反潛直升機。

維內託號直升機巡洋艦從1965年開工建造,1967年2月5日下水,1969年7月12日服役。

維內託級直升機巡洋艦,

艦長179.6米,艦寬19.4米,吃水深度6米

飛行甲板長40米,寬18.6米

下水初期的維內託級直升機巡洋艦

擁有12座76毫米艦炮。

1座美製的MK-10 mod7導彈發射發射雙聯裝發射裝置,(備彈60發,分裝在3個彈艙以內)

3座特塞奧"MK2反艦導彈發射裝置,可以發射奧托馬特反艦導彈。2座三聯裝324毫米魚雷發射管,發射白頭"A224S型魚雷和MK46型魚雷。

標準排水量7500噸,滿載排水量9500噸,最高航速32節,

1940-1990,日本與意大利的掙脫牢籠之路


艦載機搭載能力6架AB 212輕型反潛直升機

上述為服役初期數據

意大利海軍到現在已經有兩艘,安德烈多利亞級巡洋艦,一艘維內託級直升機巡洋艦,僅這三艘軍艦能夠搭載的反潛直升機的數量達到了整整12架!

12架直升機,讓美國海軍的壓力極大的減輕,尋思著讓潛艇闖一闖黑海的時候,莫斯科服役了......

維內託很頭大,美軍想打人,美國人恨不得給蘇聯設計師一份航母的圖紙。

讓蘇聯這倆直升機航母,沒事別再地中海晃悠,你就是到其他地方待著也好啊,

哪怕是直接弄出來倆埃塞克斯標準的航空母艦也行啊,至少無論是大西洋還是太平洋,我都不怕你多一艘航母,畢竟我什麼都缺就是不缺航母。

但是地中海這個澡盆子塞這麼多直升機航母,潛艇還能用來幹啥?躲貓貓麼?

1940-1990,日本與意大利的掙脫牢籠之路


意大利海軍截止到1969年,已經擁有兩艘安德烈亞多利亞級直升機巡洋艦,一艘維內託級直升機巡洋艦,整個意大利的水面艦艇部隊已經成為了自意大利海軍建立以來最強大的時代,

再加上,這個階段意大利海軍已經擁有了彈道導彈載具

朱塞佩.加里波第號彈道導彈巡洋艦。

加里波第號是墨索里尼政府在1937年建造的阿布魯齊級輕巡洋艦二號艦,在1962年,加里波第號進行了第二次大規模現代化改造中,後部主炮群全部拆除後,在後甲板加裝了四單元的北極星發射筒,和一個mk10雙臂導彈發射器,繼續發射小獵犬。

直到76年退役,加里波第號的發射筒都沒有迎來北極星彈道導彈,加里波第的轉身,不在這裡多做描述,可以翻閱上一篇文章。

60年代的意大利海軍,很驚訝地發現自己的設計能力完全沒有落後。

英國海軍的海鷂戰鬥機也已經在安德烈多利亞號的飛行甲板上起降,證實意呆利的設計能力沒有出現任何問題。

而且通過本次英國的艦載機降落,在安德利亞多利亞號上的,也證明了英國對意大利海軍的復甦,沒有報以敵意。

也許是因為,意大利海軍就算反噬,也沒多大效果??

1960s-1970的日本在幹嘛?

60年代的日本是非常沉默的階段,在這個階段日本依舊受到了嚴防死守的待遇。

主要原因也是因為日本附近沒有任何能夠對美國第七艦隊起到實質性威脅的國家。

既然美國能夠輕而易舉的滿足美國的戰略需要,那麼美國為什麼要冒著被日本反式的風險對日本這個國家進行鬆綁?

