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凌煙閣24功臣”的排名來探討李世民的權力分配原則

有一條街叫“唐人街”,有一種服裝叫做

“唐裝”,有一種陶瓷叫做“唐三彩”,有一種皇帝叫做“唐宗宋祖”……這一切的聽起來榮耀無比的名詞,都與中國一個強盛無比的帝國——唐朝有關。

從“凌煙閣24功臣”的排名來探討李世民的權力分配原則

盛世創造者——李世民

而說起唐朝,唐太宗李世民是一個誰也繞不過去的人物,這個開創了“貞觀盛世”“千古一帝”,以其震古爍今的文治武功和精彩絕倫的個人魅力,為中國的歷史增添了無限的光彩,為古往今來的故事留下了千古佳話。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年號貞觀。名字取意“濟世安民”,隴西成紀人。唐太宗李世民不僅是一名的政治家、軍事家,還是一位書法家和詩人。生於開皇十八年(599年),早年隨父親李淵進軍長安於618年建立唐朝,他率部征戰天下,為大唐統一立下汗馬功勞,被封為秦王、天策上將。626年玄武門之變奪位登基後,開創了著名的貞觀之治,他虛心納諫,厲行儉約,輕徭薄賦,使百姓休養生息,各民族融洽相處,國泰民安,對外開疆拓土,攻滅東突厥與薛延陀,重創高句麗,設立安西四鎮,被各族人民尊稱為天可汗,為後來唐朝全盛時期的開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礎,

“功大過微,故業不墮”,為後世明君之典範。

從“凌煙閣24功臣”的排名來探討李世民的權力分配原則

凌煙閣24功臣畫像

貞觀十七年,唐太宗令畫家閻立本凌煙閣按真人比例,素描了長孫無忌、李孝恭等24位功勳卓著的文臣武將的畫像,這就是史上有名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這成就君臣之間的千秋佳話,也為世代人們樹立了建功立業的榜樣。

世人莫不以此作為最高榮譽,視為英雄豪傑的標杆,唐代大詩人李賀就曾在詩中稱讚:“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候。”

但是,這“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排名卻大有玄機,結局也各有不同。這背後究竟有什麼深層次的寓意或者其他的政治邏輯呢?

01、凌煙閣功臣的基本情況


從“凌煙閣24功臣”的排名來探討李世民的權力分配原則

凌煙閣24功臣畫像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包括:長孫無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徵、房玄齡、高士廉、尉遲敬德(尉遲恭)、李靖、蕭瑀、段志玄、劉弘基、屈突通、殷開山、柴紹、長孫順德、張亮、侯君集、張公謹、程知節(程咬金)、虞世南、劉政會、唐儉、李績(徐茂公)、秦瓊。

二十四人中的皇親國戚:

從“凌煙閣24功臣”的排名來探討李世民的權力分配原則

李世民的兒女親家——房玄齡

(1)與李淵有直接關係的包括李淵的堂侄李孝恭,女婿柴紹,表姐夫蕭瑀(李淵同蕭瑀的妻子是表兄妹關係)。

李孝恭、柴紹自李淵起兵反隋就受到了高祖李淵的重用,尤其是李孝恭,在南方地區東征西討,戰功幾乎可與李世民相提並論。李世民稱帝后,李孝恭及時退身並以酒色自保,只可惜早亡。

蕭瑀剛開始雖然沒有跟隨李淵,但歸降大唐是在李淵稱帝期間,李淵對其也是十分器重,玄武門事變前曾欲命蕭瑀等人調查三個皇子之間的衝突,足見其在李淵心中的地位。

以上三人效忠的是整個唐王朝,也效忠於李淵,但都不是李世民的嫡系;李世民將三者入列,不僅是為了公正,也避免了非自己嫡系大臣的非議。

(2)同李世民有直接關係的包括:李世民的大舅哥長孫無忌、妻舅高士廉、妻叔長孫順德、親家公房玄齡。

因高士廉將外甥女嫁給李世民,所以三人也都成為了李世民的心腹,當然三者對唐王朝也是忠心耿耿。

長孫無忌自年少時就與李世民交好,後成為了李世民的大舅哥,更加堅定追隨李世民,從資歷方面,無人能出其右。資歷、身份、擁立之功,再加上貞觀時期的治理天下,長孫無忌位列第一無人敢悖。

