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袁術居然敢稱帝,有幾員猛將?實力如何?

大有可為888


首先,這個問題想的太簡單了。勇將永遠只是一個諸侯實力的一部分,光看一部分怎麼能作為他稱帝的基礎的?肯定是不行的。袁術本人麾下沒有什麼猛將,如果按照遊戲的數據最強的紀靈也就是一箇中級檔次的武將,而三國演義裡面也是如此,十個回合袁術頭號大將紀靈就被張飛砍了。

那袁術稱帝是誰給的勇氣?那會肯定沒有梁靜茹。

首先,是袁術家的名望以及他在袁家的地位。袁家是三國演義時代第一望族,有個專門的詞彙形容就是“四世三公”。對於這個詞很多人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四世是說連續四代,三公是指漢朝最高級別官員的稱呼(太尉、司徒、司空,分別是最高軍事官,最高民事官和最高監察官)。而擔任過這個職務意味著什麼?你先要有極高的名望,大家才願意推舉你,皇帝認命你。還要有極強的勢力,也就是黨羽。因為有名望的肯定不止你一個,你憑啥脫穎而出?最後還得自己能辦事,且能舉薦他人辦事。因為不可能自己什麼事情都做,一定要把合適的人放到合適的位子上才行。也就是隻有朝堂上主要的大佬或者叫棋手才能坐這個位子。而袁家一連幹了四代人,這意味著袁家是東漢末年朝堂最大的大佬,他家舉薦的官員遍佈朝堂和地方,他家的任何指示從中央到地方都會一呼百應。而袁術是嫡子,另外一個袁家新一代人物袁紹卻出生太低,所以袁術他天生能夠繼承祖輩的一切遺澤。

其次,他認為自己有代漢的“天命”。漢朝是一個非常講緯讖學的朝代。緯讖可以理解為預言,而從西漢開始就一直流傳著一個緯讖“六七四十二,代漢者,當塗高”。傳說這句話來源於漢武帝。

上(漢武帝)幸河東,欣言中流,與群臣飲宴。顧視帝京,乃自作《秋風辭》曰:“泛樓舡兮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簫鼓吹,發棹歌,極歡樂兮哀情多。”顧謂群臣曰:“漢有六七之厄,法應再受命。宗室子孫,誰當應此者?六七四十二,代漢者,當塗高也。”群臣進曰:“漢應天受命,祚逾周殷,子子孫孫,萬世不絕。陛下安得亡國之言,過聽於臣妾乎?”上曰:“吾醉言耳!然自古以來,不聞一姓遂長王天下者。但使失之非吾父子,可矣。 ——《春秋讖》

兩漢加一起確實是四百多一點,很接近這個緯讖。當東漢進入亂世狀態的時候,大家看著混亂的國家,紛紛想起這段話很正常。而特別前面還好像對了,因為不是馬上就到這個時間了嗎?而袁術個人通過解讀這個緯讖認為“當塗高”說的是對著大路高高的,而他字“公路”,這不就是說他?而這一切毫無疑問等到孫策把傳國玉璽送給他的時候到了高潮。

最後是他個人實力看起來很強。因為第一點原因,他家的四世三公,當他決定討董以後,迅速佔據了南陽郡及周邊三十個郡縣——這些地方的地方官全部是他家舉薦的,這會需要他們報恩的。光南陽是東漢天下第一大郡,人口有240萬以上(這地方還是漢光武帝起家的地方,毫無疑問他也覺得這是他的天命),而其他三十個郡縣一起估計有800萬人以上人口,這個數字大概是那會東漢全國的五到六分之一。而且地處中原,地方生產力毫無疑問也是最強的。


當然,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袁術的一切實力最亂世這個大背景下其實就是泡沫,特別當他稱帝的時候,各諸侯不是他空想的放棄軍權自動稱臣,而是搞起了討袁聯盟,個人能力太差的這塊短板迅速讓他自己被淘汰出局。


