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對於人類來說到底意味著什麼?

#我,無條件寫作#

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人們從忙忙碌碌的工作生活狀態瞬間切換到確保生存、維持生命的低級模式,不由地深刻感受到自然的偉大、宇宙的浩渺、認知的無境,以及我們一直自認為萬物靈長的幼稚和可嘆。

由衷地感謝信息是以光速傳播的,病毒是以擴散的形式傳播的,而人類意識在面臨生存壓力的情況下是能夠輕易達成共識的,這些機制是自然界留給我們的進化路徑、逃生窗口、諾亞方舟。

當我們遵循客觀規則,無奈地“宅”在家裡沉思的時刻,不約而同地將思緒轉移到自然、人類、生存、病毒、科學這些平時幾乎忽略的主題上來,似乎顯得很無聊,但又似乎顯得很必要,那麼病毒對於人類到底意味著什麼呢?

一、病毒是一種警示信號?

當人類肆無忌憚地挑戰認知的邊緣,忘乎所以地拓展自身生存空間的時候,突如其來的未知病毒,猶如當頭棒喝:蝙蝠不能吃!果子狸不能吃!穿山甲不能吃!等等等等,很多我們沒能搞清楚的東西是不能隨意侵犯的!

在人們自以為都對科學略知一二,大談特談轉基因食物對人類可能帶來危害之際,似乎忘卻了人類可以掌握轉基因,而我們的生存之母——大自然早已是轉基因的無極高手了。

出乎意料地自然災害是一場極其痛苦地災難,同時也應該是一次刻骨銘心地警示:對於科學沒有真正搞清楚的領域,不要輕易地去挑戰,起碼是管住我們的嘴,不是什麼都能去吃的,尊重下李時珍們的告誡,尊重下大自然的規律,確實想吃的不行,切待科學家們把它研究透徹後,再去決定吃或不吃。

二、病毒是一種檢驗機制?

縱觀幾千年歷史,對於人類社會能夠帶來的重大考驗,估計除了戰爭,就應該是病毒所帶來的疫情了吧。

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除了在正常情況下的經濟、政治、教育、發展等範疇外,應對外來突發事件的應急能力應該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養兵千日,警鐘長鳴”,在社會制度的演進過程中不得不產生的疾控部門,應該是對病毒出現反應最敏感的前哨陣地,好比是人體的扁桃體,一旦接觸到異常狀況,要先“發炎”、快“發燒”、早“咳嗽”,不能麻痺無用,否則經常會被感覺到是第一個可以“切除”掉的“器官”。

當然,“扁桃體”反應靈敏、表現充分時,社會管理能力更為關鍵,實踐證明,我們國家的管理體制是強有力的、效果顯著的!

三、病毒是一種引導標誌?

當人們只醉心於追求權力與地位、金錢與物質、娛樂與享受之時,似乎都把科學這一人類賴以生存的根本法寶置於腦後了。

人類與自然界碰撞的唯一手段是科學,我們面對這次亙古罕遇的挑戰,是否應該反思一下,我們給予科學以足夠的重視了嗎?

借用李蘭娟院士的一席話:這次疫情結束以後,希望國家給年青一代樹立正確的人生導向。把高薪留給德才兼備的科研、軍事人員,適當管控娛樂圈某些“明星”動輒上千萬的片酬!只有少年強則國強,為祖國未來發展培養自己的棟樑之才!

我個人臆想,院士這些話或許在心裡壓抑了很久了吧。平時說說,可能只會當成一家之言而已;關鍵時刻,希望能夠成為全社會的最強共鳴。

一個人的天馬行空,奇思怪想,隨筆寫出,以安自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