房玄齡的兒子房遺愛雖在後期娶了李世民的女兒,但在李世民稱帝前也已是李世民的心腹謀士。

二十四人中涉及玄武門事變的有以下人等:

從“凌煙閣24功臣”的排名來探討李世民的權力分配原則

玄武門之變的頭號打手——尉遲敬德

(1)參與謀劃與廝殺的: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房玄齡、高士廉、張公謹、侯君集、尉遲敬德、段志玄、程知節、屈突通、(秦瓊?)等人。以上十一人因參與事變,均有擁立之功,因此都被李世民視為心腹,再加上本身各有功勞,入選也是預料之中的事情。

(2)未參與但受到牽連的:張亮。張亮早期曾投奔李密,並一度成為了李績的下屬,但後期歸入李世民的天策府。李世民與李建成爭位期間,張亮被李世民派到洛陽,暗中結交豪傑,後被齊王李元吉告發下獄,高祖李淵命人嚴加審訊,但張亮緊咬牙關,最終得以無罪釋放。張亮軍功不及尉遲敬德等將領,不過善於行政,治理國家有功。

在玄武門事變中保持中立的有:李靖、李績。

從“凌煙閣24功臣”的排名來探討李世民的權力分配原則

置身事外的李靖

此二人效忠的都是整個大唐江山,而且不願意捲入皇室糾紛,但因軍功卓著,均入列其中。

李靖一直低調隱忍,雖然身為大唐第一名將,但沒有擁立之功,且早期曾與李唐作對,因此排名在長孫無忌甚至尉遲敬德等人的後面,也就不難理解了。

也有很多人對李績(就是隋唐演義中的徐茂公,屬於山東集團的首領)排名如此靠後不解,比較認同的一種看法是,李世民想把提拔重用李績的機會留給自己的兒子。

剩餘的功臣包括:魏徵、劉弘基、殷開山、虞世南、劉政會、唐儉。

從“凌煙閣24功臣”的排名來探討李世民的權力分配原則

老派勢力代表劉政會

魏徵是二十四功臣中最特殊的一位。他起初也是瓦崗軍的一員,後成為太子李建成的近臣。之所以也被列其中,是因為一則魏徵有才,而且直言敢諫,深受李世民的重用;二則魏徵也是李建成、李元吉二者舊臣的代表。李世民曾說貞觀之前輔佐之功房玄齡第一,貞觀之後魏徵第一,但凌煙閣排名是考慮資歷、軍功等各個方面,並非只參照貞觀時期的功勞,因此魏徵排名在長孫無忌等人後面也就不難理解了。

劉弘基、劉政會、唐儉屬於兩朝元老。前二人均為李淵的舊部,後跟隨李淵父子起兵,南征北戰,功勳卓著;唐儉雖非李淵舊部,同李世民交情卻非同一般,三人都以兩朝元老的身份入選凌煙閣也無非議。

殷開山是二十四人唯一在李淵稱帝時期病逝的,雖然不是兩朝元老,但殷開山跟隨李淵起兵太原,前期跟隨李建成,後期作為李世民的長史,深受李淵父子三人的賞識與信任,從資歷和威望方面入選也是理所當然。

虞世南雖是前朝舊臣,但歸順大唐後一直在李世民府中效力,後又成為“十八學士”之一,最高官職是秘書監,功勞主要在貞觀之治期間。虞世南之所以入列,主要原因估計是自身德才俱佳,在貞觀前期治國有功。

凌煙閣排名的基本依據


從“凌煙閣24功臣”的排名來探討李世民的權力分配原則

亂中有序

從24功臣的排名順序基本上可以看出,唐太宗並不是按他們的功勞大小,也不是根據親疏遠近來排名的凌煙共設三層,最內一層為宰輔功臣,中間一層為王侯功臣,最外一層為其他功臣。這個排名背後的基本依據是什麼呢?