阿輝看全球


關於袁術有猛將的問題我想了半天,我覺得袁術應該是有一些將領的,至於猛將的話別說和曹操比了。他哥哥袁紹都甩他十條街,下面就說一說袁術的的那些極其非常厲害的大將!。

一、“武神”紀靈

紀靈,袁術帳下第一大將,武藝不在潘鳳之下,勇猛非常,紀靈有萬夫不當之勇,是袁術軍中的“武神”,袁術十萬大軍戰將百員無一人是紀靈的五合之將,時人有云“馬中的盧、人中紀靈”,和關羽大戰三十合居然不分勝負,之後袁術稱帝引起諸侯群起討伐,心情鬱悶發揮失常的紀靈被張飛十合斬殺於馬下,一代名將就此凋謝。

二、橋蕤、樂就、李豐、梁綱“四大天王”

橋蕤,袁術麾下大將。曹操進攻袁術時,擔任迎擊軍的先鋒。在壽春與曹操軍大戰,橋蕤武藝超絕有70之多,和曹操大將夏侯惇大戰五合才被擊敗,夏侯惇對橋蕤武藝極其讚歎,說“橋蕤實奈吾三日內所遇見之最強的對手”。

樂就,袁術大將,武藝不在河北名將方悅之下,後和曹操大軍決戰,被擊敗,不幸被俘虜,但是曹操違背道義居然在不問樂就投不投降居然就將一代大將殺害。

李豐,袁術手下大將,武藝絕倫不不70之下,在袁術發起的討伐呂布的戰役中以督戰官的身份參加,與呂布單挑,手為呂布所刺後逃走,和呂布單挑全身而退簡直是一代名將,袁術遭到曹操進攻時,被曹操亂軍殺害,可談可悲一代名將死於非命。

梁綱,袁術大將,聽名字就極其厲害,袁術在淮南稱帝而遭到曹操攻擊時,梁綱在壽春被曹操活捉,梁綱並不願意投降而曹操也知道梁綱的忠烈所以也沒有問梁綱投降不投降,直接將梁綱殺害!

橋蕤、樂就、李豐、梁綱四將武藝絕倫,合成袁術“四大天王”,此四將齊出可以曹操大將夏侯惇大戰五十合而不會失敗的,端是厲害。

“淮南雙勳”張勳、劉勳

張勳,袁術麾下的最受信賴的大將,袁術稱帝后任大將軍,大將軍張勳英勇無雙曾經和紀靈大戰二十合而惜敗,公元197年,袁術稱帝,任命張勳為大將軍,並聯姻割據在徐州的軍閥呂布,呂布不僅不答應,還殺死了使者。袁術便派張勳、橋蕤及不久前來歸降的韓暹、楊奉等人共七部人馬進攻呂布。呂布軍謀士陳珪策反了韓暹、楊奉,袁術軍大亂,張勳大軍被擊潰。同年曹操進攻稱帝的袁術,袁術令張勳等人留守蘄陽帶,張勳抵擋不住,敗退,之後不知所蹤,很是可惜。

劉勳,為袁術親信,公元195年,袁術派遣孫策攻破廬江後即任命劉勳為任廬江太守。袁術敗亡後,劉勳和孫策作戰失敗,於建安四年(199年)投奔曹操,後因恃寵而驕,圖謀不軌、誹謗等罪行被李申成告發而被曹操誅殺,這就是叛徒的下場。

張勳、劉勳號稱“淮南雙勳”,此二人武藝不在廖化之下,英勇無敵。

好了我編不下去了,有時候我也納悶,袁術的地盤也不小軍隊也不少啊怎麼連個拿的出手的將領都沒有呢?














橋蕤、樂就、李豐、梁綱


我家的貓叫皮蛋


首先說孫策在早年孫堅亡後居籬於袁術麾下,也幫助袁術立下不少汗馬功勞,也認袁術為義子。可惜袁術沒有能將孫策留著,後來孫策帶走孫堅的部下(黃蓋、程普、韓當等)自立門戶,也就有了自己江東的地盤。那他手下都有誰呢?

