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店缺貨、銷量降30-50%,手機業在煎熬中等待黎明

突如其來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讓手機傳統的銷售旺季迅速降溫。

大大小小的城市陷入沉寂。年前熙熙攘攘的街道很有些空曠。即便零星有些門店開張,也沒什麼顧客。供應鏈端則產能緊缺。各地對疫情不敢放鬆,湖北、河南幾個人口大省的工人都不能回到廠區,缺人成為製造行業普遍的難題。

疫情打亂了整個行業的節奏。

一位手機廠商的城市經理還記得自己所在的北方小城年前銷量破了紀錄,大家歡欣鼓舞,很多大客戶提前備了不少貨,就等著春節趁熱打鐵衝一波銷量。而某個手機產業鏈的銷售年前還在開會,計劃著今年要再衝一把業績,但疫情發展如此迅速,讓他們都“被打得有點懵”。

線下的貨都堆在倉庫,其中還有不少是老品,每分鐘時間的流逝都意味著損失。供應鏈復工慢,然而,現在的行業人更多隻能等待和觀望。

行業疼痛或許會持續一段時間,“一二月的銷量,怎麼都補不回來。”上述手機線下的城市經理無奈又焦躁。根據Canalys最新預測,第一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將比去年下降50%,IDC則給出了30%的降幅。

中國區的手機市場去年已經在經歷雙位數的下滑,但年末有了一線曙光。高通終於推出了5G芯片,緊接著realme和K30你爭我趕地發佈了雙模5G手機,小米衝擊高端的首款機型小米10和OPPO的年度旗艦Find X2也開始預熱,等著在MWC上大展身手。因為5G,萎靡已久的手機行業總算有了一絲活力和生機。

這一希望卻遭遇了疫情的打擊。小米原本定了3000人場地辦發佈會,改成了線上直播,OPPO的Find X2也因為MWC的取消,延期到了3月發佈。

即便開了發佈會,缺貨也會是短期內的難題。雷軍也承認,小米10的產能“在這種疫情情況下,不受影響不可能”,一兩週後可能還是會缺貨。

在市場最末梢的店主最早感覺到寒意,線上無貨,線下封店,許多商家因為年前囤貨,現金流緊繃,只能苦苦支撐。

而在長三角或珠三角的工廠,雖然有些局部復工,產能也很難迅速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缺人、缺料已是常態,每天還需要花時間做必要的防疫物資準備和健康檢查。

36氪採訪了幾位手機從業者,包括線下店和供應鏈人士,他們只是中小企業中的滄海一粟,但這些鏡像,正是無數企業主身處這段非常時期的真實寫照。

某手機廠商地級市經理:一個市一天就賣了百八十臺

我們年前銷量是不錯的,真的還可以。那個時候,大家出來還不戴口罩,當時也沒說要封村封小區,所以臘月二十七到二十九三天,銷量破了紀錄,超過了去年和前年的水平。

但是,從臘月二十六和二十七就開始查,城裡天天巡邏,看到有開業的必須關門。到了初三,更是嚴查,下滑特別厲害。以前初三到初七都是最忙的,我們這個幾百萬人的城市,去年一天能賣400多臺手機,我們預估今年一天能賣7、800臺,結果一天就賣百八十臺。

本來年前大家以為會有個銷售反彈的。畢竟往年11月之後都會反彈。原以為今年過年早,會特別旺,大家都是搶著要貨。1月元旦小高峰完了,淡了一週,10多號大學開始放假剛剛開始有點起色,眼看高峰來了,以為過年好點,能掙點錢的,結果變成這樣。

大商家都備了很多貨,現在消化不了。華強北也沒開業,拋貨都沒人接。只能壓著,等著市場好點了朋友圈賣賣。新品還能好點,老品每天都在貶值。而且廠商肯定會在疫情後集中發佈新品,會是新機發售的高峰期。庫裡面一大堆老品,本來還能趁著2月消化一波,現在消化不了了。現在大量庫存都是一月的,疫情過後,整個市場會亂斗的,會砸得特別狠,二級市場也會砸價。

說起來大家往年大家都是等1月掙錢,3月扛一扛到五月,現在1月和2月沒辦法了,3月曆來就是淡季,4月好點,5月是小旺季,有個五一,然後淡下去,等到6月了。

哪裡補得回來呢,1月的銷量是任何時候都比不了的,現在2月也沒了。一共手機行業一年就是掙8個月的錢,現在一下子就少了25%。往年上半年還能有兩三個月,現在二月都不行了。本來就沒有什麼可玩的,掙不到什麼錢,現在還不讓掙錢了。3月現在看也就是個平常的高峰,不會和暑期高峰那樣。1、2月補不回來。