根據收錄在《全唐文》第七卷中的李世民“圖功臣像於凌煙閣詔”,該詔書明確列出的二十四功臣的排序如下:

1.司徒趙國公(長孫)無忌;2.故司空揚州都督河間元王(李)孝恭;3.故司空萊國文成公(杜)如晦;4.故司空相州都督太子太師鄭國文貞公(魏)徵;5.司空梁國公(房)玄齡;6.開府儀同三司尚書右僕射申國公(高)士廉;7.開府儀同三司鄂國公(尉遲)敬德;8.特進衛國公(李)靖;

9.特進宋國公(蕭)瑀;10.故輔國大將軍揚州都督忠壯公(段)志玄;11.輔國大將軍夔國公(劉)弘基;12.故尚書左僕射蔣忠公(屈突)通;13.故陝東道大行臺尚書右僕射鄖節公(殷)開山;14.故荊州都督譙襄公柴紹;15.故荊州都督邳襄公(長孫)順德;16.洛州都督鄖國公張亮;

17.光祿大夫吏部尚書陳國公侯君集;18.故左驍衛大將軍郯襄公張公謹;19.左領軍大將軍盧國公程知節;20.故禮部尚書永興文懿公虞世南;21.故戶部尚書渝襄公劉政會;22.光祿大夫戶部尚書莒國公唐儉;23.光祿大夫兵部尚書英國公李世勣;24.故徐州都督胡壯公秦叔寶。

這是按照什麼順序排的呢?為什麼大名鼎鼎的秦叔寶會排倒數第一呢?為什麼戰功顯赫的李世勣會排倒數第二呢?

從“凌煙閣24功臣”的排名來探討李世民的權力分配原則

秦叔寶其實有點冤

由於詔書中明確列出了二十四功臣的官職和爵位,因此,最直接的猜測就是按照官職和爵位的品級來排序,再考慮到二十四功臣絕大部分都是國公(從一品),因此,合理的推測就是按照官職的品級來排序。

結合兩唐書資治通鑑等記載,把二十四功臣的官職品級整理成一張表,同時擁有多個官職的,以最高官職為準。截至貞觀十七年(643)二月畫像凌煙閣時,二十四功臣官職品級具體如下:

從“凌煙閣24功臣”的排名來探討李世民的權力分配原則

二十功臣的品級與官職

通過這張表,我們基本上可以探討出二十四功臣的排序規律了。

(一)整體按照官職品級排序

從“凌煙閣24功臣”的排名來探討李世民的權力分配原則

長孫無忌當之無愧排第一

通過上表的“最高官品”一列,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看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整體上是按照官品從高到低排序的。

其中,正一品5人,從一品2人,正二品4人,從二品5人,正三品8人。從高到低依次排開,井然有序。

(二)相同品級按照《貞觀令》確定的班次排序

從“凌煙閣24功臣”的排名來探討李世民的權力分配原則

有些“名”不是虛名

相同品級的官員如何排序,唐朝律令是有明確規定的,具體到貞觀十七年(643),當時執行的應該是《貞觀令》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排序時,對於相同品級的功臣,就是按照各自官職在《貞觀令》中確定的班次排序的。具體分析如下:

《舊唐書》職官志記錄的唐朝律令規定三公的排序為:太尉、司徒、司空;正二品官職排序為:特進、輔國大將軍、……從二品官職排序為:尚書左右僕射、……京兆河南太原等七府牧、大都督……正三品官職排序為:吏部尚書、……左右驍衛、……左右領軍衛、……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尚書、……中都督(這裡需要說明一點的是:這個排序是武則天時期的,貞觀年間六部尚書的排序有所不同,據《舊唐書》職官志記載:貞觀年間以民部次禮部,兵部次之。)

對照這些官職品級排序,凌煙閣排名是嚴絲合縫,一絲不亂的

(三)相同官職的排序

從“凌煙閣24功臣”的排名來探討李世民的權力分配原則

出名要趁早

對於最高官職完全相同的功臣,該如何排序呢?通過分析上表,我認為,遵從以下幾條規則:

1、爵位較高的排在前面

2、逝者排在生者的前面

3、逝者和生者內部,各自按照官職授予時間排序,授予時間早的排在前面

按照上述的基本原則,把24功臣的品級、官職、爵位、在世時間、授職時間對號入座,就可以發現凌煙閣的排名是有跡可尋的,並且是十分規範和有規律的。當然也會存在一些特殊情況,如光祿大夫本是從二品,唐儉為什麼會排在侯君集後面?(光祿大夫是文散官,是沒有作為考量依據的)還有幾個都督的品級問題,介於篇幅問題,就不詳細介紹了。

凌煙閣排名的背後邏輯

從“凌煙閣24功臣”的排名來探討李世民的權力分配原則

李世民其實是深思熟慮的

弄清楚了24功臣是怎麼排名的之後,我們可以進一步提出思考,李世民這麼授職進行排名的邏輯是什麼?這麼排名是否就做到了公平公正了呢?他背後是否有什麼私心?為什麼像秦瓊這樣名氣很大的功臣卻排到最後面了呢?