1:紀靈,東漢末年袁術手下將領,勇猛異常.建安元年(196年)袁術派遣紀靈等人領導率領步、騎兵三萬人攻打劉備,劉備向呂布求救。呂布領步兵一千人、騎兵二百人前去救援劉備。呂布到來後雙方停止戰鬥,呂布要求雙方赴宴並施展“轅門射戟”,技驚四座,紀靈和劉備同意撤軍

2:韓暹,當初為黃巾起義軍餘部白波黃巾軍將領,後來接受原白波軍軍將領的興義將軍楊奉招納,率軍前來護衛漢獻帝東歸洛陽,因功受任大將軍,領司隸校尉。後來居功自傲、擾亂朝政,獻帝被曹操接到許縣以後,韓暹失去權勢,隨著楊奉投奔袁術。公元197年(建安二年),袁術攻打呂布,韓暹被策反投靠了呂布,幫助他打敗袁術。同年韓暹與楊奉在呂布授意下進犯劉備,楊奉被劉備誘殺,韓暹想要逃出幷州,途中為抒秋縣軍首領張宣殺死。

3:韓浩,字元嗣。東漢末年天下大亂,韓浩聚集徒眾護縣。河內太守王匡徵召韓國崔浩為從事,領軍在盟津抵抗董卓。董卓拘捕他的舅舅杜陽招引韓浩,韓國崔浩不聽,因此而出名。袁術任命韓崔浩為騎都尉。後來投奔了曹操,曹操的心腹將領,被委託來執掌禁軍的重要責任。當時戰亂缺糧,韓浩的意見重視農業救荒,曹操於是興辦屯田,升任韓浩為護軍。隨軍攻克柳城,改變任中護軍,封為萬歲亭侯。隨從打敗張魯,議事的人想留在韓浩鎮守漢中,都督眾軍。曹操不捨韓浩,帶他回到都城。

4:張勳,袁術對張勳委以重任,玩命張勳為大將。公元197年,袁術稱帝,並聯姻割據在徐州的軍閥呂布,呂布不僅不答應,還殺了使者。袁術就派張勳、橋蕤等不久前來歸降的韓暹、楊奉等人人共七部人馬進攻呂布。呂布軍中將士們陳珪策反了韓暹、楊奉,袁術軍隊大亂,於是被擊潰。同年曹操進攻袁術稱帝的,袁術派張勳等人留守蘄陽帶,張勳抵擋不住,戰敗撤退。公元199年,袁術病死,張勳收壠部眾向南投奔依靠孫策, 半路被袁術舊部劉勳收虜.

5:袁胤,這是袁術的堂弟,興平二年(公元195年)被袁術任命為丹楊太守,後來因為孫策平定江東被驅逐。建安四年(公元199年),袁術死,袁後代因害怕曹操,於是率領袁術部曲並帶著他的靈柩到妻子兒女到皖城都投奔廬江太守劉勳。六個月後被孫策所攻破皖城,袁崔胤等人人遷居到吳郡,這以後的事蹟不詳。

其實看到這可能覺得他的陣容並不是多麼厲害,但是他手下還有一個閻象,當初他要稱帝的時候,就只有閻象一個人反對,他還是很智慧的,想得也比較長遠,可是袁術並沒有聽他的話最終導致滅亡





棉花剪影


大家都知道,袁術曾經參加過十八路諸侯討董,而且還負責眾諸侯軍隊的後勤補給。袁術得到孫策獻給他的傳國玉璽後,自認為是天命所歸,居然稱帝了。這下嚴重得罪了天下豪傑,遭到了大家的群起而攻之,最後兵敗而死。

曹操煮酒論英雄,曾經評價“冢中枯骨耳,吾早晚必擒之!”那麼,袁術的實力真的不堪一擊嗎?

其實不是的,在十八路諸侯孟津會盟討伐董卓的時候,袁術的實力在眾諸侯中是最強的。大家注意到,當十八路諸侯會齊的時候,大家按次排序,袁術是排在第一位的:

第一鎮: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

第二鎮:冀州刺史韓馥

第三鎮,豫州刺史孔伷

第四鎮,兗州刺史劉岱

第五鎮,河內郡太守王匡……

被大家推舉當上盟主的袁紹當時排到第幾呢?排在第十七鎮: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而率領北方邊境精銳鐵騎的北平太守公孫瓚才排到第十四鎮,而會盟的發起者曹操則敬陪末座。

大家注意到,袁術有個很厲害的軍銜:後將軍。這在當時十八路諸侯中,袁術的軍銜是最高的,他能合理合法地調動本區域的國家正規部隊,而且袁術還是南陽太守,他掌控著南陽、汝南、穎川、江淮一帶人口眾多,土地肥沃,水陸交通便利的地區。南陽和汝南都是東漢的大郡,錢糧所出,十分富庶。

