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短信,為何引來120多人愛心接力


一條短信,為何引來120多人愛心接力

一條短信,引來120多人愛心接力,十多天奔波,40萬元、10萬隻口罩、2500公斤消毒水陸續到達洪澤……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經濟社會發展,如今已經成為各地面臨的“雙戰場”。無論是防疫還是復工,口罩、消毒液等物資都是目前最緊缺的“彈藥”。而就在這一罩難求之際,淮安市洪澤區卻陸續收到“愛心人士”送來的10萬隻口罩和2500公斤消毒液,有效保障了該區企業的有序復工。

“而這要從一條短信說起。”江蘇好人、淮安市洪澤區愛心助學基金會名譽理事長劉兆富說。

區委書記的短信

“2月10日以後,我區部分企業將有序復產復工,從目前情況看,企業和社區普遍存在口罩、消毒液等防護物資嚴重短缺問題。如有可能,請劉老利用您獨特的資源,動員廣大在外鄉賢為洪澤的企業定向捐贈口罩等防護物資,以解燃眉之急!”2月7日18點02分,在南京的劉兆富收到淮安市洪澤區委書記朱亞文的求助短信,信息裡稱,企業復工後將有1萬人左右在崗,再加上社區參與防護的工作人員近1000人,每天需要口罩2萬多隻、消毒液和洗手液各300瓶左右。但市場供應一時難以解決,經濟成本也較高。

此時距離企業復工僅剩2天,距離劉兆富上一次號召洪澤鄉賢為抗擊疫情愛心捐款僅過去4天。但收到信息後,劉兆富連片刻猶豫都沒有,在自己率先捐款3000元的同時,將朱亞文的求助信息轉發到洪澤鄉賢微信群,號召身處北京、上海、廣州、漳州、南京、蘇州、無錫、崑山等地的一大批洪澤籍愛心人士,有錢出錢、有物捐物、有渠道的都發動起來,並立即獲得積極響應。

“大家都在連夜行動,聯絡各方資源。”劉兆富說,有的立馬著手梳理省內的口罩和消毒液生產廠商,有的發動自己在國內外的人脈關係尋找貨源,有的則踴躍捐款。據統計,截至目前,僅現金部分就有120餘人共捐出40餘萬元。

外借員工的策略

在蘇州的劉書華,是蘇州中設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在捐款的同時,第一時間找到蘇州當地生產口罩和消毒液的兩家廠商,但兩家企業均表示大部分員工都是外地人,一時無法到崗。就算回到蘇州也要先進行隔離,不能參與生產。

一方需要物資,一方需要人。劉書華盤算著,自己的公司要到月底才能復工,而公司裡有不少蘇州本地的員工,於是他迅速將符合條件的員工召集起來,並每天派專車將員工送到兩家防疫物資生產企業當志願者,幫助其恢復生產。

“每天保證有20多名員工,從8:30到20:30,堅持每天生產。”劉書華說,為了儘快生產、儘可能多地供應,有的員工甚至週末也沒休息,自發自願加班。目前,劉書華已向家鄉洪澤捐贈了數萬只口罩、數千瓶消毒液。“2月23日還能拿到4萬隻口罩和4千瓶消毒液,到時候將派專車送到洪澤。”

記者瞭解到,除了支援家鄉外,劉書華還向公司所在的蘇州高新區和周邊5個街道捐贈防疫物資、生活物資和現金等,個人及單位累計捐款高達120萬元。

世界各地的奔忙

一條短信,為何引來120多人愛心接力

口罩作為一次性用品,每天都需要,用量非常大。“省內的廠家都聯繫了,甚至有的鄉賢在全國各地都找遍了,仍是貨源稀缺。”劉兆富說,在南京的顏懷林和劉峰、在崑山的周立權等16個人立即聯繫國外的渠道,分別從巴基斯坦、烏克蘭、韓國、越南等國家尋找供貨商。

其中,周立權拜託越南工廠的同事找到1萬隻口罩,克服運輸的重重困難,運到國內、送到洪澤。後又通過其他渠道籌到2萬隻,均已送到家鄉,支援企業復工;在無錫的竇正滿,於2月14日情人節當天,親自駕車趕回洪澤,將花費近5.4萬元採購的1.5萬隻口罩,在洪澤高速公路出口處交給了朱壩街道馬棚村黨總支書記。返回途中,他在車上匆匆吃了碗泡麵繼續趕路;在蘇州的沈銀兆,在個人捐款後又募集了近12萬元,千方百計採購了3萬隻口罩和消毒液送回洪澤。

散是滿天星,聚是一盆火。“在前方有醫護人員奮不顧身,在洪澤有區領導靠前指揮,在基層依然嚴防堅守不鬆勁,而鄉賢們,為了家鄉的發展慷慨解囊、眾志成城,我們有信心打贏這場疫情阻擊戰。”劉兆富說。值得一提的是,洪澤區在企業有序復工的同時,至今仍保持“零”確診和疑似病例。

江蘇經濟報記者 陳春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