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想復工?談何容易

“當復工時間不可控之後,我開始認真思考企業的生命線。”

“辦企業這麼久才深刻認識到企業的生死不再是單個企業的問題。”

“我們沒有申請復工,申請也不會通過的。”

“他們已經遞交了兩次,但都沒通過。”

“企業再不開工,就要倒閉了,工人再不開工,家裡就揭不開鍋了。”


中小企業想復工?談何容易


目前防疫成了各級政府的頭等大事!中小企業開工復工必須通過政府的報備與審核通過才能正式開工。

首先是派人去上培訓課,“如何開工及準備”。然後要對工廠環境進行消毒和監測。再就遞交文書和申請資料:

其次是要求員工一定要逐一排查,且每天上報;要求嚴格執行防控機制,制度上牆,電子檔報送;再次是要求設施物資到位,必須按員工數配備一定數量的口罩、體溫計、消毒水、消灑用具以及洗手液;最後是要求內部管理要到位,且每日必須專人監測、專人上報。

其他要求都還好辦,非常時期,我們也都能理解,但是單口罩這一條規定就能急死人,有錢也買不到。有的公司接到了街道辦復工要求,需要公司為每位員工每天準備一套防護服的,最後發現,不僅企業買不到,連醫院都沒有了,於是不得了之。

審批手續之複雜,審批通過率之低,讓很多工廠都放棄了申報。有個企業老闆表示他現在每天最的更多時間的是找口罩、買防護服、消毒水,每天在群裡提醒員工最新的疫情消息,和一些防護注意事項。還要把這些工作截圖上傳給監管部門備份,以表示企業在開展防疫工作,些工作已經忙得焦頭爛額,無心打理企業了。他說很多同行的公司的口罩、測溫儀設備不足,都選擇短期內不開工。

中小企業想復工?談何容易

即使開工並不意味著一切恢復常態,目前工人返回的沒有50%,很多外地封鎖了,人進不去,也出不來。即使部分工人已經回到工廠,也不敢開工。很多地方規定,首先是外地返回的工人要隔離14天。然後審批後上崗,如果工作期間,發現有一個工人發熱,不管是否確診,那麼這個工廠就要停工,所有人隔離14天。如果隔離期間,上下游供應商開工了,而他們還沒有解除隔離,那麼很有可能,合作方就會更換供應商,因為合作方等不起。很多企業老闆選擇乾脆不開工,繼續等待。

生產端,現在的製造業生產,已經完全是一個供應鏈、產業鏈深度合作的生態融合的關係,再小的一個商品,也不可能獨立完成了。按照製造業的習慣,考慮到春節假期,一般會在年前,準備15天的生產原料,最多一個月吧,太多倉儲就會有太大壓力。環環相扣,其中一家開工根本沒用,而是需要整個供應鏈上的多個合作方,大家一起動起來。


中小企業想復工?談何容易


除了生產端,物流也是個大問題。現在各地都採取了非常措施,不允許外地車輛進入本地,這就給跨省運輸帶來不小的麻煩,這使很多中小企業無法預估物流會卡在哪個環節。物流無法回覆正常,上游的原材料也無法送達下游,導致下游復工也可能再度延遲。

這期間,生產物資的閒置,企業停產的損失,再加上房租水電費用以及員工工資等,它們很有可能成為壓垮中小企業的最後一根稻草。復工勢在必行!這次疫情對社會經濟各個層面的影響將是無比深遠的,望這次疫情在兩三個月內過去,否則很多行業的產業鏈條肯定受不了,一些行業的很多企業可能會就此死掉。無論哪個企業,最大的經營風險並非來自外界,而是自身經營成本的高昂,一旦遇到突發事件,這將成為企業的催命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