我們先說下李世民搞這個凌煙閣的初衷,難道真的如史書所說,為了懷念一同打天下的諸多功臣?這個想法是有的,但並不是主要的目的。

李世民搞這個凌煙閣主要還是為了收拾人心,平衡各個勢力,也是為了向天下傳達一個理念:我李唐天下是能夠有難同當、有福同享的。

所以凌煙閣雖然是一個不起眼的小樓,但是意義重大。古代的文人武將,哪一個不想出將入相,名留青史?凌煙閣做的就是這種“樹立榜樣,聚集人心”的事。

從“凌煙閣24功臣”的排名來探討李世民的權力分配原則

放眼天下,一片和諧

但是李世民也有自己的理念和規則:那就是這個名單既要涵蓋大多數的功臣,又不能辜負跟著自己忠心耿耿的老夥計,還要兼顧那些為國出力不是自己心腹的人。總之就是皆大歡喜,不能有太明顯的槽點。

依據這個原則,李世民首先將凌煙閣分為三層,最內一層所畫為功勳最高的宰輔之臣;中間一層所畫為功高王侯之臣;最外一層所畫則為其他功臣。

這種分法是相對公平的,避免了只有一個排名引起不公的尷尬。但是“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有些尷尬終究還是避免不了的。這其中自然也包含李世民的一些小心思。雖然李世民刻意想要把這一碗水端平一些,但是從24功臣的排名和職位還是可以看出,李世民是有自己的政治邏輯和政治私心在裡面的。

二十四名功臣基本可以分為三類:

1、參與玄武門之變

的心腹

從“凌煙閣24功臣”的排名來探討李世民的權力分配原則

發小?大舅哥?其實長孫無忌是李世民鐵桿粉絲

參與玄武門之變的有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房玄齡、高士廉、張公謹、侯君集、尉遲敬德、段志玄、程知節、屈突通等10人。其中長孫無忌是李世民最堅定的支持者,無論是在起兵之初,還是在玄武門之變中,所以長孫無忌排名第一,而且長孫無忌出力很多,排名第一也無可爭議。

其餘如尉遲敬德、侯君集等也屬於堅定的支持者,所以排名相對都還可以。至於說排名相對靠後,李世民在其他地方也會有補償,老夥計們也都理解

2、中立的唐太宗手下

從“凌煙閣24功臣”的排名來探討李世民的權力分配原則

秦瓊的中立還有待考證

李靖、李績、秦瓊並沒有參與玄武門之變,這三個人各有各的苦衷,秦瓊是否參與玄武門之變還有爭議,舊唐書說他參與了,但是其他史料均沒有記載,從排名來看,秦瓊應該是沒有參與,秦瓊和程咬金一起來投

李淵的,程咬金的排名可是在秦瓊前面的,原因可能就是秦瓊沒有參與。

而李靖則是一個非常謹慎而低調的人,不參與朝堂政治,而且李靖的軍功確實很大,軍事才能非常高,李靖是唯一一個可以跟李世民比軍功的人,所以他不需要靠參與政變來保障自己的地位,他只忠於皇帝,誰是皇帝他忠於誰。

而李績則是因為自己的經歷非常複雜,所以沒有參與這些很敏感的政治活動,李靖排名靠前很正常,李績倒數第二也是情理之中。還有一種說法,就是李世民對李績一直採用的是欲揚先抑的使用策略,故意把提拔李績的機會留給兒子李治。

3、其他各個勢力

從“凌煙閣24功臣”的排名來探討李世民的權力分配原則

劉弘基、殷開山、劉政會等都是代表李淵的老派勢力

其他各個功臣有魏徵、劉弘基、殷開山、虞世南、劉政會、唐儉、張亮。

這些功臣雖然不是李世民的心腹,但是都具有典型代表意義像魏徵就是李建成的謀臣,重用魏徵本身就讓李世民成就千古美名,況且魏徵是個耿直而且有用的大臣,不會有太大的副作用。劉弘基、殷開山等人是老派勢力的代表(李淵的老友)、張亮是為李世民做個臥底,遭受牽連的代表。蕭瑀是貴族代表,虞世南是前朝文人代表……

綜上所述,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其實只有一半是李世民的親信,但是把自己這麼多親信和王公貴族、兩朝元老、功勳戰將共同排進凌煙閣,本身已經能夠說明問題。

唐太宗在功臣入選與排名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不僅考慮了各個功臣的資歷、軍功、威望、聲譽等各個方面,同時堅持儘量公正的原則,最終才有了這麼一個令大多數人滿意的名單。

李世民此舉不僅為自己掙得了“推心待士”的美名,同時也達到了既穩定人心,又激勵士人繼續為李唐效力的目的,真可謂是“一石三鳥”!