1940-1990,日本與意大利的掙脫牢籠之路

五十鈴級護衛艦


所以日本在這個階段,新建的軍艦僅僅是幾艘,五十鈴級護衛艦,滿載排水量尚且不到兩千噸。

而作為護衛艦存在的,武器裝備也僅有,

兩座MK-33雙聯裝76mm 50倍徑艦炮,

一座四聯裝533mm反艦魚雷發射器

以及反潛深彈和反潛炸彈投射能力

然後是一套三聯裝的34毫米反潛魚雷發射器

所以說日本的這個階段依舊處於半死不活的階段,日本所擁有的艦艇也僅僅能夠滿足日本本身的防衛需要,這個階段的日本海上自衛隊定義其實更接近於海岸警備隊

60年代意大利海軍和日本海上自衛隊發展的時間軸


1940-1990,日本與意大利的掙脫牢籠之路

1970s-1980沉默的意大利

20世紀70年代在這個階段意大利海軍的壓力已經極大的緩解,所以說意大利需要更多的見到主戰艦艇。

而非更多的反潛直升機航母。

所以說在這個階段意大利海軍比較沉默。

蘇聯並沒有停下他的腳步,蘇聯又在快速的發展,在這個階段,美國尚不允許意大利建造新興的直升機巡洋艦。

因為三艘直升機航母已經夠用了,但是也只能說是夠用而已,蘇聯的莫斯科級直升機航母依舊日常進入地中海,在地中海進行反潛作戰。

意大利在總結了三艘直升機艦艇反潛時發現,雖然說主戰艦艇擁有一個比較大的飛行甲板,確實能夠顯著提高反潛能力,但是歸根究底,半拉子的艦船。

機庫和飛行甲板的面積都是有限的。而且艦載機大型化所帶來的負面影響非常嚴重,原先能夠並排兩架直升機,但是放的非常勉強艦載機再大一號就放不進去了。

1976年加里波第號彈道導彈巡洋艦退役。

1940-1990,日本與意大利的掙脫牢籠之路

朱塞佩加里波第號輕型巡洋艦於朱塞佩加里波第號彈道導彈巡洋艦。注意,這兩條軍艦是同一艘!

所以到後期意大利的維內託級直升機航母的艦載機數量一路下滑到了三架,

意大利需要建造擁有更大飛行甲板和更大機庫的直升機巡洋艦,如果可以的話,意大利必須要建造一艘擁有全通甲板的艦艇的!

七十年代意大利的新的航空巡洋艦的構想已經在醞釀,在70年代的最後幾年意大利航空巡洋艦開始進入招標工作,意大利在諸多的競選方案中,篩選出了無論怎麼看,都像一艘航空母艦的加利波第級的計劃

1970s-1980的日本海自,榛名和白根的時代

日本在參考了意大利的海軍發展歷程之後,發現美國對於像安德烈多利亞或者說維內託這類型的直升機航空母艦那種構型的軍艦的牴觸心理並不是很強,所以說日本也是依葫蘆畫瓢,建造了自己的安德烈多利亞——榛名級級直升機驅逐艦。

美國在這之前已經知道了日本想要建造他的直升機驅逐艦。

但是美國考慮到直升機驅逐艦畢竟是一艘半拉子艦艇。

有限的航空能力,能夠搭載直升機,就算加強飛行甲板以後可以允許搭載海鷂垂直起降戰鬥機的降落,但是海鷂多垃圾,美國自己也很清楚。

1940-1990,日本與意大利的掙脫牢籠之路


榛名號直升機驅逐艦1970年3月19日開1972年開建,1972年2月1日下水,1973年2月22日服役,2009年3月18日退役,

比叡號直升機,驅逐艦於1972年3月8日開建,1973年8月13日下雪,1974年11月27日宣佈服役,2011年3月16日退役。

榛名級直升機驅逐艦艦長153米,寬17.5米,吃水5.2米,排水量4950噸,滿載排水量6800噸,

在70年到86年的這個階段,它的艦載機為,三架HSS-2A海王反潛直升機,在八十年代的現代化改裝之後,可以搭載三架SH-60J反潛直升機

1973年,1974年,兩艘榛名級直升機驅逐艦,陸續服役之後。

1940-1990,日本與意大利的掙脫牢籠之路


日本發現一個非常振奮人心的好消息,那就是對於這一級別的直升機驅逐艦,國際上的反應力度並沒有日本想象中的那麼強烈,所以說日本在這之後就打算一步到位建造排水量更大的DLH型直升機驅逐艦。

在日本構想的dlh型直升機驅逐艦中,這一型直升機驅逐艦將會達到8700噸級的排水量,並且能夠搭載6艘直升機,要注意日本要計劃搭載的可不是AB-212而是SH60J!