袁術是東漢名門袁氏家族的嫡子,比袁紹這個庶出地位更加尊崇貴重,朝野上下,關係網眾多。而且袁術有兩個關係比較鐵的軍閥朋友:公孫瓚和陶謙。

那麼,袁術麾下又有哪些能征善戰的猛將呢?咱們來檢點一下:

1.紀靈

袁術麾下武藝最高強的猛將,山東大漢“身長八尺”,他手中一杆三尖兩刃刀重達五十斤。

盱眙之戰,紀靈率大軍征討劉備,與關羽陣前交鋒,三十合不分勝負,“大叫稍歇”。後來徐州之戰中被猛張飛一矛挑落馬下,死於非命。

2.俞涉

俞涉是袁術麾下的“驍將”,看起來似乎挺猛的,參加過十八路諸侯討董之戰。

汜水關前,華雄挑戰,俞涉自告奮勇,請命迎敵,“戰不三合”被華雄斬殺。

3.荀正

這位荀正是紀靈的部將,堅定的主戰派,他參加過盱眙之戰。

紀靈與關羽對陣氣力不加,下場休息,荀正代替他出戰,口出狂言,被關羽一刀秒殺。

4.張勳

張勳很受袁術重用,袁公路大起七軍,曾派他去迎戰呂布。呂布到來,張勳“自知不敵”,兵退二十里不敢戰。

袁術死後,張勳率袁術殘部逃往江東,被劉勳武力收編。

5.橋蕤

橋蕤也是袁術麾下受信重的將領,主要負責領兵,武藝不精。

曹軍兵進徐州,橋蕤率五萬兵馬迎戰,被夏侯惇一槍刺死。

6.陳蘭

7.雷薄

這兩位曾經也在袁術麾下效力,但對袁術並不忠心。陳登勸說下,陳蘭和雷薄背叛了袁術,還反戈一擊,導致袁術大敗。

後來他們逃往山中落草,做了強盜。

8.韓暹

9.楊奉

韓暹和楊奉都曾經在朝中做官,李傕、郭汜犯長安時,他們曾護衛漢獻帝君臣逃亡。曹操的猛將徐晃還曾經在楊奉帳下聽令。

袁術敗亡後,韓暹和楊奉被劉備捉住殺了頭。

10.李豐

李豐也是袁術麾下武將,他還曾經與天下第一猛將呂布陣前交鋒過。但“戰不三合”,李豐被呂布一戟刺傷右手,敗陣而逃。能從呂布戟下撿回一條命,李豐算是很厲害了。

袁術敗亡以後,李豐做了曹軍的俘虜,被推出轅門斬首。

11.梁剛

12.陳紀

13.樂就

梁剛、陳紀、樂就都曾在袁術麾下效力,但不怎麼受重視,也從來沒有被袁術委以過重任。

袁術敗亡後,這三位被曹軍俘虜,全部推出去斬首。

除了以上這些將領,袁術帳下還有一支強悍的力量――孫氏武裝集團。當時,孫堅就依附在袁紹麾下,錢糧支應,聽從調遣。

這樣算的話,孫堅、孫策、程普、黃蓋、祖茂、韓當這些人其實都屬於袁術的部下。這麼看,袁術的實力之強還是相當驚人的。

但袁術確實器量狹隘,手段拙劣,性情貪婪,寡謀無斷,“非治世之人”,辜負了手中如此一付好牌。


饞嘴肥貓鏟史官


演義中的人物形象在人們心中是非常深刻的,在這個裡面還有很多有才能的人,讓人心生敬佩。每個君主都有自己得意的將相,在三國中的袁術也有得意的手下,可是他手下的陣容基本上以傷亡為結局的。

據資料記載,三國其實是一個社會激劇動盪不安的大變動時代。所謂亂世出英雄,每逢亂世必將會有大批的傑出英才降世。而在漢末階段的第一個敢自稱為帝的軍閥就是袁術。在當時可以說在袁紹的營帳下擁有無數的將精兵強將,那麼問題來了,到底袁術的營帳下面都隱藏了哪些名將呢?在演義裡有所提及並且能讓大家注意的似乎也只有那個所謂的天縱神將紀靈了。難道說在袁術的麾下除了紀靈此人,就再也數不出其他猛將了麼?未必,那麼今天大家就一起來認識一下袁術的麾下隱藏的那些大將!