政治權力的分配原則

從“凌煙閣24功臣”的排名來探討李世民的權力分配原則

權力分配必須要有諸多考慮呀

當然,如果我們因此去非議李世民的品德,就顯得過於膚淺了。畢竟政治權力的分配是有一定原則和規律的。

首先、政治權力的分配本身就是為了鞏固和穩定政治統治。換句話說,“分權”是為了更好地“集權”,是為了更好地執行統治者的意志。從這一點上來看,李世民的選擇和判斷都是無可厚非的,把自己的心腹安排更合適和更便利的位置,有利於鞏固和促進他的統治地位。

其次,權力分配必須要照顧到公共利益。各種政體都是由自由人體組成的,政體是這些自由人體的利益代表。當這些政體的權力沒有被照顧或者遭受破壞的時候,會引發其與君主之間的矛盾。所以李世民在權力分配的同時,不得不慎重考慮一個問題:那就是權力平衡的事情。因此,凌煙閣功臣的名單、甚至於排名上,李世民不得不照顧大局,安排很多不是自己親信的人入選。

從“凌煙閣24功臣”的排名來探討李世民的權力分配原則

共同繁榮才是王道

然後,權力的分配必須以促進“善德”為目的才顯得合理。我們時常說做事要師出有名,也就是說一件事事情在說法上、目的上應該是合理的、可行的。李世民用凌煙閣畫像來紀念文武功臣、用品級官職的方式來默認排序,在政治動機和政治秩序上來說是合理的。所以,凌煙閣成為文臣武將們心中的殿堂,起到了無窮無盡的示範和號召作用,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再者,權力分配的原則包含著權力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所以凌煙閣功臣不可能是3個或者5個,而是24個。這樣既表達了李世民“推心置腹”的誠意,又確保了不會產生權力過度集中所帶來的後遺症。同時,安排一定數目的親信,也保證了權力的忠誠度,在行駛權力的過程中可靠度大大增加。

最後,權力分配必須依託於有效的制度,才能順暢和公平。我們可以看到在凌煙閣裡,很多與李世民關係並不親近的人排名相對靠前,而如秦瓊這樣的名人、功臣卻被放到了最後。其根本依據就是當時奉行的《貞觀令》,也正是因為有這種法律支持,才可以淡化利益衝突引發的矛盾。

從上面權力分配的原則來看,李世民在設立凌煙閣和設置凌煙閣功臣上,考慮其實是十分周全的,最後落實得也算是基本合理的。

感言


從“凌煙閣24功臣”的排名來探討李世民的權力分配原則

文武之道,一張一弛

假設我們把一個國家當作一個公司,假設我們把自己當成是一個公司的掌門人,那麼我們應當如何去操作和管理呢?

很明顯,作為公司的掌門人是希望自己能夠獨掌乾坤的。但是一個公司的事務繁多,牽涉到的利益面也十分的紛雜。很多時候,乾綱獨斷是不被允許的。而且由於每個人的精力、能力和時間都是有限的,完全集權也是不可行的。

為了公司的正常運轉和發展,公司分權制衡是勢在必行。公司分權制衡的概念是指公司有效運轉的制度安排與實現,是以對公司各種權力合理分配、相互制衡為出發點而進行配置的結果。分權制衡會形成權責分明、管理科學、激勵和約束相結合的內部管理體制,是公司運作的精髓。

分權制衡的運轉模式從一定意義上講是對公司內部應該存在哪些權力和權力的適當分配進行分析和界定,對各種權力制衡運作進行制度構建。分權制衡是從權力層面認識公司法的基本原則,是利益均衡原則在制度層面的直接體現。

這是我們通過李世民凌煙閣功臣安排這一歷史事件,所應該思考和學習的地方。事實上,我們只有通過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找到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和趨勢,才是我們品讀歷史真正的收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