機庫和飛行甲板尺寸都會明顯大於意大利的維內託。

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日本在經濟方面確實不缺這區區幾十億的日元。

但是日本明顯高估了自己那些國民對日本海上自衛隊的信心,也明顯高估了美國對日本的寬容。更是低估了在和平幾十年之後,人們對和平的渴求。

所以說dlh型計劃取消,所以說日本只能選擇繼續建造升級版的榛名——白根級直升機驅逐艦

白根號直升機驅逐艦1977年2月25日開建,1978年9月18日下水,1980年3月17日服役,2015年3月25日退役。

1940-1990,日本與意大利的掙脫牢籠之路


鞍馬號直升機驅逐艦,1978年2月17日開建,1979年9月20日下旬,1981年3月27日服役,17年3月退役。

從各方面數據來看,榛名級直升機驅逐艦和白根級直升機驅逐艦沒有任何實質上的差別

白根級直升機驅逐艦艦長159米,艦寬17.5米,5.3米,排水量5200噸,滿載排水量7200噸,

雙軸雙槳驅動,動力依舊是來源於蒸汽鍋爐和蒸汽輪機,最大航速依舊是32節左右。

艦炮方面仍是兩門mk42型,127毫米l54艦炮,

一座8聯裝阿斯洛克反潛火箭彈發射裝置備彈共計24發,(8發備射,16發備用,裝填方式為特定角度快速裝填)

一座八聯裝的海麻雀。

然後是兩座三聯裝324毫米魚雷發射器,可以發射mk46或者89式魚雷。

再加上兩門的密集陣。整體來說兩級直升機驅逐艦沒有任何本質的差別。

實際上通過外觀分辨,這兩級直升機驅逐艦也是一個比較有難度的。因此完全可以將這兩級驅逐艦換成日本的直升機驅逐艦的探索階段。

因此,白根和榛名最大,最明顯的區別也就是,就是艦載機是一步到位的3架SH-3/SH-60J反潛直升機。

而這個區別在1986年榛名,比睿陸續進入造船廠進行現代化改造之後,也被抹平了。

70年代的意大利與日本的海軍發展重大節點。


1940-1990,日本與意大利的掙脫牢籠之路

意大利海軍繁忙的八十年代

在70年代新的航空巡洋艦的相關招標計劃已經完畢,所以說在剛剛進入80年代的1981年。假借航空巡洋艦之名的加里波第號航空母艦開始建造,

加里波的號航空巡洋艦於1981年3月在意大利芬坎蒂尼造船公司開工建造,1983年6月11日下水,1985年9月30日服役。

實際上意大利的航母發展是穩步就班,可比二戰時期明確太多了。

1940-1990,日本與意大利的掙脫牢籠之路


第1步,先建造兩艘直升機驅逐艦,試探一下國際反應,

第2步建造一個甲板更大,並且機庫在艦體內部的直升機巡航艦再試一下國際反應,唉,發現情況良好。

第3步那就建造一個全通式飛行甲板的直升機巡洋艦。

效果繼續非常好,國際勢力沒有表示任何程度上的反對,就連蘇聯都很淡定,

1985年英國要降落加里波第的心虛。

1940-1990,日本與意大利的掙脫牢籠之路


英國人沒說啥,並且還同意出口,海鷂戰鬥機,趕緊改!

實際上意大利海軍的航母策略可以理解為,從0突破到1的質變,它並不在於它突破均是0.1還是2或者是100。因為有總比沒有強。

1985年9月30日服役的加里波第號在以航空巡洋艦的身份服役僅一年零兩個月之後的1986年11月開始,加里波的號航空母艦就返回了船塢,加裝滑躍跳臺,以及相應的支持設施,1987年3月,加里波的的航母化改裝完畢,

在1987年1月,意大利修改憲法,允許海軍擁有固定翼飛機,但是在艦載機指揮權,依舊屬於意大利空軍,這真是一個非常尷尬的情況但是誰也無可奈何,而且這個問題還不是埋雷,因為艦載機屬於空軍,那是在墨索里尼政府實行意大利就立下的一個規矩,意大利海軍在二戰爆發以前就一直想要航母,但是空軍死活不給飛機....