紀靈,恐怕提到紀靈此人才是大家最為熟悉的袁術部將,也才能引起大家的共鳴。其實據史料記載,歷史上的紀靈也只是在“轅門射戟”的時候才出現了這一幕而已。而作為大家所一致認可的袁術旗下第一人的紀靈此後也再無記錄,就此銷聲匿跡。不過通過這段記載,至少可以為大家證明一點,紀靈這個人對呂布其實還是非常忌憚的。但在羅老的《三國演義》裡,紀靈卻是成為了袁術麾下的第一大將,在早期袁術多次的討伐劉備的戰爭中出現過,並且據說全盛時期他還和關羽一起大戰了三十回合都不分勝負。

橋蕤又是何許人也?在羅老的《三國演義》裡,橋蕤這個人是在和夏侯惇的交鋒後戰死的來自袁術麾下的部將。而在歷史上,橋蕤他其實也真的是袁術在來到淮南地區之後一直跟隨袁術的一員大將。但是諷刺的是橋蕤雖一直跟著袁術,他在戰場上卻一直都沒有什麼獨到的亮眼之處。正常情況下,通常他都會第一個出現在抵抗曹操進攻的第一線上,但是戰績方面卻只能算是馬馬虎虎。據史料記載,在袁術稱帝后不久橋蕤就曾不慎在一次戰鬥中在進攻呂布的時候被俘虜,後幾經波折才被放了回來。

值得一提的是橋蕤此人和孫策之間似乎一直都有一段似有似無的淵源。後世也有人認為大小喬其實是橋蕤的女兒。也就是說孫策和周瑜其實都是橋蕤的女婿。而在孫策在袁術麾下效力的時候,橋蕤和張勳等人也都曾對他表示出足夠的敬重。

張勳,從張勳的歷史資料記載上來看,他和橋蕤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並且一起效忠於袁術。張勳在袁術陣營的地位可能要高於橋蕤。為何?在袁術稱帝后不久袁術就親自任命他為大將軍,從這一點來看,袁術確實是更看重他的。

但是在戰場上的時候張勳其實他的表現也並不怎麼出彩。除了在徐州的時候被呂布帶兵打得毫無招架之力,在另外和曹操的作戰中張勳也是被打得只能節節敗退。一直等到最後一戰,張勳仍是被打得只能帶兵向南跑竄,以此投靠孫策,奈何卻在半路還是被俘虜了,此後史料也是再無任何記載。

劉勳作為曾經的反董卓聯盟的核心成員,他的聲望和實力都是非常強大的。在聯盟解散之後,劉勳就跟隨袁術一起回到了淮南,並且開始出任廬江太守一職,在江淮一帶苦心經營多年,麾下擁有非常多的兵力。

但劉勳此人卻也只是空有強兵力和威望,缺乏足夠的軍事頭腦和戰略遠見。因一時的貪功冒進而中了孫策的調虎離山之計。最後導致也只能投降曹操以求庇護。

孫策此人想必已是人盡皆知,在這裡也就不用再做過多介紹了。自從孫堅被黃祖等人伏擊射殺後,孫策就帶兵一舉回到了袁術的陣營,並且成為了袁術帳下的一名大將。

但是袁術卻一再的對孫策作出多方的防範,雙方曾在攻取廬江的問題上產生了分歧,最後約定在成功奪下廬江後由孫策擔任太守,並達成了協議。但在孫策成功拿下廬江之後,袁術卻又立馬派劉勳前往廬江,意圖竊取孫策的勝利成果。自此之後,孫策和袁術的關係開始出現嫌隙。而在之後的孫策便以協助袁術平定江東等藉口作為理由,想方設法的脫離袁術的大營,最後終於在多次的爭取下被派往江東。但此時從名義上講,孫策依然還是袁術的部下,一直等到袁術稱帝之後兩人的關係才算是真正的決裂。

以上五位皆為史書中記載的袁術帳下有名的大將。他們或許因為不同的機遇而作出了各自的選擇。但他們都曾經是漢末第一位稱帝者的袁術的部將。或許也正是因為如此,除了建立了江東基業的孫策之外,其他人在史書中的評價都不咋樣!


