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獨來獨往,不怎麼愛社交,不喜歡和一群人在一起湊熱鬧,真的會被人不待見嗎?

散人丫


我也是這樣的人啊,喜歡獨來獨往,不怎麼和別人湊熱鬧,在一群人中間談話說笑感覺到很沉默,只能隨聲附和顯得挺尷尬。因為自己實在是插不上話,也不會說話逗趣啥的。我個人認為造成這種性格的原因,應該是原生家庭太冷漠,沒溫暖,受盡歧視,遭人白眼,長大後輕度抑鬱和過於自卑,一直靠讀書調養自己。

我有時也恨自己社交能力差,不和群,曾經很努力地改變自己,去迎合別人,去融入其中,為此活的挺累。

跌跌撞撞混到五十多歲,身體也不好,正好有理由不參與任何活動了,可是照本性來生活了,獨來獨往,不再聚會,就宅著,今年的疫情嚴重,全民居家隔離,這樣的生活對我而言,並不難熬,平常我也是這樣過的。

總之就是選擇這樣的生活,造成這樣的性格,根本原因我認為就是兩點:一是混的不好,小時原生家庭和以後婚姻家庭,確實不幸福,母愛,父愛,夫妻之愛,親情,愛情,友情,統統沒有品嚐過。冷漠無情,袖手旁觀,縈繞在自己周圍。

第二就是身體弱,不能勞累,也見不得鬧騰,喜歡少言寡語,喜歡安靜悠閒。

這樣的性格肯定是不受人待見,誰都喜歡交往廣、愛管事、見誰都說個不停、湊熱鬧、愛聚群的人。

真心佩服錢鍾書和楊絳他們,能在盛名之下還獨享低調做人做事的生活,你看當下多少藉藉無名之輩,擠破頭想出名,出頭露面,增加曝光率啊。而錢老他們拒絕任何會議訪談邀請,就靜靜在家看書讀書寫書。

家有餘糧,心裡不慌,好在不必依賴任何人吃飯,別人愛咋咋地吧,自己就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吧。逢年過節陪孩子樂樂呵呵,平時就自己打發時間,看大片,玩遊戲,讀名著,聽音樂,甚好,甚好。


深藍2892


我也喜歡獨處,一個人在家很隨意,看看新聞,唱唱歌,做做家務,覺得很好很開心。我很少串門,也不喜歡和別人東家長,西家短的亂說話,有人來我家串門,說話我就做聽眾,群居守住嘴,獨居守住心,別人待見不待見那是別人的事


用戶5364667740149


我現在就是這樣過的呀!不過我是從“人來瘋”———即社交積極分子叛變過來的😂以前我老愛與人交往了,熱心快腸又話多無腦,哪個人我都熟,哪家事我都知道,只要別人對我微微一笑,我就熱情地把她當朋友,還是無話不說的好朋友那種哦😄現在想來,其實那種笑,大多數都是出於禮貌或者譏笑,不,有可能還是冷笑😭只是當時的我不明白而已!一句話,以前的我對人家太熱情了,熱情得有點嚇人,結果呢,碰壁碰得頭破血流、心也被傷得千瘡百孔以後,現在選擇了隱藏,徹底地隱藏,除了上班(上班也不與同事深交),下班後從不出門,更別說和人交往了。不過我現在很輕鬆呀?相反內心還變得寧靜了呢😁


鳳146983974


不盡然!

以前,我是太招人待見,總去為人民服務。聚會沒有氣氛會想到我,食無味又不想做飯想起我;平常想吃小菜不會做想起我。太累,與其做好人被呼來喚去,不如做自己喜歡的事!

