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戰線“父子兵”


俗話說:“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父親是一位在部隊退役的老兵,在新野文廣信局工作,兒子是臥龍區一名基層鄉鎮公務員,這父子倆雖相隔兩地,卻都衝鋒在疫情防控的戰場中,真實演繹了抗疫上陣“父子兵”的動人一幕!

2月17日早上7點30分,在河南省新野縣城,新野縣文廣新局的張東奇騎上電動車,前往卡點執行街道巡邏執勤任務;與此同時,80公里外的臥龍區王村鄉政府駐地,他的兒子也張旭整理好攝影器材,準備到各村發掘新聞素材。這樣的場景,從大年初二至今天天上演,這些天來,父子倆一直堅守在疫情防控一線。


抗疫戰線“父子兵”


抗疫戰線“父子兵”


張東奇是一名具有多年黨齡的退役軍人,在單位是一名獨單一面的中層,軍旅生涯造就了的鋼鐵般的意志和敢打硬仗、敢於擔當的風格。得知疫情蔓延的情況後,他主動請纓,報名成為宣傳系統的黨員先鋒隊員,參加局裡統一安排的街道巡邏執勤任務。近些天氣溫回升,街道上行人增多,張東奇充分發揮自己當指導員時做思想工作的特長,耐心勸說群眾非必要不外出。回到居住的小區裡,張東奇也閒不下來。他是所住樓棟的樓長,疫情當前,他主動聯繫社區並發動志願者,協助物業部門宣傳抗疫知識,確保鄰里健康平安。 “社區在疫情防控方面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僅憑工作人員應付不過來。下班回來或休息的時候參加一些社區志願活動,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能減輕社區工作人員的壓力。”張東奇說的很懇切。

他的兒子張旭,風華正茂,繼承了父親敢於擔當的優良傳統,是臥龍區王村鄉政府的一名鄉鎮公務員,負責單位的外宣工作。在大年初一在新聞上看到疫情的嚴重性後,老張立即勸說兒子迅速返回工作崗位,兒子從小在部隊大院裡長大,軍隊的組織性紀律性早已耳濡目染,大年初二天還沒亮就開車返回了工作崗位。臨行前,父親語重心長的對他說:“身為共產黨員和軍人的後代,要始終牢記,若有戰,召必回,戰必勝!”現在張旭打包行李吃住在鄉,白天要下村尋找新聞素材,到所分包村督察卡點值守情況,晚上還要在值班室值夜班,選取抗擊疫情中突出的人和事,撰寫稿件進行宣傳報道。截止目前在南陽日報龍騰南陽客戶端、大河報大河客戶端、南陽晚報等各類新聞媒體共發稿20餘篇。張旭說,自己是臥龍區攝影家協會的一員,將鏡頭對準抗擊疫情一線,發出臥龍人民團結一致抗擊疫情的影像報道,鼓舞臥龍人民抗擊疫情的信心,是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擔當。


抗疫戰線“父子兵”


抗疫戰線“父子兵”


每天在這個家庭裡,討論最多的就是抗擊疫情的話題,父子倆微信、電話裡討論最多的也是如何有效開展群眾的思想工作,以及怎樣寫好一線同志們抗擊疫情的典型事蹟。疫情當前,他們是父子,也是共同抗擊疫情、並肩作戰的戰友。正如張東奇所說的,“有大家才有小家,和我們一樣堅守一線的人太多了,我們吃這點苦、受這點累算啥!”(張九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