漆水河文藝


1、是身份地位,四世三公袁氏嫡子,他這一代,哥哥袁基被董卓殺了,袁紹是庶子雖然過繼給了他大伯,但袁術打小就看不起婢女生的袁紹,其他堂兄弟袁遺、袁敘、袁胤等基本就是他和袁紹的跟班,仕途起點就被董卓表為後將軍,自認為袁氏天下仲姓的遺產應該有他繼承,漢朝劉氏不行了就該他這個天下仲姓嫡子上。

2、袁術地盤看著不大,但佔得都是膏腴之地,人口稠密,巔峰其實佔領十來個郡國,大有天下第一諸侯之勢;最開始就佔領了南陽、汝南和潁川,汝南還是袁氏根據地,其中南陽人口有240萬,汝南人口有210萬,是天下第一第二大郡,而整個徐州、幽州也才兩百多萬人,幷州、涼州治下人口更是隻有幾十萬,南陽和汝南屬於一郡抵一州的地方,另外潁川郡人口也有43萬,只這三個郡就接近五百萬人口。潁川和汝南又是文風最盛的郡國,汝南是黨人根據地,而潁川吶,像荀彧,荀攸所在的荀氏,鍾繇,鍾會的鐘氏,陳群的陳氏,以及郭圖、郭嘉、徐庶等都是潁川人。打仗拼的就是糧食、軍隊,人口,這些起碼剛開始的時候袁術有了,當然南陽得而復失、不事生產又遇到旱災、軍隊吃河蚌就是後話了。

3、袁術討董卓還順便藉著孫堅的過錯,讓孫堅交了投名狀,將其收入麾下。孫堅是一員真的虎將,討董卓的時候真正下力氣的也只有孫堅和曹操,當然稱帝的時候孫堅也已經死了幾年了,但孫策還在,起碼錶面上看起來還是袁術的人,孫策在袁術稱帝之後趁機和袁術決裂、自立旗幟也是後話。

4、漢獻帝又轉輾於董卓、李傕郭汜、楊奉、曹操等人之手,漢室威信已經低落至底端;袁術絞盡腦汁說袁姓出自於陳,陳是舜之後,以土承火(漢是火德),得應運之次;而袁術認為自己應了流傳兩百來年的讖語“代漢者,當塗高”,又得到傳國玉璽,表面看起來有那麼點天命所歸的意思。

至於袁術手底下的文臣武將,可能真的由於倖存者偏差,因為袁術本人倒行逆施、僭越稱帝而又失敗的結局,手底下的人也基本隨著他的失敗被幹掉了,所以感覺就很弱也沒什麼存在感。

武將能稱得上姓名的也就紀靈(最有名)、橋蕤、樂就、李豐、梁綱(這四位都被曹操咔嚓了)、張勳、劉勳(投奔曹操)。

文臣的話:閻象(袁術的主簿,勸諫袁術不要稱帝,袁術不聽)、楊弘(長史)、韓胤(為結親,出使呂布)

還有就是袁術的親戚:堂弟袁胤、女婿黃猗。



黃襪子


袁術為何敢稱帝?袁術實力如何?首先應知道,袁術並不弱,不是人不弱而是實力不弱,袁術佔領的淮南之地是南陽郡的大部分、豫州的小部分和揚州的小部分,袁術稱帝之前南陽郡是全國最富裕的郡,人口超過二百萬,劉備在頂峰時期總人口都沒達到二百萬。人口多,兵員就多,錢糧也就多,所以袁術的實力是當時諸侯中排在前三的。然而袁術手下沒有厲害的謀士,而袁術自己野心大卻不會用人,好好的一手牌打個稀爛,要是劉備當時處於袁術的位置,自然不會稱帝,而且劉備有極大概率統一華夏。袁術是真腦殘。


f夢飛翔f


袁術當然有稱帝的資本,曾經的三國第一軍閥可不是吹出來的。

一,袁紹,袁術兄弟出身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是當時沒落的漢朝權勢最大的世家,沒有之一。由於袁紹的母親是個婢女,所以袁術在袁家的地位,最開始是高於袁紹的。嫡子袁術繼承了袁氏家族大部分的勢力和影響力。想當時董卓為了拉攏袁術,直接讓朝廷封其為後將軍,想劉備混了半輩子,才撈了個左將軍的名號。可見袁術當時的威望有多高。