我個人不是不愛熱鬧,是熱鬧時間長了不行。人熟常無理,什麼人都有。與其被動附和,不如怡然獨處。





葉舞芭蕾時


看到題主描述的這個現象,就像看到了自己。我喜歡獨來獨往,剛開始確實會被“隔離”,但是時間久了,反而喜歡上獨處的時光。

關於這個問題,我就從下面三個方面說說:

1.自己的情況

我喜歡安靜的環境,不愛說話,不喜歡人多的地方,單位有聚餐或者同事私下聚會,99%我都會拒絕,這就是我在單位的表現,講真,確實挺不受領導和同事的歡迎。

但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總有那麼一兩個人,喜歡和我交心。並且這種關係,走到後來,都發展成了自己生活中的“鐵桿”閨蜜。

所以,並不是獨來獨往,不合群的人就真的混得差。相反的,真真優秀的人,大多不合群。

2.一個人的時候,才能與自己相處

翻看朋友小慧的朋友圈,她總是一個人購物、看電影、逛街。我問她:“年紀輕輕,為何不找幾個好友一起去做這些事。”

她說:“一個人的時候,吃飯吃自己最愛的,看電影是自己最喜歡的,買的衣服也是自己內心的決定。不用再顧慮別人,也不用看別人的喜好,猜測別人的想法。”

和自己上路,不需要任何偽裝與勉強,想哭便哭,想笑便笑,如此這般,會覺得生活好純粹,自己好瀟灑。

不用再做“套子裡的人”,迴歸真實的自己,感覺太美好。

3.一個人的時候,才能更好的提升自己

上班期間不參與周圍同事的八卦討論,專心做自己的事,完成自己份內的工作,為能力提升儲蓄經驗。

下班後,看書、碼字、鍛鍊身體,在流行“斜槓青年”的時代,多充電,爭取給自己多爭取幾個厲害的標籤,讓以後的自己,無論在工作和生活上,都有更多的選擇權。

不要刻意的去融入自己不喜歡的群體,要知道,豐富自己,比取悅他人更有價值。

猛獸總是獨行,牛羊才成群結隊。你的孤獨

雖敗猶榮,願你在獨來獨往中,成就優秀的自己。


安若琴姑娘


獨來獨往,不喜歡社交,不喜歡湊熱鬧,和會不會被人嫌棄,沒有什麼必然的關係。

第一、你要明白,社交其實有兩大類

第1類社交:感情類的社交,說的直白點,就是與有共同興趣愛好的朋友,在一起玩兒,或者有情感依賴的訴求,而相互傾訴。一般這種不會摻雜利益的交換,相對參與社交活動就會比較輕鬆。

  • 但是一方面,隨著年齡的增長,興趣愛好可能會發生變化,那麼這類感情類的社交需求就會越變越少。比如年輕時喜歡打遊戲,可能成家立業後就變成喜歡看球賽。那麼因興趣愛好在一起的朋友就會越走越遠。

  • 另一方面,隨著大家社會地位的變化,精力的減少,以及心智越來越成熟,這種這種感情上的依賴也會越來越少,那麼相應的社交行為也會越來越少。
高爾基(蘇):人只有在絕對的寂靜中才能更接近自我。

隨著心智的成熟,閱歷的增長,大部分人都會減少感性的社交需求,享受孤獨的樂趣。你一個人的時候,才能更清楚的逐漸認清自我。

三木清(日)《論孤獨》:孤獨中存在著美好的誘惑,孤獨中存在著無盡的趣味。

第2類社交:功利性社交。顧名思義,功利性社交就是希望能從對方那裡獲得一定的利益。

如果你身邊朋友的社交性質都是功利性的社交,那麼能力強的朋友,就會慢慢的捨棄能力弱的朋友,你也會慢慢捨棄能力比你弱的朋友。

如果你不喜歡社交湊熱鬧,說明了在這兩種社交方式上都沒找到需求點

也許你喜歡讀書,也許你喜歡聽歌。但是現在你身邊這撥人聚會玩耍的方式,過於的熱鬧,與你的興趣愛好不一樣,所以你沒興趣參加。

也有可能,你沒有什麼慾望,又或者在這波朋友身上沒什麼需求,不需要在這群朋友身上獲得什麼,那麼你也沒有去參加社交活動的動力。

想通了這一點,再說回會不會被人嫌棄?

