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時待命!“逆行者”背後,有一群免費護航的“老司機”

黃建平切身體會到,情況正在往好的方向發展。

這種感受來自於“一多一少”:多的是,杭州市西溪醫院至醫護人員臨時居住地溪杏苑酒店,10分鐘的車程,這兩天路面上的車多了,早晚高峰還會堵上一小會兒;少的是,在西溪醫院門口等待時,閃爍著警示燈忙碌著的救護車少了,作為杭州市新冠肺炎診治定點醫院,黃建平覺得,這是個好兆頭。

2月19日一大早,陽光很好。在西溪醫院體檢完的幾位護士,沒有坐上黃建平的車,而是步行返回酒店,黃建平沒有為白跑一趟而遺憾,甚至有點兒高興。“這群孩子剛結束14天的隔離,肯定憋壞了。曬曬太陽,挺好。”近一個月,黃建平和同事們以特殊的方式站上抗“疫”一線,不知不覺,已從凜冽寒冬駛向了和暖春日。

41封請戰書

黃建平是主動請纓上前線的。

“醫護人員通勤有困難,亟需班車接送!”春節剛過,杭州市公交集團電車公司就接到一份特殊的支援請求,西溪醫院醫護工作強度增加,醫院內部員工宿舍爆滿,新開闢的定點酒店與醫院僅隔一條繞城高速,近在眼前,步行卻需半小時。

與院方對接後,車輛營運方案迅速敲定,免費為醫護人員提供專車,徵集專線司機的通知火速下發到各個車隊。1月30日,省勞動模範沈偉娣率先向車隊管理人員遞交了請戰書。消息傳開後,不到一天時間,41位一線司機陸續寫下請戰書。

24小时待命!“逆行者”背后,有一群免费护航的“老司机”

“我沒法上前線救人,也提供不了口罩、手套保護醫護人員,唯一能做的就是保障他們安全上下班。”今年55歲的包國強聽到消息,沒和家人商量便報了名。

黃建平比包國強小几歲,在他看來,像他們這樣的老司機相比年輕司機有不少優勢,一方面是駕齡長,經驗豐富;另一方面,孩子已參加工作,無需照顧。此外,兩人還都是黨員。

“作為一名黨員,這個時候不站出來衝在前面,還等什麼時候呢?”黃建平說。

2月2日,西溪醫院至醫護人員臨時居住地的專線正式開通,黃建平、包國強等8名專線司機和後勤保障人員正式上崗,為疫情防控開啟一條“生命通道”。同吃、同住、同行,這也意味著他們要和醫護人員同抗“疫”共進退。

開得平穩些、再平穩些

黃建平主動報名成為西溪醫院醫護人員專線司機的這一決定,不出意料地遭到了妻兒的反對。

“老婆不放心,兒子不同意,說怕有危險,問我能不能不去。”黃建平笑了笑,“我和他們說,總要有人去的嘛,為了讓家人放心,我還作了保證,一定做好防護措施。”

妻子和兒子不再說話,默默地幫他準備好了消毒用的酒精棉片、口罩等防護用品。2月3日下午,兒子開車把頭髮花白的父親送到了酒店。收拾完行李,戴好護目鏡、手套、口罩,黃建平就接過了提前上崗的包國強的班。

24小时待命!“逆行者”背后,有一群免费护航的“老司机”

專線負責人、臨時黨支部書記馮洲平告訴記者,最初,班車是每天7時30分、9時,16時30分、17時30分固定接送,隨著工作量和醫護人員的增加,臨時班次不斷增多。2月5日,專線調整至24個班次、12個往返。到了2月7日後增加至36個班次、18個往返,且24小時待命。

24小时待命!“逆行者”背后,有一群免费护航的“老司机”

大多數時候,車廂內都是極為安靜的。那些從醫院回酒店的護士,常常一上車就把頭靠向車窗,在有節奏的嗡鳴聲中進入短暫的夢鄉。

“隔著口罩我都能想象到她們青澀的面龐,在家應該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吧。”看著這些和自家兒子年紀差不多的年輕人面露疲憊,黃建平不免一陣心疼。但他很少和這些“白衣戰士”交談,

自己能做的,就是儘量把車子開得平穩些、再平穩些。

每個班次結束,專車就得進行全面消毒。噴霧消毒除菌、補充免洗洗手液、填寫消毒登記表……往往一套規定動作下來,休息片刻,司機們就又要開始下一趟奔波了。

相信疫情一定會過去

除了保障醫護人員的出行,運送間隙,司機們還得肩負起醫護人員的物資供應。由於酒店處於隔離狀態,送來的物資都由司機裝卸並運送到房間。有時是一箱箱牛奶,有時是一筐筐水果。即使再沉,司機們也從不讓醫護人員動手幫忙。

24小时待命!“逆行者”背后,有一群免费护航的“老司机”

即便很少面對面交流,但黃建平覺得,自己和醫護人員們已經成為了一個集體。在被他置頂的“溪杏苑戰鬥群”微信群中,群成員從最初的100名增加到了現在的232人,大家互稱“戰士”,說著加油打氣的話,忙碌卻心安。

“雖然不知道這次任務會持續到什麼時候,但看著大家都這麼努力,我相信疫情一定會過去的!在開啟又一段護送之“旅”前,黃建平沒忘了自豪地說,現在家裡人已經對他表示了充分理解和大力支持,這兩天,兒子已經去街道報到當一名志願者,與父親一起在抗“疫”崗位上並肩作戰。

來源:浙江法制報(本報首席記者 王索妮 通訊員 謝鑫 黃佳琪)


分享到:


相關文章: