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還有很多人存定期存款嗎?為什麼?

雨中風69


存!存在銀行既有利息還安全得很!!


手機用戶22980084428


有的,我就定存了12萬,基於為什麼要存,主要是因為我想破頭也想不出其他好的投資渠道。

我的總共存款有36萬,有12萬定存了,其他的部分放在餘額寶,部分買了季度的或月度的理財型產品,至於我為什麼有這麼多存款,呵呵,其實怪不好意思的,結婚的時候親爹給了15萬,婆家給了20萬,結婚前自己存了1萬,然後現在每個月賺的只夠開銷。

有人問我為啥不去做投資?其實我也做過投資,比如18年初我花了7萬轉手了一家小型冒菜館,幹了9個月發現全部替房東打工了,自己還因為買菜煮菜弄得又黑又醜,果斷再轉手,止損。然後就很認真觀察了家附近的商場,十個店有九個倒閉,然後前赴後繼也有新的商家入駐,然後接著倒閉……觀察了一圈後發現,有錢還是握在手裡好了,這年代“做點什麼”有時候還不如“什麼都不做”。

炒股不會,怕風險,做網店也不會,怕砸錢……自己曾經的工作經驗(在某大型醬油廠做了5年採購)也沒給自己增加點實用的技能(光吹水去了),等等,綜合考量後,這點存款只能是先存著了。


頑主1990517


現在依然還有很多人存定期,而且跟年齡段相關,下面我就結合我的經歷跟大家分享一下,很真實很殘酷。

首先說一下年輕人(30歲以內)

這類人基本沒什麼存款,一個是收入不是太高(富二代或者有特殊經歷的除外),二是消費一般都比較高,年輕人剛踏入社會肯定都比較注重自己的生活質量,就像很多人說的要活的精緻,收入基本都會用來花銷,不要說存錢了,不用信用卡、花唄的都少,所以這部分人是根本沒錢存的。

再說一下中年人(30到50)

這部分人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成家立業了,他們追求的更多的是生活的穩定而不是不切實際的提高生活質量,這個年齡段的人一般都是有一定存款的,他們可能會拿出一部分錢用來炒股、買基金等理財,但絕對會留一部分錢存在銀行的,這是他們生活的基本保障,用來應對一些生活危機,需要錢有較好的流動性,這個時候定期存款就比較適合了,這個年齡段的人不在為了那點收益了,追求的更多的是穩定。

最後說一下老年人

這個就不用說了,老年人是銀行定期存款的忠實用戶,原因也很簡單,他們很難去接受新鮮事物,對銀行產品還是非常信任的,再就是老年人也是對本金比較看重,他們不會去冒太大的風險,所以也比較喜歡選擇銀行存款。

最後,我認為從不同年齡段來說,年輕人沒什麼錢,更不用說存款了,中年人、老年人更看重看重本金的,肯定多少會在銀行存些錢的,以上就是我觀察身邊的人的一點感觸,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出海抓魚潛水摸蝦


一個真實的事讓我決定還是定期存款安全,那一年我老婆把我打工掙的6萬元存工商銀行,一女的介紹讓我老婆轉存更高利息的理財,辦完手續很高興。等我回家一看壞了,是人壽保險公司的!還要6年不能提前支取,不保本。好容易等到了6年,去取時還要去讓保險公司同意,最後終於辦完了,利息還沒有存活期的高,徹底上當。自己安慰自己總算是把本錢拿回來了。從此不再相信銀行推薦的理財。


咱是個爺們兒


有人說把錢存銀行利息大底,我和我朋友做生意掙的錢各分十萬,我存銀行,三年後,我連夲帶利取出約十一萬。朋友說銀行利息低去炒股,三年後本息無歸,請問誰划算!


手機用戶64662809621


當然有人願意存定期,以中老年人為主,通常是1-2年期限,3年期時間太長,存的人比較少。那麼為啥在目前投資渠道這麼寬的背景下,還有這麼多人存定期存款的呢?讓我們來分析一下:

1、由於現在各種理財產品都打破了剛性兌付,那麼相對於存定期存款投資價值也就上升了。過去不願意存銀行的資金,也有部分返回。當然,一些多元化資產配置的投資者也要把一部分資金放在定期存款裡面,作為資產配置,分散風險的一部分。

2、隨著房地產市場興旺發達,還有醫療、教育、養老的市場化,廣大民眾總要存點錢,放在比較安全可靠的地方,以備不時之需,有的人要積攢點錢買房,有的人要存點錢養老,甚至子女出國留學等等。所以,存錢在銀行只是一個積聚的過程,準備以後要辦重要大事。

3、現在股市不好,房地產市場又不好,把錢放在P2P、信託等地方又不安全,餘額寶又限制10萬元存款上限,而在資產泡沫破滅之時,現金為王也是比較好的選擇。

一方面,萬一發生經濟危機,有現金可以買到日常生活用品,總比房產和股票要實惠的多。另一方面,手裡握著大量的資金有利於投資,以後只要在股市、樓市見底時買入,這樣可以炒到歷史大底。所以存款未必是真要存多少錢,還是要等以後拿這筆錢等待更好的投資機會。


不執著財經


雖說現在理財方式已經多元化,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銀行存款依然是國內居民最熱衷的理財方式,不論從參與人數還是投資資金都沒有能夠撼動存款這種理財方式的老大地位。活期存款利率太低,定期存款自然就是居民存款的不二選擇。

