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國水軍攻佔登州,大唐陸軍倉促應戰:解讀戰事全過程

大唐水軍威震東北亞,所向披靡。在龍朔三年(663年)爆發的白江口之戰中,唐朝名將劉仁軌親率水軍13000餘人,駕馭170餘艘戰船,大敗倭國、百濟聯軍,敵人1000多艘戰船全部被焚燬。此戰勝利,標誌著大唐不僅掌控了朝鮮半島的局勢,而且在東北亞海域建立起由自己主導的海上安全秩序,保證了自身的海防安全。

小國水軍攻佔登州,大唐陸軍倉促應戰:解讀戰事全過程

白江口之戰,確立大唐海上主導地位

一、渤海靺鞨偷襲登州,大唐王朝猝不及防

然而,就在不到七十年後的開元二十年(732年)九月,一向安詳寧靜的大唐北部海岸線上,卻爆發了一場驚天動地的突發事件——渤海靺鞨水軍攻陷登州,殺死刺史韋俊。一時輿論譁然:蕞爾小國渤海,怎麼能突破固若金湯的海防線、攻入大唐本土的呢?

新舊唐書與《資治通鑑》對此重大歷史事件語焉不詳,只是簡述史實:渤海靺鞨王大武藝派遣其將領張文休,率領海賊進攻登州。茲事體大,不可輕視。唐朝派左驍衛大將軍葛福順率兵討伐,次年又從陸路發兵懲罰渤海國。除此以外,我們很難找到相關信息了。但是,從今天的地緣政治學角度來審視,這一事件意義重大,有必要探究其來龍去脈的。

小國水軍攻佔登州,大唐陸軍倉促應戰:解讀戰事全過程

渤海國曾經的都城上京龍泉府

二、粟末靺鞨建立渤海國,兄弟鬩牆大武藝怨唐

粟末靺鞨人的舊地在長白山、松花江和黑龍江一帶,如今客居於遙遠的遼西幾十年甚至上百年了。時間越久,族人的思歸之心也就越發強烈。想當年,粟末部靺鞨與高句麗長期作戰,力戰不勝對手,無法在老家立足。於是,首領突地稽率部歸附隋朝,隋文帝將他們安置在營州。此後,隋唐兩朝討伐高句麗,他們都派兵助戰。高句麗亡國後,粟末靺鞨人又接納了一批鄰居,那些作為戰敗者流放到這裡的高句麗遺民和附屬於高句麗的各部靺鞨人。久而久之,新老客居者融合成一體。

就在粟末靺鞨人急盼迴歸之際,契丹人發動叛亂反唐,攻佔了營州,唐軍難以招架。趁此大亂,粟末靺鞨首領乞乞仲象和乞四比羽率領靺鞨人及高句麗遺民悄悄地離開了駐地,向東跨過大淩河、遼河,歷盡千辛萬苦,回到了長白山區牡丹江流域,那是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696年)的事兒。後來,乞乞仲象的兒子大祚榮做了首領,他在與武周軍隊鬥爭中越戰越勇,打出來一片新天地。他建立了震國,自立為王,對中原王朝採取了公然對抗的姿態。

唐中宗復辟後,對震國的政策由征討改為招撫,大祚榮也投桃報李,派出兒子大門藝入朝做質子,宿衛大明宮。唐玄宗時,更是冊立大祚榮為渤海郡王,使靺鞨人有了自己的國號渤海國。此時,渤海作為地方政權與唐王朝的隸屬關係正式確立下來。

可是,當大武藝繼承王位之後,唐渤關係又出現了變數。開元十四年(726年),他痛恨效忠大唐的黑水靺鞨,於是派胞弟大門藝去攻打黑水靺鞨。飽受大唐文明浸潤的大門藝歷不以為然,陳各項理由,堅決反對此場戰事。大門藝這樣做,也使大武藝更加猜忌從長安歸來的弟弟,於是打算把大門藝召回後殺掉。大門藝聞知後,只得倉皇逃亡大唐。唐朝收留了他,任命他為左驍衛將軍。大武藝惱羞成怒,向唐朝要人,唐朝以各種藉口拖著不辦。你來我往,折騰了好幾年,大武藝有了種被戲弄的感覺,於是,他對唐朝懷恨在心。他想打一場低烈度的戰事,出奇制勝,報復一下唐朝。