疫情對線下影響挺大的,各種廠家都要求推遲上班。有的讓上班,給兩倍工資,不上班也不敢強制要求。大門店不能要求,小門店,老闆就自己守著。但是房租、水電、物業都要繼續交著。本來好多人打算初三開門,沒開得了。

只能降任務,提振信心。只有這樣才能提振信心。就算房東能減免一點房租,最多就是少點虧損,不會帶來利潤。只能降低一下任務,每天溝通,聊聊情況,給大家吃定心丸。承諾疫情後政策會更優惠。但是,很多就是要線下聊的,電話是不可能說得很清楚,最多就是正常維持而已。

重資產行業現在現金流受很大影響,普通的大客戶都是壓著一百多萬的貨。根本的問題就是流速,必須開業才賣得出去。如果資金不夠,可能很多店倒閉,或者裁撤人,店鋪縮小,也會進一步精簡。現在就看誰手裡有錢,能夠扛得住了。

我也在家裡憋得難受,就只能朋友圈裡說一下,賣一下。有些售貨員有老顧客買,就是微信裡問問,順豐或者同城跑腿送過去。也有開門,就是老顧客在微信裡問,然後線下交貨。開門也是不讓進的,拿了東西就走。現在別再求服務意識和質量了。

但是,網上賣最大的問題,就是看不見機器,手機畢竟是個大件,不是衝動型消費。有些顧客手機還能用,但看著發新機想要換,這種心態沒了,也就是說少了一半銷量,很多人可能都要等下半年才會換機。

某電商平臺分銷商:商戶最大問題是沒貨賣

我們線上一直開業。但現在快遞是個問題,很多網點都封了,也不讓派件。

最難的是貨源。我們在深圳批發,華強北都是2月17號開門,延遲了一週。深圳新天地延遲到20號。很多老闆都等著,員工在家工作。

今年我們都是清尾。現在是4G到5G的黑暗時期,備貨也不多,賣完就不賣了。哪知道批發不開門,商戶彈盡糧絕。本來備貨就只到初七初八,現在沒貨賣了。我們90%業務都是線上,還能賣,但是供應鏈停了,沒貨的。其他也沒什麼好賣的。

本來我們都打算初四上班,2月8號去拉貨。一次性得拉500、1000臺都有。結果來個這事兒。之前還說衝一衝2月銷量,現在衝都沒法衝,沒貨你怎麼衝?我的現金流暫時還沒問題,畢竟沒有太多人,但是兩三個月沒生意誰受得了啊,再拖受不了了,大家都在和時間賽跑。

大家都不知道怎麼辦,會到什麼時候。線上一般備貨正常是銷量的7倍,就是一週,過年也就是備十天,現在一個月就是半個月是沒貨。

華為說是3號開工,問題是很多企業10號開工。我們員工在家值班面臨的問題就是沒貨,值班都沒辦法值。我過年的時候,每天1、200單,利潤也就30左右,員工有2、30人,現在240平米的寫字間,加上倉庫8000多一個月。但寫字樓基本上不讓去了。

還有一個問題是,員工工資怎麼辦?最焦躁是這個關係怎麼處,你工資發還是不發。你當然可以不發,別人大不了之後就不來了。你停工還是不停工?如果停工一年幾萬開支,不停工一旦有疑似的病例,那就不是幾萬開支,是更大的開支。而且宣佈停工可以不發錢,但電商一個月基礎銷量沒有了,暫停了,電商平臺就不給你流量了。

我們就是等了,最壞結果就是死扛。畢竟除了工資,公司有庫存,佔壓資金都是成本。發的文件讓所有的省內員工要隔離7天才能上班。現在復工是10號復工,但是隔離7天,就是17號上班,基本這一個月過了。

我現在還去公司,但現在就是倉庫正常上班。大概兩個人在那裡,能發一天的貨吧。疫情前加班挺多的,現在不加班了,就是回家陪孩子。

家裡辦公效率低,美團是要開視頻的,但我們沒有讓大家打開視頻在家辦公。現在佈置任務沒法佈置,缺東少西的。規劃方案沒法寫,也就是隨便寫寫,畢竟這也不是員工能左右的。

能怎麼辦?只能去預料最壞的結果,做最好的行動。這幾天(2月12日)廠家逐漸恢復產能,所以直接去拿貨,貨(的問題解決得)越來越好了。

某城市連鎖店店長:街上那幾天一個人都沒有

之前我們全公司不打烊,但年後兩三天,生意就不行了。以前過年生意好到爆,根本忙不過來。

過年的時候,只能帶著口罩上班,4個小時就要換一次。沒宣佈疫情的時候,大家購買新機的還多一點,武漢一封城,生意就不好了。

年前,5G手機有一波很小的購機潮,我們也做了點規劃。2月2號我們店還開著,我們在還算當地大的,都在好的區域,平時過年一般都要賣10多臺。現在只有一些手機完全壞了的人來買,一天就賣了4、5臺,都是剛需,大家也沒有什麼購機的慾望。2月3號,我們也開始關門,都是政府規定。現在這種情形,也不是我們一家這樣,所有的都這樣。