一是定期存款這兩年收益在上漲。今年定期存款從2016年的冬天中走出來,部分銀行的定期存款收益可以達到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甚至更高。比如京東金融平臺上的“振興存”一年期5.1%,“富民寶”一年期4.4%,還有蘇州銀行、遼陽銀行等銀行的定期五年利率5.225%,這表明有些地方銀行有能力在定期利率上吸引客戶。

二是定期存款相對更安全。流動性越大,資金越沒有安全保障,定期存款沒有流動性所以安全性還是可以的,除非銀行倒閉或者內部人員肆意妄為,否則定期存款不會隨便出現風險損失,即便出現損失,50萬以內銀行還會賠償。可以下一個結論,定期存款是所有理財產品中最安全的理財方式。

三是存款人的構成成分。存定期存款的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中老年,中國社會就是這樣的現實:步入中老年收入穩定了,才有錢存銀行,存起來為下一代上學、結婚、購房使用,年輕人想存款想理財也沒錢存。短期內用不著,只能存個定期存款,利率還高,安全穩定。

四是投資理財產品的風險大。理財產品固然收益挺高,但是高收益往往伴隨著高風險,現在理財產品不在存款賠償範圍之內,特別是一些縣一級的地區,很多中老年人聽聞理財產品出現這樣那樣的風險,就聞風喪膽,再也不敢沾理財產品了,就認為定期存款是最牢靠的理財方式。



其實吧,個人認為不要笑話人家存銀行定期存款就是老土,起碼安全保本,萬一理財常識不夠,直接弄個理財產品虧本,還不如存款呢!每個人理財方式不同,適合自己的就是好的。


財富公元


近些年的定期存款並不像大家想象的那般一直在下降,反而還在增加。題主可能身邊沒有多少人做定期存款儲蓄,所以才有感嘆。現在定期存款的人,可能感覺不多,但是額度確實在增加。有兩點:

1、自移動互聯網到來以後,手機銀行逐漸普及,造成的後果則是銀行營業部感覺空蕩蕩的。金老師在十年前,去銀行的時候,每次去都有很多人,不管是早上還是下午,有很多的人辦理業務。雖然現在的這種現象還存在,但一些銀行的客流量明顯是下降了很多。

金老師認為,重要的原因就是手機銀行的普及。很多儲戶在手機中就能完成操作,沒有必要到營業部中去。所以給人的感覺就是,現在做銀行定期存款的投資者少了。

2、金融產品豐富了。原來金融產品很單一,銀行定期存款算是最主流的理財產品。但是,近些年不僅僅有銀行定期存款,別的產品可謂發展迅速,比如貨幣基金、逆回購、銀行理財等。特別是平臺式的貨幣基金,比如餘額寶、零錢通等產品,發展迅猛。

當年很多投資一年期、二年期定期存款的投資者,面對現在年化利率不高的局面,轉而投資貨幣基金。貨幣基金的流動性要遠遠優於銀行定期存款,並且年化收益率不比一年期、二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低。

這麼多人去做了貨幣基金理財,定期存款的總量按道理講應該下降,為什麼還上升了呢?這在於貨幣基金的投資渠道。貨幣基金的投資渠道主要在銀行定期存款、理財、大額存單、國債、逆回購、信託等。其中重要的渠道就包括了定期存款與大額存單,所以在此基礎上,理財的投資者間接的將資金儲蓄到了銀行定期存款。

總結:現在移動互聯網的普及與金融產品的豐富,讓人感覺沒有多少人做定期存款,但銀行定期存款的金額總量卻是逐年遞增的。


厚金說


我之前也有過同樣的問題,現在投資方式這麼多,大家還選擇存定期嗎?

其實答案是,依舊每天會有很多人來銀行存定期,轉存定期等。每天走進銀行的人,其中三分之一都會是辦理銀行定期存款業務的人。

現在的投資方式如此多樣,為什麼還會有人堅定不移的選擇存定期?主要是因為每個人的風險承受能力不同,眾所周知,收益越高風險越大,很多人的思想觀念比較保守,風險承受能力也比較大眾,他們不願意選擇那些高風險高收益的股票基金,相對來說,更願意接受打在存單上固定收益的定期存款。

還有一些客戶,上了年紀,很難接受新鮮的事物,也不願意接受理財基金保險等其他投資方式,就願意緊緊攥著這張能夠給帶來比較滿意收入的定期存單,也享受到期後領取利息的快樂。

所以,選擇定期或者不選擇定期全都在客戶自身。



開過光的理財師


現在一般定期存款都是中老年人,主要由以下原因

1、習慣性思維

從70年代到90年代,那時中國沒有什麼理財產品,很多人都是存款為主。他們都是40-60歲之間,對理財產品不感冒,覺得存款最安全,對生活消費也沒有太多要求,就存點錢養老和保命錢。

2、出現太多假理財產品,非法集資魚龍混雜

由於他們缺乏互聯網理知識,很多人被非法集資騙,所以他們根本不相信理財產品,也不想學習理財產品,畢竟年齡也上去了。不想搞太多高收益高風險的理財產品,以免上當受騙。

3、定期存款比活期收益高

相對於活期存款0.3%,和定期3年2.75%來說,高很多,他們把長期不動用的資金存起來做定期,也有幾年後有一定的利息。這些人有足夠的閒錢,有一定的退休金,生活無憂了。

以上三點就是現在還有很多人存定期的三大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