  • 很簡單,志不同道不合,興趣不同,沒有人會嫌棄你,因為你即使勉強的加入,也無法真正的融入這個興趣團隊。

  • 而如果是功利性社交,你無法給他人帶來利益,即使參加,別人照樣也會不待見。

所以不需要太糾結,不愛社交,從本質上講,只是因為你沒有找到與自己志同道合的那群夥伴,也沒有找到能夠相互交換利益的群體,那麼是否被待見,就顯得不重要了。

《小王子》一書:“正是你花費在玫瑰上的時間才使得你的玫瑰花珍貴無比”。

好好珍惜與自己獨處的時光,心態開放,為自己而活。

當你變得越來越優秀,對自我的認知越來越清楚,才能真正找到適合自己的社交方式,活得輕鬆自然。

【子佳看職場】,一名資深HR老兵,分享職場乾貨。歡迎轉發關注。


子佳看職場


每個人都有故事,每個人都有傳奇。

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有些關,只能一個人過,有些路,只能一個人走。

經歷過世事滄桑,終於明白,所有的事,都需要靠自己才能去成全。

我欣賞魯迅這句話,牛羊才成群,虎狼才獨行。

你要努力強大,然後獨擋一面。

人要麼庸俗,要麼孤獨。

一個人的成熟,就是獨立做出叛斷,聽應自己內心的決定。

正如萊蒙託天的那首詩《一隻孤獨的船》:

一隻船孤獨地航行在大海上,

它既不尋找幸福,它也不逃避幸福,

它只是向前航行,

底上是沉靜碧籃的大誨,

而頭頂是金色的太陽,

將要直面的

與己成過往,

較之深埋於內心,

皆為微沫

修行的路總是孤獨,而智慧必然來自孤獨。



今世緣126


真的會被人不待見,不瞭解習慣孤獨獨來獨往的人都以為裝都以為是孤僻有問題,不管別人怎麼說,怎麼自在怎麼活,俗人的嘴裡什麼人都會有得說,人到中年了該為自己活,一個人不必跟一幫人聚一起論長論短是非飛揚,一個人獨來獨往雖然淒涼但是簡單,與一幫瓦合之眾聚一起不如一個人獨處清歡……





清心莉人


站在比例的角度而言,這類朋友會被很多很多人疏遠、冷落、不待見。然而這根本什麼問題,這類朋友也沒必要因為這種現象而有任何的苦惱、迷茫!因為,問題的關鍵點根本不在這裡!不要被一些表現說迷惑!

一、你並不需要得到所有人的喜愛、認可!妄圖和所有人都搞好關係的人,不會有什麼出息!

正如題目中所說的“湊熱鬧”行為,在很多情況下是沒必要的。而且大家也知道“愛湊熱鬧”的人群在社會、職場上發展的到底怎麼樣。注意:別看表面上的熱熱鬧鬧、一團和氣,您要看本質!


老鬼的個人看法:一個人在另一個人心目中地位的提升、良好印象的形成,往往並不在於公共場合下的表現!二人單獨溝通、交流、切磋、互動過程中,才是兩個人建立友誼、信任度、支持度的前提!

因此,朋友們根本不用去羨慕那些在公眾場合容易成為焦點的人物,也沒要羨慕某些人在人多時左右逢源、口若懸河的表現。

妄圖引起所有人的注意,希望大家都非常的喜愛、認可、接納自己,幾乎是不可能的。一個人能否超越自我、超越他人,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品質:根本不會追求完美,根本沒指望所有人都認可自己、說自己的“好”!

多數人就是因為在社會、職場中做決策前或者行動過程中,總是妄圖找到讓所有人都理解、接納、認可的行為、語言、決策。導致自己的決策偏差或者失去機會 ,或者導致行動結果不如預期.....

二、“愛社交”之人,進行的如果是無效社交,根本沒任何意義!

正如一個人:1、可以不愛說話,但是該說的時候不說那就有問題了!2、可以愛說話,但是不該說的時候瞎說、管不住自己的嘴巴,問題也就大了!

因此,一個人是否“愛社交”不是什麼問題!可以不愛社交,但需要進行的有效社交如果不去做,那就是有大問題了!

因此,你會發現一些有趣的現象:我們身邊有很多發展不錯的人、成就比較高的人,他們好像不怎麼社交。——其實這是一種表象而已!他們只是在你沒看到的時間、地點進行有效社交!