員工過年期間回去的,有些家住得遠的直接就出不來了。想回來的,我們這裡也不讓外地人進來。很多小區都不讓出門,只有特定時間可以出去。大超市也不開了,除了基本生活需求,全部關店。我們店很多門頭改成華為了,但是都關了。整條街那幾天真的一個人都沒有。

員工也就是微信賣,讓出來人家也不出來。前幾天,一些員工家長都不讓上班,人一家人都不出門。體溫稍微不正常都不來了。也只能看自覺,監督一下他們的朋友圈,也就發點底薪。前幾天就兩三個人在店裡,他們都忙得過來,平時正常兩三個人根本忙不過來的。

我們開會,也都在商量怎麼彌補,哪些途徑能填補一下,總歸不能坐視不管。但好像除了朋友圈賣賣,還真是沒辦法了。微信群沒法弄,大家七嘴八舌,也做不了生意。

所以也只能做做朋友圈老生意維護,有些銷量,但是和開門還是有差距。有些學生在家有點需求,什麼筆記本啊、平板電腦,買了我們送貨上門

其實去年有段時間,跟著運營商的和包購機政策走,做得特別好,一些小店一個月能做到一百多臺,但是做了7、8個月就不行了。估計現在很多小門店是做不下去了。加上疫情影響很大,雪上加霜。

工資現在銷售一線只有底薪,大家全部是業績吃飯的。我們是店長,稍微好點,但是壓力大啊,那麼多任務要完成。前幾個月,晚上都是最晚要12點到家。現在都在家裡待著,雖然身體休息了,但是精神壓力大,畢竟還有家要養。

某供應鏈銷售人員:大家說話都小心翼翼

現在最大問題是整個供應鏈沒有復工,一個環節復工不了都會影響交付。整個鏈條上,包括工人還有供應商,每個點都有問題。工人端是沒人,供應商也是一樣的問題。

我們也沒辦法,只能協商,看能不能延期一點交貨。一般客戶會給一點時間,畢竟是外力原因,所以商量少批量交付。

我們也頭疼,上不了班,客戶復工了,我們復工不了。我們有些客戶直接面對海外,要求必須交付,不然要罰錢,所以他們更著急,只能催我們。

我們這邊要求都是錯峰上班,工人進來做事大家都隔了距離,以前隔一個凳子遠,現在更遠了。有的部門1米之內不能接近,兩個人不能同時進一個密閉房間。

效率低也沒辦法,就是少交貨也比沒貨強啊。畢竟,現在風險是第一位的,除了側體溫,要查回家交流過的人,我們也會提供口罩。

其實(疫情)年底有徵兆了,行政當時就開始買口罩,買消毒物資,以前一個口罩1塊能買到,後面可能就要4、5塊,沒辦法啊,還是得買。

剛開始沒意識到會這麼嚴重,1月17、18號我們管理層還開會,大家挺有衝勁,當時做了規劃,還有動員,下了責任狀什麼,現在打得有點懵。

想想當時大家還是忽視了,沒有提前準備,要知道這麼嚴重,就不放假,員工都別回老家去。

大年初一,我們就通知湖北的員工不要來了。開始登記員工的情況,包括家在哪裡,湖北的有多少,然後採買消毒液,口罩這類保障物資。也在通知員工,能留的趕緊和他們溝通,就不要走了,各自也捋一捋手上的項目,看看優先級。

現在很多項目和週期都放緩。項目研發有周期的,得往後延了,2月缺的進度也沒辦法很好補充。

如果疫情三月上旬結束,其實只是影響兩個月,還能抗一抗。 製造業沒有像旅遊和酒店那樣受影響那麼大,但還是很痛。畢竟整個產業鏈毛利很低,還是艱難。今年對很多企業來說都是個坎。

現在產能也就恢復了20-30%吧,不過我們現金流還行,最多就是掙的錢吐出去了 。

其實最焦心的一是老闆,二是銷售。我們做銷售,工資都還不知道怎麼弄。疫情前,我還以為努力一下能夠到今年的目標。現在整個2月沒有了,達成任務很難了,也不知道接下來會怎麼樣。

現在推進難,別人交不了我們的貨,我們排產別人的也有問題,只能順其自然。以前安排任務時,說話很硬氣,你辦不了必須辦,不行就開了你,現在沒辦法這樣強勢了,都沒人了,你換誰去?供應商也換不了,就這一個,你選不了。現在大家就是和和氣氣把事情做了,說話也小心翼翼的。

(如果您是手機行業從業者,有故事希望分享,歡迎加微信yuansl_92與我交流,請務必註明姓名+公司+職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