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事,只碎了一個

-摘自拾遺

面對災難的態度,是人類區別叢林與文明的分水嶺。你選擇文明還是野蠻,取決於你自己。


沒事,只碎了一個


“一隻蝴蝶在南美亞馬遜輕拍翅膀,

兩週之後,

可能在北美得克薩斯引起一場龍捲風。”

一直覺得蝴蝶效應,

是書本上冷冰冰的文字,

可當它真實發生時,

我才知道它有多麼恐怖。

2020年春節,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

改變了我們所有人的生活軌跡,

以及很多很多人的生命。


沒事,只碎了一個


沒事,只碎了一個


沒事,只碎了一個


沒事,只碎了一個


沒事,只碎了一個


沒事,只碎了一個


沒事,只碎了一個


沒事,只碎了一個


沒事,只碎了一個


沒事,只碎了一個

網上有一個話題:

新冠肺炎對你造成了什麼影響?

上面截圖的例子,

都來自於這個話題。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

看了讓人特別心酸和傷感。

這場兇猛的疫情,

給我們上了一堂極其深刻的課: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可以自全。

無論你是農民還是工人,

無論你是小販還是大商,

無論你是學者還是官員,

雪崩之下,沒有一片雪花可以倖免。

一位網友說得好:

“除了生病和死亡,

我並不明白疾病會帶來多大的影響。

直到老闆告知如果疫情持續到5月,

公司將會倒閉,

這一瞬間我忽然明白,

無論是否被感染,

我們每個人都在這場災難裡。”

每個人都是洪流中的一滴水,

沒有人可以置身事外。

每個人都在這場災難裡,

只是牽連或深或淺而已。

我們可能只是被困在了家,

而有些人則被永遠困在了2020。

每個人都在這場災難裡。

只不過我們剛好是比較幸運的這批人。


沒事,只碎了一個


沒事,只碎了一個

加繆在《鼠疫》中寫了一句話:

“人類在這場跟鼠疫的搏鬥中,所能贏得的全部東西,就是知識和記憶。”

任何一場大災難,

對活下來的人來說,

都是一個很好的教訓。

很多人都在微博裡感嘆:

“真希望2020可以重啟。”

2020可以重啟嗎?

當然不可能。

那我們應該做點什麼?

首先是反思。

一位作家說得特別好:

“儘管這起肺炎疫情,

給中國社會的打擊是沉痛的。

但是反觀走過的路,

這卻是改革開放41年來,

中國經濟社會的一次整體急剎車。”

這些年,

我們的確走得太快了,

但我們的靈魂,

卻沒有及時跟上我們的步伐。

“停下來,等一等靈魂。”

這個口號我們喊了很多年,

但是因為要急著趕路,

我們並不敢真正停下來。

這次慘烈的疫情,

給我們強行來了一次急剎車,

所以我們真的應該停下來好好反思一下了。

日本導演北野武說:

“災難並不是死了很多人這麼一件事,

而是死了一個人這件事發生了很多次。”

我們一定要藉助這次疫情,

來一次徹底的反思:問題究竟出在哪裡?

以免類似災難再次發生。


沒事,只碎了一個


沒事,只碎了一個

這場反思不僅是國家的,

也應該是個人的。

這場反思不僅是社會的,

也應該是家庭的。

這場反思不僅是官員的,

也應該是平民的。

為什麼?

因為大雪崩降臨之時,

每個人都只有一種身份——中國人。

我們是一個共同體,

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前些年,著名學者錢理群,

曾經提出一個概念——精緻的利已主義。

什麼是精緻的利已主義?

就是“只要對自己有利,社會與我無關”。

我們絕大部分人,

不論是官員也好,還是商人也罷,

不論是精英也好,還是平民也罷,

其實都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我們往往忽略了自己的社會角色,

只有自我利益觀,沒有社會利益觀。”

但這一次新冠病毒警示我們:

一味利己沒有底線是會出大問題的。

上一次是SARS,

這一次是新冠肺炎,

不要以為你能倖免,

槍響之後沒有贏家。


沒事,只碎了一個


沒事,只碎了一個

不要再問2020能否重啟了,

給自己定個目標吧,

想想改變什麼習慣,

能幫助這個世界變得好一點?

前幾天,著名娛樂人楊樂多,

在微博上寫了這麼一件事情:

北京連著下了兩天大雪,

這是我來北京這麼多年,

第一次見到這麼大的雪。

我在手機上買了些菜,

結果送菜的外賣小哥,

不小心把我買的蛋打碎了。

他帶著哭腔跟我說:

“我賠給您,求求您別給差評。”

我接過袋子,說:

“沒事,我自己處理就行,您不用賠哈。”

結果當我已經進了小區,

回頭發現他還站在原地,

很愧疚很抱歉地看著我。

於是我又補了一句:

“沒事,您快去送下一單。”

他給我深深鞠了一躬:“對不起。”

我鼻子一酸,趕緊上樓了。

上樓以後,打開袋子,

發現所有的蛋都碎了,無一倖存。

我拿起手機,給他發了條短信:

“沒事,只碎了一個。雪天路滑,您注意安全。”

我為什麼要發這條短信呢?

——因為我知道,雞蛋都摔成這樣了,他一定也摔得不輕。

雖然這場疫情,

讓我們都各自隔離在家,

朋友無法相見,

親人無法相見,

相愛的人也無法相見。

但是這場疫情,

卻讓我學會了寬容,

丟下了自私,懂得了體諒。

沒有人可以回到過去從頭再來,

但每個人都可以像楊樂多一樣,

從“我”開始做起,

從今天開始做起,

從不吃野生動物開始做起,

從改變生活習慣開始做起,

從說真話開始做起,

從容納別人說真話開始做起,

從自己約束自我開始做起,

從自己規範自我開始做起,

創造一個全新的結局。

面對災難的態度,

是人類區別叢林與文明的分水嶺。

你選擇文明還是野蠻,取決於你自己。


沒事,只碎了一個


沒事,只碎了一個

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鄭永年說:

“國家並非抽象,

它是由一個個人所組成的共同體,

是人民支撐的國家;

只要每一個人都像個人的樣子,

國家必然會像個國家的樣子。”

一個國家的改變,

需要其中每一個人都負起責任來,

當每個人都對社會有擔當的時候,

這個國家就改變了。

一位高中老師給我講過一件事:

有一天傍晚,她騎車回家。

那時交通協警已下班,很多人闖紅燈。

看到前面的人都在闖,

老師很猶豫:“要不要停下來呢?”

思考了一會,她決定:

“停下來,為大家做個榜樣!”

她停下來,靜靜等待。

沒想到奇蹟發生了:

後面的人看到她在等綠燈,

竟然都跟著停了下來。

我為什麼要講這個故事呢?

其實就是想說:要想改變中國,首先改變自己。

熊浩在《奇葩說》上說過一句話:

“你想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

唯一的方法就是儘量發光,

不是因為相信這個光可以照亮一切,

而是因為黑暗裡的一點點光會特別耀眼,

其他的光會看到你這束光。

微光會吸引微光,

微光會照亮微光,

我們互相找到,

然後我們一起發光,

這樣才能把陰霾照亮。”


沒事,只碎了一個


沒事,只碎了一個

最後以和菜頭的一段話收尾吧:

“當夜晚到來,

站在高處看任何一座市鎮,

無數燈火星星點點在風中搖搖欲墜,

明暗不定,但是卻一直髮出光亮。

世界有時候仁慈,有時候酷烈,

但是那些小小燈火卻長明不滅。

它們只是為了照亮自己,

但是卻因此照亮了世界,

這大概就是人世間最大的奧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