1989年時,加里波第有了屬於自己的艦載戰鬥機。

朱賽佩加里波第級航空母艦

艦長180米,艦寬33.4米,水線寬度23.4米。

機庫大小長110米,寬15米,高6米,最大高度6.35米,最低高度5.9米

加里波第號有一個高約1.7米,長約33米,角度為6.5°的滑躍甲板,

飛行甲板至多可以停放可以放6架AV-8B或6架SH-3D海王直升機。

機庫總面積1650平方米,至多可以12架AV-8B或12架海王直升機注意是至多可以搭載

2座塞萊尼亞-埃爾薩格信天翁(Albatros)8聯裝近程對空導彈發射裝置,

1940-1990,日本與意大利的掙脫牢籠之路


3座布萊達雙管40毫米速射炮,

4座奧托馬特公司的特賽奧Mk2(TG2)發射器,發射的繼續是奧托馬特反艦導彈。

維內託的現代化改造

意大利海軍繁忙的80年代,維內託級直升機巡洋艦在1981年到1984年期間進行了大規模的現代化改造,延長了艦體,艦體最前端的76mm艦炮直接拆除,第二靠前的艦炮,和飛行甲板兩側的76炮改裝為門佈雷達雙管40毫米速射炮,又加了一組特塞奧"MK2反艦導彈發射裝置。

1940-1990,日本與意大利的掙脫牢籠之路

實心的上40mm速射炮,最前面的上mk-10雙臂發射器


聖喬治奧級船塢登陸艦

意大利在75年就打算建造兩棲登陸艦,但是還是那句話,意大利不是日本,沒有日本有錢,所以說,當年的計劃無疾而終,在聖喬治奧級船塢登陸艦設計階段,意大利就靠考慮到必須儘可能的降低生產成本麼。

降低總價,否則意大利的經濟可能扛不住,畢竟八十年代意大利海軍又是建造加里波第號,又是對加里波第進行現代化改造,還要再建造兩艘的登陸艦,能省一點是一點

1940-1990,日本與意大利的掙脫牢籠之路


所以說,意大利在設計階段大量參考慮民用標準,就連推進裝置和總體結構都是商船級別的。

在飛行甲板,塢艙,車輛甲板等方面更是踐行了能省一點是一點的設計理念。

1940-1990,日本與意大利的掙脫牢籠之路


從1985年開始,意大利陸續建造了三艘聖喬治奧級船塢登陸艦

聖喬治奧號船塢登陸艦,於1985年5月27日開工,1988年2月13日服役

聖馬可號於1985年3月26開工,1988年3月18日服役。

聖喬治奧級船塢登陸艦,艦長133.3米 寬20.5米 吃水5.25米

標準排水量5600噸 滿載排水量7650噸

航速21節,雙軸雙槳推動

續航力7500海里/16節

武裝方面擁有,一座奧托梅萊拉的76mm艦炮,2000年的現代化改造中聖喬治奧和聖馬可換了一個版本的76炮,

兩具厄利空MK-10 20mml70倍徑速射炮

可以搭載兩艘MTP人員登陸艇(LCVP)×2和3架SH-3D或EH-101直升機,如果選擇比較小的AB-212型的輕型直升機的化可以搭載5架。

1940-1990,日本與意大利的掙脫牢籠之路


塢艙比較小,僅有長20.5m、寬7m的不可泛水塢艙,也就能帶一個lcvp

聖喬治奧級船塢登陸艦,是一種極富特色的船塢登陸艦,擁有一個全通甲板和一個龐大的島式上層建築。

也就是說,聖喬治奧級船塢登陸艦擁有一個長達133.3米 寬20.5米的龐大的飛行甲板,但是聖喬治奧沒有機庫,全部艦載機均為露天,而且前部也不是強力甲板,無法承擔艦載機的起降任務,僅僅是單純的用來增加車輛停放區域的設計,只有後部允許停放和起降艦載直升機。

還有1臺30噸級起重機和2臺40噸級門吊用於機械化登陸艇作業。

1940-1990,日本與意大利的掙脫牢籠之路


那個四十噸級別的門吊承擔的任務就是起吊MTM機械登陸艇或一艘MTP人員登陸艇。

只能說聖喬治奧級出現的時候,美軍一度想打人,你這有一艘加里波第,勉強認了,但是這兩艘船塢登陸艦是什麼鬼???