在各個企業中,銷售團隊中的銷售精英、高手在這方面的表現是最容易觀察到的!他們出差回到公司之後,其他業務員忠實看不到他們,不知道 他們跑到哪裡去了。其實他們早就跑到某個領導的辦公室裡和領導溝通、閒聊、“彙報工作”去了!哪裡有時間和其他業務員浪費時間?!

而很多業績一般般的業務員,往往出差回來之後湊成一堆抽抽菸、喝頓酒、吐吐槽......

銷售高手,將時間精力用在了和領導、老闆的交流,可以獲得更多的資訊,可以提升在領導心目中的分量,可以在必要時給與自己銷售政策或者行動上的支持......這就是差異所在哦!

因此,愛不愛社交不是重點,是否能夠從事有效社交才是根本!

三、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這個道理真實不虛

窮在鬧事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是站在財富角度而言的。而在現實社會、職場中,一個人的實力、能力、某些方面的造詣等等決定了你能否吸引他人主動的靠近自己!

如果你的實力、財力、能力、資源、人脈等等某方面擁有雄厚的“資本”,完全可以成為被動型的人物!

還有一句話“你若盛開蝴蝶自來”,也是這個道理。

社會上有些人在某些方面極高的造詣決定了其他人會趨之若鶩,職場中某些人不善言辭,但某種技術實力可以讓他們成為老闆的“香餑餑”!

自己毫無“資本”的情況下,即使你想努力的合群,誰又能拿你當盤菜呢?(話難聽,但道理就擺在那裡!)

四、不要拿我們看到的表象去評價他人,這是社會、職場的大忌!

我們看到某人不合群、喜歡獨來獨往,可很有可能他晚上時間正在和某個有實力的人脈喝茶、閒聊呢!

我們看到某人每天下班就回家、從來不做應酬、聚會,很有可能人家利用晚上時間正在充電,或者進行自媒體寫作創造收入呢!

我們看到某人不湊熱鬧,但有可能私下裡與領導、老闆抱持著緊密的溝通、交流與公共關係,得到了領導的信賴!弄不好哪天被提拔了呢!

因此,你看到的只是他人讓你看到的、你能看到的那一部分而已,在你看不到的時間、地點,是什麼情形?誰知道呢?

五、做有價值的事、思考更有價值的問題、站在更高的視角、擁有更長遠的眼光......

老鬼做此文的目的就是讓我們從眾多表象出跳脫出來!沒必要為一些我們只能看到“一半、一面”的事情浪費腦筋!

好多人都說了:人與人產生巨大差異的原因,往往都是在八小時之外!別人離開你視線之後的行為,您看不到!我們單單根據自己能夠看到的現象就去思考、評價,往往是不準確的、有失公允的。這也會影響我們與他人的互動。

六、如果您是題目所說的“獨來獨往、不愛社交、不愛湊熱鬧”,完全可以!但一定要懂得:該做的事情一定要做!

可以日常獨來獨往,給自己足夠的獨處時間,可以 用來學習、提升、研究、從事的事情很多!

可以不愛社交,但要根據自己的實力、能力、專業、職業等等特點,必要的有效社交還是要去做的!除非你已經致力於成為某領域的頂尖高手,也是可以的。

你可以不愛湊熱鬧,因為多數的湊熱鬧確實意義不大。但要知道採用什麼樣的方式能夠獲得更多有價值、有作用人脈的支持、信賴即可。


以上供參考吧,希望能夠給職場的朋友們提供一些思考、探討的素材。

歡迎【關注】老鬼,每天分享職場、銷售、口才、人脈類實戰內容。

越多分享,越多 收穫!


老鬼歸來


我就是這樣的人,不願意和人交往,願意自己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遇到不喜歡的人和事,都懶得說一聲。討厭那種虛情假意的應酬。現在年齡大了,更願意自己獨處。別人怎麼說,怎麼看,對我都不重要。我不是為別人活著。有時候自己靜靜的一整天都不說一句話。但是每天過得還是很充實的。難得自己自由自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