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過“小小陪讀郎”的毛澤東

當過“小小陪讀郎”的毛澤東

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左五)與文家親屬合影

每個人的一生,總會遇到一位或者多位對自己影響很大的老師。教師是教書育人的園丁,同樣,也是成長導航的指路人。

童年時代的毛澤東也有多位對他影響比較大的老師,這其中第一位就是他的私塾老師,同樣也是他的舅父文正瑩。

文正瑩是毛澤東的親二舅,因在同族兄弟中排行第八,所以毛澤東稱他八舅父。文正瑩是一位生性正直、性情溫和的鄉中儒士,在家中開了個小私塾,教族中子弟讀書識字。那是一種舊式學堂,一位老師,招收近20名7歲至10歲的孩子入學。

毛澤東小時候喜歡一個人跑去小溪邊玩水,外婆怕毛澤東出現什麼意外,就讓文正瑩的三兒子文南松帶他去學堂裡玩耍,沒想到毛澤東受到學堂的耳濡目染,沒有玩耍,反而小小年紀安靜地坐下來聽八舅父文正瑩講課,開始與比他大很多的孩子們一起讀書,這時他還不到上學的年齡。久而久之也能把《三字經》《百家姓》背誦下來。文正瑩看到毛澤東讀書有天賦,心裡也是十分高興的,稱他小外甥為“小小讀書郎”。

當時童蒙的教材,從《三字經》到四書五經,對於幾歲的兒童猶如“天書”。所以,私塾的先生教課時,大多是本著識字的想法,讓學生們多讀多背,課下的作業也是以“臨摹”為主。

文正瑩本身就學富五車,博覽群書,看到外甥如此好學,便也有意識地培養,除了在課堂教他讀書識字之外,還抽空教毛澤東讀一些朗朗上口的古詩,如駱賓王的《詠鵝》,李白的《靜夜思》,曹植的《七步詩》和李紳的《憫農》等,有時也教《千字文》《六言雜字》,讓毛澤東從小接受了傳統文化的教育。

當過“小小陪讀郎”的毛澤東

1919年,毛澤東(右一)同父親毛順生(左二)、伯父(左三)、弟弟毛澤覃(左一)在長沙合影

1902年春,父親毛順生把毛澤東接回韶山正式入私塾讀書。此後,文正瑩一直關心著毛澤東的教育和成長,在毛澤東讀私塾期間,文正瑩常借圖書報刊給他,開闊了毛澤東的視野。

要知道毛澤東從六歲起就做一些家務和農活,如拔草、放牛、拾糞、砍柴,識字後也幫父親記賬。特別是十四到十五歲大約兩年的時間內,他成天在地裡跟家中僱的長工一同幹活。十六歲前,中間曾停學兩年在家務農,其餘時間內他先後在韶山一帶的南岸、關公橋、橋頭灣、鍾家灣、井灣裡、烏龜井、東茅塘六處私塾讀書。

當過“小小陪讀郎”的毛澤東

毛澤東給文正興、文正瑩等的信

毛澤東後來把自己的私塾生活概括為“六年孔夫子”,這六年的“孔夫子”教育也培養了他“鑑古知今”的愛好,幫助了他後來的“古為今用”。在上學期間,毛澤東早晚還要放牛拾糞,農忙時也參加收割莊稼。還常常跟長工爭勝,搶重活幹,養成了山區農家子弟的本色:吃苦耐勞,勤快樸實,不怕艱難,對農民的疾苦也體會很深。這些經歷都讓毛澤東珍惜讀書,懂得讀書的重要性。

八舅父對他的有意栽培,使毛澤東終生難忘。1951年,他在北京同文正瑩之子文運昌會見時,還饒有興味地談起童年時在八舅手下當“小小陪讀郎”的趣事,稱道文正瑩“是世界上最好的人”“老先生對我的教育和幫助好大囉!”


網編:宋瑩

監製:方丹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