二,袁術當時佔據著江淮、南陽、汝南等地,是名副其實的富庶之地,地方雖然不大,但人口眾多,錢糧充足。鼎盛時期的袁術,甚至佔據著揚州、豫州、荊州部分。孫堅就是因為攀附在袁術勢力下,才得以藉機平定江東的各路勢力。

袁術手下的武將雖然名氣不如一線大咖“關張趙馬黃,典褚夏侯遼”等這麼有名氣,但也都是能征善戰之輩。

一,紀靈

袁術徵劉備時,讓紀靈單獨領兵作戰,袁術徵呂布是,使紀靈為七路督救應使,可見袁術對紀靈相當其中,紀靈個人武藝略遜,但是一員帥將,而非鬥將。

二,“無敵大手”孫堅

孫堅能文能武,熟讀兵書,武藝超群。在討伐董卓的關東群雄中,孫堅軍是唯一一支數次與董卓軍隊進行正面交鋒且取得大勝的軍隊,在曹操兵敗汴水、袁紹遲疑不進、酸棗聯軍瓦解、天下人駐足觀望之際,他的孤軍奮戰卻使藐視天下的董卓如芒在背、倉皇西竄。奈袁術派其攻打荊州是,死在黃祖暗箭之下。

除此二人外,還有橋蕤、樂就、李豐、梁綱、張勳、劉勳等數將。


始終先生


袁術,字公路,袁家二公子,袁紹的同父異母弟弟,少以豪爽重義氣聞名。袁術與袁紹不和,兄弟倆都運用“遠交近攻”的方式擠兌對方。但袁術奢侈荒淫,貪慾放縱,不得人心,願意與他為伍的人都是如董卓、李傕等之流。袁術又心高氣傲,在得到“傳國玉璽”後就做起了“皇帝夢”。


袁術敢做“皇帝夢”的理由很簡單,就三點:

  • 第一、大漢王朝行將就木,天下動盪不安,劉氏已日薄西山,需要有人站出來改變這一局面(今劉氏微弱,海內鼎沸);

  • 第二、我們老袁家四代都是公卿宰相,百姓歸心。論能力論貢獻,都沒有人可以比得上,我想順應天意順應民心(吾家四世公輔,百姓所歸,欲應天順民),這裡的民心是指當時民間流傳這麼一句話:“代漢者當塗高”,袁術字公路,塗同途,代漢者就是他袁公路啊;

  • 第三、袁術沒講,大家都明白,袁術考不起他的同父異母哥哥袁紹,因為袁術是嫡出,袁紹是庶出,在那個講究倫理、講究出生門第的時代,嫡出與庶出是有極大區別的。老袁家如果出一位皇帝,那一定是我袁術,輪不上庶出的袁紹。


基於以上三點邏輯,袁術又手持傳國玉璽,於是在漢獻帝建安二年(公元197年),公開稱帝,建號仲氏。


這裡要講下袁術的傳國玉璽是怎麼得到的呢?當年董卓亂京,只有曹操和孫堅(孫權的父親)二人西征討董,曹操戰敗了,但孫堅是一路凱歌殺到京城。在此期間意外獲得因太監張讓等人作亂而丟失的傳國玉璽。但孫堅後因輕敵而被江夏太守黃祖所傷並身故,傳國玉璽落在孫夫人手中。袁術知道後強行從孫夫人手中搶過來。這就是袁術手中傳國玉璽的來歷。


而孫堅原本是袁術麾下一員戰將,孫堅死後,其子孫策,人稱“小霸王”,勇猛無比,不輸其父。但是因為袁術稱帝的原因,孫策與之絕交。那麼,除了孫策外,袁術帳下還有什麼戰將嗎?