下面,我們就發揮對歷史的聯想和想象能力,就這一次戰事,設身處地地做一次沙盤推演吧。

小國水軍攻佔登州,大唐陸軍倉促應戰:解讀戰事全過程

大祚榮,渤海國開國之君

三、報復目標選在登州,渤海國要製造聲勢

渤海國王大武藝清楚,渤海國的發展空間在東北地區,向東,向北。自己也沒有實力也沒有必要從陸地攻入中原腹地,因此,他沒有選擇在西部方向與唐開展作戰。大武藝的戰略思考體現了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原則,選擇了唐人想也沒有想到的海上突襲方式,把突擊的目標選在渤海海峽對岸的登州。他的初步設想是,不僅要襲擊成功,而且要實施一定時間的佔領,以擴大影響。

登州的戰略地位有多重要?它是大唐北方最重要的口岸和水軍基地。唐朝對外交往的通道一共有7條,其中5條為陸路通道,只有兩條是海陸通道。南方水路通道是從廣州出發,通往南洋各國。北路則是以登州港為碼頭,駛往渤海、新羅和倭國。唐朝建立後,對北方的海防與海外交往非常重視,特意在山東半島東北部設立了登州,後來將州治設在蓬萊縣。登州處在黃渤海交匯處,北望遼東半島,是北方陸海交通的咽喉。

唐朝在登州的駐軍叫平海軍,也稱東牟守捉,共有兵員一千多人,負責海岸戒備、城市防衛的任務,由登州刺史調度指揮。登州港內帆檣林立,來自東北亞各地的船隻停泊其中。登州城中設有各種市場,交換著各國的特產,市場內人來人往,川流不息;設有渤海館、新羅館等國際會館,專門接待來自各國的使者、商人和留學生。大武藝和他的謀臣們意識到,渤海國有能力攻打這樣一座城市。一旦成功,離開產生轟動效應,造成極大的國際影響,讓唐朝人丟臉。

小國水軍攻佔登州,大唐陸軍倉促應戰:解讀戰事全過程

登州城

四、挑選海賊組成突擊隊,循岸而行夜襲登州港

大武藝把戰鬥任務交給了一個名叫張文休的將軍,這位將軍如何籌劃組織實施這場戰事,我們只能根據有限的材料來推斷了。此前,渤海國似乎沒有在黃渤海海域建設專門的水軍,因此,張文休要物色一批懂得航海、熟悉海況的人來做水手,做骨幹,草創自己的水軍——嚴格意義上說是陸戰隊、突擊隊。他挑選了一批海賊,也就是出沒於海上的盜賊,作為水軍的班底。這也是出於無奈,因為那個時候整個東北亞地區很少有人從事航海的。

由於是近海作戰,張文休不會考慮去建造大型戰船。他會把造船廠設在鴨綠江中游靠近中京顯德府的地方,利用長白山豐富的松木楸木等木材建造中小型戰船。張文休此行是偷襲作戰,是登陸作戰,而不是海戰,不會動用很多人馬,估計其水軍規模充其量為500人,其中海賊不會超過百人。考慮到這些,他決定,船隊規模不超過10艘。

大武藝給了張文休充足的時間,讓他遊刃有餘地做好各方面的準備工作。張文休會派人跨海偵察敵情,會在登州城內安插間諜接應,會組織軍事海賊們設計進攻路線。說到進攻路線,張文休當然要採用當時已經成熟的海上航線了。在那個時代,唐朝與渤海國的人員來往所走的海上路線是,由登州港出發,朝東北方向航行,穿行在今長山列島的長山島、大欽島、小欽島和北城隍島之間,等待風平浪靜,再渡過老鐵山海峽,在旅順靠岸。稍事停留,緊貼黃海海岸線,繼續向東北方向航行,在今天的丹東進入鴨綠江。張文休進攻登州,正好是反方向運行。