怎麼回事兒?你是想跑步邁進三航母編隊嗎??

不過聖喬治奧的設計確實是顯著增加了飛行甲板和車輛甲板的面積,使其可以搭載超超寬超超長的載具,增加了任務的靈活性,而這些設計也啟發了大洋彼岸的某國。

不過聖喬治奧級也因為省錢,直接縮減了防空導彈和近防炮,導致聖喬治奧級成為了一個碩大的餃子。

要注意在這個階段的順橋至二級登陸艦實際上並沒有那個向側部延伸的飛行甲板,在這個階段他也依舊保留著艦炮,整體來說大隅有的問題他都有,而且比大隅的更嚴重。

1990-1992,兩艘安德烈亞多利亞級直升機巡洋艦陸續退役。

1980s-1990的日本,榛名級的現代化改裝與大隅級坦克登陸艦。

1980年3月17日服役,白根號直升機驅逐艦服役,

1981年3月27日鞍馬號直升機驅逐艦服役,日本的四艘直升機驅逐艦,都是接手一個護衛艦群,並且充當旗艦。

兩艘白根級直升機驅逐艦服役六年之後。

榛名號直升機驅逐艦的於1986至1987年,比叡於1987至1989年兩艘軍艦均在80年代後期進行了現代化改裝代號為FRAM增強自動化程度,信息處理傳輸級自衛能力。

整體改裝參照白根,FRAM改裝整體來說包括

IPDMS海麻雀防空導彈、MK-15 CIWS以及Link-11/14資料鍊等裝備,並換裝OPS-11對空搜索、OPS-28C平面搜索雷達、ORN-6導航雷達、NOLO-1-3電子支援系統以及OE-82C衛星通信系統等。

並引進自動化的艦載戰鬥系統艦載直升機更換為SH-60J反潛直升機

日本海上自衛隊在這一階段,日本帝國的海軍設計師已經全部凋零,所以日本的水面艦艇設計能力在現在接近於無。

僅僅有小噸位艦艇的設計能力,美國在餓死了日本那一批高超的設計師之後。

1940-1990,日本與意大利的掙脫牢籠之路


日本總算能有排水量大於5000噸的水面艦艇的機會了,在這個階段,日本海軍開始建造一系列排水量更大,噸位更大的主戰艦艇,而且也開始謀劃如何建造一些看起來長得比較像航空母艦的艦艇,

再加上由於80年代日本的經濟實力迅速發展,日本也有了越來越多的野心,希望其能夠在海外投射更多的軍事力量。

所以日本需要建造一級排水量更大的,能夠容納更多的坦克的兩棲艦艇。

一九八五年意大利的聖喬治奧級坦克登陸艦開始建造,這就極大的啟發了日本的設計師們,日本設計師很驚訝的發現意大利的聖喬治奧級坦克登陸艦,完全符合海上自衛隊的需要。

1940-1990,日本與意大利的掙脫牢籠之路


封閉式的艦艏可以擁有更強的適航性。

可以搭載lcac氣墊登陸艇的設計,也可以較好地完成由海向陸的坦克登陸作戰。

全通式的甲板,更是日本海軍再次驗證自己全通甲板艦艇設計能力的最好途徑。

沒有大尺寸的升降機,也沒有機庫的設計,能夠最大限度上避免美國的猜忌。

對於日本而言激動人心的時刻正在醞釀。

繁忙的80年代時間軸


1940-1990,日本與意大利的掙脫牢籠之路

無論是日本海自,還是意大利海軍,八十年代都是忙碌的年代

1940-1990,日本與意大利的海上軍事實力重大發展節點時間軸


1940-1990,日本與意大利的掙脫牢籠之路

1943-1950


1940-1990,日本與意大利的掙脫牢籠之路

1950-1960


1940-1990,日本與意大利的掙脫牢籠之路

1960-1970


1940-1990,日本與意大利的掙脫牢籠之路

1970-198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