有,但很少:


  • 紀靈,袁術帳下第一戰將,勇猛異常,袁術肯把三萬士兵交由紀靈,足見其能力之高。與關羽大戰三十回合不分勝負。曾於小沛攻打劉備,在呂布的斡旋下雙方未達成(轅門射戟)。後因袁術稱帝受圍剿,在走投無路欲投靠袁紹路途中,為張飛所殺。

  • 韓浩,把他放在這裡也許有點不合適,但韓浩曾是袁術一員戰將。漢末天下大亂,韓浩聚徒眾護縣,勇敢正義。但袁術不惜才,韓浩最終跟了夏侯惇,成為曹操的心腹將領。

  • 韓暹,韓暹本是黃巾起義軍頭目,後為朝廷所詔安。漢獻帝至許都後,韓暹投靠袁術。袁術極為看重。然韓暹最終並未繼續為袁術服務,與呂布對陣中倒戈呂布,後被劉備軍隊所殺。

  • 還有橋蕤、樂就、李豐、梁綱等人,但此些將士算不得人物,沒有教好的戰績。


袁術的稱帝,實在不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結果,是其驕傲自大與無知所導致的。在那個天下紛爭、諸侯割據,但天子名義上還在的時候,人人還是恭恭敬敬地尊奉天子為國家的主人,袁術確當了一次出頭鳥,該打。袁術管理能力極差,軍隊素養與戰鬥力不足。袁術驕奢淫逸,老百姓苦不堪言。失敗是必然的結果。


歡迎大家交流評論!


三國史話曾得不錯


袁術在讀者眼中並不出彩,不過是一方割據勢力,有點地,有點兵而已,比起曹操孫權劉備等人,只能算是路人甲,但是這個人卻在大家都養精蓄銳之時一度冒天下之大韙,公然稱帝,最後落得眾判親離,臨死連一碗蜂蜜水也喝不上的下場。那麼袁術當年誰給他的底氣,讓他如此無知無畏呢?



一,袁術強大的家族力量。袁術是東漢末年赫赫有名的四世三公的袁家的嫡次子。身份比當時兵力最強的袁紹還高。袁家四世三公,門下弟子眾多,人脈深廣,門生故吏遍佈天下。朝中的許多官員與袁家沾親帶故,並且許多官員身居高位,而他的父親更是位置司空。袁朮憑著家中勢力,在官場持續摸爬滾打,很快就建立了自己的關係網。到公元190年,十八路諸候共討董卓時,袁術的實力己排名第二,並隱隱與排名第一的袁紹並駕齊驅。



二,強大的勢力範圍:袁術曾經被董卓看好,欲將袁術拉到自己的陣營,但當時的袁術頭腦比較清醒,逃出京城,佔了南陽,據《後漢書》記載,南陽有三十七城,人口有二百四十萬,汝南有人口二百一十萬,一個第一一個第二。袁術這兩個郡的實力比兩個州都強。後來以南陽為根據地,不斷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在他稱帝的時候,已經佔據揚州,江淮地區。 即淮河以南、長江以北(下游)一帶(包括揚州、泰州、南通、鹽城、淮安、蚌埠、淮南、滁州、六安、合肥、安慶等主要城市),還要河南省信陽地區以及山東西南部。就連孫策孫權所把持的江東都屬於袁術的地盤。而這些地方人口眾多,物產豐富,人民安居樂業,可以為軍隊提供充足的人力物力,是兵家必爭之地。



三,兵多將廣。 袁術稱帝時,雖然實力稍遜於袁紹,但卻遠遠超過其他人。當時的曹操雖然已經挾天子而令諸侯,但野心還不大,只想做能臣,劉備更是隻有關羽張飛二人。而袁術卻有強大的陣營。如袁術軍中“武神"紀靈,“驍將”俞涉,荀正,張勳,橋蕤,陳蘭,雷薄,韓暹,楊奉,李豐,梁剛,陳紀,樂就,而當時的孫堅所率領的一隊人馬就依附在袁紹麾下,錢糧支應,聽從調遣。不僅如此,袁朮還有兩個強大的軍事聯盟,一個是公孫瓚,一個是 陶謙。



如果說以上三點是袁術稱帝的底氣,那麼,孫策獻給元素的傳國玉璽則給了袁術稱帝的勇氣。



當年群雄討伐董卓時,孫策的父親孫堅在一口枯井中發現傳國玉璽,後來落到孫策手中,孫策為了取得袁術的信任,並且從袁術手中借來兵力,於是把傳國玉璽獻給了袁術,袁術得到傳國玉璽之後欣喜若狂,以為自己是真命天子,加快了自己稱帝的步伐,在公元197年二月,袁術在壽春稱帝,改號仲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