選擇在深秋時節走這條航線,確實有足夠的安全係數,張文休看到是有信心的。這個時節,秋高氣爽,北風習習,適於由北向南揚帆航行。水手們完全可以藉助順風和水流等有利因素,鼓足風帆,用10個小時左右的時間抵近登州港。戰前,張文休的水軍很早就抵達海峽北岸的都裡鎮,在此訓練,在此適應環境,在此養精蓄銳,在此等待最佳時機。

在九月的一個下午,張文休下達了出兵的命令。此時,他信心滿滿,躍躍欲試。他在推想著,此時的登州城裡正在準備拷貝又一個寧靜溫暖的秋夜,平安軍的兵士們也邁著散漫的步伐重複著日復一日單調的動作,渤海館裡內線正摩拳擦掌,準備著夜裡的接應。張文休也會慨嘆,大唐正值開元盛世,承平日久,民心懈怠,軍隊疏於防備,麻痺大意,也給我們提供了良機。看起來,登州守軍一定要敗於渤海國了。

午夜時分,一支精幹的突擊隊悄無聲息登上登上登州城牆,黑暗之中,他們迅速解決了哨兵巡邏兵,接著擊潰了趕來增援的平安軍。亂軍之中,突擊隊衝進刺史衙門,刺死了刺史韋。然後,渤海水軍封閉城門,張文休登上城樓,發佈安民告示,告知大唐子民,渤海國要在此實施長期佔領。登州百姓面面相覷,不敢相信眼前發生的一切。

小國水軍攻佔登州,大唐陸軍倉促應戰:解讀戰事全過程

中國古代戰船

五、大唐興兵反擊,姿態更顯重要

軍情十萬火急地傳到長安,唐玄宗十分震驚。憤怒之餘,他與大臣將領們在一起冷靜分析,判定大武藝的意圖,探討對策。君臣們一致認為,渤海國此舉只是一次挑釁,其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因此既要高度重視,又要合理用兵,避免興師動眾,勞師遠征——用兵,也只求達到震懾敵人、穩定民心的目的。

於是,唐玄宗派出了大唐的良將精兵,晝夜兼程,趕赴登州。他指定龍威將軍葛福順來領軍,因為葛福順對自己忠心耿耿,在剪除韋后和太平公主的行動中功勳卓著。唐玄宗給葛福順加了一個正三品的官銜左驍衛大將軍,由他來指揮禁衛軍馬隊,快馬加鞭,製造聲勢。以急行軍的速度,葛福順的討伐軍十天左右即可到達登州。沿途他還可能調動節制各支部隊,配合行動。不過,我們猜想,不等葛福順到來,張文休就會選擇退兵,全身而退了,因為大武藝的戰略目的達到了。葛福順登樓北眺時,也只能望洋興嘆了。

不過,唐玄宗還準備了具有實質意義的一手,非常毒辣的一手,那就是讓渤海君王骨肉相殘。次年正月,唐玄宗命令大門藝作為唐將,從幽州發兵,討伐渤海王大武藝。又派使者敦請新羅發兵,南北夾擊渤海。大武藝氣急敗壞,派刺客暗殺大門藝。行動未遂,唐玄宗命令將刺客盡數誅殺。

小國水軍攻佔登州,大唐陸軍倉促應戰:解讀戰事全過程

渤海國地圖

通過此次登州戰事,大唐君臣對渤海國的軍事實力刮目相看,更加重視起來。不過,張文休偷襲登州港,只是大唐與渤海國關係的一個插曲。其實,在唐渤關係大多數時間裡,雙方還是很好地維持了中央王朝與地方政權的正常關係的,和平的時間遠遠多於戰爭的時間的——那是後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